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TikTok爆款水杯,能喝到味道的
喝水这件小事,怎么就成了Z世代的“快乐源泉”?
说到喝水,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多喝热水”,但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坚持每天喝够8杯白开水的人少之又少。要么觉得没味道喝不下去,要么嫌麻烦懒得起身倒水,反正就是各种理由把喝水这件事往后拖那个。直到最近刷TikTok时 看到一款“能喝出味道的水杯”刷屏,评论区里全是“我宣布这是我年度最爱的发明”“终于不用逼自己喝没味道的水了”,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喝水也能这么“上头”。
从“被迫喝水”到“主动炫杯”:这届年轻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水杯的名字,但它在TikTok上的热度已经烫手。随便搜“water cup flavor”, 就能刷到几百万条视频,博主们拿着水杯对着镜头猛喝,表情从“痛苦面具”秒变“享受人生”,配文更是夸张:“以前喝水像吃药,现在喝水像喝奶茶”“我妈以为我偷偷开始喝可乐了其实只是白开水加了个‘魔法胶囊’”。

这玩意儿到底有啥魔力?我们翻了不少视频才发现,它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不用糖、不用代糖,纯靠“嗅觉欺骗”。水杯自带一个风味胶囊, 插在吸管上,喝水时气味分子会顺着鼻腔飘进大脑,大脑误以为喝的是有味道的饮料,实际喝的还是白开水。有博主做过对比, 没加胶囊前喝一口皱半天眉,加完草莓味胶囊能吨吨吨喝半瓶,评论区直接炸锅:“这不就是科学版的‘望梅止渴’吗?”“终于理解为啥说‘大脑会骗自己’了!”
这种设计精准戳中了年轻人的痛点——既想喝健康的白开水,又抗拒没味道的寡淡。有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水杯市场规模94.5亿美元,预计2025年能到110亿美元,但传统水杯增长乏力,反倒是这种“新奇体验型”水杯增速最快。毕竟谁会拒绝一个既能养生又能“假装喝奶茶”的水杯呢?
从实验室到TikTok爆款:一个“味道胶囊”的逆袭之路
研发时被吐槽“异想天开”, 现在却让巨头们坐不住了
这款叫Air up的水杯,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故事。最早研发时团队提出“靠香味给水调味”的想法,直接被投资人泼冷水:“你这是要让喝水变成‘闻香’吗?谁会花几十块钱买个‘闻香杯’?”甚至有实验室的技术员吐槽:“这玩意儿要是能成功,我倒立洗头。”
但他们还是坚持做了下去。研发过程比想象中难多了——怎么让气味分子精准地和水分子“绑定”,又不会喝到嘴里觉得奇怪?光是风味的配方就调了200多次草莓味太甜像糖精,西瓜味太淡没存在感,柠檬味又太冲像洗洁精。有次团队为了测试“可乐味”,硬是喝了三天“假可乐”,后来啊集体反胃,差点把项目黄了。
后来啊呢?2022年在美国上市时首批1万个水杯3天卖光,独立站直接被挤到崩溃。TikTok上的素人博主发现后开始自发测评, @ayesebastien发了个“喝水前后对比”视频,500万播放,100万点赞,评论区里全是“求链接”“多少钱我也买”。到2023年9月, #airup标签在TikTok上的播放量直接冲到11亿次连斯坦福大学的营养学教授都出来点评:“这其实是个聪明的‘行为干预’工具,用感官刺激帮人养成喝水习惯。”
数据不会说谎:从搜索量到销量, 年轻人的“真香”现场
我们查了Google Trends的数据,“airup”这个词的搜索量,在2023年6月前一直不温不火,6月后突然飙升,9月直接冲到峰值100。更夸张的是独立站流量, 七月份320万访问,八月份280万,其中60.42%是男性,39.58%是女性,18-24岁的年轻人占了整整一半——要知道,传统水杯的主力消费者可是30岁以上的上班族啊。
销售数据更离谱。独立站上水杯单价39.99美金, 风味胶囊9.99美金一组,但用户复购率高达35%,比普通水杯高出20个百分点。有用户晒出订单截图:“已经买了3个水杯, 一个放办公室,一个放健身房,一个放家里胶囊囤了5组,草莓味喝完了又买了可乐味。”还有位妈妈在视频里说:“以前我家孩子一天喝200ml水都费劲, 现在拿着这个水杯能喝800ml,老师都问我是不是偷偷给他加了糖。”
当然争议也不少。有网友质疑:“不就是闻个香吗?跟在鼻子上喷香水喝水有啥区别?”博主@mariamraidix直接在视频里怼回去:“你试试!我加的是薄荷味胶囊,喝完感觉喉咙都凉了跟喝冰可乐一样,但实际零卡路零糖,这不比喝真饮料香?”这条视频2370万播放,380万点赞,评论区吵翻了但销量却跟着涨了30%。
从“跟风买”到“真刚需”:这款水杯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喝水困难户”的真实反馈:以前逼自己, 现在享受它
我们翻了几千条用户评论,发现最有意思的不是“很好用”,而是各种“没想到”。有个程序员小哥说:“我写代码一坐就是8小时 一天喝不到500ml水,买了这个水杯后主要原因是喜欢西瓜味,不知不觉就喝了2L,同事都问我最近怎么气色变好了。”还有位健身爱好者晒图:“以前练完只想喝运动饮料, 热量太高,现在用这个水杯喝‘菠萝味’白水,解渴还不胖,教练都问我是不是偷偷改了食谱。”
更有意思的是这东西还成了社交货币。有人专门拍“水杯开箱”视频, 搭配“今天喝的是草莓味,像在喝草莓奶昔但没糖”的文案,点赞量比美妆视频还高。评论区里“求链接”“同款”刷屏, 甚至有人问“能不能只买胶囊,我有水杯”,直接带火了第三方胶囊市场——虽然官方警告过“非原装胶囊可能漏味”,但架不住用户想“省钱尝鲜”。
环保与健康双buff,打中年轻人的“心巴”
为什么这款水杯能火这么久?除了“好喝”,还主要原因是它踩中了两个热点:环保和健康。传统饮料瓶、 奶茶杯产生的垃圾每年能绕地球三圈,而这个水杯的胶囊是可重复使用的,一个能用1-2个月,一组胶囊能喝90次算下来比天天买饮料便宜多了。有数据测算, 一个用户用这个水杯一年,能减少200个塑料瓶,难怪TikTok上“环保博主”集体推荐:“这才是可持续的‘快乐水’!”
健康方面更是精准打击。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隐形糖”,一瓶可乐含糖量相当于10块方糖,奶茶更不用说了。而这个水杯靠的是“气味魔法”, 0糖0卡0脂肪,还能让人多喝水——要知道,缺水会导致皮肤变差、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年轻人“爆痘”“犯困”,其实都是喝水太少惹的祸。有营养师在视频里算账:“喝这个水杯多喝的水,能帮你提高新陈代谢,比买几百块的酵素粉有用多了。”
从“网红爆款”到“常青树”:这场“喝水革命”能持续多久?
质疑声从未停止:“新鲜感过去后谁还会用它?”
虽然现在Air up风头无两,但质疑声一直没断。有人说“不就是智商税吗?花40块钱买个‘闻香杯’”, 有人吐槽“胶囊太贵,长期用不如直接买饮料”,甚至有竞品测评博主故意找茬:“加草莓味胶囊喝,尿都是草莓味的,这能健康?”这些言论虽然偏激,但也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新鲜感过去,这款水杯能不能留住用户?
其实品牌早就想到了对策。他们没止步于“水果味”, 又推出了“鸡尾酒味”“咖啡味”“甚至奶茶味”,还跟热门IP联名,比如草莓熊限定款、哈利波特魔法主题款,把水杯从“工具”变成了“潮玩”。有用户晒出收藏:“已经集齐了5个水杯,10种风味,每天换着喝,像在开盲盒。”这种“收藏欲”和“尝鲜欲”,让很多用户从“功能性购买”变成了“情感性购买”,大大降低了弃用率。
跨境电商的机会:除了“抄作业”,还能做什么?
Air up的成功,给跨境电商从业者上了一课。现在很多卖家看到爆品就想“快速复制”, 但这款水杯的核心不是“杯子”,而是“嗅觉味觉联动”的技术专利,加上TikTok上的精准营销——它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而是靠素人博主的真实测评带火的。有卖家试过卖“平替款”,后来啊被用户吐槽“味道太假”“用两次就坏了”,再说说只能退货率爆仓。
其实机会不止于此。比如 针对健身人群推出“运动风味”胶囊,针对上班族推出“提神醒脑”味,甚至可以结合本土化,在中国市场推出“桂花味”“龙井味”,在印度市场推出“玛萨拉味”——毕竟喝水是刚需,但“喝什么味道”完全可以无限创新。有数据显示, 新奇体验型产品的复购率比传统产品高15-20%,只要抓住用户的“情绪价值”,就不怕没市场。
未来已来:当喝水变成“沉浸式体验”
想象一下 未来的水杯可能不只是“能喝出味道”,还能调节水温、记录喝水量,甚至连接APP提醒你“该喝水了”。而Air up已经在这条路上了——他们最新款水杯加了LED灯, 喝不同味道会亮不同颜色,草莓味粉光,可乐味金光,喝水像在“开派对”。还有用户提议:“能不能加个蓝牙功能,喝的时候播放对应风味的BGM?”虽然听起来天马行空,但谁能说这不是下一个爆款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