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布局铁三角,意欲在避风港占山为王
铁三角模式落地东南亚, 阿里在赌什么
说起阿里的组织变革,总绕不开“铁三角”这个关键词。仿照华为的LTC模式,阿里把AR、SR、FR捏合在一起,本意是想让前端更贴近市场。这招在东南亚用得格外狠, 2023年底阿里国际站突然冒出个“东南亚新年备货节”,招商一周就砸进来1.1万中国商家,物流补贴更是狠到60%越南商品包邮、印尼一半物流5折。有人觉得阿里这是病急乱投医,毕竟东南亚市场早就被Shopee和TikTok搅得鸡飞狗跳。但换个角度看,当C端战场打得头破血流时阿里突然转向B2B,这步棋或许藏着更深的算盘。
从Lazada到国际站, 阿里的东南亚棋局早有预谋
阿里对东南亚的执念,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早。2016年收购Lazada时 持股51%到2017年直接提到83%,2018年又砸20亿美元,这哪是投资,简直是在养亲儿子。2022年更夸张, 全年对Lazada注资超16亿美元,5月3.782亿,8月9.125亿,12月3.425亿,钱像流水一样往里灌。可后来啊呢?2019年还能稳坐东南亚电商头把交椅,后来啊被Shopee一顿猛打,到现在市场份额还是差着一大截。但阿里没放弃,2023年7月又给Lazada喂了8.45亿美元,这哪是输血,分明是在赌它能翻身。

更早的布局藏在细节里。2018年9月1日 马云突然跑到印尼,在茂物宫和总统佐科聊得热火朝天话题离不开阿里在印尼的电商投资。那时候Shopee还没完全发力,阿里已经在悄悄铺路。2023年9月印尼突然甩出社交电商禁令, 阿里国际站立刻推出“S计划”——Shield、Sure,给受影响的商家搞一键搬迁、翻译工具、智能分类,动作快得像提前知道风声。这哪是巧合,分明是等在这收割呢。
B2B避风港?阿里在赌确定性
东南亚这潭水浑得不行。2023年12月, TikTok刚从封禁风波里缓过劲,在印尼就和Tokopedia合并,摆明了要大干一场;Temu也没闲着,悄悄溜进泰国,后来啊被百名卖家围攻。Shopee虽然访问量增幅只有0.5%,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基还在。C端战场早就是红海中的红海,阿里这时候突然把宝押在B2B上,不是脑子发热,是实在没别的招了。
“S计划”背后的商家迁移潮
印尼那道社交电商禁令,像给中国卖家泼了盆冷水。有人跳脚,有人却淡然——淡然的多是玩B2B的。阿里国际站的“S计划”来得正是时候, 一键搬迁服务让商家能从原来的平台把商品快速搬过来不用重新上架、重新拍照。更狠的是配套工具:免费翻译、智能分类、物流追踪,甚至连运费试算都包了。有个做家居装饰的深圳商家说 以前在C端平台每天光回复询盘就得4小时搬到阿里国际站后系统自动分类询盘,转化率反而提升了12%。这数据不是瞎编, 是阿里国际站自己公布的,2023年12月东南亚流量环比增长50%,订单量跟着涨了35%。
1688的动作更直接。2023年10月底,越南站“SaboMall”悄悄上线,名字起得随意,来头却不小。这是1688和越南VelaCorp集团搞的合资项目, 直接调用1688的亿级商品池API,图搜、词搜、链搜随便用。更贴心的是开发了免费工具“SaboMall Shopping Tool”,越南用户不用学中文就能从1688中文站下单。有河内做电子元器件的批发商说 以前从中国进货要等15天现在通过SaboMall,7天就能到,成本降了8%。这可不是小数目,对越南这种制造业正在崛起的地方,8%的成本差可能就是订单生死线。
国家馆与物流补贴, 阿里的组合拳够狠
2023年底,阿里国际站突然上线了东南亚国家馆,首页设计得有点朴素,印尼站只放了家居装饰、工业类、健康与个护、时尚美容这几个品类。有人吐槽“这哪像国家馆,分明是凑数的”。但懂行的人知道,这招叫“精准打击”。阿里国际站东南亚区负责人Roger Luo说 他们已经定向溯源了东南亚1200万家零售商、制造商工厂和工程商,就是要让专业买家和工厂直连。这和Lazada的To C模式完全是两码事, Lazada还在琢磨怎么让老百姓多下单,阿里已经盯上了企业采购的生意。
物流补贴背后的战争
阿里这次玩得最狠的是物流。2023年12月18日到2024年1月29日的“东南亚新年备货节”, 运费补贴砸得让人眼晕:越南60%商品包邮,印尼一半以上物流5折,马来西亚、泰国也都有相应优惠。这不是第一次玩补贴,但这次有本质区别——以前是撒钱拉流量,现在是定向补B2B。有个做工业机械的宁波厂家说 以前发一批货到印尼物流费要2000美金,现在补贴后1200就能搞定,利润空间直接从15%提到22%。这22%的利润,在东南亚制造业市场里已经能碾压很多对手了。
物流线路的布局也藏了心机。阿里国际站给东南亚专门开了20多条线路,最快B2B外贸2日达。听起来夸张, 但2023年10月,阿里和菜鸟在吉隆港搞了个智能仓,专门处理东南亚跨境货物,时效确实压缩了一半。更重要的是 这些线路不是散养的,而是和铁三角里的FR绑定,从下单到签收全程盯梢,出了问题直接对接,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甩锅给物流公司。
铁三角能解决水土不服吗?
阿里的铁三角模式在东南亚真能行得通?华为用这招打下了全球市场,但东南亚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这里的语言有十几种,宗教信仰复杂,物流基建更是差得一批。铁三角里的SR要是不懂马来语,怎么给本地工厂定制方案?FR要是搞不定东南亚的清关潜规则,货卡在港口谁负责?这些问题阿里不是没想过 2023年他们从本土挖了不少人,Lazada的印尼高管被调到国际站,1688越南站团队全是本地老炮,但磨合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Lazada的阴影还没散
说到本土化,Lazada就是前车之鉴。被阿里收购这么多年,管理层换了好几轮,本土化口号喊得震天响,后来啊还是被Shopee按在地上打。2023年Shopee在印尼的访问量增幅虽然只有0.5%, 但用户粘性远超Lazada,很多商家两边开店,但精力主要放在Shopee。阿里国际站想复制Lazada的教训?恐怕没那么简单。B2B虽然竞争小,但采购周期长,客户关系维护难,一个单子谈半年很正常。铁三角再厉害,也得给客户足够的时间去信任。
更麻烦的是TikTok和Temu的跨界打击。TikTok和Tokopedia合并后 手握海量流量,开始往B2B方向试探;Temu更是直接把低价策略复制到东南亚,B2B买家也喜欢便宜货。阿里国际站想靠“确定性”突围,但谁能保证TikTok明天不会也搞个“B2B避风港计划”?到时候价格战打起来阿里的物流补贴还能撑多久?
占山为王?阿里可能低估了对手
阿里在东南亚的布局, 像极了赌徒下注:Lazada是长线赌注,国际站是急先锋,1688是侧翼包抄。但东南亚市场从来不是谁的提款机。2024年1月,马来西亚突然宣布增收10%销售税,跨境电商成本直接拉高,商家叫苦不迭。阿里虽然承诺补贴,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长期下去谁扛得住?再说Shopee, 虽然增速放缓,但背着腾讯这棵大树,本地资源比阿里多得多;TikTok更是有字节跳动的算法加持,想抢B2B用户不是难事。
避风港能避多久?
阿里把B2B当成避风港,这个判断本身没错。全球贸易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在东南亚需要中国的供应链。但“避风港”不等于“安乐窝”。铁三角模式再先进,也得落地生根;物流补贴再给力,也得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阿里国际站现在的数据看起来很美:流量涨50%,订单增35%,但这些数据里有多少是短期促销刺激的?补贴一旦减少,商家会不会跑回C端平台?这些问题,阿里可能还没想明白。
不过话说回来阿里从来不是个会轻易认输的主。从eWTP马来西亚试验区到现在的铁三角布局,他们在东南亚折腾了快十年。输赢尚未可知,但这场东南亚电商大战,主要原因是阿里的加入,明摆着更有看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