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卖家出海是否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
政策加码下的越南电商:是真红利还是空中楼阁?
最近越南工贸部和平定省工贸厅搞的那场电商研讨会,消息传出来不少卖家眼睛都亮了。会上提的那些支持方案, 什么各地电商发展政策、企业在线销售解决方案、地区贸易促进措施听着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问题来了这些政策真能落地生根,还是又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表演?卖家们冲进去,会不会只是给越南的电商土壤免费施了肥,再说说别人家的树后来啊了自己颗粒无收?
从国家战略到地方落地:电商扶持政策不是说说而已
越南政府对电商这事,可不是随便喊喊口号。翻翻他们近几年的动作,你会发现这帮人是真打算把电商当成经济发动机来培养。就说2023年这场研讨会, 工贸部直接把电商和数字经济发展局推到台前,拉着地方工贸厅一起搞,说明中央和地方已经达成共识:电商不能只靠市场野蛮生长,得政府下场搭台。

更实在的是和亚马逊的合作。2022年, 越南工贸部和亚马逊全球开店签了五年战略合作协议,目标是在2026年前帮10000家越南企业站上亚马逊的舞台。这可不是签个协议就完事, 亚马逊真金白银在投——2020年启动的“90天发射平台”项目,直接给越南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业务指导,甚至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在亚马逊上打造品牌。想想看,一个外国电商巨头,愿意花五年时间陪越南企业成长,这背后肯定是看到了政府给足了的政策底气。
律法层面也在跟上。2024年7月1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要实施了里面明确规定电商平台不能屏蔽或删除消费者评价。这条规定看似简单,实则动了平台的奶酪。越南政府敢这么干,说明是真想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消费者敢说话,让卖家不敢随便糊弄。对出海卖家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的,肯定是真正懂产品、重服务的玩家。
年轻人口+互联网普及:越南消费者凭什么不爱网购?
聊越南电商潜力,绕不开人。越南现在的年轻人多到吓人——3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近60%,这群人从小接触互联网,手机比亲妈还熟。eMarketer的数据显示, 2023年越南电商增速全球第八,12.5%的增速把全球平均的8.9%甩在后面。更夸张的是用户增长, 2023到2027年预计要增加1550万用户,复合增长率24.61%,2027年用户数量会冲到新高。
消费习惯的变化更直观。以前越南买东西讲究“眼见为实”,现在打开TikTok,刷着刷着就下单了。工贸部的调研报告里提到, 越南消费者对网购的接受度一年比一年高,收入增加让他们的钱包鼓了互联网普及让他们手指动得勤了。关键是对价格敏感,但又不只看价格——品质、新奇、网红推荐,这些因素都能刺激他们的购买欲。
举个例子, 2023年越南的“黑色星期五”,某本土美妆品牌通过TikTok直播带货,3小时卖了10万支口红,客单价才20万越南盾,性价比直接拉满。这说明越南消费者不是不花钱,而是花得精明。对出海卖家抓住“高性价比+强种草”这个点,比单纯打价格战更有戏。
巨头抢滩的“新战场”:TikTok Shop凭什么后来居上?
说到越南电商平台, 老牌玩家Lazada、Shopee肯定绕不开,但2023年杀出来的TikTok Shop才是最让人意外的变量。Reputa的数据显示,TikTok Shop已经超越Lazada,成为越南第二大受欢迎电商平台。这速度,比当初拼多多在中国崛起还猛。
TikTok的杀手锏是“内容+电商”的闭环。越南年轻人刷TikTok的时间平均每天2.5小时短视频和直播早就成了他们的日常。TikTok把这种习惯直接转化为购买力——用户刷到喜欢的视频, 点击购物车就能下单,不用跳转到其他APP。2023年越南国庆节期间, TikTok Shop的直播带货GMV同比翻了3倍,有家卖手机壳的店铺,通过一个网红的“开箱测评”视频,单场卖了5万单,转化率高达8.5%,这在传统电商平台简直不敢想。
巨头们也不是吃素的。Lazada在2023年投入2亿美元补贴越南市场, 重点搞物流和本地商家扶持;Shopee则深耕下沉市场,和越南邮政合作覆盖偏远地区。但TikTok的差异化打法,硬生生从巨头嘴里抢肉。对出海卖家 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选对平台可能事半功倍,但每个平台的玩法不一样,TikTok重内容、Shopee重低价、Lazada重品牌,得根据自家产品特性来不能盲目跟风。
物流与合规:卖家出海的“隐形门槛”有多高?
越南电商看着热闹,但实际玩起来坑一点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越南的地理形状像一根扁担, 南北长、东西窄,胡志明市到河内的直线距离1600多公里但开车要走2000多公里。这种地形导致物流成本高得离谱——占GDP的16.8%,比泰国、马来西亚都高。更头疼的是配送时效,河内到胡志明市,顺丰最快也要3天普通快递5天起,遇到雨季直接瘫痪。
合规问题更麻烦。越南的电商法规总比行业发展慢半拍。比如社交电商,现在火得不行,但律法上还没明确界定“网红带货算不算广告”,税务部门随时可能找上门。2023年就有个中国卖家,主要原因是TikTok直播时没标注“广告”,被越南税务局罚款5000万越南盾。还有数据跨境, 越南要求本国用户数据必须存在本地服务器,但很多跨境电商用的都是云服务器,想合规就得额外投入成本建节点。
本地化运营也是个坎。越南有54个民族,官方语言是越南语,但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大,甚至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意思完全相反。有个卖家电的中国卖家,把“节能”翻译成越南语,后来啊在南方里是“耗电”,差点被消费者集体投诉。客服、产品详情页、营销文案,这些细节没做好,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动。
差异化突围:小卖家如何在越南市场分一杯羹?
大卖家有资本砸广告、建仓、搞补贴,小卖家怎么办?得找到自己的“缝隙市场”。越南市场有个特点:对“小而美”的产品接受度很高。2023年越南海关数据显示,进口家居装饰品同比增长45%,其中单价低于10美元的创意类产品卖得最好。有个做香薰蜡烛的深圳小团队, 专门设计越南传统文化元素的包装,在Shopee上卖,客单价25美元,复购率3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社交电商的红利还没吃完。TikTok Shop的门槛比传统平台低,不用交高额保证金,保证金比Shopee低60%。小卖家可以找越南的微网红,合作费用比大网红低80%,但转化率却不遑多让。2023年有个卖手机支架的中国卖家, 花了200万越南盾请了个5万粉丝的本地网红拍短视频,单条视频带来3000单订单,ROI高达1:500。
本地化供应链是另一个突破口。很多卖家直接从中国发货,虽然成本低,但时效没优势。不如在越南找代工厂,做“小单快反”。胡志明市平阳省有个服装加工区, 起订量只要50件,7天出货,价格比中国代工高10%,但能省去15天的国际物流时间。有个做女装的卖家, 在当地找代工厂生产,结合TikTok的直播预售模式,库存周转率从30天降到15天资金压力小了一大截。
写在再说说:越南电商的“黄金时代”, 需要冷静看待
越南电商的势头确实猛,政策红利、市场潜力、巨头入局,这些因素加起来说它是“蓝海市场”不为过。但卖家们别被“重大利好”冲昏头脑——物流的坑、 合规的雷、本地化的坎,任何一个没踩好,都可能栽个大跟头。
真正的机会,藏在那些被巨头忽视的细分领域里藏在那些需要耐心打磨的本地化细节里。与其跟风冲进热门品类卷价格, 不如花点时间研究越南年轻人的真实需求,找个小切口,把产品做精、把服务做透。毕竟电商的本质永远是“货+人”,越南市场再大,也轮不到只会搬运的卖家喝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