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直播带货现象火爆,未来市场规模是否会翻倍增长
泰国直播带货现象火爆, 未来市场规模是否会翻倍增长
最近刷TikTok的时候,突然发现泰国直播间的弹幕刷得比曼谷的晚高峰还热闹。打开Shopee Live, 美妆主播正在试用一款面霜,弹幕里“姐姐这个牌子我在清迈夜市见过”刷个不停;再点进TikTok Shop,卖榴莲干的主播正举着刚拆封的包装,“现摘现发,不好吃你回来找我”的泰式幽默让评论区笑声不断。这股直播带货的热潮,在泰国已经不是“新事物”,而是成了街头巷尾讨论的日常。但热闹背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这个市场到底能火多久?未来会不会像预测的那样翻倍增长?
从边缘到主流:泰国直播带货的爆发式崛起
数据不会说谎:增长曲线比气温上升还快
泰国电商协会名誉顾问Thanawat Malabuppha在2024年初的公开场合明确表示:“2024年, TikTok Shop、Shopee Live这些平台的直播电商GMV,会比2023年翻一番。”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泰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数据显示,直播电商已经占到了泰国社交媒体市场价值的38%,成了电商增长的核心引擎。更夸张的是 Omise发布的报告指出,东南亚直播电商行业的GMV年增长率高达306%,订单量年度激增115%。泰国作为东南亚电商的“优等生”,自然搭上了这趟快车。

具体到平台表现,Shopee Live的数据更有说服力。2023年双11大促期间, Shopee Live的累计观看量达到了67亿,单量大涨至平日一边段的39倍;双12当天跨境直播单量甚至冲到了平日54倍,开场仅2分钟,1200万件商品就被抢购一空。这些数字背后 是泰国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疯狂追捧——他们不再满足于“刷视频顺便看看商品”,而是主动打开直播间,等着主播喊“3、2、1,上链接”。
从“试试看”到“常态化”:品牌与MCN的集体入局
2023年,成了泰国品牌和MCN机构的“直播元年”。Thanawat Malabuppha提到, 从2023年开始,大量品牌开始与MCN机构合作开展直播带货业务。POSEE品牌就是个典型例子, 2022年就把泰国作为重点发力市场,2023年通过Shopee Live的直播专场,品牌在泰国的月销售额直接翻了三倍。MCN机构美杜莎的CEO陈良和也透露, 他们2023年接到的品牌合作需求比2022年增长了200%,其中美妆、3C和家居品类占比最高。
这种集体入局不是偶然。东南亚互联网用户总数超4.4亿,渗透率达到75%,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他们爱刷短视频、爱看直播,更愿意相信“真人推荐”而非传统广告。品牌自然看到了这点:与其花大价钱投电视广告,不如找本地网红在直播间里试穿、试用,互动转化率直接拉满。
增长背后的推手:为什么是泰国,为什么是现在?
基础设施成熟:支付、 物流、网络一个都不能少
直播带货要火,离不开“土壤肥沃”。泰国的基础设施这几年进步飞快:支付环节, TrueMoney、AirPay等电子钱包普及率超过70%,消费者扫码支付比掏现金还顺手;物流方面Shopee Express、Lalamove等能做到“次日达”,偏远地区也能3天内送达;网络覆盖上,5G基站已经在曼谷、清迈等主要城市铺开,4G覆盖率超过90%,看直播卡顿?在泰国基本不存在。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直播带货从“概念”变成了“可落地”。越南胡志明市滨城市场的直播活动就是个参考案例——由胡志明市发展研究所、 信息通信部和第一区人民委员会联合举办,邀请TikTok网红达人现场推广当地产品,短短4天就接到1.82万份订单,收入约42亿越南盾。泰国的条件比越南更成熟,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文化适配:泰式幽默比“话术套路”更管用
泰国直播带货的“本土化”做得比很多国家都好。主播们不会生硬地念产品参数, 而是用泰式幽默拉近距离:卖榴莲干的会说“这个甜度,像你初恋的心动”;卖防晒霜的会调侃“曼谷的太阳这么毒,不涂我这个,出门跟烤红薯有什么区别”。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消费者觉得“主播跟我是一边的”,信任感自然就上来了。
再加上泰国人对“网红”的接受度极高,本地网红的粉丝忠诚度比很多国家都强。比如美妆博主PewPiew, 单场直播的观看量经常突破500万,她推荐的面霜,销量能在24小时内冲到类目第一。这种“网红效应”为直播带货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池。
争议与隐忧:翻倍增长真的那么容易吗?
内卷严重:主播比便利店还多
泰国直播带货的火热,也带来了“僧多粥少”的问题。Thanawat Malabuppha坦言:“当前泰国直播带货市场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主播在直播间带货。”打开任何一个平台, 都能看到卖同类商品的主播扎堆:10个直播间里有8个在卖面霜,6个在卖手机壳,同质化严重到消费者容易“选择困难”。
MCN机构7点5度的负责人就提到, 他们合作的某个美妆主播,2023年初场均还能卖500单,到了年底,同样场次只能卖200单。“主要原因是太多人进来分蛋糕了流量被稀释,转化率自然下降。”这种内卷,让新入局的主播和品牌很难出头。
人才短缺:懂直播又懂泰语的“双语主播”稀缺
虽然泰国直播带货市场火爆,但专业人才却跟不上。陈良和直言:“与中国市场相比,泰国的直播电商人才还很少。”特别是“双语主播”——既懂直播技巧, 又熟悉泰国文化和语言,还能对接中国供应链,这种人才在泰国简直是“凤毛麟角”。
很多中国品牌想进入泰国市场, 只能找本地主播,但本地主播可能不了解中国产品的优势;或者找中国主播,又面临语言和文化障碍。这种人才短缺,制约了直播带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品类局限: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直播
直播带货也不是“万能药”。有卖家就吃过盲目跟风的亏:某家居品牌看到美妆直播卖得好, 也跟着开播卖收纳盒,后来啊3场直播下来总销售额还没平时一天的多。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家居商品需要消费者仔细对比材质、尺寸,直播的“即时性”反而让消费者觉得“没看清楚不敢买”。
泰国电商协会也提醒, 直播带货更适合高冲动性、低客单价的商品,比如美妆、零食、快时尚服饰。高客单价、需要深度决策的商品,比如家电、珠宝,直播的效果往往不如图文详情页。卖家如果盲目跟风,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
未来预测:翻倍增长是机遇还是泡沫?
支持翻倍增长的三大理由
乐观派认为,泰国直播带货市场翻倍增长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有三:一是政策支持, 泰国政府正在推动“数字泰国”战略,鼓励电商和直播创新;二是品牌需求旺盛,越来越多品牌意识到直播的转化力,加大预算投入;三是技术升级,AI虚拟主播、3D试穿等新技术正在落地,能提升直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泰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席Kulthirath Pakawachkrilers更是给出了具体预测:到2025年,泰国直播商业价值将达到1210亿泰铢。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当前的增长趋势和市场规模推算出来的。
警惕泡沫:增长背后的“虚火”
但悲观派也不少。有业内人士指出, 当前泰国直播带货的“虚火”很旺——很多平台为了冲数据,给主播高额补贴,导致GMV看起来漂亮,但实际利润微薄;还有部分主播为了销量,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卖假货,一旦出现信任危机,整个行业都会受影响。
全球数据也显示,直播电商的增长正在放缓。Coresight Research的报告指出, 虽然2023年全球直播电商销售额预计达1710亿美元,但增速相比2022年已经下降了15%。泰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
破局之道:如何在竞争中抓住红利?
MCN机构:垂直深耕比“大而全”更靠谱
面对内卷,MCN机构不能再“什么品类都做”。美杜莎MCN就选择了垂直深耕,专注美妆和3C品类,培养了一批“专家型主播”。比如他们的美妆主播Ploy, 不仅会化妆,还能成分党式解读产品配方,粉丝信任度极高,单场直播的转化率能到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
垂直深耕的好处是:能建立专业壁垒, 避免同质化竞争;粉丝更精准,转化率更高;品牌合作也更稳定,主要原因是知道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主播。
品牌方:自播团队+本土化内容是关键
品牌想做好直播带货,不能只依赖MCN。建立自己的自播团队,才是长期之计。POSEE品牌在泰国的成功,就离不开自播团队。他们组建了10人的本地化直播团队, 从选品到脚本全部自己把控,内容结合泰国节日推出“节日专场”,效果比找网红还好。
本土化内容也很重要。中国品牌如果直接把国内的直播脚本搬到泰国,大概率会翻车。比如中国的“饥饿营销”在泰国可能水土不服,泰国消费者更吃“真诚推荐”那一套。所以品牌一定要花时间研究本地文化,用泰国人的方式讲产品故事。
热闹之后谁能笑到再说说?
泰国直播带货市场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都想进来分一杯羹。但派对总有散场的时候,真正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懂市场、懂用户、懂内容的玩家。翻倍增长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能解决内卷、人才、品类限制这些问题。对于卖家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先想清楚:我的产品适合直播吗?我能做出差异化的内容吗?我有足够的耐心和资源深耕这个市场吗?想清楚这些问题,或许比预测市场规模更重要。毕竟直播带货的风口会变,但“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的逻辑,永远不会过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