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喷上能神秘吸引异性的香水,真的靠谱吗
刷到“信息素香水”时我第一反应是“又来割韭菜呃?”
打开TikTok随便一刷, 总能撞见这类视频:女生对着镜头神秘兮兮地说“试试这款香水,喷上后男生会忍不住靠近”,然后镜头切换到地铁上、酒吧里果然有陌生男生主动搭讪。评论区里一片“已下单”“求链接”,看得人心里直痒痒——这玩意真有这么神?
说真的,我对这种“吸引异性”的产品向来持怀疑态度。毕竟市面上号称“一秒心动”“让他离不开你”的东西太多了 从爱情喷雾到“恋爱短信”,再说说大多沦为智商税。但信息素香水不一样,它在TikTok上的热度和用户反馈,确实让人不得不多看两眼。

从动物到人类:信息素真的能“控制”行为?
先搞清楚什么是信息素。生物学课上讲过这是动物分泌的化学信号,用来传递信息。比如蚂蚁靠信息素找路,母狗发情时会释放特殊气味吸引公狗,连狮子都会用尿液里的信息素标记领地。那人类呢?
有人类研究说 女性排卵期会释放更吸引男性的信息素,也有实验声称,男性腋下的提取物能影响女性的情绪。但这些研究大多样本量小,结论也充满争议。美国化学学会曾发文章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可靠凭据证明人类信息素存在更别说靠香水“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了。
但科学归科学,营销归营销。商家才不管这些, 他们抓住的是“人对神秘力量的向往”——既然动物靠信息素交流,那人类香水加点“信息素”,是不是就能复制这种吸引力?
TikTok上的“爱情魔法”:信息素香水的爆火真相
今年春天TikTok上突然掀起一股“信息素香水”热潮。标签#pheromoneperfume的浏览量飙到2.8亿次 相关视频里网红们拿着各种包装花哨的香水,号称“喷上后男人会忍不住靠近”“连前任都回头求复合”。
最火的案例来自品牌Pheroperfumes。他们的视频里女生喷了香水后走进商场,10分钟内就有5个陌生男生主动搭讪,甚至有人直接要联系方式。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里女生们疯狂求链接,说“这比约会软件好用多了”。
另一个叫@erinduganjurchak的网红测试了亚马逊上的Pure Instinct Roll-On香水。视频里她喷完后 丈夫没啥反应,但评论区炸了:“我喷上后暗恋我三年的同事突然约我吃饭”“连快递员都多看了我两眼”。这条视频播放量300万,直接带火这款香水,亚马逊上销量翻了5倍。
用户反馈的两极:爱情魔法还是心理安慰?
但并非所有人都买账。有女生评论:“喷了一周,没人注意到我,反而同事说我闻起来像奶奶的花茶。”还有人说:“喷完去酒吧,确实有人搭讪,但后来发现他搭讪每个女生。”
这种两极分化恰恰说明:信息素香水的效果,可能更多来自“心理暗示”。就像有人穿红衣服觉得更自信,反而更容易吸引注意——不是衣服有魔力,是人相信自己有魔力。
但商家才不管这些,他们要的是“流量转化”。TikTok上卖信息素香水的账号, 内容套路惊人一致:开头用“你有没有试过喷完香水后男生突然对你特别关注?”制造悬念,中间展示“实测”,引导点击主页链接买香水。
从香水脑到信息素:TikTok社群的“气味崇拜”
信息素香水能火,离不开TikTok上“香水脑”社群的推波助澜。所谓“香水脑”,就是那些痴迷收集、测评各类香水的重度爱好者。在TikTok上,#perfume标签有73亿浏览量,#fraghead相关内容观看量高达29亿。
这些“香水脑”用户对气味极度敏感,乐于分享“挖到宝”的经历。信息素香水正好击中她们的痛点:既想独特,又想“有魅力”。有香水脑博主测评时说:“这款香水不像普通花香,有种‘动物感’,喷上后感觉气场变强了。”这种描述让普通用户觉得“这不就是我要的吸引力吗?”
更妙的是信息素香水的营销还踩中了“禁忌感”。商家故意说“成分保密”“实验室研发”,越神秘越让人好奇。就像@Mandy Lee的“vabbing”理论, 虽然被科学打脸,但话题播放量破亿,本质就是利用了人们对“非常规吸引力”的好奇。
商业数据背后:信息素香水的“暴力转化”
流量热度的直接体现就是销量。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 2023年5月,某信息素香水品牌在TikTok Shop的月销达4万单,利润率高达280%。转化率高的惊人——平均每10个观看视频的人,就有1个点击链接购买。
为什么转化这么高?主要原因是视频内容直击用户痛点。比如针对单身女性,视频标题是“相亲前喷它,对方主动加微信”;针对情侣,说“喷上后伴侣更黏你”。不同人群看到不同内容,精准刺激消费欲望。
另一个关键是“视觉冲击”。信息素香水的包装往往设计得很“科技感”, 用深蓝、暗红等颜色,加上“实验室”“信息素”字样,让人一看就觉得“很高级”。有卖家透露,换包装后点击率提升了40%。
从凌仕到信息素:营销创意的“套路复用”
信息素香火的营销套路,其实早就被其他类目验证过。比如联合利华的凌仕止汗喷雾,上世纪90年代就靠“喷上后吸引女生”的广告火遍全球。他们的海报从不直接说效果,而是用“男生喷后女生忍不住靠近”的暗示画面让人自行脑补。
更相似的是TikTok上的“Leggings热”。去年有一款健身裤,卖家拍女生穿上后记录路人回头率,视频爆火后月销10万单。信息素香水的“实测搭讪”视频, 几乎就是复制了这个套路——都是“效果可视化”,都是“用户见证”,都是“刺激购买欲”。
这说明:好的营销创意从不孤立存在。与其绞尽脑汁想新点子,不如看看其他类目哪些内容已经被验证有效,再结合自身产品调整。就像信息素香水,借了凌仕的“吸引力卖点”,又用了Leggings的“实测套路”,自然能火。
跨界灵感:从动物世界到香水营销
动物世界里 雄孔雀开屏吸引雌性,萤火虫用光信号求偶,这些“自然吸引力”的原理,被商家巧妙移植到香水营销中。比如某品牌宣传“信息素香水模拟了人类的‘自然魅力’”,听起来就比普通香水高级。
甚至还有卖家模仿动物界的“领地标记”,说“喷上后你的气味会让他记住你”。这种“原始本能”的暗示, 比“清新花香”更有冲击力,尤其对相信“气味即魅力”的用户简直是致命诱惑。
但跨界不是照搬。比如凌仕的“吸引力”针对男性,信息素香水则主打女性市场,用户画像不同,内容侧重点也要调整。凌仕用“男生喷后女生主动”的剧情, 信息素香水就用“女生喷后男生搭讪”的实测,这才是真正的“跨界复用”。
回到一开始:信息素香水到底靠不靠谱?
说到底,信息素香水的“靠谱”,取决于你信什么。信科学的人会说这是智商税,信心理暗示的人会说“确实有效,主要原因是自信了”。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确实抓住了现代人对“吸引力”的焦虑——大家太渴望一种“简单直接的魅力”了。
就像TikTok上一位用户说的:“我知道它可能没用,但喷上后我觉得自己更自信了。这种‘我能吸引别人’的感觉,比香水本身更重要。”
或许, 信息素香水的真正“功效”,不是真的吸引异性,而是给了用户一个“相信自己有魅力”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它值不值,取决于你更需要“科学依据”,还是“心理安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