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超三亿,这个品牌难道不是中国版的迪士尼吗
全球销量破三亿,它凭什么被拿来对标迪士尼?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说有个潮玩品牌全球销量超过三亿件,有人喊它“中国版迪士尼”。这话听着有点夸张,毕竟迪士尼是横跨电影、乐园、周边的娱乐帝国,一个做玩具的品牌怎么能相提并论?但仔细一查, 这个叫StarPony的品牌确实不简单——欧美潮玩市场占有率第一,TikTok上千万播放的爆款视频一堆,连TJMaxx、Five Below这些零售巨头都抢着合作。它到底做了什么让敢这么说的人不是空穴来风?
从零到三亿:一个成立四年的“愣头青”怎么杀疯了
2020年8月,广州。王磊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注册了一家叫StarPony的公司。当时没人看好他们——潮玩市场早就被泡泡玛特、52TOYS盘得明明白白,新人入场基本等于送死。但他们有个优势:团队里一半人来自阿里巴巴、 华为,还有做过宝洁品牌营销的,懂供应链,更懂怎么在互联网上做内容。

一开始他们没碰盲盒,而是盯上了毛绒玩具。这个品类看起来老土, 但StarPony发现了一个别人忽略的细节:Z世代年轻人买毛绒玩具,不是为了“哄孩子”,是为了“情绪陪伴”。他们把玩具设计成“治愈系”风格, 圆滚滚的身材、软fufu的材质,还给每个玩具起了个故事背景——比如小羊Mewaii是个“社恐但爱画画”的艺术家,小熊Koko是“吃货但讲义气”的厨房达人。
这套打法见效很快。2021年双11, StarPony的独立站销售额突破500万,其中一款Mewaii毛绒玩具卖掉了30万件。到2023年,他们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三亿件,欧美市场占了60%,超过了万代、孩之宝这些老牌玩具巨头。更夸张的是 在亚马逊美国站毛绒玩具类目,StarPony连续半年稳居销量榜首,连“迪士尼限定款”都只能排在他们后面。
TikTok上的“魔法”:怎么把一个IP从0做到千万粉丝
StarPony真正的王牌,是TikTok。2021年, 他们决定把IP运营的重心放在这个平台上——不是简单发产品广告,而是用“动画短剧+达人共创”的方式,让IP“活”起来。
他们给Mewaii设计了一系列日常小剧场:比如“社恐Mewaii被迫参加聚会, 后来啊靠画画惊艳全场”“Koko偷吃主人零食被发现,后来啊反手给主人做了顿大餐”。这些短剧没有一句台词,全靠表情和动作,但精准戳中了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吃货本性”这些痛点。2023年8月26日 他们发布了一条“恋爱中女生捉弄男生”的短剧,Mewaii扮演“助攻闺蜜”,视频直接冲上TikTok热门,播放量1100万,点赞86万,评论区全是“这就是我本人”“求链接”。
光靠自己发还不够,StarPony拉了上百个TikTok达人共创。有个叫@funnypenjs的博主, 粉丝21万,他做了个“StarPony毛绒玩具开箱测评”视频,重点演示玩具的“抗压能力”——用脚踩、用椅子坐,后来啊玩具一点没变形,视频播放量170万,带动店铺当天销量翻了5倍。还有个@ronnieaintavampire, 用“男友视角”拍视频,抱着Mewaii说“比女朋友还软”,点赞16万,直接带火了一款“情侣款”毛绒玩具。
现在StarPony的TikTok主账号粉丝22.54万, Mewaii的IP账号粉丝11.88万,每个月能出3-5条百万播放的爆款。更重要的是 这些粉丝不是“泛流量”,而是“死忠粉”——有人主要原因是喜欢Mewaii,主动去学画画;有人买了全套玩具,每天给它们“拍vlog”。这种情感连接,是迪士尼能长盛不衰的关键,StarPony居然在四年内做到了。
线上线下“夹击”:为什么零售巨头抢着要它的货
做IP内容只是第一步,StarPony更狠的是“全渠道渗透”。线上, 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站,设计得像个“童话故事馆”——首页会放Mewaii的“成长日记”,产品页不是简单堆图片,而是“IP故事+产品场景”的结合,比如“Mewaii的绘画套装”,配图是Mewaii在画架前创作的场景,下面写着“给每个有梦想的小画家”。这套设计让独立站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0%。
线下才是真正的“战场”。2022年,StarPony开始找美国线下零售商合作。一开始没人理他们——一个中国品牌,凭什么进TJMaxx、Five Below这些连锁店?但他们带着数据去了:“我们的TikTok粉丝60%在美国, 爆款视频在当地播放量破千万,年轻人主动问哪里能买到。”再加上他们供应链优势——广东的玩具厂能24小时打样,成本比美国本土低30%,价格更有竞争力。
2023年, StarPony和TJMaxx集团达成合作,首批5000件Mewaii毛绒玩具上架,3天就卖光。现在 他们的产品已经进入美国超过2000家线下门店,连Cracker Barrel这种主打“家庭温馨”的连锁餐厅都摆上了StarPony的玩具。线下渠道的销量占了总营收的40%,直接把StarPony从“网红品牌”做成了“大众品牌”。
对标迪士尼?先看看这差距有多大
说StarPony是“中国迪士尼”,其实有点拔高。迪士尼有米老鼠、 冰雪奇缘这些百年IP,从电影到乐园再到主题酒店,形成了一个“内容-体验-消费”的闭环。StarPony现在有什么?一个MewaiiIP,几款毛绒玩具,一个TikTok账号。迪士尼能让游客花几千块去乐园玩,StarPony的玩具均价才30美元,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生意。
更现实的问题是IP寿命。迪士尼的米老鼠快100岁了Hello Kitty也60多岁了Mewaii才几年?2024年, StarPony推出了新IP“太空猫Luna”,想复制Mewaii的成功,但市场反响一般。有业内人士分析:“Z世代喜欢Mewaii,是主要原因是它‘治愈’,但这种情绪需求很容易被新的IP替代。迪士尼的IP之所以能活, 是主要原因是它们承载了
不过StarPony也有迪士尼没有的优势。迪士尼的内容创作依赖好莱坞,成本高、周期长,一部动画电影要几年才能上线。StarPony的内容创作在TikTok上, 成本低、反馈快——一条视频火了马上就能推出同款玩具;数据不好,第二天就能调整内容。这种“小步快跑”的模式,更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下一个十年:潮玩帝国的野心与现实
StarPony的创始人史仓健说过:“我们不想做‘中国的泡泡玛特’,要做‘世界的StarPony’。”这话听着很大, 但他们的路子其实很实在:先靠一个IP打透市场,再孵化更多IP,再说说做成“潮玩界的优衣库”——不管你喜欢什么风格,都能在StarPony找到对应的IP和产品。
2024年, 他们开始尝试“IP跨界”:和游戏公司合作,推出Mewaii主题的手游;和咖啡品牌联名,推出“Mewaii治愈套餐”;甚至还在筹划线下快闪店,让粉丝能和IP形象互动。这些尝试,其实都是在模仿迪士尼的“轮次收入模式”——内容IP带动周边消费,周边消费反哺内容创作。
但挑战依然存在。潮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泡泡玛特也在发力海外推出了自己的TikTok账号;万代、孩之宝这些老牌玩家也开始“年轻化”,在社媒上玩起了短剧。StarPony能不能守住“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关键看它的IP能不能从“网红”变成“常青树”。
或许,“中国迪士尼”不是终点。StarPony正在摸索的, 是属于Z世代的潮玩生态——用互联网做内容,用供应链做产品,用情感连接用户。这个生态能不能撑起一个帝国,谁也说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成立四年的“愣头青”,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潮玩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