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款变色幽灵水杯在TikTok上悄然走红

TikTok突然炸火的变色幽灵杯, 背后藏着什么营销密码

最近刷TikTok的人可能都刷到过同一个画面——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白色杯子,倒入冰咖啡的瞬间,杯身突然浮现出黑色幽灵的轮廓,配上那句“Wait for it……”的BGM,评论区直接炸锅。谁能想到, 就是这么个看似简单的“变色”操作,让一款幽灵水杯在TikTok上悄无声息地火出圈,话题标签#colorchangingghostcup的浏览量已经冲到8370万次连沃尔玛都跟着卖断货了。

从无人问津到抢断货, 这杯子的走红速度有多离谱

据沃尔玛网站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这款变色幽灵杯的在线销量直接破万,评分稳在4.1星。买家评论区里“我找了两周终于抢到了”“沃尔玛货架被扫空了”“这个变色效果真的绝了”之类的留言比比皆是。更有意思的是 Temu上同类型的变色杯,售价9.28美元,光用户留评就堆到5216条,很多人甚至特意晒出“对比图”——左边是普通杯子,右边是倒进冰水后变出幽灵的杯子,配文“朋友都以为我买了限量款”。

超1万买家打出惊艳4星!“变色幽灵水杯”悄然走红TikTok
超1万买家打出惊艳4星!“变色幽灵水杯”悄然走红TikTok

其实这已经不是TikTok第一次捧红“变色产品”了。2019年星巴克推的那款夜光变色杯, 在二手平台上溢价5倍还一 cup 难求;今年4月乐乐茶用球形杯子打“椰子宇宙”概念,直接带火球形杯搜索量暴涨200%;就连前段时间爆火的“不倒翁水瓶”,也是靠着TikTok上“倒下又弹起来”的魔性视频,狂销数十万件。这么看来TikTok用户好像对“会变化的东西”毫无抵抗力,特别是带点节日氛围的。

别只看“变色”噱头, 这杯子的细节才是杀招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幽灵杯,只会惊呼“哇变色好神奇”,但真正让它从“网红玩具”变成“实用单品”的,其实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设计。比如容量直接做到600毫升, 冰咖啡、气泡水、甚至万圣节特调鸡尾酒都能装;配的可拆卸硅胶吸管还能随意弯曲,喝奶茶不用仰着脖子;最关键的是防漏做得比普通塑料杯好太多,包里塞进去也不用担心漏得满包都是饮料渍。

当然最戳中的还是那个“幽灵变色”的设计。杯身印着可爱的白色幽灵轮廓,遇到冷饮时幽灵会慢慢“显形”,变成黑色或灰色,万圣节氛围直接拉满。有人说“这不就是个温度感应变色涂料吗”,但问题就在于——谁会把这种涂料用在600毫升的大水杯上?还配了这么多实用配件?星巴克那款变色杯为什么能火?不就是主要原因是把“新奇”和“品牌溢价”绑在一起了吗?这款幽灵杯虽然没大牌光环, 但胜在价格够低,沃尔玛卖3美元,比星巴克便宜太多了普通学生党、打工人也能随便买。

万圣节只是开始, 变色产品早就成了节日营销的“流量密码”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但凡能在TikTok上爆火的“变色产品”,几乎都跟“节日”或“社交场景”强绑定。比如星巴克万圣节限定杯、 圣诞节夜光杯,瑞幸推出的“节气变色杯”,霸王茶姬的“国风变色茶具”,本质上都是在用“变化”制造惊喜感,让用户愿意主动拍视频分享——你看,我买的杯子会变色!是不是很酷?

今年夏天极端高温, 海外对便携水瓶的需求本来就涨得厉害,TikTok上“补水挑战”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会变幽灵的杯子”, 完美踩中两个点:一是“高温需要喝水”,二是“万圣节快到了需要氛围感”。用户买回去,既能日常用,又能拍视频发社交平台,还能在万圣节派对上当“装饰品”,一举三得,不火都难。

更关键的是这类产品还特别容易“跟风”。博主@spookluvr那条“and for only $3??”的视频,开头就是她对着镜头惊呼“你们敢信吗?沃尔玛居然卖这么便宜的变色杯!”然后展示倒水过程,幽灵慢慢变出来的瞬间,BGM突然一停,评论区直接刷屏“链接呢?”、“求品牌名”。这种“发现宝藏”的分享感,比硬广有用多了。

有人觉得是噱头, 但数据不会说谎:变色产品的转化率到底有多高

肯定会有人说“不就是换个颜色吗?有什么稀奇的?”但如果你去看Temu、 亚马逊上的数据,会发现带“变色”功能的水杯,转化率比普通水杯高出30%-50%,客单价也能卖高20%左右。比如亚马逊上普通塑料杯均价5-8美元,但变色杯能卖到10-15美元,用户还愿意为“设计感”买单。

去年双11期间, 国内某跨境电商品牌推过一款“七夕变色情侣杯”,在TikTok上找小网红测评,视频播放量800万+,直接带动店铺销量暴涨200%,转化率达到8.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4%。后来复盘时他们发现, 买这款杯子的用户,70%都拍了开箱视频,UGC内容反哺了自然流量——这不就是“用内容换销量”的典型案例吗?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变色产品的“复购率”其实不低。虽然很多人第一次买是为了“好玩”, 但用久了发现“哦,原来这种杯子保冷效果比普通杯好”,就会回购同品牌的其他款式。比如沃尔玛这款幽灵杯,很多买家留言“已经买第二个了一个放办公室一个放家里”。

卖爆之后 这些坑你千万别踩

看到别人靠变色杯火了很多人可能想跟风,但这里面其实有不少坑。第一个就是“变色质量”。有些小厂做的变色杯,用几次就褪色,或者只能变一种颜色,用户差评一多,口碑直接崩了。之前有款“彩虹变色杯”,主要原因是涂层不耐洗,用了两次就变成“斑驳杯”,退货率高达40%,直接被平台下架。

第二个是“节日时效性”。万圣节主题的杯子, 过了10月销量断崖式下跌,所以要么提前备货,要么做成“可替换图案”的设计,比如杯身有磁吸贴,能换圣诞树、雪花图案,延长生命周期。就像乐乐茶那款椰酸奶杯,用“球形杯+可更换杯套”的设计,从春天卖到秋天都没过气。

第三个是“社交属性”。如果产品本身不好拍视频,再新奇也火不起来。这款幽灵杯为什么能爆?主要原因是“变色过程”有视觉冲击力,15秒就能展示完,用户拍起来不费劲。有些卖家做“变色马克杯”,但需要用开水才能变色,普通人懒得折腾,自然没人分享。

从“幽灵杯”看未来:跨境卖家还能怎么玩“变色”这个点

其实变色产品的潜力远不止水杯。比如去年爆火的“变色手机壳”, 遇到阳光会变渐变色;还有“变色T恤”,用冷水洗会变图案;甚至“变色口红”,涂上根据体温不同会显不同色号。这些产品的共同点都是:低门槛高传播,能精准踩中节日或社交场景。

对跨境卖家 想蹭这波热度,得记住三个“不是”:不是所有变色产品都能火,不是价格越低越好,不是发个视频就完事。比如星巴克变色杯贵,但用户认“品牌+设计”;沃尔玛幽灵杯便宜,但胜在“实用+节日感”。关键要找到“功能+情感+社交”的平衡点——功能上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上绑定节日氛围,社交上留足传播空间。

还有个细节是“本土化”。比如在欧美市场, 万圣节、圣诞节是重点,但东南亚市场可能更看重“生日派对”场景,可以做“生日主题变色杯”;中东地区对“宗教节日”敏感,变色图案要避开敏感元素。之前有款“复活节变色彩蛋杯”,在中东地区直接主要原因是图案问题被投诉,差点被封店。

再说说说句大实话:变色产品能火多久, 看能不能跳出“节日限定”的怪圈

不可否认,变色幽灵杯现在确实火,但万圣节一过热度肯定会降。要想长期做下去,得思考怎么让它变成“日常刚需”。比如增加“智能变色”功能——通过APP设置变色温度, 25度变蓝色,10度变红色,甚至能显示喝水时间;或者做成“亲子款”,家长杯和孩子杯一起变色,增加互动性;再或者结合“健康概念”,变色提醒该喝水了每变色一次就代表喝够200毫升。

2019年星巴克变色杯为什么能成为“现象级”?主要原因是它把“变色”和“品牌故事”绑定了用户买的不是杯子,是“星巴克的仪式感”。这款幽灵杯现在还停留在“新奇”阶段, 如果能做出品牌记忆点,比如每年更新幽灵图案,或者和IP联名,说不定真能复制星巴克的路径。

说到底,TikTok上的爆款从来都不是偶然的。从“幽灵杯”的爆红能看出, 现在的消费者早就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白牌产品”,他们愿意为“有趣”“有记忆点”“能分享”的东西买单。跨境卖家与其卷价格, 不如想想怎么把产品做出“社交属性”——毕竟能让用户主动帮你拍视频卖货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