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站点关闭后,TikTok
印尼TikTok Shop关停那晚, 卖家的手机震了一整夜
阿伟的微信步数那天只有376步,他盯着屏幕里印尼客户的催货消息,手指悬在键盘上半天没敲出一个字。仓库里堆着三个月前备的货,价值够他在巴淡岛租两年的办公室。谁能想到, 早上还在跟物流商抢舱位的卖家,下午就收到TikTok Shop印尼站停止服务的通知——没有预兆,没有缓冲期,就像突然被掐住了脖子的鱼。
“货还在海上,客户天天问‘where is my package’。”阿伟在跨境卖家群里发了句语音,背景音里是仓库打包的嘈杂声,尾音却带着明显的沙哑。这不是个例。墨腾科技2023年8月的调研显示, 印尼关停消息传出后超过60%的TikTok Shop卖家紧急暂停了印尼市场的广告投放,部分甚至开始清仓甩卖库存,折价幅度最高达50%。

每天300万订单蒸发, 极兔物流的“ TikTok依赖症”犯了
关停前再说说一天TikTok Shop印尼站产生了287万单。这个数字背后 是极兔物流在雅加达的分拨中心通宵运转的传送带,是泗水港码头堆积如山的TikTok专属货柜,是无数个像阿伟一样依赖这个平台吃饭的中小商家。极兔内部人士透露, 2023年上半年, TikTok Shop订单贡献了其印尼跨境物流业务量的35%,关停后一周,雅加达分拨中心的货量骤降42%,部分线路甚至停运。
更麻烦的是库存。根据MomentumWorks 2023年7月的数据, 印尼市场占TikTok Shop东南亚总GMV的32%,相当于每天有近千万美元的商品沉淀在印尼的仓库和物流环节。关停后 不少卖家面临“货出不去、钱收不回”的困境,有深圳的家居卖家在论坛发帖称,价值200万的货卡在雅加达保税仓,每月还要支付5万的仓储费。
东南亚其他国家却成了“流量洼地”, TikTok暗度陈仓
当印尼卖家还在为库存发愁时越南的TikTok直播间里中国卖家林小雨正忙着回复弹幕。她手上的一款陶瓷餐具,在越南市场的单量比关停前翻了三倍。“以前70%的流量来自印尼,现在全挤到越南来了。”林小雨的团队连夜调整了广告预算,把原本投往印尼的30万美金,全部砸向越南和马来西亚市场。
MomentumWorks在2023年10月更新的报告里给出一个反常识的尽管失去印尼市场, TikTok Shop 2023年东南亚市场份额预计仍能达到13.9%,比7月预测的13.2%还高出0.7个百分点。数据不会说谎——越南上线TikTok Shop仅10个月, 就占到该国电商市场的8.3%;马来西亚9月的直播带货GMV环比增长27%,其中70%的新增用户来自印尼地区的自然流量迁移。
越南卖家:“Shopee的客服电话打爆了 我差点以为是诈骗”
阮氏梅在胡志明市经营一家越南本土服装品牌,2023年8月之前,她还在为Shopee平台20%的佣金发愁。TikTok Shop印尼关停后大量印尼卖家涌入越南市场,带火了她的“奥黛”套装。“以前一天最多卖50件,现在直播一场能卖300件,佣金才15%。”阮氏梅笑着说 她已经把Shopei店铺的客服团队扩编了一倍,专门处理印尼客户的咨询——这些客户会通过谷歌翻译写越南语,订单备注里甚至能见到“印尼求发货”的字样。
中国卖家的反应更快。深圳3C卖家张磊在关停消息出来后的48小时内,就把印尼仓库的1000台蓝牙耳机转运到了马来西亚吉隆坡保税仓。“TikTok的算法早就把用户画像做好了印尼用户看的内容,马来西亚用户也爱看。”张磊的转运成本只增加了12%, 但避免了库存积压的风险,9月马来西亚市场的销售额就覆盖了印尼关停的损失。
印尼市场真的“死”了吗?合作回归的信号藏在政策里
2023年10月中旬, 印尼中小企业合作部部长Teten Udayana的一番话,让阿伟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正在与TikTok洽谈,电商业务可能会以合作形式回归。”这句话背后 是印尼本土电商平台Tokopedia、Bukalapak的压力——TikTok Shop关停后Tokopedia的日活用户在9月环比增长了15%,但B2B交易量却下降了8%,说明中小商家的供应链出现了断层。
政策博弈早已开始。2023年9月, 印尼政府要求所有电商平台必须将本地企业股权比例提高到75%,TikTok当时选择“断臂求生”,剥离了电商业务。但东南亚电商分析师李明认为, 这种“一刀切”政策反而损害了本土商家:“印尼的中小卖家依赖TikTok的流量,没有TikTok,他们连东南亚其他市场都进不去。”
“曲线救国”:中国卖家悄悄注册印尼本土公司
关停后部分聪明的中国卖家开始走“本土化”路线。杭州的家居卖家王芳在雅加达注册了一家印尼公司, 找了本地合伙人,通过Tokopedia店铺重新上架商品。“虽然麻烦了点,但佣金从20%降到12%,还能享受本地物流优惠。”王芳透露, 她的新店铺上线两个月,复购率达到了35%,比之前在TikTok Shop时还高了10个百分点。
物流商也在积极布局。极兔物流在2023年10月与印尼邮政达成合作, 推出“本土仓配一体化”服务,专门对接从Tokopedia、Shopee上下单的商家。“以前我们只做跨境,现在要学本土电商的玩法。”极兔印尼区负责人说他们的目标是关停后三个月内,把本土业务量提升到总货量的50%。
卖家的“求生欲”:从all in TikTok到多平台博弈
“这次关停给我上了一课: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阿伟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 就是打开五个电商后台的流量数据——TikTok越南站、Shopee马来西亚站、Lazada菲律宾站,还有刚开的TikTok泰国试验店。他把自己的库存分成三份, 分别放在胡志明、吉隆坡和曼谷的仓库,虽然仓储成本增加了20%,但抗风险能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多平台运营已经成为东南亚卖家的共识。2023年Q3的调研显示, 82%的TikTok Shop卖家开始一边运营2-3个平台,其中Shopee和Lazada是首选。深圳的电子配件卖家陈浩甚至开发了一套“跨平台库存同步系统”, 当某个平台的商品售罄时系统会自动从其他仓库调货,7天发货率从65%提升到了92%。
内容电商的“新玩法”:直播不再只卖货
印尼关停后TikTok的内容电商逻辑也在悄然改变。越南卖家林小雨发现,单纯卖货的直播流量下降了但带“教程”“测评”标签的内容却越来越火。“我卖空气炸锅时直播做印尼菜的烹饪教程,观众停留时长从3分钟增加到15分钟,转化率反而提高了。”她现在60%的直播内容都不直接卖货,而是通过内容吸引粉丝,再导流到私域社群转化。
这种“内容前置”的模式正在被更多卖家采用。MomentumWorks的数据显示, 2023年第三季度,东南亚TikTok Shop的“内容种草-转化”路径转化率达到了4.2%,比关停前高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即使没有印尼这个“流量引擎”,TikTok通过优化内容生态,依然能保持电商业务的增长。
东南亚电商变局:TikTok的“失”与“得”
印尼站的关停,对TikTok来说更像一次“压力测试”。它被迫重新审视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既不能忽视本土政策压力,又要保持内容电商的领先优势。2023年9月, TikTok宣布在新加坡投资3亿美元建设电商服务中心,重点扶持东南亚本土卖家,这个举动被业内解读为“放弃短期GMV,追求长期生态”的信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