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平台模式初见成效,难道不是抢走了亚马逊数千名卖家

SHEIN的“平台棋局”:从卖裙子到抢亚马逊的饭碗

跨境电商的江湖向来不缺黑马,但SHEIN的出现还是让人侧目。这个靠10美元连衣裙起家的快时尚品牌,如今正试图撕掉“小众”标签,用平台模式向亚马逊的地盘发起冲击。市场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上半年, SHEIN在美国购物类APP下载量反超亚马逊,平台上线半年就吸引了数千名卖家入驻,其中不少是亚马逊的“熟面孔”。问题来了——SHEIN这步棋,真的从亚马逊嘴里抢肉吃了吗?

从“工厂直连”到“平台化”:SHEIN的野心不止于快时尚

提到SHEIN,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个卖便宜衣服的中国品牌”。但如果你还这么想,就小看这家公司的野心了。早期SHEIN靠“小单快反”的C2M模式起家, 用柔性供应链解决了快时尚行业的库存痛点,2022年全球GMV已经干到300亿美元,目标直指2025年的800亿美元。光靠卖衣服明摆着撑不起这个野心,SHEIN需要新的增长引擎——平台化就成了必然选择。

SHEIN平台模式初见成效,抢走亚马逊数千名卖家
SHEIN平台模式初见成效,抢走亚马逊数千名卖家

2023年5月, SHEIN在美国上线Marketplace平台,正式向第三方卖家敞开大门。和自营模式不同, 平台模式允许卖家自主运营店铺,SHEIN提供流量和基础设施,类似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体系。有意思的是SHEIN的招商对象很明确:直接向亚马逊卖家抛出橄榄枝。据Marketplace Pulse数据, 目前入驻SHEIN平台的数千名卖家中,超过60%来自亚马逊美国站,其中不乏年销200万美元以上的头部大卖。

亚马逊卖家的“出走”:真香还是无奈?

为什么亚马逊卖家愿意“跳槽”到SHEIN?答案藏在卖家的日常焦虑里。亚马逊的“高压政策”早就不是秘密:佣金从早期的15%涨到20%, FBA仓储费年年上涨,动不动就主要原因是“侵权”“刷单”被封店。更关键的是 流量红利正在消退——2023年亚马逊美国站的自然流量转化率同比下滑12%,新卖家获取一个客户的成本比三年前高了3倍。

反观SHEIN,给出的条件足够诱人:零入驻费、前三个月免佣金、还送免费广告。Juvo Plus是首批入驻的亚马逊大卖之一, 这家主营家居用品的卖家告诉跨境参考:“在亚马逊我们每月光广告费就要烧掉5万美元,SHEIN前三个月直接给2万美元广告额度,转化率反而比亚马逊高2个百分点。”更让卖家心动的是SHEIN的流量池——作为美国下载量第一的购物APP, SHEIN日活用户超过1500万,自带“种草”属性,很多卖家反馈“在SHEIN发新品,不用投广告也能有订单”。

当然也有卖家保持观望。做3C配件的卖家Lisa坦言:“SHEIN现在还是以服装为主,我们卖手机壳的流量比服装差不少。而且SHEIN的物流要求高,必须用他们的海外仓,成本比亚马逊FBA高15%。”这种纠结恰恰说明:SHEIN的吸引力真实存在但卖家还在“试错期”。

SHEIN的“三板斧”:流量、 补贴、低门槛,招招直击亚马逊软肋

SHEIN能撬动亚马逊卖家,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精准打击对手的短板。第一招是“流量碾压”。亚马逊早已不是那个“开个店就能卖货”的蓝海, 新店铺平均需要6个月才能进入流量推荐池,而SHEIN依托APP生态,新卖家入驻后商品能24小时内出现在首页推荐位,这种“流量特权”对亚马逊卖家形成致命诱惑。

第二招是“真金白银的补贴”。针对亚马逊卖家, SHEIN推出“迁移计划”:凡是从亚马逊转来的卖家,前三个月佣金减半,物流费用补贴30%。有卖家算过一笔账, 同样的产品在亚马逊卖29.99美元,扣除佣金、物流、广告后利润约8美元;在SHEIN卖同样的价格,利润能达到11美元,足足多出37.5%。这种“看得见的利润”,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第三招是“低风险试错”。亚马逊的店铺审核严格到“草木皆兵”,很多卖家主要原因是“类目错放”就被暂停销售。SHEIN的入驻流程则简单得多,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和产品资质,审核周期不超过3天。这种“低容错”机制,让中小卖家敢放手一搏。

平台模式的“甜蜜陷阱”:SHEIN的挑战才刚开始

尽管SHEIN平台模式初见成效, 但想从亚马逊手里抢下更多卖家,没那么简单。最大的挑战是“品类单一”。目前SHEIN平台70%的商品还是服装家居,3C、美妆、家电等高利润品类占比不足20%。而亚马逊的优势恰恰在于全品类覆盖,消费者买什么都习惯先搜亚马逊。SHEIN若想真正对标亚马逊,必须打破“服装标签”的桎梏。

供应链整合也是道坎。亚马逊FBA已经形成成熟的全球仓储网络, 而SHEIN的海外仓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还处于初级阶段。2023年黑五期间,就有SHEIN卖家反映“欧洲仓爆仓,发货延迟导致差评率飙升20%”。物流跟不上,平台化就是空中楼阁。

更麻烦的是“用户信任度”。亚马逊经过20年运营,早已建立“正品保障”“售后无忧”的消费者心智。而SHEIN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质量参差不齐, 2023年Q3就有消费者投诉“在SHEIN买的衣服掉色严重,售后推诿扯皮”。这种信任危机,不是靠砸钱能解决的。

亚马逊的“反制”:巨头不会坐以待毙

面对SHEIN的攻势,亚马逊并非无动于衷。2023年第四季度, 亚马逊悄悄调整了第三方卖家政策:对年销低于50万美元的卖家佣金下调2%,一边推出“新卖家流量扶持计划”,给新入驻店铺3个月的流量倾斜。更狠的是 亚马逊在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加速推广“本地化开店”,对本土卖家免收仓储费,直接对标SHEIN的低价策略。

亚马逊还祭出了“杀手锏”——TikTok Shop。虽然TikTok Shop的体量还远不及亚马逊,但依托短视频的“种草”能力,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3倍。亚马逊悄悄入股TikTok,试图通过流量协同遏制SHEIN的扩张。这场“三国杀”,远比想象中更激烈。

卖家的“两难”:押注SHEIN还是坚守亚马逊?

对跨境卖家现在最纠结的是“要不要all in SHEIN”。做亚马逊10年的老卖家王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在亚马逊占70%营收,SHEIN占20%,剩下的留给独立站。SHEIN现在就像2010年的亚马逊,有机会但风险也大。”这种“分散布局”正在成为卖家的共识——据eMarketer数据, 2023年有45%的亚马逊卖家开始多平台运营,SHEIN是首选之一。

但也不是所有卖家都能“两边通吃”。做服装的李姐尝试过一边运营两个平台, 后来啊发现“SHEIN的款式更新太快,跟不上节奏,亚马逊的广告费又涨了再说说利润反而下降了”。这说明,SHEIN的平台模式虽然诱人,但不是所有卖家都能玩得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盲目跟风只会两头落空。

未来已来:平台化是SHEIN的终极答案吗?

SHEIN的平台化之路,本质上是一场“流量变现”的豪赌。从自营到平台,SHEIN需要从“卖货”转向“卖服务”,这比单纯做服装复杂得多。短期来看,SHEIN确实从亚马逊抢走了一批卖家,但长期竞争,比拼的是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亚马逊的护城河不是一朝一夕能挖穿的,SHEIN需要时间证明自己。

对跨境电商行业SHEIN的崛起意义非凡。它证明了“小而美”的平台也能挑战巨头,也提醒卖家:永远不要把命运绑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