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即将推出全托管低价商店,这是对标TEMU的大动作吗

“你们有没有听说亚马逊要开通个低价商城”——6月26日晚上10点, 深圳某跨境卖家群里做家居用品的张姐甩出一条消息,瞬间炸开了锅。紧接着, 群里弹出几十条“99+”的未读消息,有卖家晒出“疑似亚马逊内部流出的低价商店设计示意图”,有卖家贴出和官方客服的聊天记录,还有卖家直接甩出一串灵魂拷问:“这是要跟TEMU正面刚?白牌货的价格战要打到亚马逊头上了?”

低价商店到底啥来头?卖家群里的“小道消息”越传越真

官方没动静, 卖家群先“剧透”邀请制内测

要说这消息传得快,简直比深圳的台风还快。6月26日当天 先是深圳几个头部卖家群里冒出“亚马逊要推低价商店”的小道消息,到了第二天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的跨境卖家里。有人说是“内部邮件泄露”, 有人说是“招商经理

大动作!对标TEMU?亚马逊或将推出“全托管”低价商店
大动作!对标TEMU?亚马逊或将推出“全托管”低价商店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假消息,毕竟亚马逊啥公告都没发。”做了5年亚马逊3C类目的刘哥说 “但后来看到群里好几个大卖家都说接到了官方

中国仓直发9-11天物流模式跟TEMU“撞车”了?

最让卖家们热议的,还是物流模式。据群里流传的“项目说明”,亚马逊低价商店的货物将从中国仓库直发美国,配送时间预计9-11天。这数字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跟TEMU的全托管物流时间几乎一模一样。“要知道, 亚马逊主站以前可是标榜‘2日达’的,现在为了跟TEMU抢市场,居然也做9-11天的中国直发,这转变也太大了。”做家居用品的王姐感慨道。

更绝的是 低价商店的卖家不用自己操心物流,亚马逊负责从国内仓到美国消费者的全链路配送,这跟TEMU的全托管模式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唯一的区别可能是 亚马逊的物流体系更成熟,仓库布局更广,说不定配送时效还能比TEMU再快一点——当然这得等真正上线了才知道。

亚马逊这次学“TEMU”?白牌货的“价格战”要来了?

全托管但保留“三权”,和TEMU有啥不一样?

说到全托管,跨境卖家们第一反应就是TEMU。但亚马逊这次搞的“低价商店”, 虽然也叫全托管,却跟TEMU的全托管有个本质区别:卖家手里还攥着“三权”——选品权、定价权、活动参与权。

“TEMU的全托管是啥?平台让你卖啥就卖啥,平台定多少钱你就卖多少钱,你连产品详情页都改不了。”刘哥解释道, “但亚马逊不一样,卖家自己选品,自己定价,想参加Prime Day还是黑五大促,也是卖家自己决定。唯一没给的,是广告推广权,平台说‘广告我们统一投,你们别瞎搞’。”

这操作就有点意思了。亚马逊既想学TEMU的低价、全托管,又不想完全放手,怕把卖家得罪死。毕竟亚马逊主站还有那么多依赖广告生存的卖家,要是把推广权也收走了主站的生态岂不是要崩?所以亚马逊想了个“折中招”:低价商店负责拉新、 冲量,主站负责老客户复购、品牌卖家沉淀,两边互不冲突,还能互相导流。

不显示品牌,白牌货的“天堂”还是“地狱”?

低价商店另一个“狠”操作是:不显示品牌。说白了就是白牌货的天堂。那些没有品牌、靠性价比吃饭的工厂型卖家,这下终于有地方施展拳脚了。“要知道, 亚马逊主站现在对白牌货越来越不友好, listing 上没品牌名,连广告都投不了流量少的可怜。”做3C配件的陈哥说“现在好了低价商店不讲究品牌,只要价格低、质量过得去,就能卖。”

但天堂也是地狱。不显示品牌,意味着卖家没有品牌溢价,只能硬拼价格。“到时候肯定是一群卖家挤在一个赛道上, 9.9美元的杯子,有人卖8.9,有人卖7.9,再说说可能连运费都不够赚。”王姐有点担心, “去年TEMU刚起来的时候,我们有个朋友做家居小爆款,在TEMU上卖9.9美元,佣金加物流成本就要6美元,后来啊为了冲单量,居然降到7.9美元,再说说亏了几十万。”

卖家吵翻了:有人喊“卷上加卷”,有人觉得“机会来了”

悲观派:“还嫌不够卷?打不过就加入?”

“一句两句也就算了但很多卖家都反馈,甚至核心群的大佬都站出接到官方

做服装的林姐更是直言:“我们供应链有朋友被邀请加入低价商店, 看了他们给的定价建议,跟我们目前在TEMU上的价格差不多。但亚马逊的佣金比TEMU高2%,物流成本也高1%,算下来利润比TEMU还低。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给亚马逊‘打工’吗?”她算了一笔账:一件连衣裙在TEMU卖19.9美元, 佣金5%是1美元,物流1.5美元,成本12美元,利润5.4美元;如果在亚马逊低价商店卖同样的价格,佣金15%是3美元,物流2美元,成本12美元,利润只有4.9美元,“关键是还没广告推广,全靠平台自然流量,这单量能上来吗?”

乐观派:“至少有选品权,比全托管强”

但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悲观。做家居小电的周哥就有点小兴奋:“TEMU的全托管, 平台让你卖啥你就得卖啥,比如让你卖电煮锅,你卖空气炸锅都不行。但亚马逊不一样,卖家自己选品,只要价格够低,就能上。我手里有几个‘小而美’的产品,在主站卖不动,但价格低,质量好,说不定在低价商店能火。”

他举了个例子:“我们有个榨汁杯,在主站卖29.9美元,销量惨淡。成本只要8美元,运费2美元,佣金15%是4.5美元,利润15.4美元。但如果放到低价商店,定价19.9美元,佣金15%是3美元,运费2美元,成本8美元,利润6.9美元。虽然利润低了但销量能翻10倍,总利润反而高了。而且亚马逊负责站外推广,说不定还能带火主站的产品,形成‘低价商店引流,主站转化’的闭环。”

中间派:“可能是补充, 不是对标”

还有一部分卖家认为,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店,不是单纯为了对标TEMU,而是为了补全自己的产品矩阵。“亚马逊主站现在缺的就是低价白牌货, 很多消费者来亚马逊买东西,就是图个便宜,但主站上9.9美元以下的产品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做亚马逊运营培训的李老师说 “低价商店更像是一个‘补充频道’,让那些想买便宜货的消费者有地方可去,一边也让亚马逊不至于在低价市场被TEMU、SHEIN抢走太多用户。”

“你看亚马逊最近几个月的动作, 降低10美元以下产品的配送费,降低低价服装的佣金,都是在为低价铺路。这次推出低价商店,只是把之前的政策‘串’起来了。”李老师分析道, “而且亚马逊的体量比TEMU大得多,用户忠诚度也高,说不定低价商店上线后能把一部分从TEMU流走的用户再拉回来。”

亚马逊的“低价算盘”:保住下沉市场,还是反击TEMU?

近半年动作不断, 低价战略早有苗头

要说亚马逊对“低价市场”的觊觎,其实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23年底开始, 亚马逊就悄悄降低了10美元以下产品的配送费,以前这类产品配送费要5美元以上,现在只要2美元;今年3月,又宣布降低低价服装的佣金,从20%降到15%;5月,甚至有卖家反馈,亚马逊在主站测试“低价专区”,专门展示9.9美元以下的产品。

“这些举措表明亚马逊正试图通过低价策略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一边保持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某跨境电商研究院的报告指出, “2023年,TEMU在美国的GMV突破了200亿美元,SHEIN也达到了150亿美元,而亚马逊在低价市场的份额却在不断下滑。如果不赶紧布局,亚马逊可能会失去‘低价’这块金字招牌。”

Prime Day前夕“放大招”,是巧合还是必然?

有意思的是 亚马逊宣布2024年Prime Day将于7月16日至17日全球举行,就在这个消息公布后不久,低价商店的消息就传了出来。这时间点,是不是有点太巧了?

“Prime Day是亚马逊的‘年中大考’,但今年有点不一样。”做亚马逊品牌运营的赵姐说 “TEMU、SHEIN都宣布要在Prime Day期间搞大促,跟亚马逊抢流量。亚马逊这时候推出低价商店, 可能是想用‘低价+全托管’的模式,在Prime Day期间吸引一波新用户,一边跟TEMU打一场‘价格战’。”

她猜测, 低价商店可能会在Prime Day前上线,然后推出一些“低价专属折扣”,比如9.9美元的T恤、19.9美元的家居用品,跟TEMU的“9.9包邮”对着干。“这样既能冲Prime Day的GMV,又能打击TEMU的嚣张气焰,一箭双雕。”

低价商店能成吗?卖家得这么“破局”

选品别跟风, 找“低价但不低质”的缝隙市场

不管亚马逊的低价商店是为了什么对卖家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想抓住机遇,就得在选品上下功夫。“千万别跟风卖那些‘烂大街’的白牌货, 比如9.9美元的手机壳、19.9美元的数据线,这些产品在TEMU上已经卷成‘价格战’了亚马逊低价商店一上线,肯定更卷。”周哥建议, “要做就做‘小而美’的细分品类,比如‘适合老人用的榨汁杯’‘带温度显示的保温杯’,这些产品价格不高,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不容易被卷死。”

他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我们有个‘折叠洗衣篮’,在主站卖24.9美元,销量一般。成本10美元,运费2美元,佣金15%是3.7美元,利润9.2美元。但如果放到低价商店, 定价14.9美元,佣金15%是2.2美元,运费2美元,成本10美元,利润0.7美元?不对,等一下这样算下来利润太低了可能我算错了。哦,应该是成本8美元,运费2美元,佣金15%是2.2美元,利润2.7美元。虽然利润低,但销量能涨上去,而且这个产品在TEMU上很少,竞争小,说不定能成为爆款。”

利润怎么算?仓储费、物流成本得抠明白

想加入低价商店的卖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算利润”。亚马逊低价商店的卖家需要自己承担仓储费,虽然物流由亚马逊负责,但仓储费可不是小数目。“亚马逊的仓储费分‘仓储费’和‘订单处理费’,前者按体积算,后者按订单算。比如一个产品体积0.1立方米,月度仓储费是0.87美元,订单处理费1.3美元。”做FBA代运营的孙经理说“如果产品卖得慢,仓储费会把利润吃光;如果卖得快,订单处理费也会增加。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库存,别积压太多。”

他建议卖家:“可以先小批量备货,比如先发100件到亚马逊中国仓,看看销量怎么样。如果一周能卖出50件以上,再考虑加货;如果卖不动,赶紧清仓,别交仓储费。”

没推广权?那就把产品“卷”出差异化

低价商店的卖家没有广告推广权,这意味着“酒香也怕巷子深”。那怎么让产品在众多白牌货中脱颖而出?答案只有一个:产品差异化。“哪怕是不显示品牌的产品,也可以在‘包装’‘细节’‘服务’上下功夫。”李老师说比如同样是卖毛巾, 可以在包装上印个可爱的图案,或者加个‘防滑挂钩’;卖家居用品,可以送个小赠品,比如‘买收纳盒送贴纸’。”

“亚马逊的算法很聪明,它会根据产品的‘转化率’‘好评率’‘退货率’来决定要不要给流量。”赵姐说“如果你的产品虽然价格高一点点,但包装精美、质量好、用户评价高,亚马逊就会给你更多流量。主要原因是平台也想留住用户,不会只推便宜货。”

再说说:跨境电商的“低价游戏”, 谁都没资格躺平

亚马逊推出全托管低价商店,到底是“对标TEMU”还是“补充市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跨境电商的“低价时代”已经来了 不管是TEMU、SHEIN,还是亚马逊,都在抢夺这块蛋糕。对卖家想活下去,就得适应这个“低价但不低质”的游戏规则。

“以前做亚马逊,靠的是‘品牌溢价’;现在做低价商店,靠的是‘供应链成本’。”刘哥感慨道,“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永远不会变:谁能给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谁就能赢。”

所以 与其纠结亚马逊是不是在“对标TEMU”,不如赶紧想想自己的产品能不能“降价”,供应链能不能“优化”,服务能不能“升级”。毕竟跨境电商的战场上,从来不会缺玩家,缺的是能“活下去”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