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东南亚跨境9.9大促

东南亚消费者被“宠坏”了9.9大促还吃老一套行不通?

2023年9月的东南亚,空气里都飘着“打折”的味道。TikTok Shop的9.9大促还没正式开启, 菲律宾马尼拉的小白领艾琳已经把购物车塞满了——不是便宜货,是那些平时舍不得买的“轻奢感”家居用品。“去年9.9我抢了三件T恤, 今年不一样,我想给厨房换个智能垃圾桶,带自动感应那种,刷到本地达人用着挺方便的。”艾琳的购物清单, 藏着东南亚消费者的新密码:从“能省则省”到“愿意为体验买单”,跨境卖家如果还抱着“低价万能”的老黄历,恐怕要栽个大跟头。

从“抢便宜”到“买体验”,菲律宾人的购物车藏着什么秘密?

TikTok Shop菲律宾站点的后台数据,早就悄悄变了。2023年8月, “家居好物”类目里“环保材质”“智能感应”“易收纳”这些标签的商品搜索量,同比分别涨了190%、150%、120%。反倒是“低价”“清仓”这类词,搜索增速慢了下来。“你以为菲律宾人只爱9.9包邮的袜子?错了他们现在愿意花299比索买一个能分类的垃圾桶,主要原因是它能让做饭时不用手碰垃圾桶,省事又卫生。”马尼拉本地达人Kris在直播时这么说 她的直播间里单价500比索以上的家居产品,转化率反而比低价产品高30%。

购物狂欢开启!TikTok Shop东南亚跨境9.9大促来了
购物狂欢开启!TikTok Shop东南亚跨境9.9大促来了

这种变化,藏在TikTok的短视频里。过去一年, “#菲律宾厨房改过”话题播放量突破800万,很多视频里不是炫富,而是“如何用有限的预算让厨房更实用”。比如用1000比索买的收纳盒,配上200比索的桌面置物架,整个厨房瞬间整齐。跨境卖家如果只盯着“便宜”,却忽略了这些“场景化需求”,就算上了9.9大促,也很难让消费者下单。

跨境卖家的“甜蜜烦恼”:流量爆了钱没赚够,甚至亏本?

“9.9大促流量像洪水,但我的船太小,差点被冲翻。”深圳某3C跨境卖家李伟的经历,道出了不少卖家的焦虑。2023年9.9大促预热期, 他的一款蓝牙耳机在TikTok Shop马来西亚站点的短视频爆了单条视频播放量破500万,店铺流量翻了10倍。他赶紧备了10万台库存,准备大促当天秒杀价299令吉。

后来啊呢?活动开始1小时只卖出3000台。问题出在哪?评论区里消费者问得最多的是:“这么便宜,是不是翻新机?”“包装盒有英文吗?马来本地售后能处理吗?”“我朋友去年在另一家店买低价耳机,用了一个月就坏了。”李伟这才反应过来东南亚消费者经过几年的“电商教育”,早就不单纯看价格了——他们要的是“信任感”。低价带来的流量,如果配套跟不上,反而会让消费者怀疑产品质量,到头来差评堆积,库存积压。

深圳某3C卖家的“踩坑”实录:被秒杀活动反噬的教训

李伟的案例不是个例。2023年9月5日TikTok Shop马来西亚9.9大促当天 平台数据显示,“低价秒杀”类目虽然流量最高,但转化率仅为2.8%,远低于“品质认证”类目的5.6%。更扎心的是那些参与秒杀的商家,活动后7天内退货率高达25%,而正常价商品的退货率只有8%。“我算了一笔账, 10万台耳机,每台成本200,备货成本2000万,卖掉3000台收入89.7万,光物流和佣金就花了30万,倒贴了100多万。”李伟现在说起还肉疼, 他后悔没提前做好“信任基建”——比如找本地达人做开箱视频,在商品页标注“马来本地售后48小时响应”,哪怕价格高一点,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跨境卖家的另一个“甜蜜烦恼”,是平台的流量诱惑。TikTok Shop为了冲GMV, 在大促期间会推“坑位费”“流量包”,很多卖家一看“花1万就能上首页”,脑子一热就投了。后来啊呢?流量来了转化却上不去。“就像开派对,请了一堆人,但菜不好吃,人家吃两口就走了。”上海某服饰卖家张雯说 她2023年8月在越南站点投了5万流量包,虽然店铺流量涨了3倍,但客单价从150千越南盾降到80千越南盾,“算下来还不如不投,钱都被平台赚走了。”

平台补贴是“救命稻草”还是“流量泡沫”?拆解TikTok Shop的9.9玩法

TikTok Shop的9.9大促,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平台补贴”。马来西亚站点推出“满300减50, 满600减120”,越南站点“满200减30”,菲律宾站点“满500减100”,看着很诱人。但“补贴”这东西,到底是给商家雪中送炭,还是让平台赚得更多?

马来西亚站点的“满减陷阱”:你以为省了 平台赚了更多

拿马来西亚站点的“满600减120”很多商家为了凑单,会把原本卖299的商品,和另一款299的商品捆绑卖,看似消费者占了便宜,实则是“被套路”了。“我有个做家居用品的朋友,平时一款收纳盒卖299,利润80。9.9大促他为了凑满减, 把两个收纳盒打包卖498,减120后实际卖378,利润只有38,还搭上了包装和物流成本。”马来西亚本地电商顾问林明说 这种“凑单式”满减,看似提升了客单价,实则压缩了利润空间,再说说平台拿走了更多的佣金——主要原因是GMV上去了佣金比例虽然没变,但基数大了平台赚得更多。

更隐蔽的“补贴陷阱”,是“限时秒杀”。平台会推“前100名秒杀价”,商家为了冲数据,往往会把价格压得极低,甚至亏本。“我见过一个卖充电宝的商家,秒杀价19.9,成本15,算上物流费每单亏2块。秒杀100单,亏200块,但换来的是‘店铺爆单’的标签,能上首页推荐。问题是上首页后呢?流量来了转化还是上不去,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的低价,恢复原价根本没人买。”林明说 这种“用短期亏损换长期流量”的逻辑,在TikTok Shop的大促里很常见,但很多商家没算明白账——流量是短暂的,亏损却是真实的。

内容本地化不是翻译那么简单,泰国达人如何“带货”本土产品?

“跨境卖家的最大误区,就是把中国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东南亚。”曼谷本地营销公司CEO阿披查说 “泰语和中文不一样,泰达人的表达方式更‘软’,喜欢看‘生活场景’,而不是‘硬广’。”2023年9.9大促前, 他帮一个中国家居品牌做本地化运营,效果出奇地好——品牌的一款智能垃圾桶,在泰国站点的销量增长了8倍,秘诀就在“场景化内容”。

他们没有找泰国达人拍“产品有多好用”,而是拍“妈妈做饭时如何轻松处理垃圾”。视频里 曼谷主妇Maya正在做冬阴功,手一挥,智能垃圾桶自动打开,厨余垃圾丢进去,桶盖自动合上,背景音乐是轻松的泰式民谣。“这个视频播放量120万,评论里全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做饭时手脏了’‘这个垃圾桶太适合我这种懒人了’。”阿披查说这种“把产品融入本地生活场景”的内容,比任何“低价秒杀”都管用。中国卖家如果只想着“翻译产品描述”,却忽略了泰达人“喜欢什么、怕什么”,很难在9.9大促中突围。

越南市场的“短视频密码”:用15秒视频让消费者“剁手”的秘诀

越南市场更“直接”。TikTok越南站点的用户,平均刷短视频时长只有12秒,想在15秒内让消费者下单,必须“直击痛点”。“越南年轻人最怕‘出门晒黑’,所以防晒产品卖得特别好。”胡志明市本地达人阮氏玲说 她拍过一个15秒视频:自己拿着防晒喷雾,在户外走一圈,手臂没有晒红,配上文案“出门5分钟,晒黑1小时?有了它,随便晒”。视频播放量80万,带动店铺防晒喷雾销量增长5倍。“关键是要‘快’,前3秒必须抓住眼球——比如晒黑的手臂对比,或者‘出门前必喷’的字幕。”阮氏玲说 越南消费者喜欢“简单粗暴”的种草,复杂的功能介绍他们没耐心看,不如直接说“用了这个,你不会晒黑”。

除了场景化,越南市场的“信任背书”也很重要。2023年8月, TikTok越南站点推出“达人认证”体系,只有粉丝数真实、互动率高的达人才能带“官方推荐”标签。中国卖家如果找那些“僵尸粉”多的达人带货,不仅没效果,还会被消费者贴上“假货”标签。“我有个客户, 找了个10万粉的越南达人带货,后来啊视频播放量才5000,评论区全是‘这个达人平时都在卖假货,我不信’。”越南跨境电商服务商阮明德说 现在越南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会在TikTok上查达人的过往作品,看是不是真的用过产品,所以“找真人达、真体验”,比“找大V、刷流量”更重要。

大促后的“冷静期”:如何避免库存积压,让爆品持续“造血”?

9.9大促的狂欢过后很多卖家面临“一地鸡毛”的库存问题。“2022年9.9, 我备了5万件连衣裙,后来啊大促后只卖掉1万件,剩下的全压在仓库,光仓储费就花了10万。”广州某服饰卖家陈丽说 她2023年学聪明了采用“预售+小批量补货”的模式,9.9大促期间销量没涨多少,但库存积压少了70%,利润反而更高。

新加坡卖家的“柔性供应链”:7天极速补货, 把大促流量变成长期复购

新加坡市场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值得跨境卖家借鉴。“新加坡消费者对‘时效’要求极高,他们下单后希望3天内能收到货。”新加坡本地物流服务商黄志伟说 他们帮中国卖家搭建了“本地仓+预售补货”体系:大促前,先把10%的爆款备到新加坡本地仓,剩下的通过预售下单,国内7天内补到本地仓,再配给消费者。“2023年9.9, 有个卖智能手表的中国品牌,用这个模式,大促期间订单量2万单,本地仓备货2000单,预售补货1.8万单,库存周转率提升50%,退货率从15%降到5%。

”黄志伟说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能抓住大促流量,又不会主要原因是备货过多导致积压,还能通过“快速收货”提升消费者复购率——新加坡消费者收到货快,下次还会买。

除了供应链,大促后的“用户运营”也很关键。“很多卖家觉得9.9结束了就不管了其实大促带来的新用户,是‘沉默的金矿’。”曼谷电商运营专家素帕猜说 他有一个客户,2023年8月在泰国9.9大促期间新增了1万粉丝,大促后没做任何动作,一个月后复购率只有3%。后来他建议商家做“老客专属优惠”,比如“9.9买过的人,再买立减50泰铢”,后来啊复购率提升到15%。“东南亚消费者很‘念旧’,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会一直买。”素帕猜说 大促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拉新-转化-复购”的开始,把大促流量沉淀下来才能让店铺持续“造血”。

2023年9.9大促的“隐形战场”:跨境支付和物流的生死时速

“9.9大促, 拼的不是价格,是支付和物流。”这是东南亚跨境圈流传的一句话。2023年9月5日TikTok Shop菲律宾9.9大促开启当天 很多消费者反馈“支付失败”“订单卡在物流中”,原因就是支付通道和物流能力没跟上。

菲律宾Lazada与TikTok Shop的物流暗战:谁更快, 谁就赢了消费者

菲律宾的物流,一直是“老大难”。首都马尼拉还好,但到了宿务、达沃这些二线城市,配送时间动不动就7-10天。“消费者等不了那么久,他们宁愿多花10比索,选‘次日达’。”马尼拉本地物流公司GrabExpress的负责人说 2023年9.9大促期间,他们和TikTok Shop合作推出“48小时达”服务,覆盖菲律宾20个主要城市,订单满足率提升到92%,而竞争对手Lazada的“72小时达”满足率只有85%。

“后来啊就是 TikTok Shop在菲律宾的市场份额,从9.9前的38%提升到42%,Lazada从35%降到32%。”GrabExpress的负责人说 物流速度,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谁快,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

支付环节同样关键。东南亚的支付方式很“分裂”, 菲律宾用GCash和PayMaya,马来西亚用Touch'n Go,越南用MoMo,中国卖家如果只支持信用卡,会错失大量消费者。“2023年8月, 我们帮一个中国美妆品牌接入菲律宾的GCash支付,后来啊9.9大促期间,订单量提升了60%。”菲律宾支付服务商Mynt的经理说 GCash在菲律宾有4000万用户,很多年轻人没有信用卡,但用GCash支付很方便,而且支持“先买后付”,这对年轻人吸引力很大。

“跨境卖家如果想做好9.9大促, 必须‘本地化支付’,把菲律宾的GCash、马来西亚的Touch'n Go都接上,否则就是‘把机会拱手让人’。”Mynt的经理说。

2023年的TikTok Shop东南亚9.9大促, 对跨境卖家是“机遇”也是“挑战”。消费者变了 从“抢便宜”到“买体验”;平台玩法变了从“拼低价”到“拼内容”;竞争环境变了从“拼流量”到“拼供应链”。那些还抱着“老一套”的卖家, 可能会被淘汰;而那些能读懂东南亚消费者、做好本地化运营、布局柔性供应链的卖家,才能在这场“大促战”中笑到再说说。毕竟东南亚电商的红利期还没结束,但“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精耕细作”的时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