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300万美金,SHEIN第三方平台模式红利
300万美金月销背后:SHEIN第三方商家的春天还是迷局?
2023年2月底, 美国站后台的数据让Joey有点意外——店铺销售额甚至冲破了黑五网一的高峰,比他预估的还要高出30%。这个数字放在跨境圈里不算小,但对一个刚入驻平台不到半年的商家确实够惊艳。要知道,他上一次在别的平台创下类似纪录,还是整整两年前的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SHEIN宣布开放第三方平台模式之后。
从“卖货的”到“被选中的”:Joey的逆袭剧本
Joey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跨境大卖, 在2022年底入驻SHEIN之前,他已经在北美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做起了自己的时尚鞋类品牌,日子不算差,但也总有种“卷不动了”的疲惫。“那时候选品越来越难,流量越来越贵,同质化严重到一双鞋换个颜色就能当新品卖。”他回忆道,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直到有天团队里的年轻人突然说:“老板,要不要试试SHEIN?我侄女天天刷这个平台买鞋。”

这句随口一提的话,成了Joey转型的契机。他开始留意SHEIN:这家以快时尚起家的中国品牌, 2021年居然在时尚服装类网站访问量上全球第一,2022年安装量突破2.29亿次连华尔街都在传它要上市。更关键的是 2022年11月,SHEIN正式向第三方卖家抛出橄榄枝——0入驻费、0月租金,前三个月免佣金,之后全类目只要10%,还不强制投广告,自然流量也能分一杯羹。
“当时心里其实打鼓,SHEIN不是一直做自营吗?突然开放第三方,能靠谱吗?”Joey坦言,但招商政策里的“0门槛”和“流量扶持”还是让他动了心。提交申请后一两个工作日就通过了审核,效率高到他有点不敢信。紧接着, 他带着团队两周内上架了2000多款产品,主打色彩亮丽、设计大胆的年轻女鞋——这和他其他平台“简约百搭”的路线完全不同。“SHEIN的用户不吃那一套,她们要的是‘一眼就想要’,是‘穿上能发朋友圈’。”
流量密码:SHEIN给商家的“偏爱”到底有多真?
入驻后的第一个月, Joey的店铺就出了单,而且不是零星几单,是“上架就出单”的节奏。“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系统在测试流量,但后来发现,同行也有这情况。”他笑着说。这种“偏爱”并非偶然。雨果跨境了解到, SHEIN的第三方卖家产品详情页有专属的QuickShip标志,这个小小的标签能显著提升用户的购买欲——毕竟谁不想“2天发货,3天收货”呢?更别说第三方卖家还能和SHEIN自营产品一起参与闪购,拿到专属的促销时段。
“SHEIN的流量就像个蓄水池, 自营是主河道,第三方卖家是新挖的支流,现在正是放水的时候。”一位跨境电商分析师这样形容。数据显示, SHEIN的用户中70%
不过流量红利并非人人都能接住。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 2023年6、7月,SHEIN会开放官方物流仓储给第三方卖家,这无疑是个大利好,但在此之前,物流履约成了卖家的“隐形门槛”。“现在我们用的是美国自建仓,2天内打包贴单,消费者2-3天就能收到,但成本确实高。”Joey算了一笔账, 物流仓储费用占总投入的40%以上,“要是SHEIN能像亚马逊一样搞个FBA,我们压力能小一半。”
定价博弈:低价内卷还是让利共赢?
“同一款鞋子, SHEIN上卖39美元,亚马逊上卖46美元,差价7美元,这算不算低价内卷?”有同行曾这样质疑Joey。这个问题确实戳中了不少卖家的顾虑:SHEIN以“高性价比”起家, 开放第三方后会不会把价格战打得更惨?
Joey有自己的看法。“佣金低啊!前三个月0佣金,之后只要10%,其他平台少说15%-20%,这部分成本自然能让出来给消费者。”他解释道, 而且SHEIN的“小单快返”供应链也帮了大忙——以前在别的平台,备货至少500双起,卖不完就砸手里现在SHEIN按需生产,卖多少补多少,库存压力小多了。2022年, SHEIN营收290亿美元,净赚近10亿美元,这背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如今正反向赋能第三方卖家。
但低价真的能持续吗?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居卖家透露, 他入驻SHEIN初期没出单,直到把产品价格压到比亚马逊低20%,才开始有流量。“平台说‘新卖家友好’,但流量还是更倾向低价品。”而Joey则认为, 价格只是因素之一,他家的鞋子虽然便宜,但设计专利、材质用料都是独一份,“内卷的是同质化,不是差异化。”
从“试水”到“深扎”:商家的平台生存法则
“现在SHEIN还处在平台化起步阶段, 正式入驻的第三方卖家不算多,但定位层次差别明显。”雨果跨境观察到, 有的卖家主打2美元的低价小饰品,有的则卖上百美元的设计师款,Joey属于中间层——中端价格、强设计感、高复购率。“在我们品牌内部,计划在一到两年之内把SHEIN做成前三大的销售渠道,一边也要朝头部卖家迈进。”Joey的野心不小,他的底气来自对平台和用户的深度理解。
他发现,SHEIN的用户特别吃“场景化营销”。比如他会针对美国年轻女性喜欢的音乐节、 海滩派对等场景,设计对应的鞋子系列,详情页里配上女孩们穿着鞋跳舞、踩沙子的照片,转化率比单纯展示产品细节高20%。“站外引流也很重要, 我们会刷TikTok上#MusicFestivalOOTD这样的标签,把喜欢这些内容的用户往平台引。”Joey说 未来还想结合SHEIN的用户画像,继续做新品研发,“毕竟她们的需求变化太快了今天流行的厚底鞋,下周可能就换成绑带凉鞋了。”
对于新卖家, Joey的建议很实在:“别想着一上来就爆单,先从100款产品起量,提高整店连带销售。清仓款大胆报活动起量, 常规款重点跑通模型,节日款一定要做差异化——情人节就出心形图案,圣诞节加个毛绒球,这些小细节能让你在成千上万的商品里跳出来。”
红利背后:SHEIN的“平台化”野心与挑战
2012年, SHEIN以女装起家抓住社媒流量红利;2023年,它又开放第三方平台模式,试图复制“亚马逊式”的成功。但这条路真的那么好走吗?亚马逊全球卖家300万, 第三方卖家销量占55%,但SHEIN的用户画像更垂直,供应链逻辑也更特殊——它能容纳多少个“Joey”?
“平台化转型本质上是把‘独木桥’变成‘立交桥’,但桥上跑的车太多,会不会堵车?”一位跨境电商专家提出质疑。他担心, SHEIN一旦开放全品类,供应链压力会陡增,用户体验也可能受到影响——毕竟用户来SHEIN是为了“快时尚”,不是为了“万能百货”。
但SHEIN明摆着已经想好了对策。据透露, SHEIN计划在美国建立3个大型配送中心,印第安纳州的配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目标是把履约时间压缩到极致。一边, 它还推出了“希有引力计划”,要在三年内帮助全球10000个卖家年销售额达到10万美元,10万个中小卖家成长——这既是在培养生态,也是在筑护城河。
对于Joey这样的商家SHEIN的开放生态既是机会,也是考验。“平台红利不会永远有,现在不抓住等大家都挤进来就更难了。”他说这话时正在电脑前刷新SHEIN后台的实时订单数据——又一批亮色系运动鞋即将发往美国洛杉矶。窗外的阳光正好,像极了他现在的心情:期待,又带着点对未来的不确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