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加强电商税收管理,禁止欠税卖家出境

越南电商税收新规:欠税禁出境,跨境卖家迎来“合规大考”?

最近跨境电商圈都在传一个消息:越南税务总局要放大招了——欠税的电商卖家不仅会被拉到大众媒体上“点名”,还可能直接被禁止出境。这波操作属实是把不少卖家吓得不轻,特别是那些平时打“税收擦边球”的小商家,现在估计正对着账本发愁呢。

政策细节:1亿越南盾红线, 公示+出境双管齐下

越南税务局局长Mai Xuan Thanh最近在公开场合明确说了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加强电商税收管理。具体怎么管?两条硬杠杠摆在这儿:第一, 欠税的线上卖家名单会被拿到大众媒体上公示,相当于公开“社死”;第二,没履行纳税责任的,直接禁止离开越南。这可不是吓唬人的,是真会施行。

越南加强电商税收管理,欠税卖家禁止出境
越南加强电商税收管理,欠税卖家禁止出境

门槛也划得很清楚:要是卖家在越南的线上业务收入每年超过1亿越南盾,就得乖乖交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听着好像金额不高?但别忘了越南电商市场这几年增长有多猛,很多小卖家年入几亿越南盾很正常,这下子都得乖乖纳入监管了。

不过税务局长也坦承,要管好这些收入并不容易。现在电商业态太复杂, 有人把订单拆成小额的避税,有人用个人账户收公司款,现金流和交易类型五花八门,税务机关要完全识别清楚,难度不小。但越难越要管, 毕竟2023年光是从电商违规行为里就追回了2750亿越南盾的税款,说明逃税问题确实严重。

从数据看:越南电商市场有多大,税收缺口有多深?

为什么越南突然这么较真?得先看看这个市场的“诱惑力”。贝恩咨询的报告说 越南2022和2023年连续两年都是东南亚数字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电商增长率稳居全球前十。2023年,越南国内组织和个人的电商收入已经达到了5365亿越南盾,这可是实打实的经济蛋糕。

蛋糕越大,惦记的人越多,逃税的招数也跟着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拆单”——把一个大订单拆成几十个小订单, 每个都不足1亿越南盾,这样就能逃掉增值税和进口税。还有更狠的,用个人身份注册店铺,把公司收入混进个人腰包,一分税都不交。税务机关算了笔账, 2023年从179家企业和1061个个人手里追回了2750亿越南盾的违规款项,这还只是被查出来的,没查到的估计更多。

“以前在越南做电商,感觉就像在‘法外之地’。”做Shopee女装的卖家小林说“身边有人一年订单几千万越南盾,连税号都没注册,照样活得滋润。现在突然要管,大家肯定慌。”但换个角度看,这种“野蛮生长”本来就不长久,税收监管收紧,反而能让合规经营的卖家更有竞争力。

卖家真实反应:有人慌神,有人叫好

政策一出,跨境电商圈直接炸了锅。小卖家群体里慌神的人占了大头。“我去年做了1.2亿越南盾的生意,按新规要交15%的增值税,加上3%的个人所得税,直接少赚了20%。”做家居用品的越南本地卖家阮氏香说“本来利润就薄,这一下直接被‘割韭菜’了。”更让她担心的是 万一不小心漏报了被公示出来还禁止出境,那可就惨了——她正计划下个月去中国广州进货呢。

但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愁眉苦脸。做亚马逊精品的跨境大卖李明反而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以前越南市场太乱了有人靠低价逃税抢订单,我们这种正规军根本拼不过。”李明说“现在税务局出手,把那些‘劣币’清出去,我们反而能拿到更多优质流量。”他透露, 自己的公司已经在越南注册了分公司,聘请了专业会计团队,专门处理税务问题,“合规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早就该有的规矩。”

更有戏剧性的是已经有人尝到了“禁出境”的苦头。据越南《海关报》2024年3月15日报道, 胡志明市一名做服装电商的卖家阮文强,因拖欠税款1.2亿越南盾,在准备飞往中国参展时被边检拦截,不仅行程泡汤,银行账户也被税务机关冻结。这个案例很快在卖家群里传开,不少人感慨“以前总觉得逃税是‘小聪明’,现在看来这可是要命的大风险”。

跨境圈“避税老路”走不通了 东南亚各国都在收紧

其实越南这波操作,不是孤例,整个东南亚都在掀起“税务合规风暴”。泰国2024年1月1日就开始施行新规:所有在一个账户周期内收入超过10亿泰铢的电商平台,必须专门开设账户向税务局提交卖家收入信息。这意味着,像Shopee、Lazada这些平台,得把所有卖家的交易数据“交底”。

马来西亚更狠, 直接对低价商品下手:2024年起,所有进口到马来西亚且价格低于500令吉的商品,线上销售时都要征收10%的低价商品税。以前很多跨境卖家靠“小包低价”打价格战,现在税一加,优势直接消失。

连老牌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在加码监管。eBay英国站2024年1月1日起发公告, 要求平台向英国税务海关总署提交所有卖家的信息和收入数据;亚马逊欧洲站更是在2023年9月、11月和2024年1月掀起了三轮“查税潮”,有货代透露,他有个客户主要原因是63个账号被封,直接损失了2个亿人民币。“以前总想着东南亚市场监管松,现在看来‘野蛮生长’的时代真过去了。”做TikTok电商的阿浩叹了口气,“该交的税一分都别想逃。”

合规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卖家该怎么破局?

面对这波“税务合规潮”,卖家到底该怎么办?躺平认亏肯定不行,硬抗更不现实。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行动了。第一步,先算清自己的“税务账单”:到底有没有超过1亿越南盾的门槛?该交多少税?有没有漏报的收入?别等税务机关找上门才后悔。

第二步,放弃那些“小聪明”。拆单、个人账户收款、用虚拟身份注册店铺……这些以前看似“平安”的操作,现在风险极高。越南税务机关已经和电商平台打通了数据, Shopee、Lazada随时能调取卖家的交易记录,想瞒天过海几乎不可能。

第三步,升级自己的“合规装备”。不少跨境卖家开始用专业的税务软件,自动计算增值税、所得税,还能生成合规的申报单。有实力的干脆在越南注册公司,用企业身份纳税——虽然流程复杂,但税率更低,也更合规。据越南税务咨询公司Vietax的数据, 2024年第一季度,跨境卖家在越南注册公司的数量同比上涨了65%,可见大家都在积极转型。

差异化策略也很重要。做小商品、 低客单价的卖家,可以考虑把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用“优质优价”代替“低价竞争”;做品牌出海的卖家,更要注重税务合规,把税务成本纳入定价体系,毕竟长期来看,品牌价值远比短期利润重要。

未来已来:税收监管升级,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比拼什么?

越南这波税收新政, 其实给所有跨境电商敲响了警钟:市场已经彻底过去了。未来的跨境电商,比拼的不是谁的订单多,而是谁的合规能力强,谁的供应链更稳,谁的客户粘性更高。

那些还在抱着“侥幸心理”的卖家, 可能会像阮文强一样,突然就被“卡脖子”——账户冻结、禁止出境,甚至被列入“税收黑名单”,在东南亚市场彻底失去立足之地。而那些早早布局合规的卖家,反而能抓住这波“监管红利”,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以前做跨境,总觉得‘快’就是王道,现在才明白,‘稳’才是根本。”李明说“税务合规就像开车系平安带,麻烦吗?麻烦。但关键时刻能救命。”这话确实不假,在跨境电商这个“长跑赛道”上,只有活下去,才能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