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三只羊是否将继续出海,发力TikTok小店改写电商格局

三只羊的出海棋局:TikTok小店是救命稻草还是冒险豪赌?

最近跨境电商圈悄悄传出一个消息:三只羊厦门分公司在招TikTok东南亚小店运营, 要求还挺高——必须有一年以上实战经验,还得有从零到一做号的成功案例。这则招聘像块石头扔进池塘,涟漪不小。要知道,小杨哥的团队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琢磨出海,今年更是把TikTok Shop当成了主战场。但问题来了:三只羊这步棋,到底是深思熟虑的战略突围,还是被国内市场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招聘背后的信号:东南亚不是备选项, 是唯一选项

仔细看这则招聘信息,重点不是招人,而是三只羊对东南亚市场的死磕。岗位描述里写得明明白白:要分析产品市场趋势、 竞争对手动态,还要制定运营规划和促销策略——这不是随便找个运营就能干的活,是要啃硬骨头的节奏。更关键的是 这次招聘没限定产品品类,但结合三只羊和福建茶网红“康康说茶”合资成立厦门分公司的操作,外界都在猜:茶叶会不会是他们敲开东南亚市场的第一块砖?毕竟福建茶在东南亚本就有基础,加上小杨哥的流量加持,按道理讲能打出组合拳。

继续出海?三只羊或将发力TikTok小店
继续出海?三只羊或将发力TikTok小店

有意思的是三只羊早就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他们内部专门设了TikTok生态部门,还搞了个叫“Three Sheep Global Network”的海外MCN。这名字听着就野心勃勃,想复制国内那种“网红+供应链”的模式。但国内现在什么情况?直播带货卷得跟麻花似的,头部机构抢得头破血流,中小玩家连汤都喝不着。三只羊这时候往东南亚冲,与其说是扩张,不如说是找活路。

新加坡的“高光时刻”:200万粉丝和GMV榜首,真能复制吗?

说到三只羊的出海成绩,新加坡站算是个亮点。2024年开年, 他们就在TikTok新加坡攒了200多万粉丝,还跟当地网红@shopwithsasax搞了场跨国直播,直接冲上当地GMV榜榜首。这个数据乍看挺唬人, 但细想有门道:新加坡华人多,文化跟国内接近,小杨哥那种接地气的搞笑风格,在这里反而比纯英文内容更容易吃香。再加上@shopwithsasax在当地本身就是头部网红, 粉丝基础摆在那,这场爆火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不过这场直播的转化率具体多少,三只羊没公布。但根据跨境圈的数据,东南亚直播带货的平均转化率在1.5%-3%之间,远低于国内的5%-8%。这说明什么?流量是有了但转化效率还没打起来。可能是选品不对路, 也可能是东南亚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国内差太多——他们更爱买便宜快消品,对高价品的接受度没那么高。三只羊在国内卖得飞起的东西,到了东南亚可能水土不服。

印尼的“当头棒喝”:6千元GMV, 海外市场不是你想进就能进

新加坡的光环还没散,印尼的冷水就浇下来了。有消息爆出,三只羊在TikTok印尼站折腾了10个月,历史总GMV居然不足6千元。这个数字在跨境圈里连塞牙缝都不够——正常一个中小卖家在印尼一个月都能做到这个数。更扎心的是评论区里有人问“外国人都不买账?”下面回复更直接:“歪果仁不容易被骗。”这话说得刺耳,但点出了痛点:东南亚用户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远比想象中低。

为什么印尼翻车这么惨?时间节点很关键。2024年11月, 印尼TikTok Shop的政策突然收紧,对跨境商家的资质要求卡得死死的,三只羊这种“半路出家”的团队,可能连本地化资质都没搞定。再加上印尼是穆斯林国家, 宗教文化和消费习惯跟中国差十万八千里卖茶叶还好,要是卖其他品类,很容易踩文化雷区。6千元GMV不是偶然是东南亚市场对“外来者”的天然排斥。

国内风波的连锁反应:品牌信誉的裂痕,海外怎么补?

三只羊在国内的麻烦,大家都懂。那些负面新闻像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跟着他们一路跑到了海外。跨境电商最讲究什么?信任!用户敢下单,是主要原因是信你这个品牌。但三只羊在国内的信誉已经裂了道大缝, 海外消费者不知道内情,但“有负面新闻的品牌”这标签一旦贴上,想撕下来难如登天。

更麻烦的是东南亚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他们可能通过YouTube、Twitter看到三只羊的国内争议,心里自然会打鼓。小杨哥在国内靠“搞笑接地气”攒了人气, 但海外用户不吃这套——他们更关心产品质量、售后保障,而不是你直播时摔不摔跤。怎么把国内的人设优势转化成海外的信任资产,这是三只羊最大的难题。

Three Sheep Global Network:自建MCN,是优势还是包袱?

为了出海, 三只羊下了血本搞了个“Three Sheep Global Network”,想自己做MCN,不依赖第三方。这个想法挺好,能掌控内容质量和网红资源,但问题也不少。东南亚的网红生态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头部网红分成高、脾气大,中小网红又带不动流量。三只羊在国内可能跟网红打交道有一套,但在东南亚,语言不通、文化隔阂,合作起来肯定磕磕绊绊。

而且自建MCN烧钱啊!网红签约、内容制作、团队运营,哪样不要钱?三只羊在国内虽然赚钱,但最近的舆论风波肯定影响了现金流。如果海外业务短期内看不到回报,这个“Three Sheep Global Network”很可能变成沉重的包袱。遥望传媒当年出海也搞过类似操作,再说说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不得不收缩,三只羊会重蹈覆辙吗?

茶叶出海:老本还是新战场?文化壁垒比想象中高

前面提到,三只羊可能重点推茶叶。福建茶在东南亚确实有基础,比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爱喝铁观音、大红袍。但问题是 三只羊的茶叶在国内主打“性价比”,走的是大众路线,而东南亚的高端茶叶市场早就被印度、斯里兰卡的品牌占了。想靠低价冲进去,利润薄得像刀片;想走高端,又没品牌积淀,怎么跟立顿、TWG这些老牌竞争?

更现实的问题是东南亚的茶叶消费场景和国内不一样。国内人买茶要么自己喝,要么送礼,但东南亚更偏向“速溶茶”“奶茶原料”这类快消品。三只羊的茶叶能不能适应这种场景?比如开发适合当地口味的调味茶,或者和奶茶店合作?如果还是照搬国内模式,大概率会撞南墙。

对手环伺:东方甄选、遥望们已经上路,三只羊有什么不同?

三只羊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东方甄选早在2023年就进了TikTok英国站, 靠“知识型直播”打出差异化;遥望传媒深耕东南亚,已经和上百个当地网红合作,GMV稳定增长;交个朋友则主打“全品类”,供应链优势明显。这些对手起步早、资源足,三只羊想后来居上,得拿出点真东西。

但三只羊也有自己的“杀手锏”——小杨哥的流量。他在国内有上亿粉丝,虽然不能直接导流到海外但那种“草根逆袭”的人设,在东南亚年轻人中可能有共鸣。关键是怎么把国内的人设转化成海外内容。比如拍一些“中国茶农的一天”这样的短视频,带出产品的文化故事,可能比硬推产品更打动人。不过这种内容需要时间沉淀,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

出海之路的三座大山:信任、 产品、运营,一座都不能少

三只羊想靠TikTok小店 电商格局,但面前横着三座大山。座是运营,自建MCN能不能扛住成本,网红合作能不能打出转化?这三座山,哪座翻不过去,都可能前功尽弃。

不过话说回来跨境电商本来就是个九死一生的游戏。三只羊有流量、有供应链、有国内经验,这些底子比很多出海玩家厚。只要他们能放下“国内头部”的身段,真正沉下心来研究东南亚市场,说不定真能杀出一条血路。但话说回来如果还是抱着“复制国内模式”的幻想,那出海之路恐怕走不远。

未来展望: 格局?别扯了先活下来再说

三只羊的出海能不能成功?现在下结论太早。新加坡的高光时刻值得肯定,印尼的冷水浇头也警醒他们。TikTok小店确实有机会,但东南亚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三只羊现在最需要的不是“ 格局”的野心, 而是“活下去”的务实——先把印尼的GMV做到6万元,再谈6个亿。

说到底,出海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场马拉松。三只羊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实力跑到再说说?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们还是国内那套“流量至上”的玩法,在东南亚大概率会栽跟头。毕竟海外用户不是傻子,信任不是靠砸钱砸出来的,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