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拼多多Temu2024年定下300亿美元GMV目标

Temu的野心:300亿GMV目标是狂飙还是泡沫

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最近又把行业搅得不得安宁。2024年300亿美元的GMV目标,这个数字像一颗炸弹,在跨境电商圈炸开了锅。要知道, Temu2023年预估全年GMV才140亿美元,一年翻倍还多,这已经不是在“增长”了简直是在“狂飙”。但问题是这样的目标真的能实现吗?还是说这又是一个被吹大的泡沫?

从300万到10亿:Temu的速度神话

时间拉回到2022年9月, Temu刚在美国上线的时候,月度GMV只有300万美元。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到2023年6月,这个数字就冲到了10亿美元。这种增长速度,在跨境电商历史上都少见,简直像开了倍速。据businessofapps的数据显示, 今年9月,Temu每天要发出160万个包裹,大部分都是送往美国的。订单量太大, 仓库直接爆仓,最严重的时候影响超过半个月——这事儿发生在2023年3月,超级碗广告一播,订单像洪水一样涌来物流直接瘫痪。

拼多多Temu杀疯了2024年定下300亿美元GMV目标
拼多多Temu杀疯了2024年定下300亿美元GMV目标

用户增长更是疯狂。日本经济新闻社和美国data.ai的调查显示, 2023年10月,Temu在美国的用户数已经达到1.2亿,一年时间涨了4倍,逼近亚马逊的90%。澳大利亚市场更狠, 2023年9月的月均访问量冲到768万次直接干翻本土对手Kogan、Catch,成了电商第三名。这些数据,就是Temu敢定300亿目标的底气。但底气归底气,现实归现实速度太快,问题也会跟着来。

物流成本:30%到60%的降幅, 画饼还是真香

订单暴涨,物流就成了命门。今年3月的爆仓,让Temu意识到,光靠空运根本扛不住。于是他们开始搞海运快船,跟美森、以星、马士基这些大船公司合作。据说这样能把物流成本降30%-60%,空运转海运,省下的钱能买几十个仓库。但问题来了海运快船真的靠谱吗?时效慢不说稳定性也差,万一遇上港口拥堵,货卡在路上,用户体验怎么办?

更关键的是30%-60%的成本降幅,听着像天方夜谭。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大头可不是运费本身,是仓储、清关、再说说一公里这些环节。Temu真能把所有环节都压缩到这个幅度吗?2023年11月, 有业内人士爆料,Temu的海运快船试运行时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一批货在海上漂了20天用户投诉率直接飙升。这种情况下成本降了口碑也跟着降,得不偿失。

低价策略:双刃剑的锋芒

Temu能火,核心就是“低价”。9.9美元的连衣裙,19.9美元的运动鞋,比拼多多还拼。但这种低价能持续多久?供应商的利润被压得死死的, 2023年8月,广东一家服装厂老板在抖音上吐槽,给Temu供货一件衣服只赚2块钱,还不如搬砖。后来啊没多久,厂子就撑不下去倒闭了。这样的案例,在2023年跨境电商圈不是个例。

用户这边,低价带来的“薅羊毛”心态也很明显。日本兵库县有个50岁的警官, 2023年11月被曝出,强迫21个下属帮他“砍一刀”,就为了在Temu上免费拿一件礼物。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再说说被警告处分。这背后是用户对低价的过度依赖,一旦Temu提价,用户会不会直接跑路?SHEIN当年也靠低价起家,但现在已经开始推中高端线,Temu想一直守着低价,恐怕没那么容易。

区域扩张:遍地开花还是遍地起火

除了美国,Temu在2023年狂扫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国、法国、西班牙……每个地方都号称要复制美国奇迹。但现实是水土不服的情况太多了。2023年4月Temu进德国,名字叫TEMU OLY,后来啊用户评价两极分化。Sarah White说“Cannot install drivers”, 差评一大堆;Mike McPherson倒是说“物美价廉”,但德国人更注重质量,低价能打动他们多久?

法国市场更惨。2023年第三季度, Temu首次进入法国电商前20,排第11,但跟亚马逊3780万的月访客比,差了十万八千里。法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很高,Temu想靠低价撬动市场,难度不比登月小。还有澳大利亚, 虽然冲到第三,但本土电商平台Catch早就开始打价格战,2023年10月,Catch推出了“比Temu还便宜10%”的活动,直接把Temu的势头压下去了。

300亿目标:狂人梦想还是现实蓝图

140亿到300亿, 翻倍的目标,放在其他公司可能想都不敢想,但拼多多不一样,他们有“砍一刀”的基因。2023年双11, Temu在海外搞了个“超级砍价节”,用户分享链接砍价,客单价直接降到5美元以下订单量暴涨200%。这种玩法,在拼多多国内已经验证过无数次拿到海外照样管用。

但问题也在这里。过度依赖砍价、低价,会让平台陷入“增长陷阱”。2023年9月,Temu在美国的平均客单价只有12美元,比亚马逊的80美元低了一大截。订单量是上去了但ARPU低得可怜。想达到300亿GMV,要么继续疯狂拉新,要么提高客单价。拉新的话,全球市场就那么大,用户总会有饱和的一天;提价的话,又怕用户跑路。进退两难,这就是Temu现在的处境。

竞争格局:SHEIN的阴影与亚马逊的反击

跨境电商从来不是一人的战场。SHEIN作为Temu的老对手,2022年GMV就到了290亿美元,离300亿就差一口气。2023年,SHEIN开始发力全品类,从服装 到家居、3C,跟Temu直接硬刚。据晚点LatePost报道, 2023年10月,SHEIN在美国的用户数已经和Temu持平,但客单价高出30%,利润空间更大。Temu想靠低价碾压SHEIN,恐怕没那么容易。

亚马逊也不是吃素的。2023年8月, 亚马逊推出了“Amazon Outlet”,专门对标Temu的低价商品,还搞了“Prime会员专享折扣”。据内部人士透露,2023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在营销上的投入增加了40%,大部分都用来打价格战。Temu想从亚马逊嘴里抢食,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扛得住亚马逊的反扑。

供应链:Temu的阿喀琉斯之踵

低价的背后是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但Temu的供应链,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稳吗?2023年7月, Temu搞了一场“夏季大促”,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备货不足,30%的商品断货,用户投诉率飙升到15%。这暴露了一个问题:Temu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太弱,一旦需求波动,供应链就跟不上。

更麻烦的是过度压榨供应商,会让优质供应商流失。2023年10月,深圳一家3C厂商宣布退出Temu平台,原因是“利润太低,账期太长”。这种优质供应商的流失,对Temu的品质控制是致命打击。没有好的供应链,300亿GMV就是空中楼阁。

未来:狂奔之后 Temu还能走多远

300亿GMV,对Temu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考验。2023年的成绩单确实亮眼,但问题也不少:物流不稳、低价不可持续、区域扩张水土不服、供应链脆弱。这些问题不解决,300亿可能就是个数字游戏。

但话说回来拼多多最擅长的就是“野蛮生长”。从“砍一刀”到Temu,他们总能找到破局的方法。2023年12月, Temu在东南亚推出了“本地化运营”,针对印尼、菲律宾市场,推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商品,比如穆斯林服饰、热带水果相关产品。这种本地化尝试,或许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过跨境电商的红利期正在过去。2023年全球电商增速放缓到8%,比2022年的15%降了一半。在这样的环境下Temu想逆势增长,需要的不仅是野心,更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300亿GMV,到底是狂飙的起点,还是泡沫的顶点?答案,或许就在2024年的每一天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