1. 首页 > 电商出海

烧掉13亿广告费后,ChatGPT上架1万新品

烧了13亿广告费,这家大卖把ChatGPT用成了“赚钱工具”?

跨境电商圈最近有个事挺魔幻的——一家叫吉宏股份的公司, 去年广告费砸了13个亿,今年初突然宣布:用ChatGPT上架了1万多个新品。你敢信?这数字放这儿,谁不觉得是噱头?但扒开细节才发现,里头门道不少。13亿广告费砸出去,到底换来了什么?ChatGPT真能帮跨境卖家“躺赚”?还是说这又是一场“科技讲故事”的戏码?

从“烧钱”到“烧脑”:吉宏股份的广告费都去哪了?

吉宏股份在跨境圈算是个“话题专业户”。2020年蹭区块链、 口罩、网红直播概念,股价直接拉了240%;2021年又扎进独立站,搞“独立站+广告投放+COD”的模式,覆盖服装、鞋子、箱包、家居、消费电子一堆类目。后来啊呢?销售费用同比暴涨36.73%,光广告费就花了13.83亿。2022年上半年,广告费7.3亿,增速还保持在15.87%——这烧钱速度,看得人肉疼。

烧掉13亿广告费的大卖,用ChatGPT上架1万新品,靠谱吗
烧掉13亿广告费的大卖,用ChatGPT上架1万新品,靠谱吗

说白了独立站的玩法就是“花钱买流量”。Facebook、Google、TikTok的广告投起来跟流水似的,但流量贵啊,不持续投就没单。可问题来了:广告费越投越多,新品能不能跟得上?客服能不能顶得住?内容能不能不翻车?吉宏股份的团队估计早就头秃了——每个类目都要上大量款式,选品、客服、文案、图片,哪样不要人?人工成本压不下来效率提不上去,13亿广告费怕是要打水漂。

1万+新品背后:ChatGPT到底怎么帮他们选品?

今年1月, 吉宏股份突然说接入了ChatGPT-4,第一个成果就是上架了1万多个新品。这速度,人工选品怕是要累死。他们到底怎么操作的?据说是按“线路、 平台、时间、商品特征”四个维度优化选品——说白了就是让AI去分析不同市场、不同平台、不同季节的流行趋势,再结合商品本身的属性,筛出一堆可能好卖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他们不是让AI凭空想,而是用历史数据训练。比如把过去卖爆的商品标签丢给ChatGPT, 让它“学习”这些商品的共同点;再把市场上的热销款、竞品爆款也喂进去,让AI规律。这么一来选品准确率确实能提上去。毕竟AI看数据不会累,也不会凭感觉,比人工拍脑袋靠谱多了。

但倒也不是说AI选品就万能。吉宏股份自己也说了再说说还是要人工审核。毕竟AI可能觉得“带亮片的秋裤在欧洲能火”,但运营一查,当地消费者根本不吃这种风格。所以AI是“辅助”,不是“替代”——这点想清楚,才能少踩坑。

10万次客服对话被AI接手,省下的1000人时值多少钱?

独立站最头疼的除了选品,就是客服。吉宏股份运营了一批独立站, 覆盖全球市场,日本客户尤其多——日本人写邮件喜欢绕弯子,礼貌但废话一堆,人工回复一条能磨半小时。后来啊呢?ChatGPT-4接手后光是“闲聊和安抚对话”就处理了10万多次直接省了1000人次工时。

这怎么做到的?关键在“意图识别”。客户可能只打了半句话, 比如“我的包裹…好久了…烦”,AI能直接猜到他在催物流,然后生成礼貌又具体的回复:“尊敬的客户,您的包裹已于X月X日发出,物流信息为XXX,预计3天内送达,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你看,比人工翻译软件还懂人情世故。

日本客户特别吃这套。有运营说给ChatGPT“提详细要求+贴原文”,它生成的回复“废话越多越礼貌,日本人反而越满意”。遇到专业术语, 比如“防泼水涂层”“阻燃面料”,AI的解释也比翻译软件详细,客户一看就懂,追问少了效率自然高了。不过呢,小语种还是有点翻车,比如西班牙语有时候会词不达意,得人工改改。但总体算下来客服成本至少降了三成。

7万条广告文案+2万张图:ChatGPT在内容生产上能打几分?

广告费烧得凶,内容跟不上也是白烧。吉宏股份用ChatGPT生成了7万多条广告文案,还处理了2万多个图片素材,覆盖50多种产品大类。这要是靠人工,文案团队怕是要扩招三倍。

文案这块,ChatGPT确实有两把刷子。它不光能写“限时折扣”“买一送一”这种基础款, 还能根据不同平台调性改风格——TikTok文案要短平快带梗,Facebook文案要详细讲卖点,Google广告要突出关键词,它都能搞定。更绝的是 它能结合NLP技术,从千万级商品里提取15万个电商概念,比如“通勤风显瘦”“妈妈级舒适”,让商品描述更精准,买家搜关键词时更容易被搜到。

图片处理更有意思。传统做法是找模特拍,成本高、周期长。现在吉宏股份直接给AI“喂”石膏模特图, 让它生成“真人试穿图”——光影、布料质感、模特姿势都挺自然比P图软件真实多了。有次运营扔了张图让AI找“不合常理的地方”, AI一眼就看出“出租车顶上绑着熨衣板”,这逻辑能力,比某些人工审核员还强。

但文案也不是完美无缺。有卖家试过让AI写亚马逊A+页面 后来啊生成的内容“跟说明书一样干巴巴”;还有的让AI分析竞品,AI列出的卖点全是网上抄来的,没一点自己的东西。说白了AI写文案“及格线以上,惊艳线以下”,想出彩还得人工润色。

150万种商品关系被挖出来这波操作是“降维打击”还是“噱头”?

最让人意外的,是吉宏股份用ChatGPT挖出了150万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比如买了“瑜伽垫”的客户, 可能还会对“瑜伽砖”“阻力带”感兴趣;买了“咖啡杯”的,或许需要“咖啡勺”“保温托盘”。这些关联数据,直接用到了独立站的“猜你喜欢”推荐里转化率据说提升了15%左右。

这操作听着玄乎,其实原理不复杂。就是让AI分析历史订单,看哪些商品经常被一起买,再结合用户画像,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商品。比人工“拍脑袋”推荐精准多了毕竟AI能一边处理百万级数据,人工哪有这能力?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数据搬运工”。毕竟关联推荐早就有,AI只是做得更快、更细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商品数量多到运营根本记不过来的情况下AI的关联推荐确实能帮着多卖货——毕竟客户浏览独立站时多推荐一个相关商品,就多一个成交机会。

卖家吵翻了:ChatGPT是“神助攻”还是“人工智障”?

ChatGPT在跨境圈到底好不好用,卖家们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真香”, 像深圳一位卖家就说:“现在写申诉信、优化五点描述,全靠ChatGPT润色,比我自己写还快。”广州某服务商更狠,直接研发了“AI虚拟人直播”,让AI讲外语、跟消费者互动,据说能省下主播的工资。

但另一波人觉得“智障”。有亚马逊运营试过让AI写产品方案, 后来啊生成的内容全是网上抄的,一点原创没有;还有的让AI分析竞品,AI列出的优缺点全是“正确的废话”,比如“价格合理”“质量不错”,等于没说。更绝的是有人扔了张图让AI找亮点,AI回了一句“图片清晰”,这回答,谁不会?

为啥差距这么大?关键在“提问方式”。有经验的运营会问:“帮我写一个针对美国35-45岁女性的厨房收纳用品广告文案, 突出‘节省空间’和‘易清洁’,语气要亲切,带点幽默感。”这种具体的需求,AI生成的质量就高。要是只说“写个厨房用品文案”,AI当然只能瞎编。说白了AI是“工具”,用得好是神助攻,用不好就是人工智障——这锅,AI可不背。

跨境电商的AI革命:大卖在跑,小卖该怎么办?

吉宏股份用ChatGPT上架1万新品这事, 最关键的信号不是“AI有多牛”,而是“大卖已经开始用AI卷效率了”。13亿广告费砸出来的教训就是:光靠砸钱没用,得用技术提高钱的使用效率。现在ChatGPT-4已经能处理图片、写文案、搞客服、挖数据,大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波红利。

但小卖也别慌。AI这东西,不用真的会被淘汰,但盲目跟风只会交学费。与其花几万买“ChatGPT代运营”, 不如先从简单场景入手:比如用ChatGPT写邮件回复,优化产品标题,生成广告素材关键词。这些操作不用学编程,会提问就行,成本几乎为零,却能省不少时间。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把AI当“救命稻草”。吉宏股份能上架1万新品,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有历史数据、有团队筛选、有渠道承接。小卖要是产品本身不行、供应链跟不上,就算AI帮着选了品,也卖不动。技术是加速器,不是发动机——自己的基本功得先练扎实。

话说回来 ChatGPT这东西,今天能帮着上架1万新品,明天说不定就能写广告脚本、做市场预测。跨境卖家们, 与其纠结“AI是不是噱头”,不如赶紧试试——毕竟等别人都用AI把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的时候,你再想追,可就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