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国站开放式耳机日销量2000单
从“耳机刺客”到“健康新宠”:开放式耳机凭什么在TikTok炸单
你敢信吗?一款刚上线半个月的耳机,在TikTok美国区每天能卖出2000单。不是什么黑科技, 也不是大牌新品,而叫ZIHNIC ZN-S05的开放式蓝牙耳机,8月6号才上架,到8月11号单日出货量直接飙到2200单。更狠的是 背后的小店SYT Audio Store,入驻TikTok一年就干出230万美金销售额,靠的全是这类“不伤耳”的耳机。
很多人觉得耳机市场早被苹果、 索尼这些巨头垄断了没想到开放式耳机这个细分赛道突然杀出匹黑马。那些整天纠结“入耳式会不会伤听力”的跑步族、 通勤党,甚至需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宝妈,突然发现:原来耳机还能这么戴。

“不用塞进耳朵”的叛逆, 戳中了谁的需求
传统耳机厂商卷了这么多年,比音质、比降噪、比续航,没人敢说“我不用塞进耳朵”。直到开放式耳机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个规则。ZIHNIC这款耳机用空气传导技术, 声音通过骨头传到耳朵,不用入耳就能听清,跑步时能听到身后车声,上班时能听到同事喊你,带娃时能听到孩子哭——这才是真正的“场景破壁”。
疫情后大家健康意识都上来了长时间戴入耳式耳机耳朵疼、发炎的案例屡见不鲜。Google Trends的数据显示, “Open Headphones”在美国过去30天的搜索热度一直稳在高位,根本不是短期跟风。有消费者在评论区直接说:“戴了三年入耳式,耳朵都快烂了直到遇到这个。”
更绝的是它的佩戴体验。5.2克的重量,加上符合人体工学的挂钩,随便怎么跑都不会掉。有个叫@aubriaceon的博主, 粉丝近30万,平时发美妆视频,突然测这款耳机,说“化妆时戴它听歌,完全挡不住耳朵,还能随时听到客户敲门”,视频直接爆了带动单日转化率提升了23%。
达人的“反套路”测评:为什么真实比专业更重要
翻遍TikTok上这款耳机的推广视频,你会发现一个怪现象:没一个是专业数码博主拍的。全是普通用户, 或者像@aubriaceon这种“跨界达人”,视频里甚至有点手忙脚乱——有人戴着它做饭,油溅到耳机上;有人戴着它遛狗,狗绳缠住脖子;还有个宝妈戴着它哄娃,后来啊耳机被娃抓去啃……
这种“不完美”的视频,反而转化率超高。嘀嗒狗的数据显示,这类真实使用场景的视频,平均完播率比专业测评高18%,点击购买率高出12%。消费者早看腻了那些“参数拉满”的广告, 就想知道“戴着跑步会不会掉”“音质到底能不能听清
34位达人推广,绝大多数是腰部达人,没有请大明星砸钱,靠的就是“用户真实感”。有个粉丝才2万的宝妈博主, 拍了自己戴着耳机做辅食、接孩子放学的日常,视频点赞10万+,直接带出800多单。这说明在TikTok,普通人比“专家”更有说服力。
从亚马逊到TikTok:中国卖家的“双轨制”爆单密码
很多人不知道,这款耳机在亚马逊早就卖疯了。嘀嗒狗数据显示,它坐拥82%的毛利率,最近三个月销量暴涨,三个月就卖出十万单,百万美金GMV。现在TikTok Shop成了新的增长引擎——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亚马逊的流量贵,TikTok的流量便宜,而且更年轻。
美国电商分析公司Smart Scout的数据显示, 特朗普关税后珠宝、电子产品类目集体涨价,四分之一的中国卖家选择涨价,但ZIHNIC没跟风,反而靠“高性价比+差异化设计”杀出重围。亚马逊TOP10开放式耳机品牌里中国品牌占了7席,市场份额53%,早就不是“贴牌代工”的时代了。
有个做3C的卖家告诉我, 他把亚马逊的爆款同步到TikTok Shop,用达人测评视频引流,转化成本比亚马逊低了40%。关键是 TikTok的用户更愿意“冲动消费”,看到博主戴着耳机跑步的样子,马上就想买,不像亚马逊还要比价、看评论。
红海中的蓝海:开放式耳机能不能复制ZIHNIC的成功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我也想做开放式耳机,来得及吗?答案是:有机会,但别瞎冲。ZIHNIC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踩中了三个点:健康需求、场景适配、达人矩阵。
先说说是资质。这类产品在美国需要FCC认证、IPX5防水认证,还有音频相关的专利。有个小卖家没注意专利问题,刚上架就被投诉下架,货都压在仓库里。资质是门槛,但也是护城河,搞定这些,你就比90%的竞争者领先一步。
接下来是场景细分。ZIHNIC主打“运动+通勤+带娃”三大场景,视频内容全是围绕这些拍。如果你想做“办公专用”, 那就突出“长时间佩戴不累”;做“学生党”,就强调“上课能听歌还能听到老师讲话”——场景越具体,越容易打动人。
最关键的是达人策略。别总想着找百万粉大V,腰部达人性价比最高。他们粉丝粘性高,报价低,一条视频只要几百美金,就能带出几百单。关键是找到和你产品调性匹配的达人,做运动耳机的就找健身博主,做儿童耳机的就找母婴博主。
争议与挑战:开放式耳机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开放式耳机。有传统耳机厂商说:“音质差、漏音严重,就是个玩具。”也有消费者吐槽:“戴着跑步,风声比音乐还大。”这些声音确实存在但ZIHNIC用数据证明:市场要的不是“完美耳机”,而是“够用就好”的解决方案。
漏音问题?它用了定向传音技术,旁边的人基本听不见。风声大?附赠了三种尺寸的隔音塞,想安静的时候塞上就行。音质比不上森海塞尔?但它的中高音足够清晰,通话质量比入耳式还好——对大多数用户这些已经够了。
更现实的是竞争。2023年开放式耳机销售额同比增90%,吸引了一堆玩家入局。荣耀、华为都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耳机,字节跳动甚至花数亿收购了Oladance这个品牌。市场在扩容,但也在洗牌,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谁更懂用户。
未来已来:开放式耳机会不会颠覆传统耳机市场
从长远看,开放式耳机的潜力远超想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居家办公、户外运动增多,耳机的使用场景早就不是“听歌”那么简单。Smart Scout的首席施行官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耳机市场出现这样的集体转向, 除了健康需求,你找不到其他解释。”
技术也在迭代。骨传导技术从“能听清”到“音质好”, 续航从3小时到10小时价格从几百美金到几十美金——门槛越来越低,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有分析师预测, 到2025年,开放式耳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会从现在的5%提升到15%,真无线耳机的霸主地位可能被撼动。
对卖家现在入局不算晚,但得找准定位。别想着做“全能型”产品, 专注一个场景,打透一个人群,像ZIHNIC那样,用“不伤耳”这个点,就能在红海中撕开口子。毕竟用户要的不是“更好的耳机”,而是“更适合自己的耳机”。
再说说说个扎心的数据:亚马逊TOP10的中国耳机品牌, 平均研发投入只有营收的3%,但ZIHNIC做到了8%。这说明, 光靠模仿和低价已经不行了真正的机会藏在那些“用户没说出口的需求”里——比如我们只是想要一副戴着舒服、不伤耳朵的耳机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