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TikTok商店关闭,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印尼TikTok Shop突然关停, 七天生死时速背后藏着什么

从一纸禁令到全面下线,印尼电商市场发生了什么

印尼当地时间10月4日下午5时TikTok印尼电商业务正式关停这个。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无数中国卖家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从9月28日印尼政府宣布禁止社交媒体公司在其平台上进行电商交易的新规,到正式关闭,仅仅一周时间。这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昨天还在直播间激情喊麦的卖家,今天就不得不面对店铺清空的现实。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哈桑当时表态得很明确:TikTok Shop必须在一周内改组为独立App,否则就关闭服务。他说“这次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 背后原因比较复杂”,但复杂归复杂,施行起来却雷厉风行,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对那些重注印尼市场的中国卖家这就像正在高速上飞驰,突然前方路断了连减速的时间都没有。

低价中国制造冲击波, 印尼本地商业的“恐惧与焦虑”

在印尼的TikTok Shop上,9.9元的充电宝、19.9元的T恤、39.9元的运动鞋,这些价格让本地实体店老板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线下实体店里一件差不多的T恤标价15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70多块,直播间里直接砍掉零头。对普通印尼民众价格是购买决策里最重要的砝码,月薪200万印尼盾的打工人,谁不想省点是点?于是实体店的顾客越来越少,门可罗雀,直播间里却挤得水泄不通,下单提示音“叮咚叮咚”响个不停。这种冲击让本地商业生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中国制造凭借极致性价比,像饿狼进了羊圈,根本挡不住。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在内阁会议上直接开炮:“90%的线上产品来自进口,而且极度低价。”这话里的焦虑,藏得挺深。印尼作为中低端产业链为主的国家, 制造业贡献了大比例生产总值和就业,这些低价中国商品进来本地工厂的订单往哪跑?工人怎么就业?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印尼TikTok商店关闭,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印尼TikTok商店关闭,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大选临近的政治算盘, 政府为何选择“牺牲”外来平台

明年2月就是印尼总统大选了现任政府的压力可不小。印尼最大的新闻媒体罗盘公司去年底的调查显示, 公众对佐科政府的信任度已经跌到52%,是他2019年第二个任期以来的最低点。为啥?老百姓对生活成本上涨一肚子火,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日子过得紧巴巴。这种时候,政府需要找个“背锅侠”来转移矛盾。把问题归到外来势力身上,说“是这些外国平台抢了你们的生意”,听起来是不是顺耳?牺牲掉TikTok和以中国卖家为主的群体, 既能安抚本土实体企业,又能让民众觉得“政府是在保护我们”,一箭双雕。这招其实不新鲜,历史上统治者为了稳定局势,经常干这种“存地失人”的买卖。就像《三国演义》里曹操缺粮, 让粮官王垕用小斛发粮,激起士兵怨气后干脆杀了王垕当替罪羊,说他是“盗窃官粮”,后来啊军心稳了锅也甩干净了。印尼政府这一波操作,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逻辑。

华人商会的“地头蛇”博弈, 传统商业生态的反击

油管上有个印尼UP主在分析新政时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推测:背后推手可能是印尼华人商会。这些华商在印尼传统商业里盘踞多年,人脉广、能量大,控制着不少流通渠道和供应链。突然冒出来个TikTok Shop,带着中国卖家直接绕过中间商,把货卖给消费者,等于动了他们的蛋糕。以前商品要经过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层层加价,再说说到消费者手里价格翻几倍。现在倒好,直播间里工厂直供,价格打下来传统中间商的利润空间被挤得所剩无几。这些华商肯定不乐意,他们和印尼政治精英阶层关系盘根错节,游说影响政策的能力可不是盖的。明面上可能不好直接对抗TikTok,但通过政治手段给对方使绊子,总能找到机会。就像地头蛇看着外来户抢生意,打不过就找关系“请政府喝茶”,后来啊大家都懂。

全托管模式的“原罪”, TikTok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TikTok在全球推的全托管模式,在印尼玩得特别溜。简单说就是中国卖家只管供货,平台包揽运营、物流、售后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这种模式下 中国供应链的优势被发挥到极致——大规模生产、快速反应、极致控本,出来的商品价格比本地品牌便宜一大截。印尼政府早就盯着这个模式了他们担心一旦全托管铺开,本地品牌和工厂根本没法竞争。早先就有官员公开表示,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可能会“扼杀本地中小微企业”。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印尼制造业以中低端为主,技术、规模、效率都跟中国有差距,正面硬刚性价比,那不是以卵击石吗?所以当政府要选“替罪羊”时 TikTok的全托管模式就成了最明显的靶子,毕竟这种模式太“狠”,太“不讲武德”,本地企业根本玩不过。

中国卖家的至暗时刻, 有人摆烂有人蛰伏

“往乐观里说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该吐槽吐槽,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往悲观里说 没有起床的勇气,在床上摆烂,不想面对员工,我过去两天也是这样过的,像被初恋女友甩了一样心痛。”一位中国印尼TikTok电商从业者的感叹,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投入几百万备的货,搭建的本土团队,刚跑通的流量模型,突然就没了。有人开始清算库存, 打折清仓,能回多少是多少;有人直接躺平,不想面对员工的眼睛;但也有人不甘心,做了个开放编辑的《TikTok Shop ID灾后重建指南》,在线文档里分享怎么转战其他平台、怎么处理库存、怎么给员工交代。有个叫王哥的卖家,关店前把直播间里没卖完的9.9元小挂件全送给了粉丝,说“就当给大伙儿留个念想”。更有人引用主席的话自勉:“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人还在生意总能想办法,只是需要时间蛰伏。

看不见的全球博弈, 印尼事件背后的中美产业链角力

把视线拉远点,印尼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美国一直希望把中国制造业锁死在中低端,自己牢牢占据高端产业链。印尼作为东南亚人口大国,中低端产业链占比高,正是中国制造“出海”的重点区域。中国电商带着性价比优势杀进来等于在帮中国制造业巩固中低端地位,这美国能乐意?所以当印尼政府打压TikTok Shop时美国说不定在背后偷偷点头。反过来看, 印尼也需要中国市场,但又怕被“控制”,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在对待中国企业和平台时总带着点警惕和防备。就像走钢丝,左边是美国,右边是中国,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TikTok和这些中国卖家,其实被卷进了大国博弈的棋局里成了棋子,自己却未必能左右棋局走向。

电商需求不会消失, 印尼市场的“变”与“不变”

关了TikTok Shop,印尼人就不网购了吗?明摆着不可能。数据显示, TikTok Shop在印尼每天接近3000万美金的GMV,这些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到其他平台。Shopee在禁令出台后立马关闭了印尼站点的海外仓和第三方卖家平台, 明显是想趁火打劫,接盘TikTok留下的用户和商家。Lazada、Tokopedia这些本土平台估计也在摩拳擦掌,准备抢夺市场份额。对消费者低价、便捷、商品多的购物需求还在只是换了个地方剁手。真正需要适应的, 是那些习惯了TikTok流量逻辑的卖家——以后是做独立站,还是深耕本土平台,或者转战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这得重新掂量。不过有一点不变:印尼的商业线上化趋势才刚开始, 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线下实体被线上冲击,到头来是融合而不是消失,只是这个过程会痛,会淘汰掉一批人。

被卷入政治漩涡的跨境卖家,还能做什么

政治风险这东西,最难预测。像这次印尼TikTok Shop关停,谁能想到说关就关?对跨境卖家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本身就是大忌。现在不少有经验的卖家都在搞“本土化布局”——在目标国家注册公司, 雇佣本地员工,建立本地供应链,甚至和本地企业合资。这样一来就算政策有风吹草动,也能以“本土企业”的身份扛一扛。还有分散风险, 不要只做一个平台,TikTok、Shopee、Lazada,甚至独立站都得试试;不要只做一个国家,印尼不行了就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总有一处能活。最重要的是接受“无常”——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今天关店,明天可能就迎来新机遇。就像那位做《灾后重建指南》的卖家说的:“蛰伏修炼内功,等风来。”市场永远在变,能变的只有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