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TikTok
越南街头的TikTok小店:一个卖拖鞋老板的造富神话
胡志明市第三郡的狭窄巷子里 陈文武的拖鞋店开了五年,门脸小得连个招牌都挂不下。2022年底, 他用一部二手手机拍了个15秒视频:自己坐在门口,把拖鞋往地上一扔,用脚趾夹起来晃了晃,配了段越南神曲。没想到这条视频在TikTok上火了播放量破百万,第二天店里来了200多个顾客。现在陈文武的拖鞋月销量从500双冲到7.6万双,仓库从巷子里的杂物间搬到了郊区工业园。这个场景, 正在越南的街头巷尾不断上演——TikTok成了越南小商贩的“流量造富机”,但也有人在这场狂欢里赔光了积蓄。
280万卖家涌入:越南TikTok的“淘金热”背后
Nguyen Lam Thanh站在胡志明市电商峰会的台上,PPT里那个“280万”的数字被加粗放大。作为TikTok越南代表, 他说的这个数字不是虚的:截至2023年底,越南有超过280万家中小企业在TikTok Shop上卖货,相当于每10个越南小企业里就有1个在TikTok上开店。这些卖家挤在同一个赛道上, 像河内的摩托车大军一样密集——时尚、家居、电子产品、美容、健康护理五大品类占了80%的份额,其中低于50万越南盾的产品卖得最疯。陈文武的拖鞋单价19万越南盾, 刚好卡在这个“黄金价格带”里“贵了没人买,便宜了没利润,19万是越南人买拖鞋的心理价位”。

这股淘金热不是凭空来的。2023年TikTok全球下载量突破10亿,越南贡献了其中的10%,总下载量达到51.7亿次。越南年轻人平均每天花1小时40分钟刷TikTok,比看电视的时间还长。他们在短视频里刷到拖鞋、口红、手机壳,顺手就下单了。这种“边刷边买”的习惯,让TikTok成了越南人线上购物的“默认入口”——就像十年前中国人打开淘宝一样自然。
从“刷视频”到“刷订单”:越南用户的“时间杀手”属性
河内大学生阮氏梅的购物车里躺着12件商品,全是她在TikTok直播里买的。“上周看美妆博主试色, 下单了粉底液;昨天看家具博主搭帐篷,买了露营灯;今天看宠物博主遛狗,给猫买了零食。”她说自己从不主动搜索商品,都是算法推什么买什么。这种“被动消费”模式,让越南TikTok的订单量达到了恐怖的日均100-200万单。平台数据显示, 70%的越南用户会在刷视频时“无意识下单”,特别是18-25岁的群体,他们把TikTok当成“逛街新去处”。
但用户的时间也不是那么好“杀”的。胡志明市电商运营公司CEO黎氏香说:“越南用户注意力只有3秒,视频开头3秒抓不住人,直接划走。”她的团队曾测试过100个视频脚本,发现“产品使用场景+夸张表情+背景神曲”的组合转化率最高。比如卖锅的视频,必须拍出煎蛋“滋啦”一声冒油的样子,配上主播“哇塞”的惊呼,才能让用户停下手指。这种“感官刺激式”内容,成了越南TikTok卖家的必修课。
TikTok Shop Mall上线:品牌商的“救命稻草”还是“流量绞肉机”?
2023年9月,TikTok Shop Mall在越南上线,号称“品牌专属商城”。平台想让品牌商摆脱“低价内卷”,后来啊却成了“流量绞肉机”。Goods Fox的数据显示, Mall上线首周,服装和美妆类目销量暴涨10倍,某本土服装店单周卖了7.6万件T恤,但利润率从30%跌到了8%。“品牌商以为进了Mall就能躺赚,后来啊发现流量还是被算法分配,价格战反而更激烈了。”胡志明市跨境电商协会负责人阮文强说。
但对中小卖家Mall是“救命稻草”。河内的小家电卖家阮氏玲之前靠自然流量月销1千台, 入驻Mall后平台给了“品牌标签”流量扶持,月销冲到5千台。“Mall就像商场的专柜,用户觉得可信,下单更果断。”她的策略是:在普通店卖低价引流,在Mall店卖“套装款”,利润比单品高20%。这种“双店运营”模式,成了越南卖家的新玩法。
低价狂欢下的隐忧:越南卖家的“流量焦虑”与“利润困局”
陈文武最近失眠了。他的拖鞋销量冲到7.6万单,但净利润比之前还少。主要原因是同行都在降价,从19万越南盾降到16万,他不得不跟着降,还要花钱请网红直播。“流量越来越贵,去年找10万粉的博主直播500万越南盾,今年要1500万,还排不上队。”他说自己现在每天只睡4小时既要找工厂压价,又要拍视频,还要回复客户消息,像“陀螺一样转”。
这种“流量焦虑”在越南卖家中普遍存在。2023年第四季度,越南TikTok卖家的平均获客成本同比上涨了80%,但客单价却下降了15%。胡志明市电商培训师范氏春说:“越南市场太卷了卖美妆的比便利店还多,卖手机壳的比卖手机的还多。”她建议卖家做“细分品类”,比如专门卖“宠物拖鞋”,或者“可折叠锅铲”,避开红海竞争。但问题是细分品类也意味着流量更小,需要更精准的内容运营——这对缺乏经验的卖家是更大的挑战。
2024新战场:TikTok要把越南经验复制到美国?
2024年1月,TikTok宣布要把美国电商业务规模扩大十倍,达到175亿美元。这个数字让越南卖家兴奋又紧张——越南的经验能不能在美国复制?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越南市场以低价、 快消品为主,而美国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品质;越南用户喜欢“刷视频下单”,而美国用户更习惯“搜索比价”。更重要的是 美国对TikTok的政策风险远高于越南,2023年美国曾考虑封禁TikTok,这让卖家们心里没底。
但越南卖家的“本土化经验”依然有价值。比如“短视频场景化展示”,在美国同样适用;比如“网红+直播”的组合,在美国也能提升转化率。胡志明市跨境电商公司CEO阮氏秋说:“越南卖家最大的优势是‘灵活’,能快速适应平台规则变化。美国市场虽然难,但机会也大——毕竟那里有3亿多消费者,比越南人口还多三倍。”她的公司已经开始培训卖家做“英语短视频”,准备进军美国市场。
给越南TikTok卖家的3条“反常识”建议
面对内卷的市场,越南卖家需要跳出“低价引流”的怪圈。黎氏香给卖家提了三条反常识建议:,不要只盯着TikTok,要做“私域流量”。比如引导用户加WhatsApp,做社群运营,复购率能提升30%。
陈文武最近也在尝试转型。他不再只卖拖鞋,开始卖“拖鞋+袜子”的套装,利润比单品高25%。他还找了个专业拍摄团队,拍“拖鞋清洁技巧”“拖鞋搭配穿搭”的系列视频,粉丝从10万涨到50万。“以前觉得产品好就行,现在发现内容才是王道。”他说。这个转变,或许正是越南TikTok卖家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的开始。
越南的TikTok故事,还在继续。280万卖家在平台上挣扎、突围、造富,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如何, TikTok已经改变了越南的商业生态——它让小商贩有了对抗大企业的机会,让普通人看到了“创业改变命运”的可能。就像陈文武说的:“以前觉得做电商是大公司的事,现在发现,只要会拍视频,谁都能当老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