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回归后

两个半月的闪电回归:TikTok Shop在印尼的“复活”速度

12月11日那天印尼电商圈突然炸了锅。PT GoTo Gojek Tokopedia Tbk发了一则公告,和TikTok搞起了电商战略合作。更劲爆的是TikTok Shop同一天就回归了印尼市场——距离9月底被关停,才两个半月。这速度,快到不少商家还没反应过来后台就弹出了订单提醒。“今天回归,已经出单。”一个熟悉的老商家在微信上发来消息,语气里带着点不敢相信的兴奋。

双十二,印尼的Harbolnas大促日已经办了12年。往年这天Shopee、Lazada打得不可开交,今年多了个TikTok Shop。商家们忙着上架商品,调整库存,直播间的镜头重新亮起来。印尼本土服装品牌Jiniso的创始人Dian Fiona,几乎是第一时间恢复了直播。她的牛仔裤品牌2019年从线下批发市场Tanah Abang转线上, 2023年7月时TikTok贡献了她一半的销售额。被封禁那两个月,虽然还有Shopee、Tokopedia的店铺顶着,但流量和订单明显缩水。现在TikTok回来了她的直播间在线人数又冲了上去。

TikTok Shop回归,印尼商家已出单
TikTok Shop回归,印尼商家已出单

双十二的“及时雨”:与Harbolnas的完美契合

TikTok选在双十二回归,不是巧合。Harbolnas是印尼政府力推的中小微企业扶持计划, 为期3天2023年的主题就是“支持本地制造”。TikTok和Tokopedia一起搞了“Beli Lokal”活动,专门推本土中小商家的产品。这操作,等于向印尼政府递了份“投名状”——你看,我们真在帮你搞本土经济。

印尼贸易部长Zulkifli Hasan早在12月6日就松了口:“只要遵守法规,外国企业也能合作。”这话给足了信号。TikTok接住了而且接得很漂亮。双十二当天不少商家发现,TikTok Shop的流量突然暴增,转化率比平时高了近30%。一个做手工艺品的商家告诉编辑,她的一款印尼蜡染布包,在Harbolnas期间卖出了平时一周的量。

合作本质:从“外资”到“合资”的身份转变

这次合作,最关键的细节藏在股权结构里。TikTok Shop印尼业务并入GoTo旗下的Tokopedia后TikTok占了75%的股份。GoTo是东南亚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由Gojek和Tokopedia合并而来在印尼本土根基极深。说白了 TikTok不再是“外资企业”,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印尼合资公司”——这和当初被封禁时的身份,有本质区别。

“从根本上讲,这次回归稳了。”一个在印尼做了5年跨境电商的人说 “TikTok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75%的股权,未来业务怎么走,他们说了算。再加上有GoTo当‘缓冲带’,当地政府应该不会再有太大意见。”毕竟TikTok还承诺投15亿美金,在印尼建技术中心,培养本地人才,帮中小企业优化生产和销售。这些动作,直戳印尼政府的痛点——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本土产业。

股权背后的控制权:15亿美金的技术押注

15亿美金,不是小数目。TikTok把这钱砸下去,明摆着不只想赚快钱。他们在印尼各地建技术中心,目的是帮本地商家做数字化升级。比如教他们怎么用数据分析选品,怎么优化直播话术,怎么管理供应链。一个参与过技术中心培训的商家说:“以前我们凭感觉进货, 现在平台会给我们提供销售预测,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左右。”

这种“赋能”不是白给的。TikTok通过技术中心把商家深度绑在自己的生态里 一边向政府展示“我们不是来抢市场的,是来帮你们搞经济的”。这种“利益捆绑”,比单纯喊口号有用得多。毕竟 印尼制造业对“中国产品泛滥”一直很敏感——哪怕商家是印尼本土的,货源来自中国,售价太低,照样会被骂“冲击本土产业”。

商家生存现状:从“生死线”到“重启键”

TikTok Shop被封禁那两个月,不少商家过得挺惨。Jiniso的创始人Dian Fiona回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后台,订单量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员工工资、仓库租金,压得人喘不过气。”她试着加大Shopee和Tokopedia的推广力度, 但这两个平台的流量成本太高,ROI远不如TikTok直播。

回归后的TikTok Shop,对商家来说像按下了“重启键”。规则没变,店铺直接恢复,用户购买路径也不用跳转。Dian Fiona的直播间重新开播后 在线人数很快回到5000+,转化率稳定在8%左右——比行业平均的5%-6%高出不少。“TikTok的用户粘性太强了 ”她说“刷着视频突然看到喜欢的衣服,下单就完事了根本不用去想别的平台。”

直播带货的韧性:印尼市场的“天然土壤”

东南亚市场, 特别是印尼,对直播带货的接受度全球领先。2023年印尼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了50亿美元,预计2025年能突破80亿。印尼人喜欢热闹,爱在直播间互动,“边看边买”的习惯早就养成了。

TikTok回归后直播间的“烟火气”又回来了。一个卖美妆的商家试水了“工厂溯源直播”——直接在印尼本地的化妆品工厂开播, 展示原料、生产过程,单场销售额破了2亿印尼盾。这种“信任型直播”,在TikTok上特别吃香。商家们发现,只要内容真实、互动到位,根本不用愁流量。

争议与真相:封禁背后的“制造业敏感神经”

当初TikTok Shop被封禁,网传说法是“冲击印尼中小微企业”。但熟悉情况的人透露,这说法不太准确。真正的问题,可能藏在供应链里。TikTok在印尼虽然只开放本土小店注册, 但很多本土商家的货源其实来自中国——成本低、款式多,卖得比本地生产的便宜不少。

“一件印尼本地生产的牛仔裤,成本价要15万印尼盾,同样的中国货,8万就能拿下。”一个服装批发商说。本土商家卖中国货,打着“本土品牌”的旗号,价格却比本地工厂还低,这就动了印尼制造业的“奶酪”。政府担心,长期下去,本土工厂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结构失衡。

货源争议:中国产品的“隐形渗透”

这个问题,TikTok不是没意识到。回归后 他们悄悄调整了策略:鼓励商家上架“印尼制造”产品,在商品页打上“Beli Lokal”标签,给流量倾斜。一边,技术中心还推出了“本地供应链对接会”,帮商家找印尼本地的工厂和原材料供应商。

Jiniso品牌就在尝试转型。Dian Fiona说:“以前60%的货从中国进,现在计划降到30%。我们和印尼西爪哇的几家工厂合作,虽然成本高了点,但政府支持,消费者也买账。”她的“印尼制造”牛仔裤,上线后销量比中国货款还高了15%。看来只要策略得当,“本土身份”和“性价比”并不冲突。

未来挑战:本地化生产的“必修课”

TikTok Shop回归后 想长期稳定运营,还有个绕不开的课题——生产环节的“印尼化”。前面提到,印尼政府对“中国产品泛滥”很敏感,商家如果还依赖中国供应链,难免 踩雷。

“把‘生产’放到印尼,会是接下来必须面对的事。”一个跨境电商服务商说。这可不是简单租个工厂就行,得了解印尼的劳动法、税收政策,还得和本土工厂磨合供应链。比如印尼工人的工作效率可能比中国低,交货周期更长,商家得调整库存管理策略。

本地化生产的“阵痛”与“红利”

阵痛肯定有。一个做家居用品的商家试过在印尼建厂,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当地物流效率低,原材料运输延误,差点错过双十二。但红利也很明显:关税没了物流快了还能申请政府的“本土制造”补贴。他算了一笔账,虽然生产成本高了20%,但加上补贴和关税节省,整体利润反而高了5%。

TikTok也在推波助澜。他们联合GoTo推出“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帮商家对接印尼工业部的资源,比如低息贷款、技术培训。有商家反馈,通过这个计划,他们拿到了2亿印尼盾的贷款,更新了生产设备,产能提升了30%。

行业冲击:Shopee和Lazada的“压力测试”

TikTok Shop回归,最紧张的可能要数Shopee和Lazada。GoTo本身是印尼市场份额第四的电商平台, 和TikTok合作后两者市场份额相加,很快能超过Lazada,排到第二。未来说不定会对Shopee的“老大”地位形成强烈冲击。

2023年双十二期间, Shopee和Lazada的促销力度比往年更大,但TikTok Shop的分流效应很明显。一个一边运营三个平台的商家说:“TikTok的订单量占了总量的40%,比Shopee还高了5个百分点。”Shopee明摆着也感受到了压力,他们悄悄加大了直播带货的投入,推出了“0佣金”政策,想留住商家。

电商格局的“重新洗牌”

东南亚电商市场, 一直是个“三国杀”的局面:Shopee、Lazada、TikTok Shop。现在TikTok以“合资”身份回归,带着GoTo的本土资源,局势变得更复杂了。Lazada背靠阿里 在物流和供应链上有优势;Shopee用户基数大,性价比策略深入人心;TikTok则靠直播和社媒粘性,差异化明显。

未来三者的竞争可能会从“价格战”转向“生态战”。谁能更好地融入本地经济,谁能给商家提供更多赋能,谁就能笑到再说说。TikTok这次回归,明摆着是想证明:我不是来“割韭菜”的,是来“建生态”的。

从业者启示:全球化中的“本土化必修课”

TikTok Shop的封禁与回归, 给所有跨境电商从业者上了一课:在赚钱的一边,从根本上符合海外当地企业利益,已经是必须从头就考虑的。单纯靠低价、靠流量,走不远。

“以后做东南亚市场,不能只想着怎么把货卖出去,得想想怎么帮当地创造价值。”一个资深卖家感慨。比如和本土工厂合作,雇佣当地工人,参与社区活动。这些看似“亏本”的投入,其实是最好的“护城河”。

新入局者的“生存指南”

想入局TikTok印尼业务的新商家, 有几个点得注意:,多参与平台的“本土活动”,比如Beli Lokal,能拿到不少流量支持。

Dian Fiona给新商家的建议是:“别急着铺货,先花时间了解印尼消费者的喜好。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喜欢互动性强的直播,对价格敏感,但更看重‘真实’。”她自己就曾主要原因是直播时用中文介绍产品, 被观众吐槽“看不懂”,后来改用印尼语,配合本地模特,销量才慢慢起来。

TikTok Shop这次回归,像给印尼电商市场扔了颗“深水炸弹”。它不仅改变了商家的生存状态,也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真正融入当地、和本土企业绑在一起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活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