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又一跨境大卖成功上市,市值突破160亿元

从0到160亿:艾罗能源的储能逆袭之路

2024年开年, 一家名叫艾罗能源的企业在科创板敲钟,开盘股价冲破100元,市值直逼160亿。谁能想到, 这家2012年才成立的跨境企业,靠着光伏储能产品在欧洲市场闷声发大财,硬是把储能赛道做成了资本香饽饽。跨境圈里总说“铺货赚辛苦钱, 品牌赚大钱”,但艾罗能源用11亿净利润告诉行业:技术壁垒里的跨境生意,才真敢叫“躺着赚钱”。

技术狂人:光伏储能里的“隐形冠军”

艾罗能源的创始团队在2012年扎进储能领域时跨境圈还在纠结“要不要做亚马逊”。别人忙着选品、刷单、搞站群时他们一头扎进实验室,啃下了光伏发电、电力变换、储能控制这些硬骨头。招股书里写得明白:公司拥有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拿过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技术不是纸上谈兵, 直接转化成了产品竞争力——他们的储能系统转换效率能做到9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2022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爆发, 艾罗能源的储能逆变器卖疯了单款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复购率高达42%,跨境圈里谁见过这么“黏”的客户?

又一跨境大卖成功上市,市值已突破160亿元
又一跨境大卖成功上市,市值已突破160亿元

技术投入换来的不只是产品溢价。2022年艾罗能源营收暴涨五倍,达到46.12亿元,净利润直接翻了18倍,干到11.34亿元。更狠的是2023年上半年,六个月就赚了9.75亿元,相当于2021年全年利润的3倍。跨境卖家总说“利润薄如纸”, 艾罗能源用毛利率35%的数据打了所有人的脸——技术壁垒带来的溢价,比铺货的苦哈哈实在多了。

欧洲市场的“精准狙击”

为什么是欧洲?艾罗能源的团队在2015年就盯上了这片市场。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做欧美”时 他们发现欧洲独栋住宅占比高,屋顶面积大,光伏储能系统安装门槛低;加上户外文化盛行,露营、房车旅行带动便携储能需求;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自给率焦虑加剧,户用储能成了“刚需”。2020年欧洲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1.9GWh, 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到5.2GWh,艾罗能源正好踩在了风口上。

本地化运营才是王道。艾罗能源在德国慕尼建了本地仓储,客服团队能说流利的德语,售后响应时间压缩到24小时内。他们还针对北欧设计了耐低温储能产品, 在-30℃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这些细节让欧洲客户觉得“这牌子懂我”。2023年, 艾罗能源在德国市场的份额冲到了15%,仅次于行业老大Sonnen,跨境圈里谁见过中国品牌在欧洲储能市场这么能打?

储能赛道:跨境卖家的“新淘金热”还是“泡沫”?

艾罗能源上市后跨境圈炸了锅,无数卖家涌进储能赛道。2023年全年, 新增储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200%,连做LED灯具的、卖充电宝的都想转型“储能大卖”。但冷静下来想:储能赛道真这么好啃?2023年第三季度,就有3家跨境储能企业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暴跌而倒闭。不是所有带“储能”二字的生意都能赚160亿,这里面藏着不少坑。

海外需求有多疯狂?数据不会说谎

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只是冰山一角。Solarpower Europe的报告显示, 2026年欧洲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将冲到11.3GWh,相当于2020年的6倍。更猛的是便携储能市场, 2025年全球装机量预计1900万台,其中北美市场占比45%,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喜欢户外露营、房车旅行,对便携电源的需求堪比手机。某跨境卖家做的“户外电源+车载冰箱”组合, 2023年在亚马逊美国站卖爆了单月销量破2万台,客单价从$150提到$220,还供不应求。

需求背后是政策加码。欧罗巴联盟2023年推出“REPowerEU”计划,补贴户用储能系统安装成本的30%;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储能设备给予30%税收抵免。这些政策直接刺激了市场需求,也让储能产品成了跨境卖家的“政策红利收割机”。但政策这把双刃剑——欧罗巴联盟2024年开始加征碳关税, 储能产品的环保认证成本上涨了20%,部分小卖家直接被挡在门外。

谁在分这块蛋糕?玩家画像解析

储能赛道的跨境卖家分三类:技术型、品牌型、贸易型。艾罗能源属于技术型, 靠专利和研发吃饭;品牌型像Anker,靠渠道和用户粘性取胜;贸易型就是纯粹贴牌,赚点差价。2023年,技术型卖家平均毛利率能达到35%,品牌型28%,贸易型只有12%。差距一目了然——没有技术的贸易型卖家,正在被市场慢慢淘汰。

有意思的是不同市场偏好不同。欧洲客户认技术认证, 比如VDE、TUV,愿意为高质量买单;美国客户更看重品牌故事和用户评价,比如Goal Zero靠着“户外探险”标签,在美国市场卖出了溢价;日本市场则追求极致小巧,适合便携储能产品的精细化运营。跨境卖家想分这块蛋糕,得先搞清楚:你的客户到底为“什么”买单?

160亿市值的背后:跨境上市不是终点

艾罗能源上市后 股价从最高100元回落到75元左右,市值缩水了50多亿。跨境圈总把上市当成“上岸”,但资本市场最讨厌“吃老本”。艾罗能源2023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12%, 比2022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他们知道:储能技术迭代太快,今天的高效电池,明天可能就成了落后产能。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军备竞赛”的开始——谁研发慢了谁就会被资本抛弃。

上市≠躺平:资本市场更爱“持续增长”

翻翻跨境上市公司的财报, 会发现一个残酷现实:2023年有6家跨境大卖上市后净利润下滑,其中某宠物大卖上市后净利润暴跌30%。原因很简单:上市前靠“冲业绩”刷数据,上市后失去了增长动力,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艾罗能源不一样, 他们2023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0%,还在欧洲建了第二座工厂,资本市场认的是“持续增长”,不是“上市光环”。

上市后的合规成本也是个坎。艾罗能源2023年支付了2000万上市服务费, 每月还要花300万维护投资者关系,这些成本都是上市前没算过的账。跨境卖家想上市,得先掂量掂量:你的利润能不能扛住这些“上市后遗症”?

给跨境卖家的储能赛道生存指南

储能赛道看着香,但不是谁都能啃得动。艾罗能源的成功背后藏着不少差异化打法。普通跨境卖家想挤进这个赛道,得避开这些“坑”,找到自己的“活路”。

别学“价格战”, 学“价值战”

跨境圈里有个怪现象:新产品上架先低价冲量,再慢慢涨价。储能产品这么干,就是找死。艾罗能源的储能逆变器在欧洲卖$800, 比同行贵30%,但客户抢着买,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产品能智能调度家庭用电,一年省电费$500。这就是“价值战”——客户不是为“便宜”买单,是为“省更多钱”买单。跨境卖家做储能,得学会算“客户账”:你的产品能让客户一年省多少钱?赚回成本需要多久?想清楚这些,价格自然不是问题。

警惕“伪需求”:储能不是万能药

2023年, 某跨境卖家跟风做“小型储能电源”,后来啊在欧洲市场卖不动。原因很简单:欧洲家庭更倾向“大型储能系统+光伏板”的组合,小型电源只能满足应急需求,使用场景太窄。跨境卖家做储能,得先搞清楚“谁是你的客户”:是独栋住宅业主?还是户外爱好者?还是小型企业?不同的客户,需求天差地别。别看到“储能”两个字就冲,万一踩了“伪需求”的坑,哭都来不及。

技术专利:你的“护城河”

储能行业有个“337调查魔咒”:2023年有2家中国储能企业因专利侵权被美国ITC调查,直接被封杀。艾罗能源早有准备,他们在欧美布局了68项专利,其中23项是核心专利。跨境卖家做储能,别只想着“抄爆款”,得真刀真枪搞研发——哪怕申请个外观专利,也能挡住一部分跟风者。技术专利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跨境卖家的故事,从来不是只有“铺货”一种写法。艾罗能源用160亿市值证明:技术壁垒里的跨境生意,才能穿越周期。储能赛道是“新淘金热”,但更是“大浪淘沙”——没有真本事,就算风口来了也接不住。普通卖家想分这块蛋糕, 要么扎进研发搞技术,要么深耕品牌做价值,别再想着“低价冲量”了那套在储能赛道早就过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