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母婴跨境市场又现新巨头?这10亿热度TikTok大卖是哪一家
母婴跨境的深圳战场:谁在搅动万亿市场的水
深圳跨境圈最近有点热闹,母婴赛道又冒出个“狠角色”。TikTok上10亿浏览量的标签, 亚马逊电动吸奶器前三占俩,定价敢怼到200美金还不愁卖——这阵仗,让做母婴的同行们坐不住了。有人说这是新巨头杀入,也有人嘀咕“不过又一个靠流量起来的网红品牌”。但不管怎么说这家叫Momcozy的深圳品牌,确实把“母婴出海”这事儿玩出了新花样。
从“宝妈工具”到“女性共鸣”:这个品牌的路子有点野
说到母婴产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实用”“刚需”。可Momcozy偏不 它卖吸奶器,却总在讲“妈妈不是超人”;卖哺乳文胸,却盯着产后女性的身材焦虑打转。2023年11月, 它跑到伦敦搞了场单口喜剧,主题叫“为妈妈奋战”,邀请已为人母的喜剧演员上台吐槽带娃日常,后来啊现场100多个妈妈看得又哭又笑,活动一周内竟有8000名英国妈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操作,哪是卖母婴用品的,分明是在搞女性情绪共鸣。

但你要说它只靠“讲故事”就错了。早期它靠智能穿戴吸奶器切进市场,直接对标传统吸奶器“私密性差、使用不便”的痛点。提出“When+Where+Who”理念, 主打随时随地能用,还针对医院、户外、居家不同场景做了细分产品线——医院级的续航超长,户外的耐磨防滑,家用的轻量静音。定价130-200美金, 比亚马逊上大多数同类产品贵三倍,后来啊硬是在Best Seller榜单上霸了三席。你说这算不算是“产品力+情绪价值”双杀?
10亿TikTok热度的背后:不是流量密码, 是“场景绑架”
TikTok上母婴品牌不少,但像Momcozy这样把标签做到10亿浏览量的真不多。翻翻它的账号, 内容跟别家不太一样:没有夸张的“宝妈必入”推销,多是“吸奶器通勤使用教程”“哺乳文胸跑步实测”这类场景化视频。红人合作也挑得细, 母婴博主讲避坑经验,生活类博主分享“带娃也能精致”的日常,连瑜伽博主都被拉来拍“哺乳期运动穿搭”。你说这算不算精准“场景绑架”?——让用户看完觉得“这产品就是我缺的”。
更绝的是它把Instagram和TikTok的打法分开。TikTok负责“种草短平快”,Ins上却主打“专业决策”。少推KOL, 多产PGC:发哺乳期乳房护理干货,请产后康复师讲文胸选择,甚至还有“妈妈职场回归穿搭”这类内容。要知道它的产品单价高,用户决策周期长,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独立站过去三个月访问量直接冲到51万次。你说这算不算是把“流量”玩成了“留量”?
智能吸奶器凭什么卖200美金?解构“场景化产品矩阵”
母婴行业卷了这么多年,产品同质化严重。可Momcozy的智能吸奶器愣是卖出高端价,靠的就是把场景拆解到极致。传统吸奶器只能在家用, 它就搞“隐形设计”,衣服盖着不露痕迹;妈妈们抱怨“吸完胸疼”,它就开发“防刺激硅胶护罩”;职场妈妈怕“吸奶时间冲突”,直接配上“静音模式+便携充电包”。你说这些功能是不是刚需?对新手妈妈简直是“救命稻草”。
它还不满足于“一招鲜”。2022年推出子品牌BabyCozy,主攻婴儿纸尿裤、湿巾。首款纸尿裤上市一个月,100多家海外媒体推荐,5万宝妈打卡。这操作很聪明——吸奶器是低频高价,纸尿裤是高频刚需,两者结合,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直接拉高。现在它的产品线从孕期抱枕、哺乳文胸,到婴儿监视器、收纳包,把妈妈们从怀孕到带娃的全周期都“承包”了。你说这算不算是用“产品矩阵”筑起了护城河?
线下不是摆设:伦敦单口喜剧如何让8000个妈妈“破防”
很多跨境品牌把线上当命根,线下营销几乎忽略。Momcozy偏要反着来。2023年那场伦敦单口喜剧, 免费入场还送哺乳文胸,表面看是“赔本赚吆喝”,实则是精准狙击海外妈妈群体的“社交需求”。现场互动热烈,话题自然发酵,线上#StandUpForMums标签直接冲上当地热搜。这哪是线下活动,分明是“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社交裂变”的三连环套路。
它在国内也没闲着。深圳总部搞“妈妈开放日”, 邀请宝妈来试用新品,还请产后康复师现场指导;在母婴展上设“哺乳体验区”,让准妈妈感受产品舒适度。线下渠道看似不直接带货,却把品牌信任度做起来了。要知道母婴产品决策重,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温度”往往比价格更重要。你说这算不算是“线下体验反哺线上口碑”的高招?
从300万用户到独立站51万访问:私域流量怎么玩
跨境卖家总说“公域流量贵,私域才是根”。Momcozy的私域玩法挺特别:TikTok、 Instagram主页统一挂Linktree,直接导流独立站;子品牌BabyCozy的独立站又反向主站引流,形成“用户互导”闭环。更关键的是它不硬推产品, 而是建“妈妈社群”,群里分享育儿经验、搞“妈妈穿搭大赛”,甚至有心理咨询师定期做情绪疏导。你说这样的社群,用户能不粘?
数据也说话:300万品牌用户里 复购率比行业平均高出20%;独立站用户平均停留时长4分半钟,远超母婴行业2分钟的平均线。它还悄悄把“用户共创”玩明白了——哺乳文胸的颜色让粉丝投票选,纸尿裤的吸收层厚度根据宝妈反馈调整。你说这算不算是把“用户变成品牌合伙人”?
母婴赛道不缺巨头, 缺的是“敢让妈妈爱自己”的狠劲
母婴跨境这些年,冒出不少“黑马”:PatPat靠性价比抢占中东市场,Hibobi主打“快时尚童装”杀进拉美。但仔细看,这些品牌大多围着“宝宝”转,很少真正关注“妈妈”本身。Momcozy不一样, 它敢在广告里说“妈妈不需要完美”,敢搞“产后健身文胸”,敢让妈妈们在喜剧舞台上吐槽带娃日常——这在强调“为母则刚”的母婴圈,简直是大杀器。
当然也有人质疑:靠情绪价值能走多远?毕竟母婴产品是刚需,光讲故事没用。但看看它的产品迭代速度:今年新增“智能温控奶瓶”, 明年就推出“带娃出行背包”,连纸尿裤都搞“环保可降解”系列。你说这算不算是“用情绪价值拉好感,用产品力留口碑”?
纸尿裤只是开始:全周期品类矩阵的“护城河”逻辑
母婴产品生命周期短, 吸奶器用完就扔,纸尿裤最多用两年。很多品牌做不大,就是主要原因是“单品类依赖症”。Momcozy早看透了这点, 从孕期到喂养,把每个阶段的需求都列了个遍:孕期有“防妊娠纹油”,产后有“骨盆修复带”,哺乳期有“智能奶瓶”,喂养阶段有“辅食研磨碗”。你说这算不算是把“母婴刚需”做成了“全周期陪伴”?
更聪明的是它把“高频低毛利”和“低频高毛利”产品绑着卖:买200美金吸奶器送纸尿裤试用装,独立站下单满额送哺乳文胸。这么一来用户既体验了高客单价产品,又接触了刚需复购品,LTV直接翻倍。现在它的产品矩阵覆盖40多个国家,300万用户里超60%买过两类以上产品。你说这算不算是用“品类矩阵”锁死了用户?
万亿赛道的终局思考:当人口红利消退, 什么才是真正的壁垒
全球出生率下滑是事实母婴市场却没萎缩。90后妈妈们愿意为“科学育儿”花钱,更愿意为“悦己”买单。Momcozy踩准了这个节奏:用智能产品解决“实用性”, 用情绪价值满足“精神性”,再用全周期品类把用户“焊死”在自家体系里。2023年12月它拿到战略融资,破了母婴赛道下半年融资冰封,你说这算不算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但挑战也不小:巨头们都在盯上“情绪价值”,抄袭速度比产品迭代还快;海外本土品牌对“中国智造”的信任还没完全建立。Momcozy下一步要做的, 恐怕不是继续扩张品类,而是把“妈妈共鸣”做成品牌基因——让用户提到“母婴出海”,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产品多好,而是“这家品牌懂我”。你说这算不算是母婴跨境的终局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