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睡帽销售额近400万
睡眠经济里的“隐形冠军”:睡帽凭什么卖爆TikTok?
最近跨境电商圈有个怪现象, 一款看似普通的睡帽,愣是在TikTok上卖出了近400万的销售额,让不少从业者直呼“看不懂”。要知道, 睡帽这东西,以前在电商平台里就是个不起眼的配角,搜索量常年垫底,价格也便宜到二三十块人民币,怎么突然就成了“香饽饽”?
有意思的是这股风潮最先不是从亚马逊或者独立站刮起来的,而是在TikTok上。2024年3月21日 一个叫isabellacjansen的达人发了个视频,说这款睡帽能保护头发不被睡乱,还能早上起来直接拥有卷发,不用再折腾卷发棒。视频里她晃了晃脑袋, 睡帽纹丝不动,这一下子戳中了欧美用户的痛点——谁早上不想多睡半小时还顺便拥有个好发型?

FastMoss的数据显示, 这条视频直接把睡帽推上了风口,播放量1290万,点赞110万,连带商品页面访问量暴增。你说这算不算“内容即电商”的典型案例?可问题来了现在TikTok上每天都有无数个带货视频,为什么偏偏这条火了?难道真的是“运气好”?
从“睡眠焦虑”到“颜值焦虑”:睡帽击中的两个痛点
再往深了想,睡帽的爆火其实不是偶然。这两年睡眠经济火得一塌糊涂, 数据显示全球睡眠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光是美国的睡眠产品年增长率就有12%。可大家买睡眠产品,要么买昂贵的智能床垫,要么买助眠香薰,谁会想到几十块的睡帽?
关键在于它一边解决了两个问题:睡眠质量和颜值焦虑。欧美人,特别是女性用户,特别在意头发护理,早上起来头发睡成鸡窝,一天的心情都受影响。传统卷发棒虽然好用, 但费时间还伤头发,这款睡帽直接宣称“睡出自然卷”,相当于把造型时间挪到了睡觉的时候,这算不算“时间管理大师”?
还有个细节, 视频里特意展示了睡帽的多种颜色,从黑色到莫兰迪色系,强调“和睡衣搭配好看”。这可不是随便说的, TikTok的用户大多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他们买东西不仅看功能,还看“能不能发朋友圈”。睡帽成了“睡眠美学”的一部分,你说它能不火吗?
达人带货的“接力赛”:317位达人如何把单品做成爆品?
单靠一个达人的视频,其实撑不起400万的销售额。FastMoss的数据显示, 这款睡帽关联了317位达人,做了105场直播,发了226个视频,相当于一场“持久战”。有意思的是这些达人的粉丝量级差别很大,从10万粉的小博主到百万粉的大V都有,他们是怎么分工的?
就拿margaret kovalcin 她有10.97万粉丝,2024年1月31日发的带货视频,点赞1030万,带货销量5.75万,销售额46万美元。这数据放在亚马逊上,足够冲进类目前十了。她的视频内容很简单, 就是记录自己一周用睡帽的经历,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起来头发都卷卷的,再说说“这是我买过最值的美发工具”。这种“真实体验”的内容,比硬广可信多了对吧?
还有Amy Nguyen, 2024年1月15日发的视频,播放341万,点赞21万,带货1986件。她的角度更刁钻,专门针对“油性头发”人群,说睡帽能减少头皮摩擦,减少出油,两天不洗头也不塌。你看,达人不是简单重复“好卖”,而是从不同用户画像切入,把睡帽的应用场景无限放大。这种“矩阵式带货”,比单个达人冲量有效多了。
直播间的“临门一脚”:105场直播如何转化流量?
除了短视频,直播也是睡帽销量的重要推手。105场直播,平均每场转化多少?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可以推测,直播的优势在于“即时互动”。比如有用户问“会不会掉”, 达人现场演示戴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检查;还有用户纠结“码数怎么选”,直播里直接拿出不同头围的模特试戴。
更关键的是直播间经常搞“限时折扣”。原价29.9美元的睡帽,直播价19.9美元,还送两个发圈。这种“紧迫感”刺激了冲动消费,很多用户其实是“看着看着就下单了”。要知道,TikTok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只有8秒,直播能把这8秒变成5分钟的停留,转化率自然上去了。
关税上涨下的“逆生长”:睡帽为什么没受影响?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个背景。2024年3月3日 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关税从10%涨到20%,之前很多人担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在TikTok上会涨价,销量会下滑。可这款睡帽偏偏反着来销售额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
答案可能藏在“成本结构”里。睡帽这种产品, 原料就是真丝或棉布,加工费占比高,关税20%其实对到头来价格影响不大,涨个3-5美元,用户还在接受范围内。而且它属于“低客单价、高复购”的品类,用户觉得便宜,试错成本低,就算涨价了也不影响购买决策。
反观那些高客单价的产品, 比如AI翻译耳机,原本靠“性价比”打天下关税一涨,价格优势没了用户自然就犹豫了。所以你看,跨境电商选品,不能只看“火不火”,还得看“抗不抗风险”。睡帽这个案例,算是给卖家提了个醒:小而美的刚需品,有时候比大而全的爆品更稳。
从“跟风卖”到“懂用户”:睡帽背后的选品逻辑
很多卖家看到睡帽火了 赶紧去1688找同款,想复制成功。可后来啊呢?大部分都亏了。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了“表面”,没看到“本质”。睡帽的爆火, 不是主要原因是产品本身多牛,而是主要原因是它精准切中了欧美用户的“睡眠+颜值”双重需求,而且通过TikTok的内容形式,把这种需求放大了。
比如 欧美用户睡觉喜欢开空调,头发容易干燥静电,睡帽的“保湿防静电”功能就成了卖点;再比如她们喜欢扎头发睡觉,睡帽的“固定发丝”功能能减少掉发。这些细节,如果不是深入研究用户画像,根本想不到。所以说选品不是“找爆款”,而是“找痛点”。
给跨境卖家的“睡眠经济”启示:下一个爆品在哪?
睡帽的案例,其实给跨境电商指了个方向:睡眠经济里还有很多“被忽视的机会”。除了睡帽, 还有眼罩、耳塞、助眠抱枕、睡眠监测手环……这些产品单价不高,但用户需求真实而且容易被内容种草。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睡眠产品都能在TikTok上火。你得先问自己:这个产品能不能“可视化”?比如眼罩,可以拍“遮光效果好,白天也能睡”;助眠抱枕,可以拍“抱着睡觉像被拥抱”。如果产品功能说不清,用户看不懂,再好的内容也带不动货。
还有,达人合作不能只看粉丝量。像睡帽这种产品,粉丝量在10万-50万的“垂类达人”带货效果,可能比百万粉的大V更好。主要原因是他们更懂细分用户,内容更精准。当然数据监测也很重要,FastMoss这类工具能帮你追踪达人的带货转化,避免“花冤枉钱”。
别让“数据”骗了你:400万销售额背后的真实利润
再说说得泼盆冷水。睡帽销售额400万,听着很厉害,但利润呢?假设成本10块钱,售价30块钱,扣除平台佣金、达人费用、物流成本,净利润可能不到20%。而且这种爆品生命周期短,说不定下个月就没人买了。
所以卖家别光盯着“销售额”,得看“复购率”和“用户粘性”。睡帽如果能做成“订阅制”,让用户每月换新,那才是长久生意。或者捆绑销售,比如“睡帽+真丝枕套”,客单价上去了利润也高了。跨境电商早就过了“卖货赚差价”的时代,现在比的是“用户运营”。
说到底,睡帽的爆火,是“用户需求+内容营销+精准选品”共同作用的后来啊。它能卖400万,不是主要原因是运气,是主要原因是有人真正懂用户。那些跟风想复制成功的卖家,与其找同款,不如先研究用户,再打磨产品,再说说才是找达人做内容。毕竟流量会变,需求永远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