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夏日降温黑科技在TikTok遭疯抢
热到变形的手机, 终于等来了它的“救命神器”
你有没有觉得,一到夏天连手机都比人娇气?人还能脱衣服、吹空调、啃冰西瓜,手机呢?贴身揣兜里三分钟就烫得像块刚出炉的红薯, 打游戏时屏幕温度高到怀疑人生,拍个视频没两分钟就提示“温度过高,暂停充电”。更别提那些在户外工作的打工人、 顶着烈日送货的骑手、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手机发烫简直成了夏日里的“隐形杀手”,轻则降频卡顿,重则直接黑屏罢工。
就在大家对着发烫的手机束手无策时一款叫“冰脖环”的小东西突然在TikTok上炸了。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散热背夹,也不是笨重的手机风扇,而是个长得像游泳圈、能套在脖子上的降温神器。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 愣是被海外网友抢断货,连带着卖它的博主粉丝暴涨上万人,单条视频播放量冲到380万,点赞量35万+。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手机和用户一边“冷静”下来?

从1688卖10元到TikTok卖27美元,谁在赚差价?
打开国内1688, 搜索“冰脖环”,你能看到各种花里胡哨的款式:粉色的、蓝色的、带卡通图案的,甚至还有驱蚊款的。价格嘛,10块钱到25块钱不等,包邮到手量大还能更便宜。再翻翻TikTok上卖得最火的那个博主@aychills, 他家冰脖环标价26.99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90块,颜色选择倒没国内多,就蓝白粉三个基础款,照样有人排队抢。
这中间的差价,够买一打冰脖环了。有网友在评论区直接戳破:“不就是从1688进的货吗?”博主倒也没藏着掖着,回怼道:“难道其他企业不从供应商那里采购?”这话听着扎心, 却是跨境卖家的常态——国内供应链的低价优势,加上海外平台的信息差,让这些“小东西”在海外摇身一变成了“黑科技”。就像早年的小风扇、 发光T恤,本质上不复杂,但只要踩准了海外用户的痛点,就能在TikTok上掀起一阵风浪。
更绝的是@aychills的独立站搭得像模像样。首页设计得冰天雪地, 背景音都是“咔嚓咔嚓”的冰裂声,打开产品页面视频演示、材质说明、使用场景一应俱全,连“怎么冷冻”“能持续多久”“会不会漏水”这种细节都在Q&A里解释得明明白白。这种“专业感”直接拉满,用户一看就觉得“这东西靠谱”,下单自然不犹豫。
18秒视频爆火,TikTok带货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aychills的TikTok账号是今年6月25号才开的, 首条视频平平无奇,就几千播放。但到了第四条视频,直接火了:播放量380万,点赞35万,评论区全是在问“哪里买”“链接”。这条视频只有18秒, 内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博主把冰脖环放进冰箱冷冻,拿出来套在脖子上,对着镜头咧嘴一笑,配文“夏日降温,就靠它了”。
你没看错,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没有夸张的剧情,没有专业的测评,就是最直观的“展示+使用”。但偏偏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内容,戳中了海外用户的心。他们看腻了精致的广告,就想看“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用”“能不能真的降温”。博主明摆着摸透了这点, 后续视频全是“真人实测”:户外跑步时戴冰脖环,汗立马就少了;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戴,手机不烫了;甚至还有网友晒出对比图,左边没戴热得满脸通红,右边戴了冰脖环笑得灿烂。
评论区成了“野生测评区”, 有人问“能不能戴睡觉”,有人答“别戴太久,小心颈椎着凉”,还有人分享“冷冻2小时效果最好”。博主就顺着这些评论回复,顺便把独立站链接甩过去,不硬广,不刷屏,用户反而更容易接受。这种“评论区引流”的玩法,在TikTok上屡试不爽,比直接在视频里挂链接转化率还高。
到了7月4号,博主又发了一条视频,直接回应网友“冰脖环冻起来有多快”的疑问。镜头对准冰箱冷冻室, 15秒后拿出来冰块已经冻得硬邦邦,戴上一瞬间,博主“嘶”了一声,但随即露出舒服的表情。“清凉感不是那种刺骨的冰,而是慢慢渗透的凉,3小时都不化水。”这条视频520万播放,直接把产品推上了“夏日必备”的神坛。
全球热浪席卷,这届海外用户为“清凉”有多拼?
冰脖环的爆火,不是偶然。今年夏天全球平均气温刷新了历史纪录,美国、墨西哥、亚洲多地都出现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空调卖断货,风扇销量翻倍,连防晒霜都成了抢手货。在TikTok上, “#summerfinds2023”话题标签的观看量达到了3180万,大家疯狂分享各种“夏日救命神器”,而冰脖环,就是其中的“顶流”。
为啥偏偏是它?主要原因是解决了“移动降温”的痛点。空调只能待在室内, 风扇需要插电,冰块化一身水,而冰脖环能随身戴,走到哪凉到哪,还不耽误玩手机、工作、运动。有户外博主测评, 戴着它徒步5公里脖子始终是凉的,后背也没湿透;还有上班族说在没空调的办公室戴一天比开电扇还舒服。这种“场景化”的实用性,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
更别说还有“NASA技术”的光环加持。产品介绍里特意提到, 用的是PCM宇航级相变材料,一开始是美国NASA给宇航员研发的,能在28℃以上自动解冻,低于28℃又快速结冰。虽然听起来玄乎,但“NASA同款”四个字,在海外的认知里约等于“靠谱”“高端”,用户自然愿意买单。毕竟花27美元买个“黑科技”,总比花几百美元买手机散热器划算。
不止冰脖环, 这些“降温小玩意儿”也在海外卖疯了
冰脖环火了但夏天的“清凉生意”可不止这一样。在TikTok上, 防晒降温服、迷你小风扇、冰感墨镜、便携制冰机,甚至还有“冰感口罩”,都成了流量密码。比如那个防晒降温服, 博主@aychills7月份上架后一条视频140万播放,评论区全是“求链接”“这衣服能降温5℃?”;还有一款三合一风扇, 上架2个月销售额近300万,能挂在脖子上、能当桌面风扇,还能给手机充电,直接拿捏了“懒人”用户的心。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 都是“小而美”:价格不高,功能单一但实用,颜值过得去,还能解决某个具体场景的痛点。比如冰感墨镜, 不仅防晒,镜片里还加了降温凝胶,戴上去眼睛周围凉凉的;便携制冰机,插上充电宝15分钟就能出一格冰,户外露营必备。对海外用户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产品,比动辄上百美元的大家电更有吸引力。
有意思的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冬天但“避寒度假”却带火了防晒降温用品。淘宝出海数据显示, 今年6-7月,澳大利亚这类商品GMV同比增长超20%,当地用户买冰脖环不是为了降温,而是为了去热带度假时防晒。这种“反季需求”,让跨境卖家有了更长的销售窗口期,不再局限于北半球的夏天。
季节性产品的“甜蜜烦恼”:爆款之后如何避免库存积压?
冰脖环虽然火,但有个致命问题——它是季节性产品。夏天过了谁还买这玩意儿?@aychills的账号从6月底开始发力,7月份达到高峰,但到了秋天流量和销量肯定会下滑。到时候,仓库里堆满的冰脖环怎么办?总不能等明年夏天再卖吧?跨境卖家们,正面临着“爆款之后库存如山”的甜蜜烦恼。
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想办法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比如给冰脖环加“驱蚊”功能,变成“夏日驱蚊冰环”,春秋天也能用;或者推出“加热款”,冬天当暖脖环卖。还有的卖家把降温产品组合成“清凉套装”, 冰脖环+降温服+小风扇,打包卖,客单价上去了用户觉得“划算”,库存压力也小了。
但更关键的,还是内容营销的持续性。不能夏天推冰脖环,冬天就“躺平”。可以转型做“四季降温/升温”测评, 比如冬天测试暖手宝,春天测试防晒喷雾,夏天继续推冰脖环,秋天推便携风扇。保持账号活跃度,才能留住粉丝,让“季节性爆款”变成“常青树”。
从“1688进货”到“独立站运营”, 跨境卖家的升级之路
回头看@aychills的成功,不只是选对了产品,更在于“精细化运营”。从视频内容的“真实展示”,到评论区的高效互动,再到独立站的专业搭建,每一步都踩在了用户的需求点上。要知道,TikTok上的用户早就不吃“硬广”那一套了他们更相信“真人实测”“口碑推荐”。就像有网友说的:“我不是在买冰脖环,我是在买博主‘亲测有效’的安心。”
对跨境卖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国内供应链的低价优势是基础,但想在TikTok上站稳脚跟,还得学会“讲故事”。产品有什么独特功能?解决了什么痛点?用户用了之后有什么改变?这些“故事”,要通过视频讲出来要通过评论互动传出去,要通过独立站的专业形象做背书。
就像冰脖环, 它不是什么“黑科技”,但“NASA材料”“3小时不化水”“户外必备”这些标签,让它有了“科技感”和“实用性”。再加上博主的真实体验,用户自然愿意买单。所以 与其纠结“产品是不是够创新”,不如想想“用户是不是真的需要”,能不能把“普通产品”讲成“爆款故事”。
写在再说说:降温的本质, 是解决“不舒服”
冰脖环在TikTok的爆火,其实映射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管在哪个国家,什么文化,人们对“舒适”的追求是共通的。热到出汗、手机发烫、户外暴晒,这些“不舒服”的场景,就是产品的机会。谁能把这些“不舒服”解决得更彻底、更方便,谁就能抓住用户的心。
从1688的10元到TikTok的27美元,差价背后是“信息差”,更是“价值差”。用户买的不是冰脖环本身, 而是“随时随地降温”的解决方案,是“不用再担心手机发烫”的安心,是“户外工作也能舒服一点”的慰藉。这些“情感价值”,往往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所以如果你也想在跨境赛道上分一杯羹,不妨从观察用户的“不舒服”开始。夏天有冰脖环, 冬天有暖手宝,春天有防过敏口罩,秋天有保湿喷雾……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讲好产品故事,下一个“TikTok爆款”,说不定就是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