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Lazada和Shopee在东南亚的竞争态势如何演变

东南亚电商的暗战:TikTok Shop凭什么搅局老牌平台

2021年2月, TikTok的电商平台TikTok Shop在印尼悄悄上线,没人想到这个短视频平台跨界做电商的第一枪,会在东南亚炸出这么大动静。那时候Lazada已经在东南亚混了快十年, Shopee也靠着母公司Sea Group的资本杀红了眼,谁也没料到一个靠跳舞视频火起来的APP,能把电商江湖搅得天翻地覆。TikTok Shop刚落地就玩了一招狠的——只对本土玩家开放, 直接把中国卖家挡在门外这招本土化策略确实够狠,据36氪消息,那一年它的GMV最高冲到60亿元,其中70%的份额全靠印尼市场撑起来。

有意思的是TikTok Shop没走寻常路。别的平台还在琢磨怎么优化购物车,它直接把短视频的基因塞进了电商里。2021年4月,印尼用户刷着刷着视频,突然发现屏幕上多了个小黄车,点进去就能买主播手里的东西。这操作现在看挺正常,但在当时东南亚人哪见过边刷视频边购物的玩法?SenseTower的数据显示, TikTok在印尼的下载量已经摸到2亿,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的40%以上,开斋节期间,那些卖传统糕点、民族服饰的商家靠直播带货,GMV直接翻了好几倍。

TikTok Shop和Lazada以及Shopee在东南亚的最新竞争态势
TikTok Shop和Lazada以及Shopee在东南亚的最新竞争态势

Shopee的移动端狂奔:从“后来者”到“流量收割机”

说起Shopee,就不得不提它那股“不管不顾”的劲头。2021年三季度, Shopee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23.2%,连续9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长,这数据放谁身上都得眼红。要知道那时候东南亚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大家都窝在家里刷手机,Shopee正好踩中了移动优先的风口。它搞的那套“游戏化购物”挺有意思, 签到得金币、拼团享折扣、小游戏抽优惠券,把年轻人哄得一愣一愣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用户平均每天在APP里待的时间超过40分钟,比刷短视频还上瘾。

Shopee的打法简单粗暴:烧钱换市场。2024年上半年它的GMV干到364亿美元,有人预测要是这势头保持住年底就能冲破800亿美元大关。但它的问题也跟着来了——卖家越来越多,平台抽水越来越狠,中小商家抱怨利润薄得像纸。印尼的一个卖手机壳的商家私下跟我说 在Shopee上个广告位,光点击费就要占成本的30%,再说说还得靠走量赚钱。可即便这样, Shopee在东南亚的份额依然稳坐头把交椅,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市场占比分别高达53%和78%,这护城河不是一天挖出来的。

Lazada的阿里基因:直播电商的“水土不服”

作为阿里系在东南亚的棋子,Lazada底子其实不差。2012年成立, 覆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六个国家,背靠阿里的资金和供应链,按理说该是妥妥的行业老二。但它偏偏犯了个“大公司病”——学别人慢半拍。2019年就推了直播平台LazLive,还学李佳琦喊“Mau Dong”,后来啊呢?东南亚人买直播货的热情远没有中国人那么高, 2023年Lazada的GMV反而从2021年的210亿美元滑到了201亿美元,阿里财报里只能含糊地说“专注运营效率”,明眼人都知道,增长乏力了。

Lazada的尴尬在于, 既没Shopee那么懂年轻人,又学不会TikTok的“野路子”。它想走高端路线, 后来啊印尼的消费者更爱买9.9美元的T恤;想搞直播,主播们要么太正经像新闻联播,要么太浮夸让人反感。有个卖椰子油的小商家吐槽过 在LazLive播了两小时观看人数还没TikTok上随手发个产品视频多,再说说只能把直播间改成录播循环放,简直是对直播功能的侮辱。

TikTok Shop的“破圈”逻辑:短视频带货的野路子

为什么TikTok Shop能在短短两年内杀出重围?主要原因是它压根没把自己当电商平台。你看Shopee和Lazada的首页, 全是商品分类、促销横幅,冷冰冰的;而TikTok Shop的首页,是刷不完的短视频——一个女孩用某款粉底液拍Vlog,视频下方挂了商品链接;大叔在厨房用新买的厨具做菜,边做边说“链接放评论区了”。这种“内容即购物”的模式,让东南亚人觉得“我不是在买东西,我只是在刷视频时顺便买了点东西”。

算法是TikTok Shop的另一个杀手锏。它能,新加坡33.32%的TikTok用户是Z世代,28.65%是千禧一代,这些年轻人反感硬广,但对“种草”视频毫无抵抗力。尼尔森2021年的调研更直白:52%的TikTok全球用户会在平台上搜产品或购物,这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出一大截。

数据背后的真相:增长快≠能称王

虽然TikTok Shop的增长速度吓人——2022年GMV飙到44亿美元, 同比增长四倍多,但Momentum Works的报告给了它当头一棒:在东南亚995亿美元的电商大盘里它只占了44亿美元,连Shopee的一半都不到。更扎心的是市场份额:新加坡1%、马来西亚3%,就算它最拿手的印尼,也才5%。反观Shopee和Lazada, 新加坡分别占53%和35%,马来西亚更是被Shopee垄断了78%的GMV。

这说明啥?TikTok Shop现在还是个“偏科生”, 在印尼、菲律宾这种短视频渗透率高的国家混得不错,但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这种相对成熟的市场,用户习惯已经固化,想从Shopee嘴里抢肉不容易。而且它现在主要靠低价和补贴吸引用户,一旦减少优惠,GMV很可能断崖式下跌。2024年东南亚电商GMV达到1284亿美元, 三巨头占了84%,留给TikTok Shop的蛋糕,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

未来的战场:社交电商的终极较量

麦肯锡的报告说 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社交商务可能会带来1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比2022年翻一倍。这意味着TikTok Shop、Shopee、Lazada的较量,才刚刚开始。TikTok明摆着没打算坐吃山空, 它正在搞“Project S”,准备上线一个叫“Trendy Beat”的版块,专门卖那些在短视频里爆火的小玩意——比如掏耳勺、去毛球刷,对标亚马逊的Amazon Basics。这打法挺狠,既靠内容引流,又自己做供应链,把流量和利润都攥在自己手里。

Shopee的反应也不慢, 它开始把直播和短视频功能往APP首页塞,还搞了“短视频种草+商城下单”的闭环,试图模仿TikTok的玩法。但问题是 它的基因里还是“电商”而不是“社交”,用户打开Shopee第一反应是“我要买东西”,而不是“我想看点什么”,这种思维定式很难改。Lazada就更不用说了 阿里虽然想通过直播和社交电商救场,但组织架构太臃肿,决策慢半拍,估计只能继续当个“陪跑选手”。

说到底,东南亚电商的竞争,本质上是“内容”和“货架”的较量。TikTok Shop靠内容驱动, 用短视频和直播把购物变成娱乐;Shopee和Lazada靠货架驱动,用商品和服务满足购物需求。短期内, TikTok Shop的增长势头会更猛,但长期看,谁能真正把“社交”和“电商”捏合到一起,让用户心甘情愿地边刷边买,谁才能在这场暗战中笑到再说说。至于后来啊嘛,还得看东南亚的消费者用脚投票——毕竟市场永远只认最懂他们的那个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