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大卖是如何做到在又一冷门赛道火起来
冷门赛道里的“隐形冠军”
跨境出海圈总有些让人意外的故事。当大多数玩家还在3C、 服饰这些大类目里卷得头破血流时湖南一家叫HTVRONT的品牌,靠着没人看好的热压机,硬是在亚马逊、eBay这些平台上把冷门品类做成了常青树。2018年成立, 2022年营收就冲上亿美元,2023年直接朝着十亿人民币的目标狂奔——这速度,放在任何一个“红海赛道”都够打,偏偏人家选的是个连中文名称都得现查的行业。
从工业机械到家用工具的跨越
提到热压机, 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大概都是工厂里那种半人高的铁疙瘩,又笨重又复杂。HTVRONT偏不信这个邪。团队发现, 欧美人虽然热衷DIY,但市面上的热压机要么是工业级的价格门槛高到吓人,要么是操作复杂得像开飞机。他们盯着这个痛点, 硬是把“大家伙”拆解成了能放家里的迷你款——不用组装,设定温度一键搞定,连说明书都做得像漫画书一样简单。这种“去工业化”的设计,直接让烫画机成了手工爱好者的新玩具。

文化赋能:中式美学如何征服海外创客
LOKLiK刻字机的诞生藏着个有意思的故事。团队去湖南乡下调研,看到老艺人用剪刀剪出来的剪纸作品,线条细得发丝似的,力道差一点整幅就废了。他们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手工的精髓”吗?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专注和耐心,转化成机器里的智能算法?于是LOKLiK的软件里藏了个“中式剪纸模式”, 用户选个图案,机器会自动调整切割力度,连老外都忍不住在社媒上晒:“用中国技术做的剪纸,比手剪还稳。”
不只是卖机器,更是卖“创作自由”
HTVRONT和LOKLiK走的从来不是“参数碾压”路线。他们的烫画机卖70到230美金,价格比不上大牌,但胜在场景细分。马克杯烫画机能把全家福印在咖啡杯上,迷你款连口罩、鼠标垫都能搞定。更绝的是配套的膜材,光热转印膜就有上百种,用户不用再满世界找耗材。有位亚马逊买家评论说:“买了你们的机器,我开了家定制T恤店,现在月入5000美金。”——这哪是卖机器,分明是在帮用户圆创业梦。
社媒不是流量池, 是“手工课堂”
2022年,HTVRONT的运营团队干了件大事:把Facebook账号变成了“手工大学”。他们建了十几个垂直群组,什么“帽子烫画技巧交流”“耗材省钱攻略”,粉丝蹭蹭涨到4万+。有位新手妈妈在群里问“怎么给孩子做书包贴画”,运营团队直接连麦演示,半小时教会。这种“手把手教学”的内容,比硬广管用多了——用户觉得“这品牌真懂我”,自然愿意买单。
TikTok上的“30秒魔法”
Instagram和Pinterest上,HTVRONT的内容主打“短平快”。30秒视频里机器从预热到完成烫画,配上“叮”的一声,整个过程比点外卖还快。有个视频拍的是用迷你烫画机给宠物做项圈,狗狗戴上后对着镜头摇尾巴,播放量直接破百万。更妙的是 他们在Pinterest简介里挂了官网链接,写着“点击免费领100款宠物图案素材”,流量哗哗往独立站引。
众筹不是融资, 是“用户共创”
2022年7月,HTVRONT带着全自动热压机上Kickstarter。没人想到,上线10分钟就筹够目标,再说说5000人支持,卷走110万美金。这哪是众筹,分明是老粉“众筹”新品。团队提前半年就在YouTube上找手工KOC测样机,拍出上百条“机器改过日记”。有位KOL晒出自己用旧毛衣改潮牌卫衣的视频,粉丝直接在评论区问“同款机器链接”。这种“先种草、再众筹”的套路,让转化率飙到3.7%——要知道,行业平均才1%左右。
从“卖产品”到“攒用户”
HTVRONT官网有个“工艺故事”板块,专门晒用户作品。有位法国老师用刻字机给学生做姓名牌, 家长集体下单;还有位退休老人把孙女的画烫在抱枕上,视频配文“机器帮我留住童年的温度”。这些UGC内容比广告真实多了品牌方说:“我们不追求爆款,就想让每个用户的作品都成为活广告。”现在板块里攒了上万条故事,用户粘性高到离谱——复购率比行业均值高出20个百分点。
生态闭环:让用户“离不开”
2023年,HTVRONT突然推出了“耗材订阅盒”。用户每月花19.9美金,就能收到不同材质的热转印纸,还附赠独家图案素材。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心机:用户一旦养成“每月收盒”的习惯,就很难再换品牌。更狠的是他们把耗材和机器做了绑定——买刻字机送半年耗材,用完想续?只能认准他们的膜材。这种“硬件+软件+耗材”的闭环,让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直接翻倍。
从“工具”到“社区”的野心
HTVRONT的野心不止于卖机器。他们在Instagram上发起#htvrontmade挑战,鼓励用户晒作品,每周抽送免费耗材。有位用户用烫画机做了整套婚礼伴手礼,话题下炸出一堆“求教程”的留言。团队顺势推出“手工认证课程”,学完能领“HTVRONT认证手工师”徽章。现在这个社区里用户自发组织线下手工市集,品牌反而成了“裁判员”和“服务方”。这种“去品牌化”的运营,反而让用户归属感爆棚。
冷门赛道的“生存法则”
HTVRONT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盯住了“小众但刚需”的市场——欧美有3000万手工爱好者,但专门做家用热压机的品牌屈指可数。团队每年花30%营收在研发上, 2023年推出的“静音烫画机”,把噪音从80分贝压到45分贝,用户反馈“终于能晚上烫衣服了”。这种“小步快跑”的迭代,让冷门赛道也能做出“爆款潜质”。
警惕“伪冷门”陷阱
当然不是所有冷门赛道都能复制HTVRONT的剧本。有卖家跟风做“家用压花机”,后来啊发现用户买回去就闲置。区别在哪?HTVRONT卖的不是“机器”,而是“创作解决方案”。他们的调研显示, 85%的用户买烫画机是为了“个性化定制”,于是拼命开发图案库;而压花机用户只想要“新鲜感”,复购率自然低。做冷门赛道,得先搞清楚:用户买的到底是产品,还是背后的情感需求?
写在再说说:小众市场的大生意
HTVRONT的故事给跨境卖家提了个醒: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风口时不妨低头看看那些被忽略的角落。热压机、刻字机这些“小玩意儿”,背后藏着千万级的“手工经济”。关键在于, 你能不能像HTVRONT那样,把用户的“小需求”做成“大生意”——用文化赋能产品,用内容教育市场,用生态留住用户。毕竟市场从不缺机会,缺的是把冷门做热的耐心和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