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全闭环下,卖家如何抓住新机遇

TikTok美国市场:流量红利下的电商变局

TikTok在美国的用户量早已突破1.5亿, 几乎覆盖了美国近一半的人口,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是绝对的流量霸主。但奇怪的是这么大的流量池,电商化之路却走得磕磕绊绊。从早期主页导独立站,到半闭环模式的尝试,再到本土店、英美融合车,现在终于要迈入全闭环时代。这中间的折腾,说到底就是TikTok在“流量变现”和“政策合规”之间找平衡的过程。美国市场这块肥肉,谁都盯着,但TikTok明摆着不想步子迈太大,毕竟政策风险悬在那里。

跨境圈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TikTok美国站的政策变化。11月10日 TikTok Shop卖家中心突然开放美国站入驻申请,这被很多人视为美区电商闭环正式启动的信号。但仔细想想,这个信号来得并不突然。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内部消息透露TikTok将于8月底关闭半闭环模式,切断外链,上线全托管。这一系列操作下来TikTok的决心很明显:要把电商生态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

!TikTok发力“全闭环”下卖家有何机会点?
!TikTok发力“全闭环”下卖家有何机会点?

从半闭环到全闭环:TikTok的“算盘”与无奈

半闭环模式,说白了就是“TikTok+Shopify”的杂交模式。2021年刚推出来时确实让不少卖家尝到了甜头。那时候Shopify上的独立站卖家正多, TikTok用流量吸引这些卖家入驻,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再引导用户到独立站下单。后端的支付、物流、售后全由商家自己搞定,TikTok只负责导流。那时候做珍珠、 水晶、假发的卖家特别吃香,有商家反馈,高峰期一场直播GMV能做到10-20万美金,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但好景不长。这种模式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最让TikTok头疼的是半闭环商家大多依赖自然流量,很少投广告。GoodsFox的数据显示, TTS商家和半闭环商家的广告投流比能达到21:1,也就是说21个广告投流里20个来自闭环商家,1个来自半闭环。TikTok是上市公司,GMV压力大,自然流量再好也变不成直接收入,广告收入才是大头。半闭环商家只拿流量不投流,对TikTok来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半闭环模式:曾经的“流量捷径”为何失灵?

半闭环失灵,表面看是商家不愿投流,深层次其实是模式本身的缺陷。在这种模式下TikTok对商家的控制力太弱。交易在独立站完成,平台无法掌握用户数据,更别说监管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了。货不对板、收款不发货这些乱象频发,用户投诉多了TikTok的品牌形象也会受损。而且, 半闭环商家大多是成熟的独立站卖家,对TikTok的依赖性不强,平台想扶持他们都没抓手,资源给多了也是白给。

更关键的是TikTok在国内的抖音早就走过一遍从半闭环到全闭环的路。抖音早期也是导流到淘宝、京东,后来慢慢推出小店,把交易闭环做起来。后来啊发现,只有把交易留在平台内,才能更好地做用户运营、数据沉淀和商业化变现。美国市场虽然特殊,但逻辑是相通的。TikTok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导流工具”的角色,它要做的是“商业生态”。

全闭环提速:Temu、 SHEIN的“倒逼”与平台的野心

除了内部原因,外部的竞争压力也是TikTok加速全闭环的重要原因。Temu自2022年9月进入美国市场后靠“极致性价比+重金营销”的策略,杀疯了。2023年6月, Temu的月活用户超过4000万,上半年GMV接近30亿美元,直接抢了亚马逊、沃尔玛的份额。SHEIN虽然没在TikTok上直接竞争, 但同样瞄准了中低端消费客群,给TikTok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TikTok再不发力,美国市场可能就真被Temu、SHEIN瓜分完了。而且, Temu的模式和TikTok的半闭环有点像,都是第三方卖家+平台导流,只不过Temu是自营+第三方。TikTok如果继续放任半闭环,不仅GMV上不去,还可能被Temu抢走“性价比电商”的标签。这可不是TikTok想要的,它的野心是做“内容+电商”的综合体,而不是单纯的卖货平台。

全闭环下的卖家:机遇藏在“裂缝”里

对卖家TikTok的全闭环到底是福是祸?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平台扶持力度加大、 广告机会变多、供应链整合加速;悲观的人担心的是入驻门槛提高、运营成本上升、竞争更加内卷。但不管怎样,机会永远藏在变化里全闭环时代的卖家,必须得换个玩法了。

广告投流:从“自然躺赢”到“精耕细作”的转型

全闭环对卖家的第一个利好,是广告投流的机会变多了。TikTok停止站外倒流后流量会更多地集中在平台内,算法和标签体系也会越来越成熟。这意味着商家对广告投流的依赖度会提高,但一边也更“得心应手”。在国内抖音,广告投流已经成为商家的标配,ROI做得好的能做到1:5甚至更高。TikTok美国市场正在走这条路, 据GoodsFox监测,2023年1月TikTok电商广告量大盘猛增248.54%,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投流。

不过投流不是简单的“砸钱就行”。全闭环时代,商家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比如短视频的完播率、互动率会影响广告投放效果,直播时的停留时长、转化率直接影响ROI。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尝试“短视频预热+直播转化+广告追投”的组合拳, 先用内容吸引自然流量,再用广告放大效果,再说说通过直播促成转化。这种“内容+广告”的混合打法,比单纯依赖自然流量更稳定。

供应链:源头工厂的“春天”与中小卖家的“生死局”

全闭环的另一个大变化,是“全托管”模式的引入。TikTok将邀请美国本土卖家和国内源头工厂、 贸易商以货盘形式参与,平台负责仓储、物流、售后商家只需供货。这对国内的工厂型卖家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以前工厂想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很难, 只能通过中间商,现在TikTok帮他们打通了“工厂-消费者”的链路,利润空间直接翻倍。

但对中小卖家全托管模式可能没那么友好。中小卖家没有工厂优势,拿不到低价货源,没有供应链优势的卖家,就像“无根的浮萍”,随时可能被淘汰。

抓住机遇:卖家的“破局三招”

全闭环时代的竞争,和半闭环时代完全不一样。半闭环时代,靠“流量+选品”就能赚钱;全闭环时代,得靠“供应链+内容+数据”的综合实力。下面这“破局三招”,或许能帮卖家在新的赛道上找到位置。

第一招:供应链“短链化”, 做“小快灵”的爆款制造机

供应链的“短链化”,说白了就是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对接工厂或产地。全托管模式下TikTok更倾向于和源头工厂合作,主要原因是工厂的供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但中小卖家也不是没有机会, 可以专注于“小而美”的细分品类,比如手工饰品、宠物用品、户外小工具等,这些品类需求大,竞争相对小,而且供应链短,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举个例子, 2022年有一家做宠物智能玩具的中小卖家,就是通过“短链化”供应链在TikTok上做起来的。他们直接对接珠三角的玩具工厂, 定制了带摄像头、能远程互动的宠物玩具,通过短视频展示“猫咪和主人互动”的场景,一条视频爆了30万播放,带动店铺单月销量突破2万单,ROI做到了1:3。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小批量、多款式、快迭代”,用差异化产品抓住细分用户。

第二招:内容“本地化”, 让美国用户“一眼心动”

TikTok的内容逻辑,从来不是“产品多好”,而是“内容多吸引人”。全闭环时代,内容的重要性只会更高。但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的审美、兴趣点不一样,照搬国内的“套路”肯定行不通。所以内容的“本地化”是必修课。

什么是“本地化”?不仅仅是语言翻译,更是文化共鸣。比如美国用户喜欢“真实感”, 那就少用精修图,多拍用户实穿、实用的场景视频;他们喜欢“幽默感”,可以结合美国的热点梗、网络流行语做内容;他们重视“性价比”,但更重视“价值感”,要突出产品能解决什么痛点,带来什么体验。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发现, 美国用户特别喜欢“开箱测评”和“DIY改过”类内容,于是他们专门拍“用这款收纳盒把杂乱的书桌变整洁”的视频,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一条视频涨粉5万,直接带动销量翻了4倍。

第三招:数据“可视化”, 用算法“喂饱”推荐机制

TikTok的算法是个“黑箱”,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全闭环时代,平台会更多地的推荐量。

怎么提升这些数据?先说说 内容要“抓眼球”,前3秒必须留住用户,可以用悬念、冲突、视觉冲击等手法;接下来互动引导要明确,比如“想知道这款产品的秘密吗?评论区扣1”,或者“你觉得这个颜色好看还是那个?投票告诉我”;再说说要持续测试,同一款产品拍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的视频,看哪个数据好,就加大投入。有经验的商家会建立“内容素材库”, 把高完播率的视频拆解成模板,反复优化,。

案例复盘:从“半闭环难民”到“全闭环赢家”的逆袭

理论说再多,不如看实际案例。2023年上半年, TikTok全闭环政策落地后不少商家成功转型,从“半闭环难民”变成了“全闭环赢家”。他们的故事,或许能给其他卖家一些启发。

假发卖家A:砍掉独立站后 GMV反而翻了两倍

假发卖家A,2021年就通过半闭环模式做TikTok,那时候靠自然流量,每个月GMV大概在5万美金左右。但2023年TikTok关闭半闭环后 他果断转型全闭环,入驻了TikTok Shop美国站,砍掉了独立站。一开始他很担心,没了独立站,流量会不会断?后来啊没想到,全闭环后广告投流的效果比预期好太多。

他专门组建了5人的内容团队, 每天拍10条短视频,主题围绕“假发的10种戴法”、“不同脸型适合的假发款”等实用内容,一边每周做3场直播,展示假发的质量和佩戴效果。广告投放上,他采用“短视频+直播”的组合,短视频负责拉新,直播负责转化,ROI稳定在1:4。到2023年第三季度,他的月GMV已经突破12万美金,比半闭环时期翻了两倍多。他说:“以前做半闭环, 总想着怎么把用户引到独立站,现在做全闭环,所有心思都放在怎么把内容做好,把产品卖好,反而更轻松了。”

家居用品卖家B:用“场景化短视频”撬动3万单月销

家居用品卖家B, 主营收纳用品,2022年底通过半闭环模式进入TikTok美国市场,但一直不温不火。2023年TikTok开放全闭环后他意识到“内容”才是关键。他重新调整了内容策略,不再拍产品特写,而是拍“场景化短视频”。

比如 他拍了一条“纽约小户型女孩的收纳神器”的视频,镜头从杂乱的小房间开始,然后一步步用他的收纳盒整理,再说说变成整洁温馨的小窝,配上“谁说小户型不能拥有大收纳?”的文案。这条视频爆了播放量超过100万,带来了5000多单。受此启发,他又拍了“大学生宿舍收纳”、“租房党必备”等场景化视频,每条都能带来几千单销量。到2023年9月, 他的店铺月销量突破3万单,GMV达到8万美金,其中80%的订单来自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转化。他说:“以前总觉得产品好就行,现在才发现,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把场景做真实用户才会买单。”

未来展望:全闭环不是终点, 而是“新战场”的开始

TikTok全闭环时代的到来对卖家既是一次洗牌,也是一次重生。那些还停留在“流量思维”的卖家, 可能会被淘汰;而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内容+供应链+数据”新玩法的卖家,将会抓住新的增长红利。但全闭环不是终点,而是“新战场”的开始。未来TikTok可能会在物流、支付、本地化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政策,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卖家需要保持敏锐,不断学习,才能在这场“电商马拉松”中跑得更远。毕竟在跨境电商这个领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