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的平价口红海外爆红,它自创的彩妆品牌叫什么
从快时尚到美妆新贵, SHEIN这个彩妆品牌凭什么海外逆袭
说起SHEIN,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那个靠“10美元连衣裙”火遍全球的快时尚巨头。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快时尚帝国在悄悄布局另一个赛道——美妆。当海外美妆市场被YSL、 兰蔻等大牌牢牢占据,当平价彩妆领域挤满了Milani、KIKO等老牌玩家,一个带着SHEIN基因的新品牌突然杀出重围,用不到5美元的口红撬动年轻消费者钱包,它就是SHEGLAM。这个成立刚满五年的彩妆品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武器?
脱胎于SHEIN, 却不止于“平价”标签
2019年,SHEIN官网悄然上线了一个名为SHEGLAM的美妆板块,一开始只有十几款产品,谁能想到这个“小分支”会成为后来出海美妆的黑马。2020年12月, SHEIN正式将美妆业务拆分,为SHEGLAM搭建独立站,用Shopify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步棋,直接让SHEGLAM从“SHEIN的附属品”变成了独立品牌。

很多品牌出海总喜欢跟风高端路线, 但SHEGLAM从一开始就选了条不一样的路:避开与阿玛尼、兰蔻等大牌的正面硬刚,也不走“低价低质”的老路,而是卡在“品质+性价比”的中间地带。就像它家官网那句没明说却处处体现的宗旨:“用4美元的价格,给你25美元的质感。”这句话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产品策略——把80%的成本花在膏体研发和配方上,只留20%给包装设计。
价格屠夫还是品质玩家?SHEGLAM的“反常识”定价术
打开SHEGLAM官网, 最扎眼的就是价格标签:一支口红卖3.99美元,一盘眼影4.99美元,一套化妆刷套装10美元。在海外美妆市场, 这个价格堪称“地板价”,要知道,同类型的Milani口红定价普遍在8-10美元,KIKO的眼影盘也要15美元以上。但SHEGLAM的低价不是靠牺牲品质换来的,反而藏着更深的算盘。
品牌方舟的数据显示, SHEGLAM旗下68%的产品售价集中在0-5美元区间,80%的单品价格低于10美元。这么便宜能赚钱吗?SHEGLAM曾公开过一笔账:如果一支口红售价25美元, 实际成本可能只有5美元,其中包装和管体占3-4美元,膏体和配方成本仅1-2美元。所以他们把省下来的包装费, 全部砸进了配方研发——找的可是给Huda Beauty、Stila等大牌代工厂的供应链,连生产过程都拍成视频放在社媒上,就是要告诉你:“我们便宜,但不廉价。”
IP联名不是随便玩, SHEGLAM的“流量密码”
平价彩妆品牌扎堆的时代,怎么让消费者记住你?SHEGLAM给出的答案是:IP联名。但它的联名不是随便找个动漫IP蹭热度,而是精准卡在“情怀+实用”的交会点。2023年8月, SHEGLAM和华纳兄弟合作推出《哈利·波特》联名系列,直接把霍格沃茨搬进了化妆盘——四色眼影盘对应四大学院颜色,唇彩套装以电影里的魔药命名,连色号名字都带着“活地狱魔药”“ Felix Felicis”这样的梗。
这次联名直接炸了:上线前两周就在Ins、 TikTok上疯狂预热,开售当天哈利波特全系列套装以49.99美元的促销价被抢空,连19.99美元的霍格沃茨调色盘都成了爆款。更厉害的是 这次合作让SHEGLAM拿下了License Global全球“Beauty & Health最佳IP联名”奖——要知道,这个奖项以前可是被雅诗兰黛、欧莱雅这些巨头垄断。从哈利波特到玛丽莲梦露, 再到Rick and Morty,SHEGLAM两年内联名了11个IP,每个IP都能精准戳中特定人群的“情怀点”,难怪能持续出圈。
社媒不是发广告, SHEGLAM的“种草生态”
美妆品牌出海,社媒是绕不开的战场。但很多品牌的社媒运营就是“KOL发广告+抽奖”的套路,SHEGLAM却把玩出了新花样。它的Instagram和TikTok粉丝分别高达387万和760万, 但真正厉害的是互动率——Ins帖子点赞数轻松上万,TikTok短视频播放量动辄数百万,甚至有支Soft Haze Lip Blur的测评视频,靠和迪拜网红@shahdzn合作,直接刷出566万播放。
观察它的社媒内容, 你会发现几个特点:一是更新频率高,几乎天天紧跟热点,比如某款眼影色号在TikTok火了三天内SHEGLAM就能推出同款;二是内容形式活,短视频里既有产品展示,也有“新手妆容教程”“平价彩妆大牌平替测评”这类实用内容;三是互动玩得转,不只是抽奖,还会让用户投票选下一个联名IP,甚至发起“用SHEGLAMcos电影角色”的挑战赛。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让粉丝不 just 是消费者,更成了品牌的“野生推广员”。
年轻人不爱大牌?SHEGLAM的“精准狙击”
为什么SHEGLAM能抓住海外年轻消费者?答案藏在它的用户画像里。和SHEIN一样, SHEGLAM的目标用户是18-35岁的年轻女性,她们爱追潮流、爱尝鲜,但又对大牌“溢价”敏感——愿意为品质买单,但不想为品牌名多花一分钱。这部分人群在欧美市场占比越来越大, 据Euromonitor数据,2023年全球18-35岁女性美妆消费占比达58%,其中性价比产品增速是高端品牌的2.3倍。
针对这群“精明消费者”, SHEGLAM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产品上,快速上新保持新鲜感,供应链支持让它能做到每周上新20款;营销上,用KOL和素人测评建立信任,比如找中东女性博主展示适合深肤色的色号,找男性美妆博主打破“化妆是女生专利”的刻板印象;体验上,满50美元包邮、30天无理由退换,把“风险”降到最低。后来啊就是很多用户第一次买是主要原因是便宜,复购却是主要原因是“真的好用”。
从“SHEIN的彩妆”到独立品牌, SHEGLAM的“去依附”之路
虽然背靠SHEIN这棵大树,但SHEGLAM从没想过“躺赢”。成立初期,它确实沾了SHEIN的流量光,毕竟SHEIN主站每月有上千万访问量,美妆板块能直接导流。但SHEGLAM团队很清楚:依附母品牌永远做不大,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于是它开始“去SHEIN化”——独立站设计完全区别于SHEIN的主站风格, 从少女粉换成更酷的黑白金色调;产品命名不再用“SHEIN001”这种编号,而是取“Soft Haze”“Velvet Touch”这样有记忆点的名字;就连社媒文案,也从“快时尚姐妹看这里”变成了“美妆女孩的宝藏集合地”。
2024年Q1, Onesight发布的《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显示,SHEGLAM位列第四,超过了很多传统美妆品牌。这个排名背后 是SHEGLAM用四年时间完成的一次蜕变:从SHEIN的“试验田”,变成了能和本土平价品牌掰手腕的独立力量。现在再问“SHEIN的彩妆品牌叫什么”, 答案早已不只是“SHEIN旗下的那个”,而是“那个用5美元口红征服海外年轻人的SHEGLAM”。
平价美妆的内卷时代, SHEGLAM的“破局启示”
当越来越多中国美妆品牌扎堆出海,当平价彩妆赛道卷成“红海”,SHEGLAM的成功给了行业一个重要启示:低价不是原罪,低质才是。它用供应链优势解决了“品质焦虑”, 用IP联名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用社媒运营解决了“流量获取”,这三板斧砍下来硬是在巨头环伺的市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
当然 SHEGLAM也面临挑战:低价策略的利润空间有限,过度依赖联名IP可能存在版权风险,如何在“性价比”和“品牌溢价”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它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 这个从快时尚跨界而来的彩妆品牌,已经用实力证明: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找准用户痛点,敢于打破常规,哪怕只是卖一支5美元的口红,也能掀起滔天巨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