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意糖果品牌年入13亿,海外市场如何成为头部玩家
国产糖果品牌年入13亿,海外市场“卷”出头的秘密
谁说传统食品行业只能在红海里厮杀?深圳这家叫金多多的糖果品牌, 硬是靠着创意和海外布局,年销售额突破13亿,还登上了“2024全球100大糖果公司”排行榜,从95名窜到81名。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国产品牌在海外市场玩得风生水起,成了投资人眼里的“全球创意糖果头部玩家”。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走寻常路:先啃美国这块“硬骨头”
2001年, 金多多在深圳成立的时候,国内糖果市场还算热闹。但创始人马恩多没急着在国内抢地盘,反而把目光锁定了美国——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糖果市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 美国糖果产业链成熟得吓人,行业标准高得离谱,连本土品牌都挤得头破血流,一个刚起步的中国品牌凭什么去凑热闹?

马恩多的逻辑很简单:“既然要做,就做全球最大的市场。”但他没直接硬闯,而是从OEM代工切入,给美国糖果公司做定制化产品。这一步看似“曲线救国”, 实则暗藏玄机——通过代工,他慢慢摸清了美国市场的规则、消费者的口味,还有那些“隐形”的质量门槛。比如美国对食品添加剂的限制、 包装的合规要求,甚至节日糖果的销售周期,这些细节都是代工过程中一点点学到的。
有意思的是金多多没停留在“代工流水”里。马恩多早就明白:“OEM代工只是企业的流水,而品牌才是企业的资产。”2015年左右, 当国内糖果市场开始下滑,不少国内外品牌“折戟”时金多多反而启动了自有品牌Amos阿麦斯,定位“全球4D明胶软糖开创者”。这个“4D”概念, 把3D造型和美味口感绑在一起,一下子让糖果从“吃的”变成了“玩的”,在市场上炸出了差异化。
产品创新:把糖果做成“玩具+零食”的混搭
金多多的产品逻辑, 从来不是“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而是“别人没想到的我先做”。比如他们推出的Amos阿麦斯4D积木软糖, 直接把积木和糖果拼在一起——孩子不仅能当积木搭,还能舔着吃。马恩多管这个叫“糖果界的乐高”,精准戳中了“爱甜食也爱玩具”的天性。这款产品不光在海外卖爆,还成了品牌打差异化的“王牌”。
2024年初,金多多又在TikTok Shop和亚马逊上线了Amos Peelerz皮乐士芒果剥皮糖。主打“真剥皮”“真果香”“真果汁”,60%的原果汁含量,加上3D立体芒果造型,吃起来像在啃新鲜芒果。EchoTik的数据显示, 这款糖过去30天在美区卖了10.2K单,GMV直接冲到119.64K,拿下食品饮料类销量榜第一。消费者在评论区直呼:“剥皮糖居然能做得这么真实我以为是水果模型!”
健康风潮席卷全球时金多多也没落下。他们推了款会唱歌的音乐棒棒糖, 用骨传导技术,吮吸的时候能听到音乐,还用了不容易蛀牙的异麦芽酮糖醇,甜度只有蔗糖的42%。家长不用再担心孩子吃糖伤牙, 孩子又能玩音乐,这种“开心+放心”的组合拳,直接打开了健康糖果的细分市场。
合规化:用国际认证敲开高端市场大门
想进美国市场, 光有创意不够,还得有“硬通货”。金多多的做法是把国际认证当“入场券”。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BRC食品全球标准认证、ISO22000食品平安管理体系,这三大国际认证全拿下成了“拥有世界护照”的食品企业。有了这些背书,金多多的产品才敢堂而皇之地摆上美国沃尔玛的货架。
万圣节的时候,金多多的4D软糖在沃尔玛卖到供不应求。美国消费者对节日糖果的执念超乎想象,复活节、万圣节的创意糖果经常断货。金多多抓住这个机会, 把产品包装成“不给糖就捣乱”的节日必备,靠着节日文化红利,在入局初期就积累了大量用户。这步棋,比单纯砸广告聪明多了——用当地人的消费习惯,给品牌“埋了个伏笔”。
本土化运营:从“代工发货”到“美国本土造”
早期, 金多多通过美国当地零售商发货给经销商,走的是TOB路线。但马恩多很快发现,美国消费者认品牌,不认供应链。于是他大刀阔斧转型,直接在美国设分公司、租仓库,搞起了DTC模式。本地供应商、本地营销,和消费者直接对话,慢慢沉淀品牌信任。
线下本土化做扎实了线上也没落下。金多多的独立站、Facebook、TikTok、Instagram全开,搭建了完整的社媒矩阵。TikTok是重点,2023年7月就入局美区小店,2024年4月、5月连续霸榜零食类目第一。FastMoss的数据显示, 他们建联了超2.9K带货达人,关联视频超2.2K,过去30天达人带货GMV占店铺总GMV的88.81%。
达人的玩法也很野。不只是食品饮料类博主,连玩具测评、电子产品测评的博主都合作。比如玩具博主开箱4D积木软糖,演示怎么搭成小汽车;科技博主测音乐棒棒糖,展示骨传导原理。这种“跨界破圈”, 让金多多的产品覆盖了更多人群——原本不买零食的人,主要原因是玩具或数码关注了博主,顺手就下单了。
直播接地气:旋转糖果盘+哼流行歌
金多多的直播间,风格和其他品牌完全不一样。没有精致的布景,就是一个装着拆包糖果的圆形收纳盘,主播全程旋转盘子,展示糖果的3D造型、果酱内馅。背景音乐是欧美流行歌,主播还跟着哼,时不时亲自演示怎么剥皮糖,或者把积木软糖搭成小兔子。
观众问“甜不甜”,主播直接咬一口:“你们听这声儿,软糯吧!”问“有没有防腐剂”,主播指着认证标签:“三大国际认证,比你们家厨房还干净。”这种“真实到像邻居分享”的直播风格,让消费者觉得“这品牌不玩虚的”。Kalodata的数据显示, 金多多自营账号的GMV里98.45%来自直播,5月26日那场直播,成了过去30天美区零食直播成交额冠军。
降维打击:从美国到日本, 复制“高势能经验”
在美国站稳脚跟后金多多没急着扩张,反而把日本当成了下一个目标。日本消费者挑剔,对品质和包装细节近乎偏执,但一旦认准品牌,忠诚度极高。金多多的策略是:用在美国打磨的产品力+本土化运营。
日本糖果市场被明治、森永这些本土巨头把持,进口糖果主要是欧洲品牌。金多多成了唯一进入市场的中国糖果品牌,还和日本第二大糖果公司KANRO甘乐合作,卖4D明胶软糖。渠道从7-11等便利店铺开,靠着创意造型和健康卖点,硬是在“精致控”的日本市场杀出了一条路。
马恩多管这叫“降维打击”——先在最高端的市场淬炼出成熟的体系, 再进中低势能市场,自然轻松。事实证明,这招奏效了。金多多的市场覆盖了美国、 加拿大、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年入13亿的背后是“全球化品牌,本土化运营”的落地。
行业启示:红海里也能刨出蓝海
金多多的故事, 给传统行业卖家提了个醒:糖果行业看似红海,但“创意+健康”的细分赛道,藏着蓝海。他们没在国内市场内卷, 反而先去海外高势能市场“练级”,用产品创新打差异化,用国际认证破合规门槛,用本土化运营建品牌信任。
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把自己当“糖果厂”,而是当“快乐供应商”。无论是4D积木软糖的“玩中学”, 还是音乐棒棒糖的“甜中乐”,都在传递一个理念:消费者要的不只是糖,是情绪价值。这种洞察, 让金多多在海外市场“卷”成了头部玩家,也给更多传统品牌指了条路——跳出价格战,用创意和差异化,把红海走成蓝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