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Duolingo的这只绿色猫头鹰

那只让TikTok用户又爱又“怕”的绿色猫头鹰

2023年底, TikTok上突然掀起一阵“悼念潮”——无数用户晒出Duolingo的绿色猫头鹰Duo,配文“RIP”,甚至有人制作了猫头鹰“葬礼”的创意视频。没过几天Duolingo官方账号突然更新:猫头鹰的眼睛变成X形,配文“死亡并非终点”。这场“死亡乌龙”瞬间冲上热搜,评论区炸锅:“我就知道Duo不会这么轻易退场!”“这波操作6,连死都能玩出花样。”这只看似简单的绿色猫头鹰,到底藏着多少让人捉摸不透的“小心机”?

从“学习工具”到“网红”:Duo的逆袭之路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Duo,是在Duolingo的语言学习APP里——那个每天弹窗提醒“该学习啦”的绿色猫头鹰。谁能想到,这个原本只是“功能型”吉祥物的角色,会在几年内成为TikTok上的顶流网红?2021年10月,Duolingo的TikTok账号迎来了转折点。在此之前, 账号内容还停留在“语言教程”“学习技巧”这类干巴巴的内容,播放量始终不温不火,甚至断更了几个月。直到团队决定让Duo“C位出道”,一切都变了。

病毒式TikTok策略:这只绿色猫头鹰让Duolingo成为手握流量密码的王者
病毒式TikTok策略:这只绿色猫头鹰让Duolingo成为手握流量密码的王者

第一条让Duo当主角的视频, 简单到近乎“粗糙”:一个员工坐在办公室,穿着巨大的Duo玩偶装站在旁边,配文“当你试图在不被猫头鹰恐吓的情况下完成工作时”。画面里Duo歪着头,眼睛瞪得溜圆,看起来有点“凶狠”。这条视频意外地火了播放量突破360万。评论区有人笑到打滚:“这猫头鹰眼神里写满了‘今天不学习就吃了你’”, 也有人感同身受:“Duolingo的提醒确实有点恐怖,但看到Duo的脸,我又打开了APP。”

傲娇腹黑的人设:为什么用户对Duo又爱又“恨”?

Duo的爆火,绝非偶然。Duolingo团队给它打造的人设, 精准戳中了TikTok用户的“爽点”——傲娇、腹黑,还带点“反骨”。在后来的视频里Duo的“人设”越来越丰满:它会嘲笑用户用谷歌翻译作弊,配文“真的吗?我不信”;会在办公室跳电臀舞, 把文件甩得到处都是;还会“威胁”没完成课程的员工,举着爪子说“今晚的单词背完了吗?”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内容,却让用户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更绝的是Duo还擅长“蹭热度”。主要原因是名字和歌手Dua Lipa很像, 它总在视频里表达对Dua Lipa的“迷恋”,甚至跑到Dua Lipa的评论区刷屏:“我们可以一起学西班牙语吗?”2022年, 它又和小黄人联动,发布“招聘小黄人当新员工”的视频,两个IP一唱一和,评论区直接变成大型“磕CP”现场:“这俩活宝同框,我直接笑到打鸣!”

Duolingo的全球社交媒体经理Zaria Parvez曾透露:“我们从来没把Duo当成一个‘吉祥物’,而是当成一个‘有性格的角色’。”这种“角色化”运营, 让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变成了用户的“朋友”——虽然这个朋友有点“凶”,但就是让人讨厌不起来。

流量密码还是“营销套路”?Duo背后的商业逻辑

从“教育”到“娱乐”:TikTok上的反套路营销

在很多人看来 教育类APP做TikTok营销,就该走“干货路线”——分享学习方法、考试技巧。但Duolingo偏不。它几乎不提“学习”二字,反而把重点放在“娱乐”上。比如 Duo会追着员工跑,配文“拖延症患者的日常”;会在地板上“上厕所”,配文“办公室太无聊,找点乐子”;还会模仿热门舞蹈,动作笨拙却可爱。这些内容和“语言学习”八竿子打不着, 却让Duolingo的TikTok账号在短时间内涨粉680万,点赞数突破1.5亿。

有人质疑:“这不就是纯靠蹭热度吗?能转化成用户吗?”事实打脸了。虽然TikTok视频很少直接推销APP,但Duolingo的下载量却一路飙升。2021年第四季度,它成为Apple App Store教育类下载榜冠军,2022年更是多次霸榜。Duolingo的CEO Luis von Ahn曾公开表示:“我们做TikTok不是为了直接卖课,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Duolingo——记住那个又萌又‘凶’的猫头鹰。”

周边产品变现:从“网红IP”到“商业价值”

Duo的影响力,不止停留在线上。2022年, Duolingo推出官方周边:Duo毛绒玩具售价29.95美元,紫色头发的LiLy玩偶售价31.95美元,还有印着Duo头像的T恤、贴纸、别针等。这些产品在TikTok上被“种草”无数, 用户甚至晒出“抱着Duo玩偶背单词”的照片:“有Duo监督,学习效率都变高了!”

更绝的是 Duolingo还和Scrub Daddy跨界合作,推出“迷你猫头鹰海绵”。两个品牌的吉祥物在视频里“谈恋爱”,甚至“官宣怀孕”,生下“小海绵猫头鹰”。这条视频播放量突破2085万,评论区直接炸锅:“这跨界我给100分!”“已经下单海绵,就为了支持Duo的爱情。”

Duolingo的商业逻辑逐渐清晰:通过TikTok打造网红IP, 用娱乐内容吸引流量,再通过周边产品和品牌联动变现。2023年,Duolingo的周边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成为品牌新的增长点。

从Duolingo看跨境品牌的“IP化”生存法则

拟人化不是万能药, 但“有性格”的IP一定火

Duo的成功,给跨境品牌上了一课:光有产品不够,还得有“人设”。很多品牌也尝试过拟人化营销,但要么太“正经”,像机器人一样刻板;要么太“刻意”,为了搞笑而搞笑。反观Duo,它的性格是立体的——会撒娇,会生气,会“犯二”,甚至会“黑化”。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感,让用户觉得“它和我们一样”,自然愿意关注。

2022年, Duolingo做过一个“反向操作”:故意把Duo的眼睛画成“死鱼眼”,配文“今天不想学习,Duo也不想理你”。后来啊这条视频播放量突破770万,评论区一片“心疼Duo”:“原来Duo也有emo的时候?”“今天必须学,不能让Duo失望。”这种“用户反向绑架品牌”的互动,正是IP化运营的最高境界。

紧跟平台趋势, 但别被流量“绑架”

TikTok的潮流变得比天气还快,今天流行“卡点舞”,明天流行“变装”,后天可能又流行“反转剧情”。Duolingo的团队深谙此道, 他们每天监测TikTok的热门话题、热门音频、热门挑战,然后让Duo“参与”进去。比如某段时间“办公室梗”火了 Duo就拍“员工摸鱼,Duo抓包”;“恐怖片”流行,Duo就演“半夜学日语,猫头鹰敲门”。

但Duolingo从未为了蹭流量而放弃品牌调性。它的内容始终围绕“有趣”和“学习”这两个核心, 哪怕拍“恐怖片”,也要带一句“不学日语,Duo真的会来找你哦”。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让它在流量和品牌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对抗性观点:Duo的模式,真的能复制吗?

尽管Duolingo的成功案例被无数品牌效仿,但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复制Duo的“网红路”。先说说 Duo的“腹黑”人设,和Duolingo“语言学习”的产品属性高度契合——学习需要“压力”,而Duo的“威胁”恰好提供了这种压力。但如果换成其他品类,比如美妆、食品,这种“凶狠”人设可能就不适用了。接下来 Duolingo的团队对TikTok用户的理解足够深,他们知道什么内容能戳中笑点,什么内容能引发共鸣。很多品牌只是“模仿了形式”,却没“吃透内核”,再说说变成东施效颦。

更关键的是Duo的爆火,离不开Duolingo“免费+游戏化”的产品基础。正是主要原因是APP本身有趣,用户才愿意关注它的TikTok账号;如果产品本身枯燥,再好的IP也救不了。所以跨境品牌想走IP化路线,先问自己:我的产品,配得上这个IP吗?

那只猫头鹰, 还在继续“折腾”

从“学习提醒官”到“Tik顶流”,从“APP吉祥物”到“商业IP”,Duo的逆袭之路,藏着跨境品牌在社交媒体时代的生存密码:别把自己太当“品牌”,先把自己当“用户”;别总想着“推销”,先想着“娱乐”;别追求“完美”,拥抱“不完美”。

如今 Duo还有趣,比“正经”更有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