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ze Labs的智能家居产品在TikTok上销量为何能冲破55万件
55万件背后:Wyze Labs在TikTok的爆发不是偶然 是“算盘”打得好
智能家居赛道这几年卷得不行,大品牌靠技术堆砌,小品牌靠价格厮杀,能在红海里杀出一条路的,要么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巨头,要么就是像Wyze Labs这样“剑走偏锋”的聪明人。它没多少钱砸广告, 却在TikTok上把智能家居卖成了爆款——30天销量55万件,GMV冲到330万美元,数据摆在那儿,谁都得问一句:这波操作到底是怎么玩的?
便宜不是王道, 是“花对地方”的性价比哲学
说起Wyze的产品,第一个蹦进大多数人脑子里的词就是“便宜”。29美元的摄像头、19美元的传感器,价格低到让同行牙痒痒。但你要真以为它靠“低价倾销”就错了 这便宜不是便宜得没道理,而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用户最在意的刀刃上。普通用户买智能家居设备,图啥?不就图个“省心”和“不肉疼”嘛。Wyze看透了这点:功能不用多炫,够用就行;价格不用多低,比大品牌便宜一半就行。

它的摄像头没有4K分辨率, 但夜视清晰度足够让半夜起夜的人看清客厅有没有小偷;传感器不支持全屋智能联动,但门窗一开就报警,这对租房族来说够用了。说白了 Wyze没跟大品牌拼技术参数,而是拼“用户感知价值”——你花一杯咖啡的钱,就能让家里多一份平安感,这笔账谁都会算。2023年黑五期间, 它的摄像头在TikTok Shop上的转化率比平时翻了3倍,评论区里“比Ring便宜一半,效果不差”的评论占了七成,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摄像头到智能门铃:功能设计藏着用户没说出口的痛点
Wyze的成功不只是便宜,更在于它抓准了普通人对智能家居的“隐性期待”。大品牌总爱搞“全屋智能”,动辄几千上万的系统,把普通用户吓得够呛。但Wyze知道, 大多数人买智能设备,不是为了搞科技展览,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小麻烦:比如担心老人独自在家摔跤,想知道猫咪是不是又在拆沙发,或者单纯不想半夜起来关灯。
它的跌倒检测传感器就是典型。2023年9月, Wyze在TikTok上发了个视频:独居老人半夜起床摔倒,传感器立刻给子女手机发了报警通知。视频里没提技术多先进, 只说“29美元,给爸妈多份保障”,播放量直接破500万,带动这款传感器单周销量暴涨2万件。这种“用场景说话”的设计,比任何参数宣传都管用——用户买的不是传感器,是“安心感”。
内容不是硬广, 是“让产品自己讲故事”
打开Wyze的TikTok账号,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它发的视频几乎没有“王婆卖瓜”式的广告,全是“用户视角”的真实记录。有人把摄像头装在猫窝旁, 拍下猫咪半夜偷偷爬上床的搞笑画面;有人用Wyze传感器做了个“自动喂猫机”,猫咪一到饭点就自己跑过来;还有个用户改过了旧手机,装上Wyze系统,做成了家庭监控屏……这些视频没提一句“我们的产品多好用”,但观众看完就想点进购物车:“这玩意儿我也能搞一个!”
2024年1月, Wyze发过一个“智能门恶作剧”的视频:主人出门时用Wyze门铃远程给快递员放了一段“家里没人”的语音,后来啊快递员在门口等了半小时全程被门铃录下来。视频配文:“29美元,让你看清门外的‘戏精’”,播放量1200万,直接带动门铃销量当天破万。这种“用产品玩梗”的内容, 比任何KOL推广都自然用户觉得“这产品有意思”,而不是“这品牌在逼我买”。
从开箱到测评:用户UGC成了“免费销售员”
Wyze最聪明的一招,是让用户替它“说话”。它在TikTok上发起过#Wyze改过挑战, 鼓励用户分享用Wyze产品做的创意改过每周选出“最佳改过者”送全套设备。有个大学生用10个Wyze传感器做了个“智能宿舍门禁”, 室友刷脸就能进,视频被Wyze转发后粉丝一周涨了8万,相关产品的搜索量飙升了200%。
更绝的是Wyze从不删差评。有个用户视频吐槽“摄像头的Wi-Fi连接不稳定”, Wyze没删视频,反而评论区回复:“感谢反馈,已私信你调试教程,试试这个方法能解决吗?”这种坦诚的态度,让其他用户觉得“这个品牌不坑人”。据兔克出海2024年3月的数据, Wyze在TikTok上的用户UGC内容占比达65%,而这些内容的平均转化率,是官方视频的2.3倍。
达人合作不是“随便找网红”, 是“找对的人说对话”
很多品牌做TikTok营销,喜欢找百万粉丝的头部网红,后来啊钱花了不少,转化却一般。Wyze反其道而行之, 专挑“垂直领域的小而美”达人——比如科技测评博主“居家小能手”、宠物博主“喵星人日记”,他们的粉丝精准,信任度高,说一句话比百万网红的“广撒网”管用多了。
2023年11月, 宠物博主“喵星人日记”发了个视频:用Wyze摄像头拍下猫咪偷吃猫粮的全程,配文“29美元抓现行,再也不用背黑锅了”。视频里没提“Wyze多好用”, 但评论区全是“链接呢”“求同款款”,这条视频直接带火了Wyze的宠物监控套装,单周销量突破3万件。Wyze的海外营销总监曾在采访里说:“我们不要‘流量’,要‘精准流量’。一个懂产品的博主,比十个只会念稿的网红有用。”
从科技博主到素人:让“真实感”成为信任背书
Wyze的达人合作策略里最特别的一点是“大量启用素人”。它会在评论区找那些发过真实使用体验的普通用户,邀请他们合作,甚至免费寄产品。有个叫“美国租房党”的素人博主, 粉丝只有1万,但视频全是“租房党如何用低成本智能家居改过小房子”,2024年2月,Wyze赞助他发了条“用300美元搞定全屋智能”的视频,后来啊评论区炸了:“原来租房也能装智能家居?”“这个预算我也能接受!”这条视频的转化率,比当时找的百万网红视频高了40%。
为什么素人这么管用?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真实感”太强了。没有精致的剪辑,没有夸张的台词,就是“我买了我用着还行,你看着办”。这种“朋友推荐”式的信任,是品牌花多少钱广告都换不来的。据Echotik2024年5月的调研, Wyze在TikTok上的素人合作内容占比达45%,而这些内容的用户停留时长,是专业制作视频的1.8倍。
直播不是“卖货”, 是“和用户唠嗑”
很多品牌做TikTok直播,就是“1小时播5个产品,念完链接下播”。Wyze的直播却像“网友在线答疑”,主播不急着卖货,先回答用户问题:“摄像头能装室外吗?”“电池续航多久?”有人问“你们的传感器和Ring比哪个好”, 主播直接说:“Ring功能多,但贵;我们传感器少,但够用,看你需要啥。”这种“不藏私”的态度,反而让用户更愿意买。
2024年黑五期间, Wyze做了场“12小时不打烊”直播,主播全程和观众互动:有人晒出自己的Wyze改过作品,主播当场夸“这创意绝了”;有人吐槽“App有点卡”,主播立刻记录下来说“下周更新会优化”。这场直播没请网红,没搞抽奖,但GMV达到了120万美元,平均每分钟卖出83件产品。用户在评论区说:“看这场直播像和朋友聊天不买都觉得不好意思。”
从新品发布到问题解答:让直播成为“用户服务窗口”
Wyze的直播还有一个妙招:把直播变成“新品首发+问题解决”的混合场。每次有新品上市,它不会直接上架,先在直播里“内部测试”主播用着怎么样,观众实时提意见。比如2024年3月推出的智能灯泡,主播在直播里按观众要求调了三次亮度,改了两次色温,才正式上线。后来啊产品一上架,差评率比之前低了70%,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这灯泡是我参与设计出来的”。
更难得的是Wyze的直播从不回避问题。有次直播中, 用户问“你们的摄像头有没有隐私风险”,主播没有回避,而是详细讲了加密技术,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关闭麦克风”。这场直播后Wyze的“隐私平安”相关搜索量增加了300%,销量反而涨了。事实证明,用户要的不是“完美产品”,而是“坦诚的品牌”。
55万件销量背后:运气是实力, 时机也是
Wyze的成功,除了产品、内容、策略,还有一点“运气”——它踩中了TikTok Shop美区本土店内测的红利期。2023年, TikTok Shop在美区刚起步,平台急需本土商家入驻,Wyze作为“有一定知名度但不算巨头”的品牌,拿到了早期流量扶持。据内部人士透露, 2023年10月,Wyze的TikTok Shop店铺平均每天能比其他商家多30%的自然流量,这对新品牌来说简直是“天降馅饼”。
但运气这东西,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同期入驻TikTok Shop的智能家居品牌有几十家,只有Wyze真正抓住了“短视频+直播+UGC”的组合拳。其他品牌要么只会发硬广,要么照搬亚马逊的运营思路,后来啊流量来了也接不住。Wyze不同, 它早就习惯了在“小池塘”里抢食——没钱投Facebook广告,就在Instagram上做用户UGC;没预算请网红,就自己拍搞笑视频。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经验,让它在TikTok的红利期里如鱼得水。
红利期已过?新品牌还有没有机会?
现在想复制Wyze的路,确实难了。TikTok Shop美区的流量红利已经过去,新商家很难再拿到当年的资源倾斜。但这不代表没有机会——东南亚、 拉美等新兴市场的TikTok Shop还在增长,2024年东南亚推出的“十大精选权益”,对本土商家和跨境卖家都有扶持。关键是要学Wyze的“内核”:不盲目跟风,而是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比如 东南亚用户更关注“性价比+本地化适配”,品牌可以学Wyze的“便宜管用”,但要结合当地需求——比如电压、语言、家居习惯。再比如拉美用户喜欢“强互动内容”,可以学Wyze的UGC挑战,但要用当地流行的音乐和梗。说白了Wyze的成功不是“复制粘贴”出来的,而是“因地制宜”熬出来的。
55万件销量,数字背后是一个小品牌想破圈,或许该学学Wyze: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别总想着“我要卖什么”,多想想“用户需要什么”。毕竟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从来都不缺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