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三季度GMV暴涨至50亿美金

50亿美金季度GMV:Temu的“野蛮生长”与行业震动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 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今年第三季度的GMV或已经突破50亿美元,其中在9月,也就是该平台上线一周年之际,单日GMV已达到800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要知道, Temu上半年GMV才逼近30亿美元,意味着单9个月的销售额几乎追平前半年总和,增速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从“无名小卒”到“销量冠军”:Temu如何反超SHEIN

跨境电商江湖一直有“双雄争霸”的说法,主角是SHEIN和Temu。但今年5月, 彭博Second Measure的数据给了所有人一个“暴击”——Temu在美国销售额首次超过SHEIN,超出幅度约20%。更夸张的是自那之后Temu的领先优势每月都在扩大,9月在美销售额已是SHEIN的两倍多。谁能想到,一年前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Temu,现在成了让老牌玩家头疼的“价格屠夫”。

“杀”红眼!TEMU三季度GMV暴涨至50亿美金
“杀”红眼!TEMU三季度GMV暴涨至50亿美金

2月的“超级碗”成了Temu的“高光时刻”。在那之前, Temu每月营销花费1亿-1.5亿美元,“超级碗”广告一出,下载量直接增长45%,投放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据业内人士估算, 经过多轮上调,今年8月Temu在Facebook、Google等平台的投放费用已超过3亿美元,日投金额高达千万美金级别。这哪是做电商,分明是“烧钱大战”里的“卷王”。

烧钱换增长:Temu的“豪赌”能持续多久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是某出海创业者对Temu投放的形容。在跨境电商行业,广告投放本就是常态,但Temu的激进程度堪称“史无前例”。8月SHEIN单日在Meta、 Google的广告投入是800万美元,Temu直接翻倍,这种“你投1亿,我投2亿”的架势,让中小玩家根本玩不起。

但烧钱换来的用户真的“留得住”吗?数据显示, 2023年7月Temu的7日留存率已达18.5%,30日留存率13.5%,超过eBay、SHEIN和Wish,正在向亚马逊的20%+靠拢。这个数字不算顶尖,但对一个刚上线一年的平台已经算“及格线”以上的表现。毕竟用户愿意打开App第二次说明“低价”这个钩子暂时有效。

全球扩张“狂飙”:47个国家、2亿次下载的背后

美国市场只是Temu的“第一站”。自去年九月正式出海, 一年时间里它已经在47个国家上线,App下载量突破2亿次1.2亿人打开浏览商品,其中一半来自美国以外。9月份更是创下单月扩张10个国家的纪录, 越南、文莱、哈萨克斯坦……连中亚市场都插上了Temu的“旗帜”。

光9月就进驻10个国家,这种“闪电扩张”在跨境电商行业很少见。通常 平台进入新市场需要本地化适配、物流搭建、合规审核,一套流程下来至少半年,但Temu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有分析认为,这是拼多多“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海外翻版——先快速铺开市场,再慢慢打磨细节。

低价背后的“盈利困局”:36.5亿美元亏损预警

风光无两,但Temu的“账本”可能不太好看。研究机构Sanford C. Bernstein估计, Temu今年经营亏损可能达到36.5亿美元,是1月份预测的两倍。为什么亏这么多?答案藏在“低价”两个字里。

知情人士透露, 有公司产品在Temu上的价格比亚马逊便宜70%,比如机器人真空吸尘器、水彩画套装这类“非刚需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对品质要求不高,Temu正好抓住了这点。再加上“免费送货”这种“杀手锏”,用户自然愿意买单。但问题是便宜70%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再加上天价广告费,亏损几乎是“必然选项”。

行业“破坏者”:Temu 了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

在跨境电商圈,Temu被称为“行业规则的破坏者”。以前大家拼的是供应链效率、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现在倒好,先看谁烧钱多、谁的价格更低。SHEIN直接怒斥Temu“不讲武德”, 甚至对簿公堂;亚马逊看着这个“低价搅局者”,估计也在琢磨对策——毕竟Temu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已达60%,已经动摇了它的“基本盘”。

但Temu真的能一直“破坏”下去吗?分析师指出,长期来看,产品质量会成为隐患。消费者一开始图便宜,但买到次品后复购率必然下降。而且, Temu扩张到55个国家,律法政治环境千差万别——欧罗巴联盟的GDPR、美国的关税政策、东南亚的本地化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狂飙”的Temu“踩刹车”。

未来之路:Temu需要“烧钱”之外的“新武器”

想从“野蛮生长”到“持续发展”,Temu得在“低价”之外找点“新花样”。供应链端,能不能和工厂深度绑定,既保证低价又控制质量?比如参考拼多多的“源头直采”, 减少中间环节,把成本压下来一边建立品控体系,避免“便宜没好货”的口碑崩塌。

运营上,除了“投投投”,本地化也很重要。在东南亚, 社交电商火得一塌糊涂,Temu能不能和TikTok、Instagram合作,搞点“直播带货”?在欧洲,消费者更看重售后和合规,能不能推出“无理由退货”“本地客服”这些服务?毕竟18.5%的7日留存虽然不错,但和亚马逊比还有差距,得让用户“买了还想买”,才算真本事。

行业启示:跨境电商的“增长逻辑”变了?

Temu的崛起,给跨境电商行业上了一课:增长不一定非得“慢工出细活”。快速切入市场、用“低价+烧钱”打开局面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但这条路也有风险——烧钱能换来增长,但换不来盈利;能抢来用户,但换不来忠诚。

对其他玩家Temu的出现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威胁在于, 它把行业“卷”到了新高度,大家要么跟着烧钱,要么找差异化竞争;机遇在于,它证明了“新兴市场”的潜力,比如中亚、东南亚,这些地方竞争还没那么激烈,反而可能成为“下一个增长极”。

照这个趋势, 叠加“黑五”和圣诞节,Temu今年完成150亿美金GMV目标问题不大,中金甚至乐观预测能达到180亿美金。但数字漂亮不代表一切,关键看能不能把“增长”转化为“盈利”,把“用户”转化为“忠实粉丝”。毕竟 跨境电商的“游戏”才刚刚开始,Temu的“野蛮生长”,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行业新纪元的开始,还得时间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