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墨西哥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可能性有多大

西方殖民时代的三角贸易, 像一把双刃剑,为欧美国家积累了工业化转型的第一桶金,却始终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今 时代的指针似乎悄悄转移,当特斯拉宣布在墨西哥蒙特雷兴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工厂”,当华富山工业园里中国企业“抢房抢地”的盛况上演,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墨西哥,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天时:近岸外包的“香饽饽”

2020年新冠疫情像一场压力测试,让全球企业意识到“离岸外包”的脆弱性。边境关闭、货运成本飙升、消费者对即时满足的渴求,迫使企业开始缩短供应链。这时候, 中美博弈让美国逐渐抛弃“离岸外包”,转向“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把生产线从亚洲拉回美洲,把供应链交给“自己人”。墨西哥,恰好卡在美国家门口,成了这场战略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墨西哥,下一个“世界工厂”?
墨西哥,下一个“世界工厂”?

2020年7月1日 《美墨加三国协议》正式生效,把汽车零部件的“北美含量”要求从62.5%提高到75%。这意味着,想在北美市场零关税卖车,必须让更多生产留在美墨加三国。美国接着推出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更狠, 7500美元的电动车减税优惠,前提是电池组装、原材料采购必须在北美完成。政策的风向,直接吹向了墨西哥。

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的。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在蒙特雷投下50亿美元,规划产能100万辆,面积是上海工厂的20倍。这消息像一块石头扔进池塘, 激起层层涟漪:做中控屏的蓝思科技、热交换器的银轮股份、充电模组的安洁科技……特斯拉的供应商们纷纷跟着南下。其实早在特斯拉之前,通用、起亚、宝马等车企就已经在墨西哥布局电动汽车生产线。2022年,墨西哥乘用车产量达330万辆,成为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国,第四大零部件生产国。新能源汽车生态链,正在这片土地上野蛮生长。

地利:老牌制造家的“家底”

说墨西哥是“新手”,其实大错特错。早在1925年,福特就来到墨西哥建厂,开启了这里的汽车制造业之路。1961年,墨西哥生产了第一辆完全国产汽车——Rural Ramírez小型卡车。到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通用、丰田、日产等车企更是扎堆涌入,让墨西哥汽车工业根基深厚。

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墨西哥总人口1.28亿,全球排名第10,平均年龄仅29.8岁,年轻得让人羡慕。更关键的是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不少。202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时薪6.5美元,涨幅超过12%;墨西哥时薪4.82美元,涨幅仅3%。光有便宜还不够, 墨西哥每年培养11.5万名工程师,能承接高端产业链的劳动力优势,不是东南亚随便一个国家都能比的。

墨西哥还有个“隐藏优势”——超高的城市化率。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远超东南亚国家。这种“冒进式”城市化曾带来贫民窟问题,但在产业升级期,大量聚集的劳动力反而成了产业集群的土壤。蒙特雷作为墨西哥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治平安墨第一,距离美国边境仅200公里成了中企扎堆的首选。华富山工业园就是典型例子:2015年由浙江华立集团和墨西哥SANTOS家族合资创立, 3平方公里土地上入驻了30多家企业,海信、蓝思科技等巨头都在这里安了家。

政策层面墨西哥也没闲着。作为世贸成员,它和50个国家签了13个自贸协定,包括CPTPP。政府还在改过美墨边境贸易走廊,让商品和人员流通更快。2022年,墨西哥全球FDI排名11位,吸引外资350亿美元,增速12%。这些“家底”,让墨西哥在制造业竞争中有了底气。

人和:资本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华富山工业园董事长胡海说过一句话:“2022年至今 我们园区几乎一地难求,中国企业争相涌入,‘抢房抢地’。”西班牙对外银行的调查更具体:蒙特雷私营工业园区的新来者中,五分之一是中国企业。这种“双向奔赴”,背后是产业链的引力。

2019年, 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不少家居企业把产业链外迁到墨西哥。圣奥家具、敏华控股等品牌,就在那时入驻华富山工业园。汽车产业更明显, 特斯拉来了蓝思、银轮、安洁跟着来;通用、起亚、宝马早就布局在前,整个汽车产业链像藤蔓一样在墨西哥蔓延。

产业链的聚集,又反过来吸引更多企业。华富山工业园里家电、家居、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彼此交流顺畅,上下游组合起来效率极高。这种“集群效应”,是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比不了的。资本用脚投票,说明墨西哥的“人和”已经形成——企业来了能活得好,还能长得大。

治安: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墨西哥的麻烦也不少。首当其冲的是治安问题。毒品种植和贸易,像毒瘤一样侵蚀着社会。各大毒枭势力盘根错节,帮派冲突每年让数千人丧生,包括政治家、学生和记者。自2006年政府向贩毒集团宣战以来截至2022年,墨西哥已发生超过36万起凶杀案。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混乱正影响供应链。2023年5月,墨西哥曼萨尼约港海关业务副局长上任两周就被枪杀,港口效率大打折扣。常驻墨西哥的跨境讼师林先生说:“中企出海墨西哥的一大痛点,就是当地治安。”货柜被抢、工厂遭袭,这些风险随时可能让企业的利润变成泡影。

政策:美国“影子”下的“摇摆不定”

墨西哥的另一个软肋,是政策受美国影响太大。2023年8月15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签署法令,上调392个税目的进口关税,钢铁、轻化行业首当其冲。中国作为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冲击不小。林讼师提醒企业, 要赶紧申请IMMEX认证——这种认证能让企业临时进口原材料时暂缓或免缴关税,是抵御关税上调的“护身符”。但政策的不稳定性不止于此, 2024年墨西哥总统大选,两位女性候选人的博弈也让中企捏把汗:一位是现任总统洛佩斯的门生,主张“第四次转型”,强调国家自给自足;另一位来自土著家庭,主张市场化。不同的外事政策,可能直接影响中企在墨西哥的生存环境。

升级:从“组装车间”到“智造高地”的鸿沟

就算解决了治安和政策问题,墨西哥还得跨过一道坎:产业升级。目前墨西哥制造业虽强,但集中在汽车、家电等中高端组装领域,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仍依赖进口。对比印尼, 这个拥有2.76亿人口的大国,主要原因是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外资流失,出现了“早熟型去工业化”,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下滑。墨西哥若不突破技术瓶颈,很可能沦为“永久组装车间”,被越南、印度等更便宜的劳动力市场取代。

墨西哥vs印尼: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命运不同?

说起人口红利,很多人会想到印尼。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印尼劳动力便宜得惊人,但制造业却没发展起来。根本问题在于“散”——17000多个岛屿, 人口集中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其他地方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得吓人。一位印尼电商从业者说:“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还能靠铁路公路,其他地方只能空运和船运,效率低下。”更关键的是98.7%的印尼企业是微型企业,缺乏产业集群能力。反观墨西哥,城市化率高、交通便利、产业链完整,同样是人口大国,墨西哥的“集聚效应”是印尼比不了的。

墨西哥:下一个“世界工厂”?答案藏在细节里

墨西哥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优势很明显:天时、地利、人和。但挑战同样突出:治安乱、政策摇摆、产业升级压力大。特斯拉的工厂能建起来 但能不能持续盈利,要看墨西哥能不能控制住毒贩;华富山工业园能吸引30家企业,但能不能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取决于墨西哥能不能突破技术瓶颈。

全球供应链的棋局还在下墨西哥手握一副好牌,但能不能赢,还要看它怎么打。至少现在蒙特雷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华富山工业园里机器轰鸣。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一场制造业的豪赌。赌赢了墨西哥可能真的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赌输了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无论如何,这场豪赌,已经拉开了序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