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为什么销售额会暴涨3倍?宠物经济是否站上了新风口

销售额暴涨的密码:从“宠物用品”到“情感消费”的蜕变

拉美电商Tiendanube最近的一组数据把宠物经济推到了聚光灯下——2023年平台宠物销售额同比暴涨3倍, 订单平均金额1226.3比索,涨幅41%,卖家数量还涨了15%。这数字像块石头砸进湖面 涟漪四散:有人说是风口来了有人嘀咕“是不是平台刷的数据”,但不管你信不信,长沙速卖通商家周先生是真真切切吃到了红利。他公司那款宠物吹水机, 今年6月参与“超级爆发日”,销量环比直接翻3倍,库存一天清光,团队连夜补货,连仓库的阿姨都直呼“没见过这么卖货的”。

有意思的是周先生的产品没靠价格战,主打个“防应激”。他说夏天给宠物洗澡,吹风机一响猫就炸毛,狗躲沙发底下不出来。团队调了半年风速温度, 再说说让吹水机像“暖风拂过头皮”,后来啊视频发到社媒上,铲屎官们疯狂转发“我家猫居然没跑”。这事儿透着个理儿:现在宠物消费早不是“吃饱穿暖”就行,而是往“精神富养”走了。高盛报告说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要超过4岁以下幼儿, 2030年城镇宠物数能到7000万只,是幼儿的两倍——这些毛孩子早不是动物,是“家人”了。

销售额暴涨3倍,宠物经济站上新风口
销售额暴涨3倍,宠物经济站上新风口

墨西哥市场的爆发:1226比索订单背后的“家庭成员”消费升级

墨西哥的宠物市场跟中国有点像。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82%的墨西哥家庭至少有只宠物,狗、猫、鸟、仓鼠,甚至鱼都算。以前宠物粮是刚需,现在呢?定制项圈、皮带、玩具,连圣诞节的宠物礼物都得精心挑。Tiendanube上每单宠物订单平均3件, 玩具零食食物占大头,特别是El Buen Fin和圣诞节期间,宠物用品销量直接冲上高峰。Pet's Table创始人Jorge Salas说得直白:“人们早不把宠物当动物了 是家人,当然得给好的。”

这股消费升级的风,刮得比想象中猛。墨西哥城的卖家数量增长最快,很多小商家靠手工宠物玩具就月入百万比索。有个叫Maria的单亲妈妈,给狗做的定制项圈绣上宠物名字,订单排到三个月后。她发视频说“以前给孩子买件衣服都得犹豫,现在给狗买项圈眼睛都不眨”。你说这算不算“宠物经济”的魔力?反正数据不会骗人——1226比索的订单金额,比上一年涨了41%,这可不是随便“刷”出来的。

速卖通吹水机案例:3倍销量增长如何靠“防应激”功能破局

周先生的吹水机故事,藏着跨境卖家的破局密码。他公司2019年成立,前两年一直不温不火,70%生意在速卖通,主打宠物洗护用品。去年团队琢磨“夏天宠物洗澡难”, 研发了吹水机,一开始以为“能吹干就行”,后来啊用户反馈“猫怕声音”“狗嫌烫”。他们没硬推, 而是真的找了几十只猫狗测试,把风速调到“像妈妈舔毛”,温度控制在“接近体温”,连手柄都做了防滑设计,怕宠物叼着咬。

今年6月,团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速卖通的“超级爆发日”,没想到流量像开了闸。周先生记得清清楚楚, 6月10号那天订单量是平时的5倍,客服消息响个不停,有人问“能吹泰迪吗”,有人问“静音吗”。更意外的是这款吹水机在拉美、东南亚卖得特别好,墨西哥买家留言“我家的猫终于不洗澡跑了”。他后来算了账,6月销量环比涨3倍,销售额翻了三倍,仓库里的货三天就空了只能紧急从广东调货。

这事儿说明啥?跨境宠物市场不是“谁都能来捞一笔”,得懂铲屎官的心思。他们买的不只是吹水机,是“让宠物少受罪”的安心感。周先生说以后要加“宠物香氛”功能,“吹完澡身上香香的,主子开心,主人拍照也有面子”。你看,消费逻辑早变了——从“功能性”到“情感链接”,这才是销售额暴涨的底层逻辑。

宠物数量激增:4岁以下幼儿被超越, 7000万只背后的养宠观念变迁

高盛的报告把宠物经济的热度又推高了一层: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要首次超过4岁以下幼儿,2030年城镇宠物数超7000万只。这数字对比有点扎心——以前觉得生孩子压力大,现在养宠物成了“替代方案”。但仔细想想,养宠和养孩子,本质上都是情感寄托。单身人群占比51.6%,一人食、迷你家电火起来的时候,宠物用品自然跟着涨。

宠物数量激增,背后是养宠观念的彻底改变。以前说“狗看门、猫抓鼠”,现在是“猫主子、狗儿子”。天猫宠物行业报告说过去一年线上销售额超300亿,天猫淘宝占七成,品牌数量增速超60%。有个叫“pidan”的牌子, 靠“猫包像时尚单品”的设计,一年卖了2个亿,创始人说“我们不是卖宠物用品,是卖铲屎官的‘养宠仪式感’”。

但也有人质疑:“7000万只宠物,真能撑起千亿市场?” 毕竟宠物寿命有限,不像孩子能持续消费。不过看看数据,天猫平台上宠物食品、用品、服务的增速都在30%以上,连宠物保险都卖得不错。这说明什么?养宠的“终身价值”在提升——从幼年到老年,每个阶段都有消费需求。这比“人口红利”更稳,毕竟宠物不会“长大离家”,只会“越养越粘人”。

从“功能性”到“情绪价值”:宠物消费的底层逻辑变了

宠物经济的核心,其实是“情绪价值”。你看社交媒体上,“我家猫今天踩奶了”“狗子等我回家五分钟”,这些帖子点赞量比明星八卦还高。铲屎官们愿意为宠物的“快乐”买单,哪怕自己省吃俭用。天元宠物2023年上半年营收突破10亿, 同比增长16.26%,靠的就是“高端宠物粮”——卖的不是粮食,是“让主子吃好,我安心”的心理满足。

这种情绪价值的消费,正在重塑市场格局。以前宠物用品店卖的是“便宜大碗”, 现在讲究“成分表”“无添加”;宠物美容从“简单修剪”变成“SPA造型”,连宠物殡葬都成了新兴行业。杭州有个宠物殡葬师,给每只宠物做骨灰盒,刻名字写悼词,收费上千块,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他说“来的人哭得比亲人葬礼还伤心”,这哪是消费,这是情感的延续。

但问题也来了:当所有人都盯着“情绪价值”,会不会陷入内卷?比如宠物玩具,从普通球到电动老鼠,现在又出“会说话的猫抓板”,价格越炒越高,但实用性呢?有个铲屎官吐槽“给猫买了200块的智能饮水机,后来啊它还是喜欢喝我杯子里的水”。这说明,情绪价值也得建立在“真实需求”上,不然就是“智商税”。

单身人群成主力:51.6%的“一人宠”经济如何重构消费逻辑

宠物经济有个隐藏的推手——单身人群。数据显示,宠物经济中单身人士占比51.6%,远超已婚人士。这些人住单身公寓,吃一人食,养宠物更像“养个伴”。他们买宠物用品不看性价比, 看“能不能发朋友圈”;给猫买猫爬架,不是主要原因是需要,是主要原因是“猫爬上去拍照好看”。这种“一人宠”的消费逻辑,跟传统家庭养宠完全不同。

速卖通上有个做“宠物摄影”的卖家,专门给单身铲屎官拍“宠物写真”。一套照片卖299,包含5张精修、一个相册,还得等一个月。她说来拍照的很多是女生,抱着猫说“平时上班没人说话,回家猫会等我”。这哪是摄影,是“孤独经济”的变现。你再看宠物零食,小包装、低卡路里主打“给猫咪解馋”,其实买的人是“自己馋了给猫买个借口”。

单身人群的“一人宠”经济,还带动了“宠物社交”的兴起。线下宠物咖啡馆、宠物相亲会,线上宠物社群,到处都是“以宠会友”。有个宠物社群群主说“以前群聊都是问‘猫粮哪买便宜’, 现在变成‘我家猫今天尿沙发上了怎么办’,情感需求远大于物质需求”。这或许就是宠物经济的魅力——它不只是卖东西,是卖一种“不孤独的生活方式”。

一人食与宠物经济的奇妙联动:消费场景的重构

一人食火了宠物经济跟着受益。想想这个场景:单身青年下班回家, 煮碗一人份拉面旁边猫粮碗也满着;吃完刷手机,给猫买新玩具,自己点杯奶茶。这种“一人宠+一人食”的消费组合,正在成为新常态。天猫数据显示,宠物零食和一人食的搜索量增长曲线几乎重合,说明两者的消费场景高度重叠。

更有意思的是宠物用品的设计也开始“一人化”。比如自动喂食器,定时定量,出差也不用担心;宠物背包,前面透明,让猫能看见主人,减少焦虑。这些产品设计,解决的不仅是宠物的需求,更是主人的“分离焦虑”。一个95后女生说“给猫买了智能摄像头,上班能视频,它冲我叫我就摸摸屏幕,跟它没出差一样”。你看,宠物早不是附属品,是“情感共同体”了。

新风口还是伪命题:市场潜力与竞争红利的博弈

宠物经济这么火,到底是不是新风口?有人觉得“7000万只宠物, 千亿市场,闭眼赚钱”,但也有人泼冷水:“你看宠物股,11月涨了10%,但11月10号单日还跌了0.11%,说明市场有分歧”。确实风口之下也有暗礁——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利润下滑,这些问题不解决,再大的风口也吹不动。

拿宠物食品国内品牌卷价格,进口品牌卷成分,再说说谁赚钱?都不好说。有个做宠物粮的跨境卖家说“去年一款粮还能赚30%,今年降到15%,还在打价格战,不卖就没流量”。再看宠物用品, 吹水机、智能猫砂盆,跟风模仿的太多,周先生的吹水机火了半个月市面上就冒出20款类似的,价格压到他一半。这说明,风口红利期很短,想站住脚,得有差异化。

但换个角度看,宠物经济的潜力远没到天花板。美国宠物行业2022年支出1368亿美元,中国才300亿线上,差距摆着。而且中国养宠观念还在升级,宠物医疗、宠物保险、宠物训练,这些细分领域才刚起步。天元宠物老板说“以前觉得宠物粮就是天花板,现在发现宠物殡葬、宠物旅游,每个赛道都能出巨头”。所以风口不是伪命题,但能不能抓住得看谁真正懂铲屎官的心思。

中小卖家的破局点:从“跟风”到“创造需求”

宠物经济的大玩家有资本, 有供应链,中小卖家怎么活?周先生的经验是“别跟风,创造需求”。他说一开始也想卖爆款猫粮,但发现头部品牌垄断,根本抢不过。后来转做“宠物吹水机”,解决“洗吹应激”这个痛点,反而杀出条路。这提示中小卖家, 与其在红海里卷,不如找“小而美”的细分市场——比如“宠物出行装备”“老年宠物护理”,这些需求真实竞争又小。

还有个关键点:内容营销。宠物消费是“感性驱动”,买家容易被种草。速卖通上有个做“宠物牵引绳”的卖家, 不投广告,天天发“遛狗时牵引绳断了狗差点跑丢”的短视频,粉丝几十万,转化率比投流的还高。他说“铲屎官就吃这套,看到痛点就想买”。所以与其硬推产品,不如讲好“宠物故事”,用情感打动用户。

跨境玩家的破局点:从选品到运营的差异化策略

跨境宠物市场,机会和挑战并存。机会是海外宠物消费升级快, 比如欧美市场愿意为“天然粮”“有机零食”买单;拉美市场刚起步,物流成本下降,卖家能快速切入。挑战是文化差异——中东市场忌讳猪制品,印度市场不吃狗肉,选品不当容易踩坑。

选品上,得“因地制宜”。比如东南亚湿热,宠物凉垫、除臭剂好卖;北欧冬天冷,宠物加热垫、保暖服需求大。周先生的吹水机之所以在拉美爆火, 就是抓住了“夏天洗澡难”的痛点,功能设计又符合当地家庭习惯——墨西哥家庭喜欢养大狗,机器功率得够,噪音还不能太大。

运营上,要“本地化”。Tiendanube上的墨西哥卖家, 都用西语客服,节日送“亡灵节宠物骨头饼干”;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会在产品页附上“兽医推荐”证书。跨境卖家的短板是“不了解当地文化”,最好的办法是找本地合伙人,或者跟本土KOL合作。有个做宠物玩具的卖家,找了墨西哥宠物博主测评,视频播放量500万,订单量直接翻10倍。

物流也不能忽视。宠物用品体积大、重量重,运费成本高。聪明的卖家会“海外仓前置”——提前把货发到墨西哥、 美国仓库,发货时效3天比直邮快10倍,买家愿意多付运费。周先生说“现在70%订单用海外仓,虽然成本高,但复购率提升了50%,长期更划算”。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从“爆品”到“爆店”

宠物经济不是“一招鲜吃遍天”,得靠数据精细化运营。Tiendanube后台显示, 宠物用品的复购率比普通商品高20%,主要原因是“粮用完了还得买,玩具玩坏了得换”。聪明的卖家会通过数据看“用户生命周期”——比如买过幼犬粮的, 过两个月推成犬粮;买过猫抓板的,推猫薄荷。

还有个技巧是“捆绑销售”。宠物用品单买利润低,但组合卖就不同。比如“猫粮+猫砂+零食”套装,便宜10%,客单价提升30%。周先生试过“吹水机+美容梳”组合,后来啊套装销量占比达40%,还减少了仓储压力。这招简单有效,但前提是得懂用户——不能乱搭配,得买过吹水机的才需要美容梳,不然就是库存积压。

风口之上,谁能笑到再说说?

宠物经济的销售额暴涨3倍, 不是偶然是观念变迁、单身人群崛起、消费升级共同作用的后来啊。但风口之下有人狂欢,有人焦虑——跟风的会被淘汰,真正懂铲屎官需求的才能活下来。周先生的吹水机、 Maria的定制项圈、天元的高端粮,这些成功案例都在说同一件事:宠物经济的核心是“情感”,抓住这点,才能在7000万只宠物和51.6%单身人群的市场里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

未来的宠物市场,会比现在更卷,但机会也更多。宠物医疗、宠物智能、宠物社交,每个细分领域都可能诞生新巨头。但不管怎么变,“对宠物好,对铲屎官好”这个逻辑不会变。毕竟当毛孩子用爪子扒拉你手心时那种纯粹的依赖,才是宠物经济最坚实的根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