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英国站哪个品牌单品销量破6万
从默默无闻到销量神话:eFones如何在TikTok Shop英国站杀出重围?
跨境电商的江湖里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当一个智能手机电商品牌在TikTok Shop英国站把单品销量做到6万+,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操作?eFones的崛起不是偶然 而是一套组合拳打出的后来啊——从选品策略到创作者合作,从全托管模式到线下快闪店,每一步都踩在了TikTok电商的脉搏上。但要说这套模式能不能复制,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
疫情催生的手机需求, eFones的“天时”与“地利”
2018年成立的eFones,赶上了智能手机电商的红尾巴。但真正让它起飞的,是2020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居家办公、网课爆火,让英国人对手机的需求突然炸了锅。eFones的主打产品恰好是中低端智能手机,价格亲民,性能够用,精准踩中了疫情期间的“刚需”痛点。2021年, 当其他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入局TikTok时eFones已经悄悄把业务部门搭了起来——这步棋,赌对了。

当时TikTok Shop英国站刚开放不久,平台流量像刚拧开的水龙头,哗哗地往外涌。eFones的联合创始人Emily Gallant在西班牙度假时接到品牌方的消息:“TikTok英国站要开放了要不要试试?”她没犹豫,立刻返程组建团队。这种“快”不是莽撞,而是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捕捉。要知道, 那会儿很多卖家还在观望,觉得短视频带货太玄学,后来啊eFones用黑色星期五的爆款销量证明:TikTok的流量,真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
9000名创作者背后的“人货场”逻辑
eFones能在TikTok Shop站稳脚跟,最核心的武器是它的创作者合作体系。两年时间, 他们跟9000多名TikTok博主合作,粉丝从几百到上百万不等,覆盖了学生、职场人、宝妈等各种人群。这种“广撒网”式的合作, 乍一看像是在烧钱,实则是精准的“人货场”匹配——手机这种标准化产品,不同人群都能用,不同博主都能讲。
更关键的是eFones选择直接跟创作者合作,而不是通过机构。Emily Gallant说得很实在:“视频创作太耗时间了创作者的付出必须得到回报。”直接合作意味着更高的分成,但换来的是更真实的内容。那些几百粉的小博主, 可能拍一条手机测评视频要熬通宵,但他们的粉丝信任度极高,评论区里“博主推荐肯定靠谱”的弹幕比比皆是。反观一些机构合作的头部博主, 虽然流量大,但带货转化率却不一定比小博主高——这就是eFones的聪明之处:不迷信“大V”,只看“精准”。
当然eFones也没完全放弃机构。部分机构能提供全流程服务,从选品到博主推荐再到内容优化,确实省了不少事。但机构合作的弊端也很明显:分利多,内容容易同质化。eFones的策略是“直接合作为主,机构合作为辅”,既保证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又借助了机构的专业资源。
爆品定价的艺术:69.99英镑的线上爆款与53.99英镑的线下惊喜
选品对了定价就是点睛之笔。eFones在TikTok上卖得最火的手机,定价基本集中在69.99英镑这个区间——刚好是英国年轻人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这个价格比苹果三星便宜一大截, 但配置又足够日常使用,加上TikTok上“高性价比”的标签一打,订单量自然就上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线下快闪店的定价策略。2023年,eFones在伦敦开了快闪店,把同款手机的价格降到53.99英镑。线上线下的价差,其实是一套组合拳:线上维持品牌溢价,线下通过低价引流,顺便收集用户反馈。快闪店开在年轻人聚集的商圈,现场体验加优惠,销量直接翻了好几倍。这种“线上高价塑造品牌,线下低价促进转化”的做法,很多跨境电商想都没想到。
定价策略里还有个细节:eFones会根据不同博主粉丝的画像调整促销力度。比如针对学生群体的博主,推出“学生专属折扣码”;针对宝妈博主,则强调“耐摔、长续航”的特点。这种“千人千面”的定价,让每一分营销费都花在了刀刃上。
全托管模式:是“救命稻草”还是“甜蜜陷阱”?
2022年,TikTok推出全托管模式,让平台负责物流、售后卖家只需专注供货。eFones立刻跟进,成了首批吃螃蟹的品牌。FBT的好处显而易见:不用自己处理国际物流,不用担心海外仓爆仓,订单处理速度提升了不少。数据显示, 接入FBT后eFones的物流时效从原来的7-10天缩短到3-5天退货率从12%降到8%以下。
但全托管模式真的适合所有品牌吗?eFones的实践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不一定。FBT虽然省心,但卖家失去了对物流环节的控制权。有一次 主要原因是平台物流失误,一批手机延迟送达,用户投诉直接涌向eFones的店铺,尽管再说说问题解决了但店铺评分还是受了影响。Emily Gallant坦言:“FBT是效率工具,但不是万能药。品牌还是要保留自己的物流能力,以防万一。”
更关键的是FBT的佣金不低。平台抽成、物流费用加起来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不少。eFones能做起来靠的是早期积累的供应链优势——手机采购成本低,即便让出一部分利润,依然有赚头。但对于中小卖家如果没有议价能力,FBT可能成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从“卖手机”到“卖生活方式”:eFones的本地化野心
很多人以为跨境电商就是“把国内的产品卖到国外”,eFones却走得更远。他们不只卖手机,还在卖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TikTok上的内容不只是测评,更有“用eFones拍vlog”“手机壳DIY”“游戏实测”等场景化内容。这种“产品+场景”的玩法,让用户买的不是手机,是一种身份认同。
本地化还体现在品牌合作上。eFones跟英国本土运营商SMARTY、 GiffGaff合作,推出充话费送手机的活动;跟非洲手机品牌Infinix联手,在5-6个月内把某款手机销量做到6千台。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贴牌,而是深入当地市场的后来啊。比如Infinix手机, 在英国的认知度不高,eFones通过TikTok博主强调“高性价比、适合学生”,再加上运营商补贴,硬是打开了市场。
线下快闪店更是本地化的重要一步。在伦敦,eFones不只卖手机,还搞了“手机摄影展”,邀请用户用eFones手机拍的照片参展。这种活动增加了品牌与用户的互动,让eFones从“电商品牌”变成了“年轻
争议与反思:9000名博主合作,真的值吗?
eFones的9000名创作者合作模式,行业内一直有争议。支持者说:“广撒网总能捞到鱼,小博主的转化潜力被低估了。”反对者则认为:“9000个博主管理起来太麻烦,大部分都是无效合作。”事实究竟如何?eFones的数据显示, 他们合作的博主中,只有20%能带来稳定订单,但这20%的博主贡献了80%的销量。剩下的80%博主,虽然转化率低,但能帮品牌提升曝光,属于“战略性投入”。
更值得反思的是创作者内容的同质化问题。早期,eFones的手机测评视频几乎千篇一律:“开箱、跑分、拍照测试”。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 开始鼓励博主创作差异化内容——比如让美妆博主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拍化妆教程,让游戏博主测手机帧率。内容多样化后用户互动率提升了30%,转化率也跟着上涨。
还有个隐藏成本是样品寄送。eFones每个月要寄出几千台手机样品,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们坚持“先寄样后合作”,主要原因是只有让博主真实体验过内容才不会虚假。这种“笨办法”虽然烧钱,却换来了博主和用户的双重信任。
TikTok Shop的未来:品牌的机会与陷阱
eFones的成功,离不开TikTok Shop早期的流量红利。但如今英国站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卖家涌入,平台规则也越来越严。品牌还能不能复制eFones的路径?答案可能没那么乐观。
机会在于,TikTok的算法还在不断优化,新的内容形式层出不穷。eFones已经开始尝试直播,邀请博主实时演示手机功能,转化率比短视频高出20%。这说明,只要紧跟平台趋势,品牌总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陷阱在于,过度依赖平台风险很高。TikTok的算法调整、政策变化,都可能让品牌一夜回到解放前。eFones的策略是“多条腿走路”:除了TikTok, 还保留eBay和亚马逊的店铺,建立独立站收集私域流量。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值得所有跨境电商学习。
给卖家的启示:从eFones身上能学到什么?
拆解eFones的案例, 跨境电商卖家能get到几个关键点:,定价要灵活,线上线下的价差玩好了能一边提升品牌销量和影响力;第四,全托管模式是工具,不是依赖,核心能力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
但更重要的是eFones的成功没法完全复制。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基因,每个平台有不同的规则。与其照搬别人的经验, 不如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像eFones没一开始就冲全托管,而是先靠创作者内容把销量做起来再逐步接入平台工具。这种“先内容、后效率”的思路,或许才是TikTok电商的生存之道。
跨境电商的赛道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eFones的故事告诉我们:流量红利会过去, 用户需求会变化,但只要品牌始终盯着“人”的需求,在内容、产品、体验上不断迭代,就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毕竟真正的好产品,永远不缺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