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在美区和东南亚测试图片搜索功能
图片搜索:TikTok Shop的“破圈”野心
6月12日这天TikTok Shop悄悄在美区和东南亚推了个新功能——图片搜索。用户不用再对着键盘一个字一个字敲描述,直接拍照或者上传图片,就能在平台里找到同款或相似商品。说真的,现在买东西谁还愿意费劲巴拉打字啊?看到朋友圈里有人穿的T恤好看,拍一下搜同款,这不比打开淘宝搜索“白色字母宽松T恤”方便多了?TikTok这次算是戳中了用户的懒人痛点,但背后的野心可不止是做个“以图搜图”这么简单。
从文字到图像:搜索逻辑的重构
传统电商搜索,用户得先在脑子里把想要的商品转化成文字关键词。比如想买条牛仔裤, 可能要搜“高腰直筒牛仔裤浅蓝水洗”,搜出来的后来啊里裤腿宽度、水洗深浅可能都不完全符合预期。但图片搜索不一样,用户拍一张看到的牛仔裤照片,AI直接识别出款式、颜色、版型,匹配度能高一大截。TikTok Americas体验主管Mary Hubbard说 他们不想让用户只是“滚动浏览产品列表”,而是要“更有趣、更吸引人的体验”,这话听着挺虚,但其实就是把“用户猜我要什么”变成了“用户直接给我看什么”。

这个功能入口在TikTok Shop搜索栏的相机图标里用户点进去就能拍照或上传图片。测试阶段,美区和东南亚所有用户都能用,算是TikTok在这两个核心市场的重点投入。为什么是图片搜索?主要原因是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本身就是视觉化的, 用户刷到喜欢的穿搭、家居用品、零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东西哪买的”,而不是“这东西叫什么”。图片搜索把“看到”和“买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可能用户看完视频顺手一拍,商品详情页就弹出来了转化路径直接砍掉一半。
美区与东南亚:为什么选这两个市场?
TikTok选美区和东南亚测试图片搜索,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美区是电商的“兵家必争地”,但竞争也激烈得要命。亚马逊、eBay这些老牌玩家把持着市场,新玩家想分一杯羹,得有点不一样的玩法。2023年底, TikTok Shop在美国的卖家数量已经超过50万家,比一年前翻了一倍,GMV目标更是定到了120-130亿美金,其中Global Selling要占五分之一。这么多卖家,这么多商品,怎么让用户快速找到想要的?图片搜索成了破局点——美区用户对购物体验要求高,讨厌繁琐操作,图片搜索正好迎合他们的“懒人”需求。
东南亚就不一样了 这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高,短视频文化盛行,年轻人刷TikTok的时间比刷朋友圈还长。印尼、越南这些国家,用户对“所见即所得”的接受度特别高。而且东南亚电商市场还在快速增长, TikTok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基础,比如在印尼,TikTok Shop的月活用户早就破亿了。这时候推图片搜索, 相当于把短视频内容和购物场景深度绑定,用户刷到网红试穿的衣服,直接拍同款下单,根本不需要切换APP。6月份的消息显示, 这个功能在东南亚上线后某服饰品牌的同款搜索量在一周内涨了35%,明显比文字搜索来得快。
与谷歌、 亚马逊的“错位竞争”
说到图片搜索,谷歌的Google Lens早就做了好几年,亚马逊也有类似功能。TikTok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分一杯羹?关键在于“场景”。谷歌的图片搜索更偏向“信息获取”, 比如拍个植物想认出来或者拍个菜单想查餐厅;亚马逊的图片搜索局限在自家平台里用户得先在亚马逊里看到商品才能搜。但TikTok不一样, 它的图片搜索是“内容驱动”的——用户是在刷视频的时候产生购买欲,然后直接用视频里的画面去搜,整个链路都在TikTok生态里闭环了。
举个例子, 你在TikTok上刷到一条“OOTD”视频,博主穿了件拼接卫衣,你觉得好看,不用记品牌,不用记关键词,直接截图点开图片搜索,系统就能给你推荐同款或类似款。这种“内容即搜索”的体验,谷歌给不了亚马逊也给不了。而且TikTok的用户粘性比传统电商高得多, 平均日使用时长能达到90分钟,用户在平台里的时间越长,被种草、被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也有人说TikTok的图片搜索识别准确率不如谷歌,毕竟人家做了这么多年AI视觉。但TikTok的优势在于“快”——用户要的不是100%准确的学术级识别, 而是“差不多就行,能买到就成”的购物体验。
商家的机遇与挑战:数据会说话
对跨境商家图片搜索功能到底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先看机遇。外贸加6月份调研了100家在TikTok Shop上经营的跨境商家, 其中35%表示图片搜索上线后店铺的自然流量提升了20%以上,特别是服饰、家居、美妆这些“视觉类”商品。有个做东南亚市场的女装商家反馈, 她之前发了一条“穿搭挑战”视频,里面有件碎花裙被用户拍了100多次后来啊这条裙子的订单量比平时多了50多单。数据不会说谎,图片搜索确实能帮商家触达那些“不知道怎么搜”的潜在客户。
但挑战也不少。先说说是图片质量,AI识别依赖图片清晰度,商家要是把商品拍得模糊不清、光线昏暗,系统根本识别不出来。接下来是商品标签, 图片搜索背后是AI算法对商品特征的提取,商家得优化商品页面的图片和标签,让AI更容易“读懂”。再说一个,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图片搜索,比如电子产品,用户可能更关注参数,而不是外观。还有个问题,图片搜索会不会让“跟卖”更严重?别人原创设计的款式,被别人一拍就搜到同款,对原创商家来说可不是好事。这些都需要商家在实际运营中慢慢摸索。
用户行为变迁:购物路径的“视觉化”革命
图片搜索的普及,其实反映了用户购物习惯的深层变化。以前我们买东西,是“需求驱动”——想到要买什么然后去搜索。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场景驱动”——刷到某个内容,突然觉得“我需要这个”。Z世代用户尤其明显,他们刷短视频不是为了购物,但购物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刷了短视频。网经社跨境电商台的数据显示, 东南亚市场18-25岁的用户中,有68%表示“更倾向于用图片而不是文字搜索商品”,这个比例在35岁以上用户里只有32%。年轻用户就是视觉动物,图片搜索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认知习惯。
另一个变化是“决策速度”。传统购物路径,用户可能要对比多家店铺、看几十条评价,才能下单。但图片搜索缩短了这个过程:用户拍图搜到商品,看到销量高、评价好,直接就买了。TikTok Shop的数据显示, 图片搜索用户的平均转化周期比文字搜索用户短40%,也就是说用户从“看到想买”到“完成支付”的时间,可能只需要几分钟。这种“即时满足”的体验,让购物变得更像一种冲动消费,而不是理性决策。对商家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机会在于快速转化,风险在于用户可能冲动下单后退货。
功能背后的技术逻辑:AI如何读懂“看不懂”的图?
图片搜索听起来简单,背后技术可不简单。TikTok用的是AI图像识别技术, 比如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分析图片的颜色、纹理、形状、轮廓等特征,和商品数据库里的商品进行匹配。比如用户上传一张红色连衣裙的图片, AI会先识别出“红色”“连衣裙”“长袖”“V领”这些关键词,然后在数据库里找符合这些特征的商品。
但难点在于,用户拍的照片可能千奇百怪:光线不好、角度偏、有遮挡,甚至拍的是局部。这时候AI就需要“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用户只拍了裙子的下半截, AI得能推断出这是长裙还是短裙;用户拍的照片有点模糊,AI得能根据模糊的轮廓识别出款式。目前TikTok图片搜索的识别准确率大概在85%左右,还在不断优化中。再说一个, TikTok还在结合用户的搜索历史和浏览行为做个性化推荐,比如你之前搜过“法式复古风”,就算你这次拍的是普通白衬衫,系统也可能优先推给你带法式元素的款式。
下一步:TikTok的“搜索帝国”蓝图
图片搜索只是TikTok Shop扩张的第一步。有消息说 TikTok计划下半年把Shop功能 到墨西哥和巴西,这两个市场和东南亚有点像,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短视频用户基数大。如果图片搜索在这些市场也测试成功, TikTok可能会把它打造成全球通用功能,和谷歌在“搜索”领域正面刚。
不过也有个问题, TikTok在6月份暂停了在欧洲主要市场的电商 ,理由是“战略调整”。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TikTok的资源要向美区和东南亚倾斜?但换个角度看,暂停欧洲扩张,反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市场的功能打磨上,比如图片搜索。毕竟 美区和东南亚是TikTok用户最多、电商潜力最大的地方,先把这两个市场的体验做好,再考虑其他市场也不迟。
长远来看, TikTok的野心不止于“电商+搜索”,它想做一个“超级APP”——刷视频、社交、购物、搜索,所有功能都在一个APP里完成。图片搜索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它把用户的“视觉需求”和“购物需求”连接起来让TikTok不仅是娱乐平台,更是生活平台。当然 这条路不好走,谷歌在搜索领域深耕多年,亚马逊在电商领域根基深厚,TikTok想“破圈”,得拿出更多像图片搜索这样“小而美”的创新,才能慢慢啃下市场。至于再说说能不能成,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