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雷军投资的那家两年营收破亿的企业

雷军押中的智能照明黑马:这家企业凭什么两年海外营收破亿

2018年底,苏州的一家智能照明公司悄悄启动了海外扩张计划。没人想到,这家背靠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仅用两年时间就在海外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年营收突破1亿人民币。它就是Yeelight,雷军亲自下场指导过的“照明界新物种”。在智能照明行业还在摸索转型时 Yeelight已经带着“不简单做照明”的理念,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从“小米生态链唯一照明品牌”到独立出海

Yeelight的故事绕不开小米生态链。2012年成立时它还是一家专注传统照明的公司,直到2014年被小米生态链相中,才迎来转折点。雷军曾亲自带队打磨产品,从灯泡的色温调节到App交互细节,甚至连包装盒的开合体验都要反复测试。这种“偏执”让Yeelight的智能灯泡一上线就成为小米商城爆款,销量直接翻了几番。

两年营收破亿,雷军投资的企业在海外起飞了
两年营收破亿,雷军投资的企业在海外起飞了

但依赖小米生态链也埋下隐患。2017年, 小米在印度市场遭遇政策风波,Yeelight跟着受挫——当地用户突然发现,Yeelight的产品只能在米家App里使用,一旦小米服务不稳定,智能灯就成了“普通灯泡”。这次危机让团队意识到:必须摆脱单一生态依赖。

出海第一站选印度:赌对了“跳板市场”

2018年底,Yeelight把海外第一站定在印度。这个选择当时被不少人质疑:印度市场低价竞争激烈,物流成本高,消费者对智能照明认知度低。但团队看中了印度年轻人口红利和智能手机普及率——数据显示, 2018年印度智能手机用户突破5亿,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超60%,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远超想象。

Yeelight的策略很聪明:先推四款中端智能灯, 价格控制在30-50美元,比欧美同类产品便宜40%。一边联合当地KOL做“场景化测评”——比如用灯带在派对上打造“氛围感”,用智能灯泡模拟“日出唤醒”。这些内容在Instagram和YouTube上刷屏,3个月就带动印度销量突破200万人民币。

独立站成私域运营核心:用户数据闭环怎么建

跨境电商最头疼的是用户流失。Yeelight却通过独立站打出了一套“私域组合拳”。他们把用户分成三类:存量用户、半存量用户、增量用户。针对每类用户,推送的内容完全不同。

存量用户在App里收到的是“个性化灯光方案”——比如根据用户历史使用数据,推荐“书房护光模式”或“影院氛围模式”。半存量用户则收到限时折扣邮件,附上“30天试用不满意全额退”的承诺。增量用户可能刷到Facebook广告:点进去就能体验“虚拟灯光设计”,上传自家户型图就能生成照明方案。

这套玩法让Yeelight的复购率达到35%,远行业平均的15%。更关键的是 独立站收集的数据让产品迭代有了方向——2020年,根据用户反馈,Yeelight推出可水洗的智能灯带,上市半年就卖爆欧洲市场。

不做“灯泡供应商”:把照明做成“场景解决方案”

传统照明企业总在比“亮度”“寿命”,Yeelight偏不。他们想做“生活场景的调光师”。比如和游戏外设品牌雷蛇合作, 推出“电竞氛围灯”——灯带能根据游戏画面变色,枪击时闪红光,释放技能时闪蓝光,上线两个月就卖了10万套。

还有和音乐平台Spotify的联动:用户听摇滚时 灯光跟着节奏频闪;听轻音乐时灯光自动调成暖黄色。这种“跨界打劫”让Yeelight跳出“卖灯”的竞争,进入了“卖体验”的蓝海。

跨平台生态: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Yeelight很早就明白:不能只靠小米生态。他们接入Apple HomeKit、 Amazon Alexa、Google Home,甚至三星的SmartThings。用户不用换手机,就能用Siri控制Yeelight的灯。这种“兼容并包”的策略,让Yeelight的产品在2020年进入欧美30万家庭的智能家居系统。

在销售渠道上,Yeelight也玩得很“花”。亚马逊是基本盘, 但他们在沃尔玛开了“线下体验专区”——顾客可以亲手调节灯泡色温,感受“从冷白到暖黄”的变化。速卖通则主打性价比,用9.9美元的智能灯泡打开新兴市场。2021年,Yeelight的海外渠道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国内,达到52%。

数据说话:两年破亿背后的增长密码

第三方数据显示, Yeelight独立站的流量80%来自自然搜索,这意味着他们的SEO做得很扎实。比如针对“smart light for bedroom”这个长尾关键词, 他们写了详细的选购指南,甚至附上“不同房间灯光搭配公式”,这篇文章在谷歌搜索排名前三,每月带来5万+精准流量。

转化率更惊人。独立站的转化率达到3.2%,是行业平均的2倍。秘诀在于“信任背书”——每个产品页面都挂上“德国莱茵认证”“美国FCC认证”,还有1000+条真实用户评价。最绝的是“30天亮度衰减对比图”, 直观展示Yeelight灯泡用一年后亮度仍保持92%,远超行业平均的75%。

行业启示:智能照明的“破局点”在哪

Yeelight的成功给行业敲了警钟:单纯做“能亮的灯”已经没戏。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6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85%,但竞争也在加剧。科沃斯、石头科技这些扫地机器人企业都在跨界做照明,Yeelight凭什么守住阵地?

答案或许在他们的“用户共创计划”——邀请发烧友参与产品设计, 比如一位德国用户建议“给灯泡加定时开关功能”,这个建议被采纳后欧洲市场销量提升了20%。这种“让用户当产品经理”的玩法,让Yeelight总能精准踩中痛点。

2021年12月,Yeelight完成E轮融资3亿,估值突破50亿。雷军的又一次“神投资”?或许, 但更重要的是Yeelight证明了:在跨境电商的红海里谁能把“产品”做成“解决方案”,谁就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