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okopedia全力押注AI业务

AI狂潮下Tokopedia的孤注一掷

东南亚的空气里飘着代码的味道。2024年开春, 印尼电商圈突然炸锅——Tokopedia,这个名字在当地街头巷尾比便利店还常见的平台,悄悄把公司战略手册换成了AI版。没有发布会, 没有媒体吹风,只是在一个寻常的工作日内部邮件里多了一句“所有部门优先级调整:AI相关项目绿灯通行”。消息像病毒一样传开时连在雅加达卖手工蜡染的苏蒂都听说了:“他们说AI能帮我卖更多?我连AI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感觉必须学。”

被收购后的“AI突击”

时间倒回2023年,TikTok Shop以数十亿美元将Tokopedia收入囊中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亚洲电商界。当时外界揣测,这不过是又一个巨头吞并中小玩家的戏码。但Tokopedia创始人William Tanuwijaya的举动出乎意料——他没有忙着整合业务, 反而把AI实验室从20人扩充到200人,办公区里堆满了服务器机箱,工程师们24小时轮班,连咖啡机都成了标配。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让人想起亚马逊当年All in云计算的架势。

Tokopedia全力押注AI业务,多项新功能即将上线
Tokopedia全力押注AI业务,多项新功能即将上线

“我们不需要再给投资人讲故事了。”Tanuwijaya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这话背后藏着底气:2024年5月斋月期间, Tokopedia创下13亿美元销售额的纪录,600万商家里有32%的店铺开始用平台推荐的AI工具优化商品描述。这些数字让投资人闭嘴, 也让竞争对手坐不住了——Shopee连夜召开AI战略会,Lazada的CTO亲自带队去硅谷挖角。

AI不是锦上添花, 是续命药

在印尼茂物市的小商品市场,卖电子配件的阿里姆最近尝到了AI的甜头。他原本每天要花3小时回复买家消息, 现在Tokopedia上线的AI聊天机器人“Tanya”能处理80%的咨询,还能根据客户聊天记录推荐配件。“上个月多赚了1500万印尼盾,就主要原因是它。”阿里姆举着手机展示聊天记录,对话框里AI正耐心解答一个客户关于手机充电接口的问题,语气比他还专业。

这种改变不是偶然。Tokopedia的AI团队发现,东南亚消费者购物决策周期长,平均要问6.7个问题才会下单。于是他们训练“Tanya”学习了当地、 宗教禁忌,甚至能根据用户IP判断地区,推荐适合的热带商品——棉兰的用户会看到更多雨具,日惹的用户则被推荐手工艺品。

从“猜你喜欢”到“算你喜欢”

推荐算法的升级更让人眼花缭乱。过去Tokopedia的推荐引擎主要, 她在Tokopedia搜索过“环保笔记本”后首页连续三天出现用再生纸做的笔记本,还附带环保认证报告。“感觉它比我妈还懂我。”她笑着说再说说下单了一个标价12美元的笔记本,比线下店便宜一半。

这种趋势——今年2月,系统突然给美妆商家推送“斋月前3周粉底液销量将暴增”的预警,后来啊应验了提前备货的商家库存周转率提升40%。

看不见的战场:供应链与物流的AI革命

雅加达郊外的物流中心里传送带嗡嗡作响。但这里没有工人搬运货物, AGV机器人正最优配送路线,避开雅加达著名的堵车路段。

“以前送一个包裹要5小时现在2小时搞定。”物流负责人说 系统还能预测天气——3月雅加达暴雨导致交通瘫痪,AI提前调整了配送计划,当周准时送达率仍保持在91%。这种效率提升让Tokopedia敢对商家承诺“48小时达”,即使是在爪哇岛偏远地区。

让商家“躺赢”的AI工具箱

对中小商家Tokopedia的AI工具就像请了个免费团队。苏拉威西岛的手工编织品卖家娜塔莎,用AI生成的商品描述把原本滞销的草包卖爆了。“我写的是‘好看的手提包’,AI改成‘巴厘岛传统工艺,透气防晒,适合海滩度假’,点击量翻了三倍。”更绝的是AI定价工具——它会分析竞争对手价格、 成本波动、节日需求,给出动态建议,娜塔莎的草包利润从30%提升到45%。

这些工具藏在商家后台不起眼的角落,但正在改变游戏规则。Tokopedia披露,使用AI工具的商家,上新速度提升60%,营销成本降低28%。在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这些数字意味着生死存亡。

巨头们的AI军备竞赛

Tokopedia的AI攻势让整个行业坐不住了。亚马逊在2月悄悄上线了AI购物助手Rufus, 能回答“适合跑步的耳机需要具备什么功能”这种复杂问题;沃尔玛的AI虚拟商店允许用户商品标题,连错别字都能修正。

但Tokopedia有自己的打法。亚马逊有全球供应链优势,沃尔玛有实体店基础,而Tokopedia更懂“本地化”。他们的AI团队里一半是印尼本地工程师, 专门研究东南亚用户的特殊需求——比如识别口音、处理伊斯兰教相关的搜索禁忌、甚至能根据用户斋月禁食时间调整推送消息的时段。

盈利?先让商家活下来

外界总问Tokopedia何时盈利,Tanuwijaya每次都笑着转移话题。但内部人士透露,AI正在悄悄改善盈利结构。过去客服成本占运营支出的22%, 现在AI聊天机器人处理后降到了9%;物流损耗从8%降到3%,一年省下数亿美元。“当商家能赚钱,平台才能赚钱。”这是Tokopedia的逻辑,也是它敢在AI上疯狂烧钱的底气。

2024年斋月刚过 Tokopedia又上线了两个新功能:多商品搜索允许用户一次输入“手机+耳机+充电宝”,AI会推荐搭配购买方案;多买多省功能能折扣。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是复杂的算法模型在实时计算最优解——既要让消费者觉得划算,又要保证商家利润。

AI不是万能药, 但不用一定会死

在Tokopedia的AI实验室墙上,挂着一行标语:“技术要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服务于技术。”这或许是它区别于其他巨头的核心——AI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解决真实问题的钥匙。印尼有1.7亿互联网用户,但电商渗透率只有5%,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也意味着无数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AI正在帮Tokopedia捕捉这些需求。比如分析偏远地区的搜索记录, 发现“摩托车维修工具”搜索量激增,于是主动联系相关商家入驻;比如通过用户评论训练AI识别产品质量问题,提前下架劣质商品。这些细节积累起来正在重塑电商的本质——从“卖东西”变成“解决问题”。

未来的战争:数据与算法的较量

当然AI之路并非坦途。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人才短缺,每个都是难题。Tokopedia的做法是把AI能力开放给商家,让更多人参与训练,形成良性循环。今年初,他们还启动了“AI商家培训计划”,目标是教会10万商家使用AI工具,即使是不懂技术的老人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