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在印尼尚未稳定

回归的“烟火气”与悬顶的剑

封禁风波过去两个多月,TikTok带着Tokopedia的logo重新出现在印尼用户的手机屏幕上。12月12日印尼国家网购日那天TikTok Shop回来了。TikTok上, #tiktokshopcomeback的话题标签像炸开的烟花,1.2亿次观看次数里是卖家们举着产品录视频的笑脸,是主播对着镜头哽咽着说“我们回来了”,是消费者晒出订单截图配文“终于又能买了”。

另一边, #belanjaditiktoklagi的标签接近5亿次浏览,评论区里“今天下单了10件,把之前没买的补回来”“感谢政府,感谢TikTok”的留言刷了屏。热闹归热闹,但TikTok Shop在印尼的日子,真就从此安稳了?恐怕没那么简单。

在印尼还未真正稳定的TikTok Shop,急于通过东南亚其他战场稳固地位
在印尼还未真正稳定的TikTok Shop,急于通过东南亚其他战场稳固地位

1.2亿次浏览:用户的狂欢与商家的“回血”

GoTo集团的人肯定没少笑。Tokopedia传播主管Aditia Grasio Nelwan在12月20日透露, TikTok Shop回归首日流量和销量直接“爆了”。双12“购买本地产品”活动里 印尼本土美容护肤品牌的日交易量比11月平均涨了19倍,有的品牌单天交易量甚至封禁前的5倍。时尚品牌也没落下平均交易量增长13倍以上。有位做美妆生意的卖家在TikTok上晒出后台截图, 订单数从个位数跳到三位数,他配文:“之前转战Shopee,直播播到嗓子哑,不如TikTok一天。”

封禁那会儿,不少卖家确实慌了神。有的清仓甩货,有的转战Shopee、Lazada,还有的干脆歇业。但Shopee的直播带货,说真的,跟TikTok比差了点意思。流量没TikTok大,转化率也没TikTok高。有卖家私下抱怨:“Shopee直播得自己投流, 一场下来光推广费就占利润一半,TikTok之前是自然流量来得多,卖一件赚一件。”所以TikTok一回归,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回来清库存、上新链接,忙得不亦乐乎。

“报复性消费”还是“真稳定”?商家的心里打鼓

高兴归高兴,总有商家心里不踏实。一位做服装批发的卖家说:“现在销量好, 有多少是消费者憋了两个月想‘报复性购物’,又有多少是冲着双12大促来的?等这波热度过去,会怎么样?”这话不无道理。回归后的TikTok Shop, 除了多了个Tokopedia的logo,买东西的路径和以前一模一样:刷视频看到“小黄车”,点进去下单,还是TikTok的界面。印尼政府盯着呢, 贸易部12月20日放话:继续审查,现有商业模式可能违反第31/2023号法规——就是那个禁止社交媒体平台搞电商交易的规定。如果不改,轻则警告,重又关停。

印尼贸易部长Zulkifli Hasa更是在Harbolnas活动上明确说了:给TikTok Shop和Tokopedia的合作3到4个月试用期, 到期评估,合规才能继续。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打鼓。3到4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万一中间出点什么岔子, 比如用户投诉“还是TikTok在主导交易”,或者媒体曝出“本土合作只是幌子”,TikTok Shop是不是又要“消失”一次?商家们现在卖得再火,也得留一手库存,不敢像以前那样大量囤货。

政策悬剑:印尼政府的“底线”在哪里?

印尼政府为啥对TikTok Shop这么“执着”?说到底,还是怕“一家独大”。TikTok在印尼有1.25亿月活用户,差不多占印尼总人口一半。2022年TikTok Shop印尼GMV25亿美元,占东南亚TikTok Shop总GMV的一半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在印尼电商市场里凭空杀出一个“巨无霸”。本土平台Shopee、 Tokopedia本来就在抢市场,TikTok一来流量被分走,商家被抢走,政府能不急?

第31号法规:那道绕不过的“坎”

2023年贸易部长第31号规定, 核心就一条:社交媒体平台不能搞电商交易,只能引流。TikTok Shop以前怎么干的?用户刷视频、看直播,直接点击“小黄车”下单,支付、物流全在TikTok里完成——这明显违反规定。所以9月被禁,10月彻底退出,都是迟早的事。现在和Tokopedia合作,表面上是“引流到Tokopedia下单”,但实际体验呢?用户还是在TikTok里点链接, 跳转的Tokopedia页面风格和TikTok几乎一样,支付流程也没变。印尼贸易部能不怀疑“换汤不换药”?

3到4个月试用期,听起来像是“缓冲期”,实则是“观察期”。政府要看TikTok是不是真的把电商交易剥离出去,看Tokopedia是不是真的能主导交易流程。如果TikTok还是偷偷在背后操作,那“ 关停”不是没可能。商家们现在就像走钢丝,左边是流量和销量的诱惑,右边是政策风险的悬崖,稍不注意就可能摔下去。

本土合作:“真心”还是“权宜之计”?

TikTok和GoTo集团的合作,是真想扎根印尼,还是权宜之计?从GoTo的角度看,肯定是想借TikTok的流量壮大自己。Tokopedia在印尼本土深耕多年, 但用户增长和GMV都遇到了瓶颈,TikTok的1.25亿月活,对Tokopedia来说就是“救命稻草”。但TikTok呢?它要的是电商业务在印尼的“合法存在”,和Tokopedia合作,更像是在政策夹缝中找一条生路。双方各取所需,但“貌合神离”的风险也不小。万一TikTok在其他市场遇到大麻烦,会不会减少对印尼的投入?万一GoTo觉得“带不动”TikTok,会不会中途撤伙?这些变数,都让TikTok Shop的“稳定”打上了问号。

东南亚棋局:TikTok Shop的“野心”与“软肋”

印尼只是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一步棋。这边刚稳住阵脚, 那边11月20日TikTok Shop Mall在越南上线;12月,马来西亚的TikTok Shop Mall也来了600多个本土和国际品牌,免费送货、15天无忧退货。TikTok电商2024年定了500亿美元GMV的目标,东南亚是重点冲刺市场。今年双12, 跨境GMV数据确实亮眼:泰国涨925%,越南涨614%,马来西亚涨444%,菲律宾涨377%,新加坡涨152%。东南亚市场“吃下”TikTok Shop大半增长,印尼作为“优等生”,地位举足轻重。

越南商城的“实验”:能复制到印尼吗?

越南TikTok Shop Mall上线一周,服装和美妆个护销量暴涨10倍以上。这个数据让TikTok看到了“商城模式”的潜力——品牌化、正规化,可能更容易让政府放心。毕竟 商城里有“Elgini”“Dessini”这些本土品牌,也有“美宝莲”“斯凯奇”这些国际大牌,看起来更“合规”,不像以前那种“小店直播卖货”那么“草根”。但如果把越南的模式搬到印尼,能行得通吗?印尼政府更强调“本土保护”,TikTok Shop商城里的本土品牌占比够不够高?物流、售后能不能跟上?这些都是问题。

印尼的“特殊性”:TikTok绕不开的“战场”

东南亚各国,印尼最“特殊”。人口最多,电商增长最快,但政策也最“敏感”。泰国、 马来西亚政治相对稳定,华人多,跨境电商环境好;印尼本土民族主义情绪重,对外企“渗透”电商警惕性高。TikTok在印尼的1.25亿月活,是优势,也是“靶子”。政府怕TikTok控制舆论、主导消费,怕本土平台被挤压,所以才会下重手“封禁”。现在回归,不过是“妥协后的妥协”,但根本矛盾——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商平台的边界问题——还没解决。TikTok Shop在印尼,永远是在“政策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

未完的“故事”:商家的“自救”与TikTok的“赌局”

对在印尼的卖家 TikTok Shop回归是“喜讯”,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了。经历过一次“封禁”, 不少商家学乖了:一边在TikTok Shop卖货,一边保留Shopee、Lazada的店铺,甚至尝试独立站。有位做3C产品的卖家说:“现在TikTok Shop流量好, 我就主推TikTok,但Shopee的店铺也没关,每周播两次场直播,就当‘备份’。万一TikTok再出事,不至于没饭吃。”

TikTok的赌局,赌的是“政策风向会变松”。它赌印尼政府需要TikTok的流量来提振本土电商,赌3到4个月试用期后能“转正”。但赌局的后来啊,谁也说不准。如果印尼政府坚持“社交媒体不能搞电商”, 那TikTok Shop要么彻底退出,要么只能做纯粹的“引流工具”,利润空间会被大大压缩。如果政府松口, 那TikTok Shop就能在印尼“大展拳脚”,但前提是它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尊重本土规则,扶持本土品牌,别再让政府觉得“威胁太大”。

TikTok Shop在印尼的故事,没有“尘埃落定”的。回归后的“烟火气”很热闹,但悬顶的剑还在。商家的“狂欢”背后是对“稳定”的渴望;TikTok的“赌局”里藏着对“未来”的期待。至于后来啊,只能交给时间了——3个月,6个月,或者更久。唯一确定的是在这场“稳定”的拉锯战中,没有谁是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幸存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