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5000元猫砂盆如何卖出百万销量

铲屎官的崩溃日常:5000元猫砂盆凭什么让人抢着买?

每天早上七点, 被主子的喵喵叫醒,迷迷糊糊爬起来铲屎;周末想睡个懒觉,后来啊打开猫砂盆门,一股氨水味直冲天灵盖;出差三天回家,发现猫砂盆已经满得要溢出来猫主子正用幽怨的眼神盯着你——这种谁当铲屎官谁懂的痛,谁能想到,竟然有人愿意花5000块钱买个猫砂盆?

别说还真有人买。而且不是一两个,是卖了100多万台。这个把猫砂盆卖成“奢侈品”的品牌,叫Litter Robot。当市面上大多数智能猫砂盆还在1000到2000元的价格里卷性价比时 它直接把价格拉到5000+,愣是让全球无数铲屎官心甘情愿掏腰包。这事儿,细想下来简直魔幻——毕竟猫砂盆的本质,不就是个装屎的盆吗?

5000块的猫砂盆卖出百万销量!“铲屎”到底有多吸金?
5000块的猫砂盆卖出百万销量!“铲屎”到底有多吸金?

当“智能猫砂盆”成了“智商税”代名词

先别急着夸Litter Robot, 得先说说智能猫砂盆这个赛道有多“卷”,又有多“乱”。这几年宠物经济火, 智能猫砂盆跟着蹭热度,市面上突然冒出一堆品牌:有的号称“AI识别猫屎”,后来啊连团都铲不干净;有的吹“自动杀菌”,后来啊用了一个月,机器里比猫砂盆还臭;更离谱的,直接把普通猫砂盆加上个定时旋转,敢卖1500,美其名曰“智能”。

后来啊呢?消费者用脚投票:社交平台上,“智能猫砂盆卡猫”“清理不彻底”“用一周就坏”的吐槽比比皆是。有铲屎官晒图:自家布偶猫钻进某品牌智能猫砂盆, 后来啊被旋转的传送带卡住吓得半死;还有人说买的所谓“除臭款”,打开盖子的瞬间,邻居都能闻到味儿——这哪是智能,这是“添乱”。

行业里管这叫“伪智能”:功能花里胡哨,解决不了核心痛点,反而让铲屎官多了一堆糟心事。消费者被割了几茬韭菜后现在一提到“智能猫砂盆”,第一反应就是“智商税”。Litter Robot就是在这时候杀出来的——它没说自己是“智能”,反而直接怼着铲屎官最烦的几个问题干:“铲屎麻烦”“异味大”“长期外出没人管”。

Litter Robot的“反常识”定价:为什么敢卖5000元?

5000块买个猫砂盆,搁谁都得先问一句:“你值这个价吗?”Litter Robot的答案是:“我们不做‘值’的,做‘对’的。”

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大众路线。目标用户压根不是“月薪三千养田园猫”的普通铲屎官, 而是“养布偶、缅因,愿意为主子花大价钱”的高净值人群——说白了就是“猫砂盆中的爱马仕”路线。

这策略听着像赌,其实精准得很。数据显示, 全球宠物经济里北美占了37.66%的份额,是最大的成熟市场,而这里养猫的主力,就是那些把猫当“孩子”的贵价品种猫家庭。这些铲屎官最在意什么?不是价格,是“主子的体验”和“自己的便利”。比如长期出差,家里养了三只布偶,总不能雇个保姆专门铲屎吧?这时候,一个能自动清理、除臭、还能监测猫咪健康的猫砂盆,5000块?简直比请保姆便宜。

Litter Robot还干了一件事:把SEO关键词直接锁定“布偶猫猫砂盆”“暹罗猫智能厕所”这种高价词。你搜“平价智能猫砂盆”, 可能刷不到它,但你搜“贵价品种猫用什么猫砂盆”,它第一个蹦出来——精准触达愿意花钱的人,这比在大众市场里卷价格效率高多了。

从“产品力”到“用户心”:5000元猫砂盆的底层逻辑

光靠定位可卖不动100万台。Litter Robot真正杀招,是让铲屎官觉得:“这5000块,花得值。”

它解决的,全是铲屎官的“灵魂痛点”。比如“铲屎麻烦”——普通猫砂盆一天铲两次 Litter Robot的“太空舱式”设计,猫一上厕所,下面的传送带自动转动,把结团猫砂筛到下面的抽屉里一周清理一次就行。再比如“异味”, 机器自带紫外线杀菌,抽屉还是全封闭的,连猫砂盆里的结团都密封着,放阳台三天回家,打开盖子居然没味儿——这谁顶得住?

最绝的是“防卡猫”设计。之前不少智能猫砂盆翻车,就是主要原因是猫咪进去时机器还在转,后来啊被卡住。Litter Robot搞了个重力感应:猫一进舱门,机器立刻停止转动,等猫走了才继续工作。还有个细节, 舱门用的是软胶材质,猫主子探头探脑的时候,不会夹到脑袋——这些都不是“高科技”,就是蹲在猫砂盆前观察了1000小时的“笨功夫”。

2022年, Litter Robot的第四代产品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发明”,理由很简单:“它解决了人类和猫之间最尴尬的矛盾。”这种从“铲屎痛点”出发的产品力,比任何“智能噱头”都管用。

“多猫户”的隐形需求:被忽略的宠物经济增量

除了贵价品种猫,Litter Robot还盯上了另一个群体:“多猫户”。

现在养猫的人,谁没想过“养两只更热闹”?但养两只猫,猫砂盆直接翻倍——家里两个猫砂盆,铲起来累到腰疼;一个猫砂盆,两只猫抢着用,还容易打架。Litter Robot的“太空舱”能容纳3到5只猫一边用, 传送带功率大,两只猫一边上厕所,结团也能及时筛下去。

有个真实案例:美国加州一个铲屎官, 家里养了四只缅因猫,之前每天要铲三次猫砂盆,换了Litter Robot后一周清理一次还专门给品牌寄了视频,说“终于不用每天闻屎味了”。这种“多猫家庭解决方案”, 直接打开了另一个增量市场——毕竟养一只猫叫“宠物主人”,养三只猫,那才是真正的“猫奴”,猫砂盆再贵,也得买。

营销不靠“价格战”:5000元猫砂盆的破圈之路

产品再好,卖不出去也白搭。Litter Robot的营销,堪称“反内卷”教科书。

它不打价格战,不打促销战,就做两件事:精准投放+口碑沉淀。

先说投放。别人在谷歌、Facebook上卷“智能猫砂盆”关键词时Litter Robot专门去Bing买量。Bing的搜索量没谷歌大,但竞争小,关键词CPC比谷歌低30%。同样的100万广告费, 在Bing能排第一,在谷歌可能连首页都上不去——后来啊就是曝光量没少,转化成本还低了。

它还投广告联盟。比如Pepperjam、Skimlinks这些平台,上面全是养猫的垂直博主和折扣网站。Litter Robot给联盟佣金, 让他们推“专属折扣码”,看似亏了实则引流了大量精准用户——毕竟能点进宠物博主链接的,大概率是“潜在铲屎官”。

再说口碑。Litter Robot的独立站上,现在有3900多条评论,其中2600多条是五星好评。这些评论不是水军刷的, 全是真实用户写的:“我家布偶猫用了半年,没卡过一次”“出差一周,猫砂盆还是干干净净,APP还能看到主子上厕所的次数”。

更狠的是它只和“垂类KOL”合作。YouTube上的养猫大V“allaboutcats”, 粉丝都是死忠猫奴,每次出新品,Litter Robot都找他实测。视频里 大V把猫放进猫砂盆,机器开始转动,猫没跑出来还回头舔了舔舱门——这种“真实场景”测评,比打100句广告都有说服力。

独立站私域:66%销售额背后的流量密码

Litter Robot的66%销售额,来自独立站。这可不是偶然。

2010年以前, 它还靠电话销售卖货;跨境电商热潮来了立马搭建独立站,把用户沉淀到自己的地盘上。现在它的独立站, 每个月稳定有135万流量,其中50%

怎么做到的?私域运营玩得溜。比如 用户在独立站买完猫砂盆,会自动收到一封邮件:“您的订单已发货,顺便送您一份《多猫家庭除臭指南》”。里面没提复购,但教用户怎么用猫砂盆、怎么选猫砂,全是实用干货。用户觉得“这品牌懂我”,下次买猫砂、猫玩具,自然先想到它。

更聪明的是“拓品策略”。猫砂盆是低频消费,买一个可能用三年。Litter Robot就围绕“智能养宠”做生态:卖猫砂盆的一边, 推配套的垃圾袋、猫砂盆垫,再卖点猫爬架、猫玩具——这些是高频消费品,用户买完猫砂盆,顺手就下单了。2022年, 它的年收入到了1.8亿美元,比2019年翻了四倍,靠的就是这套“低频引流+高频复购”的组合拳。

行业乱象下的“破局者”:宠物智能赛道的生存法则

宠物智能赛道现在火得不行, 小米、美的都冲进来一堆初创公司喊着“解放双手”。但乱象也多:有的贴个牌就敢卖“智能猫砂盆”, 电机用三个月就坏;有的搞“买一送一”,后来啊赠品全是三无产品——消费者被坑多了现在买智能宠物电器,跟“开盲盒”似的,不知道哪天就踩雷。

Litter Robot的破局,就一个字:“稳”。

它不追风口,不搞噱头,就盯着“产品平安”和“用户体验”死磕。比如电机, 用的是工业级防锈电机,成本比普通电机高三倍,但能用五年;比如电路板,全灌胶密封,猫尿泼上去也不短路——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是品牌溢价的核心。

有行业数据说 宠物电器行业的复购率不到20%,但Litter Robot的复购率能做到35%以上。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用户知道, 这5000块买的不只是一个猫砂盆,是“不用再每天铲屎”的 freedom,是“出差不用惦记主子”的安心,是“猫主子愿意用”的放心。

从“单爆”到“生态”:5000元猫砂盆的长期主义

Litter Robot现在不叫“猫砂盆品牌”,叫“智能宠物生态”。

它从1999年成立到现在 23年几乎只做猫砂盆这一个品类,直到近两年才推出智能喂食器、猫砂等周边。这种“先做深, 再做宽”的策略,让它成了“猫砂盆代名词”——就像一说“扫地机器人”就想到iRobot,一说“智能猫砂盆”,全球铲屎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Litter Robot。

行业里有人问:“你们只做猫砂盆,会不会被后来者超越?”Litter Robot的创始人说:“做产品就像养猫,不能急。你把一个品类做透了用户自然会信任你,跟着你买别的。”

这话听着朴素,其实是真理。宠物经济的本质,是“情感经济”。铲屎官愿意为主子花钱,不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有钱,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把猫当家人。Litter Robot卖的不是猫砂盆, 是“让养猫更轻松”的解决方案——这种“懂用户”的能力,才是它卖100万台、还能继续卖5000块的底气。

说到底,5000元的猫砂盆能不能卖爆?答案藏在每个铲屎官的日常里:当有人愿意花300块买进口猫粮, 500块做猫咪美甲,为什么不能花5000块,买个让自己不用再闻屎味的猫砂盆?毕竟对真正的猫奴主子的“如厕体验”,比什么都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