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详细了解TikTok英国小店备货仓入驻的完整流程

备货仓入驻:英国卖家的必经之路还是可选选项?

最近跟不少做TikTok英国小店的卖家聊天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人把备货仓入驻当成救命稻草,有人却觉得这是平台在变相加码呃。你说奇怪不奇怪,同样是英国市场,为什么大家对备货仓的态度差这么多?其实啊,这事儿得从2023年平台政策调整说起。那时候突然很多卖家的产品链接显示“暂停销售”,一问才知道,没入驻备货仓的都被“特殊照顾”了。但问题来了备货仓真的适合所有人吗?那些说“必须入驻”的人,可能没告诉你背后的库存压力和资金成本。

从“暂停销售”预警看备货仓的强制性

记得去年10月, 做家居用品的杭州卖家老王在群里抱怨,自己20多个产品突然不能卖了后台提示需要完善备货仓信息。当时他一脸懵,明明之前用自发货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备货仓?后来才知道,平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开始逐步强制英国跨境卖家入驻备货仓。这不是强制命令,但如果你不弄,链接就等于废了。你说气不气人?就像开实体店突然告诉你,必须租指定仓库才能卖货,但租金和库存都得自己扛。不过话说回来平台也有苦衷,英国消费者对物流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3天到不了货,差评直接给你拉满。

TikTok英国小店备货仓入驻流程详解
TikTok英国小店备货仓入驻流程详解

老卖家的经验:备货仓带来的转化率提升数据

但换个角度看,备货仓确实能带来好处。深圳做3C电子的卖家小李, 2023年11月入驻备货仓后转化率从2.1%直接干到3.8%,客单价还涨了15%。他给我算了一笔账:虽然库存周转天数多了12天但物流成本降了20%,主要原因是批量发货比自发货便宜太多。更关键的是用户看到“本地发货”标签,下单意愿明显强了。不过这数据也不是绝对的, 做服装的卖家Mary就反馈,备货仓让她库存积压了50万,后来啊冬季款没卖出去,反而亏了钱。所以说备货仓这玩意儿,得看你卖什么、资金链怎么样,不能盲目跟风。

签约与预充值:容易被忽略的前置准备

说到入驻流程, 很多人直接跳到创建货品,其实签约和预充值才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卡壳的地方。去年9月,上海做美妆的卖家小张就栽在这儿了签约时营业执照没上传清晰,愣是拖了一周才通过。还有预充值, 他觉得充1万块够用,后来啊首批货入库就扣了8千,后来啊想补货时发现账户余额不足,差点耽误了双11发货。你说坑不坑?这些细节平台不会主动提醒,全得自己摸索。

供应链平台签约:文件准备的细节坑

签约流程其实不复杂, 打开小店后台的“发货”板块,找到“供应链平台”,按提示上传营业执照和法人证件就行。但这里有几个雷区:文件必须是彩色扫描件, 不能截图;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要和实际一致,不然审核过不了;如果用的是大陆营业执照,记得提前准备好中英文名称。我见过有卖家主要原因是营业执照地址是虚拟地址,被退回三次直接错过了旺季。更绝的是有人把法人身份证拍反了后来啊审核员直接打回,理由是“信息不符”。所以说别小看这几步,文件准备不充分,后面全白搭。

预充值:为什么老卖家建议多充一点?

预充值这事儿,新手总觉得“充够用就行”,老玩家却建议“能多充就多充”。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供应链平台的扣费逻辑很迷,入库费、仓储费、操作费,杂七杂八加起来你根本算不清。去年12月, 做玩具的卖家老周就吃了亏,他预估首批货成本5万,后来啊各种费用加起来扣了6.2万,差点超预算。更麻烦的是如果账户余额不足,货物到仓后直接被拒收,来回物流费够你肉疼一个月。所以啊, 签约后赶紧把预充值搞定,建议至少准备首批货款的1.5倍,别学那些“抠门”的卖家,再说说省小钱亏大钱。

创建货品:新品与老品的差异化处理

货品创建这步, 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很多人以为直接填个产品信息就行,殊不知新品和老品的处理方式天差地别。去年10月, 做家居收纳的卖家小陈就搞砸了他直接按老品流程创建新品,后来啊入库时发现SKU对不上,硬是返工了三天。后来才知道,新品必须先寄样品质检,老品如果有订单记录,可以跳过这步。你说折腾不折腾?所以啊,创建货品前,先搞清楚你的产品是“新兵”还是“老兵”,别用一套流程打天下。

匹配商品创建 vs 手动填写:效率与准确性的博弈

创建货品时平台会给你两个选项:匹配商品创建和手动填写。新手可能觉得手动填写更灵活,老玩家却死磕“匹配商品”。为啥?主要原因是匹配商品能直接调用平台数据库,SKU、类目、规格自动带出,出错率低。但这里有个前提,你的产品必须在平台数据库里有记录。去年11月, 做定制台灯的卖家小林就栽了跟头,他的产品属于定制款,数据库里没有,只能手动填写,后来啊把“电压220V”写成“110V”,入库时被卡,重新修改又耽误了3天。所以说 如果你的产品是标品,优先匹配;非标品或者定制款,手动填写时一定要反复核对,一个数字错,全盘皆输。

老品复用:已有订单记录如何简化流程

对于已经在商家仓履约过的老品,创建货品时可以偷点懒。去年9月, 做手机壳的卖家小赵发现,老品的订单记录里已经包含了SKU、规格、包装要求等信息,直接复用就行,省去了重新填写的麻烦。更绝的是老品的质检报告如果还在有效期内,甚至可以不用重新寄样,直接走大货入库。不过这里有个坑:如果老品有过修改, 比如包装换了材质,或者规格调整,必须重新提交质检,不然入库时会被判定为“不合格”。小赵就吃过这个亏, 他去年10月改了手机壳的包装材质,以为老品记录能直接用,后来啊首批大货被退回,损失了2万块。所以说老品复用虽好,但“变”了就得重新来过别偷懒。

准备产品实物:包装与质检的隐形门槛

货品创建完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实物,这步看似简单,其实是“重灾区”。去年12月,做服饰的卖家小杨主要原因是水洗唛没印英文,被退回三次光物流费就花了1.2万。更惨的是做带电产品的卖家老吴,忘记贴CE标识,直接被海关扣货,货款和运费全打水漂。你说冤不冤?其实这些坑,平台规则里都写了但没人会逐条告诉你,全得自己撞了南墙才回头。

裸货入仓 vs 自行打包:不同类目的选择冲突

寄样品之前,得先决定是裸货入仓还是自行打包。这俩方式,说白了就是“平台包”还是“自己包”。去年11月,做美妆的卖家小刘选了裸货入仓,后来啊平台打包时用了普通泡沫,产品全碎了损失了3万块。但做家居的卖家老张却选了自行打包,主要原因是他的产品易碎,自己用了珍珠棉+定制泡沫,入库时一次通过。所以啊,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产品特性。易碎品、贵重物品,建议自己打包,成本高但平安;普通标品,裸货入仓省事,但风险你得自己担。还有一点, 裸货入仓对包装没要求,自行打包却得符合平台尺寸,不然会被额外收费,去年10月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箱子超尺寸,被罚了500块。

带电、 美妆、服饰:特殊产品的合规要求清单

不同类目的产品,合规要求天差地别。带电产品必须贴CE/UKCA标识, 这是英国硬性规定,去年12月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标识不清晰,直接被拒收;美妆产品更麻烦,外包装要英文标签,内附英文说明书,连包装盒都得中英文对照,不然海关不放行;服饰类目相对简单,但尺码标和水洗唛必须一致,去年9月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水洗唛尺码和标签对不上,被判定为“不合格”。我见过最惨的是做母婴产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没提供英文平安认证,整批货被销毁,损失了20万。所以说准备实物前,先把目标类目的合规要求吃透,别等货到了才后悔。

创建入库单:从样品到大货的进阶步骤

入库单这步, 很多人觉得“填个信息就行”,其实里面全是细节。去年10月, 做电子产品的卖家小周主要原因是没分清样品入库单和大货入库单,把样品当大货寄,后来啊被扣了双倍仓储费,气得差点退平台。更坑的是 入库单里的备注栏,很多人直接空着,后来啊仓库分货时把家居用品和食品放一起,导致食品串味,全被退回。你说折腾不折腾?所以说入库单不是随便填的,每个字段都可能影响你的货物命运。

样品入库单:新品的“试水”必要性

对于新品,样品入库单是必经之路。去年11月, 做玩具的卖家小吴新品上市,直接寄大货,后来啊入库时发现包装设计有问题,导致用户差评一堆,退货率高达30%。后来他学乖了先寄样品入库单,质检通过后再寄大货,退货率直接降到8%。样品入库单的好处很明显:能提前发现包装、规格、标签的问题,避免大货入库后返工。不过这里有个时间成本,样品入库到质检通过一般要3-5天旺季可能更久。所以啊,新品别急着上大货,先让样品“探探路”,省得后面麻烦。

大货入库单:批量发货的效率关键

样品没问题了就该走大货入库单。这步最关键的是“信息准确”和“时效把控”。去年12月, 做服饰的卖家小郑主要原因是大货入库单里的入库时间填错了后来啊仓库没安排入库,货物滞留了7天产生额外仓储费8000块。还有,大货入库单一定要选对备货仓库,如果你选的是大陆仓,却填了香港仓地址,货物直接被拒收。更麻烦的是 批量发货时商品条码、箱唛、拣货单必须一一对应,去年10月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箱唛贴错,导致仓库分货混乱,把A客户的货发给了B客户,赔了钱还道歉。所以说 大货入库单别图快,每个信息反复核对,时效提前和仓库确认,不然“慢工出细活”反而成了“慢工出麻烦”。

质检环节:被退回的货物如何影响现金流

质检这步,是整个入驻流程中最“致命”的一环。去年9月, 做厨具的卖家老陈主要原因是产品边缘有毛刺,被质检判定为“不合格”,首批货全部退回,光返工费就花了3万,直接导致资金链紧张。更惨的是做食品的卖家小孙主要原因是英文说明书字体太小,被退回两次错过了圣诞节旺季,损失了50万订单。你说慌不慌?其实很多质检问题,提前自检就能避免,但新手总觉得“平台会手下留情”,后来啊现实给了狠狠一巴掌。

自检自查:避免“二次质检”的成本陷阱

老卖家都知道,自检自查比依赖平台质检靠谱多了。去年11月, 做家居装饰的卖家小何建立了自己的“质检清单”:包装是否破损、标签是否清晰、规格是否正确、是否有英文说明,每样都过一遍。后来啊他寄的样品一次通过而同期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漏了英文说明书,被退回三次多花了2万块。自检的关键是什么?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仓库质检员,会挑什么毛病?去年12月, 做电子产品的老周发现,质检员特别喜欢检查“隐藏问题”,比如电池仓是否有缝隙、螺丝是否拧紧,所以他特意让工人重点检查这些地方,入库通过率直接100%。所以说别把希望寄托在平台“通融”上,自己先把关,才能省时间省 money。

2023年Q4质检通过率数据:类目差异明显

根据2023年Q4跨境卖家交流群的统计,不同类目的质检通过率差了一大截。电子产品平均通过率78%, 但带电产品只有62%;服饰类目85%,但定制款低至55%;美妆类目70%,但护肤品主要原因是成分标签问题,通过率只有50%。最惨的是3C配件类目,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充电头插孔有毛刺,连续5批货被退回,再说说不得不换工厂。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质检不是“一视同仁”,类目越特殊、要求越严格,通过率越低。所以啊, 做高敏感类目的卖家,要么提前把产品标准吃透,要么干脆别碰,不然钱没赚到,先被质检折磨到怀疑人生。

备货仓入驻的争议:真的适合所有卖家吗?

说了这么多,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备货仓到底要不要入驻?去年双11后 我做了个小调研,100个英国卖家里60人说“必须入驻”,30人说“看情况”,10人说“坚决不入驻”。那30个“看情况”的, 大多是中小卖家,他们怕库存积压,怕资金周转不开;那10个“坚决不入驻”的,做的是定制类产品,备货仓根本没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说备货仓不是“万能钥匙”,你得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如果你是标品、 资金充足、想快速起量,备货仓确实能帮你;但如果你是非标、资金紧张、库存周转慢,那还是先掂量掂量,别盲目跟风。

中小卖家的顾虑:库存压力与资金周转

中小卖家最怕什么?库存积压。去年10月, 做母婴用品的卖家小王入驻备货仓后首批货进了5000件,后来啊主要原因是选品失误,只卖了1500件,剩下的3500件全压在仓库,每月仓储费就要8000块,直接拖垮了他的现金流。更惨的是 做服装的卖家小林,备货仓里堆满了过季款,想清仓打折,后来啊平台不允许随意降价,再说说只能亏本处理。中小卖家本就资金有限,备货仓的“高门槛”让他们进退两难:不入驻,链接卖不了;入驻,又怕库存砸手里。所以说中小卖家入驻备货仓前,一定要做足市场调研,别凭感觉备货,不然“备货仓”真成了“备愁仓”。

头部卖家的实践:如何通过备货仓提升复购

但头部卖家对备货仓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去年12月, 做3C电子的头部卖家老李,通过备货仓实现了“本地发货+次日达”,复购率从12%提升到28%。他的秘诀是什么?不是盲目备货, 而是“数据驱动备货”:通过TikTok小店后台的用户画像和购买数据,预测不同产品的销量,按周补货,既避免积压,又保证不断货。还有做家居的头部卖家老张, 他在备货仓里放了“爆款+长尾”组合,爆款引流,长尾赚利润,库存周转率高达30天/次比行业平均水平快10天。所以说备货仓对头部卖家来说是“放大器”,但对中小卖家可能是“绞肉机”,关键看你能不能玩转数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