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在韩国押注配送速度,能卷出新高度吗

韩国电商的“速度焦虑”:为什么配送成了生死线?

韩国消费者打开手机下单时屏幕上弹出的配送时间提示,可能比商品价格更让人揪心。这个人口不过亿的国家,硬是把电商配送卷成了“速度竞赛”。韩国统计厅2024年的数据显示, 韩国网购交易额达到24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8万亿元,创下2001年统计以来的新高。在这背后 是电商基建的疯狂内卷——首尔街头随处可见的“当日达”广告,凌晨下单早上收货的生鲜电商,还有消费者手机里“预计送达时间”倒计时的焦虑。

从242.9万亿韩元看:韩国人到底为“快”花了多少钱?

韩国能成为全球第五大电商市场,靠的不仅是消费能力,更是对“效率”的极致追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4年的报告显示, 韩国核心城市的次日达覆盖率已经超过80%,这意味着大多数地方都能实现“今天下单,明天收货”。更夸张的是本土巨头Coupang, 他们甚至推出了“火箭配送”——凌晨下单的生鲜商品,第二天早上7点前就能送到家门口,这种近乎“即时满足”的服务,把韩国消费者的期待值拉到了天花板。

押注配送速度,Temu在韩国卷出新高度
押注配送速度,Temu在韩国卷出新高度

韩国网民的购物偏好数据更直白:44.5%的人看重价格优势, 33.1%在意购物便捷性,但有24.7%的人把“快速且便利的配送”列为重要考虑因素。这个比例看着不高,但在韩国这个高密度市场里配送速度直接影响复购率。难怪有韩国电商从业者说:“在韩国,慢一秒,就可能永远失去这个客户。”

50%的韩国人放弃购物,只因物流“太磨蹭”?

快递慢不是小事,是能直接劝退消费者的“硬伤”。FedEx之前做过一项调查,50%的韩国受访者表示“较长的交货时间”是影响购物决定的主要担忧。更扎心的是46%的韩国消费者曾主要原因是配送等太久跟商家吵过架,甚至闹到平台投诉。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等快递等到花儿都谢了”的韩国消费者。

中国电商平台在韩国吃过这方面的亏。一份针对使用过中国电商的韩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只有41.8%。其中价格满意度高达80.8%,但商品质量满意度惨淡到20%。这中间的落差, 很大程度来自物流体验——价格便宜了但等货的时间太折磨人,收到的商品还可能“货不对板”。韩国消费者吐槽:“在中国电商平台买过一次毛衣,等了两周,后来啊袖子短了一截,再也不想试第二次。”

Temu的物流“闪电战”:从“等一周”到“次日达”的野心

2023年7月, Temu才刚蹚进韩国市场,比早来四年的速卖通慢了半拍。但这个中国电商平台没打算慢慢来2025年直接在物流上扔了颗“炸弹”。3月21日 Temu宣布和韩国乐天集团签了长期租约,把京畿道金浦市九来洞一个16.5万平方米的大物流中心据为己有。这个仓库什么概念?相当于23个足球场那么大, 里面还带冷链设施,紧挨着仁川港和金浦机场——说白了就是要把中国来的货和韩国本地的货“一锅端”,实现快速周转。

16.5万平物流中心:仁川港旁的“弹药库”

这个物流中心不是随便租的仓库,而是Temu在韩国的“战略据点”。位置选得极刁钻:仁川港是中韩货运的主要枢纽, 金浦机场能空运急件,从这里发货到首尔都市圈基本“半小时圈”。Temu的计划很明确:把韩国人爱买的中国商品提前存到这里 实现1-2天内全国送达,首都圈甚至能玩“当日达”。这速度,直接把之前跨境直邮的“等一周”甩出了八条街。

更狠的是Temu不止租了仓库,还想在里头搞个“韩国业务总部”。韩国媒体报道说Temu这是打算把物流、运营、营销全捏在自己手里不再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要知道, 此前Temu在韩国主要靠CJ Korea Express和Hanjin这些老牌物流公司送“再说说一公里”,现在自己下场建仓,等于把命脉抓到了自己手里。

L2L模式上线:拉韩国本地卖家“入伙”

建仓还不够, Temu在2024年2月又搞了个大动作——推出L2L模式,专门招那些手里有韩国本地库存的卖家入驻。这招更狠:本地卖家备货, 本地仓库发货,配送时效直接压到1-2天几乎和Coupang的“火箭配送”掰手腕。Temu这是想复制Coupang的成功?不是想用“中国供应链+韩国本地仓”的组合拳,把低价和快送打包卖给韩国消费者。

从2023年8月上线韩语网站, 到2024年2月成立韩国子公司Whaleco Korea LLC,再到2025年大举建仓、推L2L模式,Temu在韩国的节奏快得像开了倍速。按月活跃用户算, 2023年韩国电商前三还是Coupang、11号街、Gmarket,到了2024年1月,速卖通和Temu已经把11号街、Gmarket挤到了第三、第四。这速度,让韩国本土电商坐不住了。

从中国仓到韩国仓:Temu的“时效压缩术”

以前中国平台卖到韩国, 基本靠“漂洋过海”:从中国沿海港口发船到仁川港,再清关、分拣、配送,折腾下来少说5-7天。Temu现在想把这个流程“短路”——把货提前堆到韩国仓库, 消费者一下单,直接从仁川港周边发货,相当于把“跨境物流”变成了“本地配送”。这就像以前点外卖要等30分钟,现在餐厅在你家楼下开了个分店,15分钟就能送到。

速卖通和SHEIN也试过类似操作。速卖通在山东威海、 烟台建了优选仓,韩国订单时效压缩到3-5天2025年还要再扩容6万平仓库;SHEIN靠跨境直邮,时效5-8天但受限于快时尚品类,物流覆盖面不如综合平台。Temu的招数更激进:不仅要中国货快,还要拉韩国本地卖家一起备货,双管齐下把配送时间打下来。

卷得过Coupang吗?韩国本土玩家的“护城河”

Temu在韩国卷配送,绕不开一个名字——Coupang。这个本土电商巨头用“火箭配送”打了十多年,早把“快”刻进了品牌DNA。Coupang在韩国30多个城市有100多个物流中心,目标是有70%的消费者住在物流中心7英里范围内。他们甚至敢承诺“凌晨下单,早上收货”,这种服务不是靠砸钱就能快速复制的。

“火箭配送”30城100仓:Coupang的速度神话

Coupang的物流体系是“地狱模式”建起来的。2025年初, 他们又砸了近3000亿韩元建两大AI物流中心,还要在2027年实现“火箭配送5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韩国70%以上的人都能享受次日达。这种规模效应,是Temu短期内追不上的。韩国消费者习惯了Coupang的速度,突然换成“等两天”,心理落差可能比价格优势还难接受。

更关键的是Coupang的“快”不只是物流快,而是全链路快。他们有自己的仓储、配送、客服,甚至有自己的送货员团队。这种垂直整合的体系, 能把控每个环节的时效,而Temu现在还在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中间多了一层协调成本,难免有“掉链子”的风险。

本土信任的“玻璃门”:中国电商平台绕不开的坎

韩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商平台有个“刻板印象”:价格便宜, 但东西不靠谱,售后也麻烦。首尔市2024年下半年的调查就戳破了这一点:他们抽检了中国电商平台卖的圣诞儿童玩具,后来啊发现部分玩具的有害物质含量远超韩国标准。这种“质量信任危机”,让中国电商平台在卖高价、高复购率的商品时总有点“底气不足”。

韩国电商分析师朴敏英说:“中国平台靠低价吸引过一波用户, 但韩国人买重要商品,还是更信本土平台。中国平台现在卖的季节性商品、 一次性用品,价格敏感度高,但一旦涉及品质和售后消费者就会跑回Coupang。”这话不假, 有韩国消费者在论坛吐槽:“在Temu买了50块钱的蓝牙音箱,用了三天就坏了找客服像踢皮球,还是在Coupang买贵点的,坏了直接换货省心。”

速卖通和SHEIN的“前车之鉴”:物流竞赛的坑与路

Temu不是第一个想在韩国卷物流的中国平台,速卖通和SHEIN早就在这条路上踩过坑。他们的经验证明:在韩国,光靠“中国供应链+低价”不够,物流速度和本地化体验才是破局关键。

山东威海仓的3-5天:速卖通的“折中方案”

速卖通2019年就进了韩国市场,比Temu早了4年。他们一开始主打“跨境低价”,但配送慢成了硬伤——等货一周是常事。后来速卖通在山东威海、 烟台建了优选仓,把韩国订单的平均时效压缩到3-5天2025年还要再扩容6万平仓库。这个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但和Coupang的“次日达”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更麻烦的是速卖通的品类太杂,从3C数码到家居用品都有,物流管理难度大。韩国消费者反馈:“速卖通的东西是便宜,但每次下单都得猜什么时候能到,买急用根本不敢选。”这种“不确定性”,让速卖通在韩国始终没冲到头部,MAU长期排在Temu后面。

SHEIN的5-8天直邮:快时尚的“物流枷锁”

SHEIN在快时尚领域是全球顶流, 但在韩国市场,物流成了“绊脚石”。SHEIN主要靠跨境直邮,韩国消费者下单后得从国内仓库发货,走空运或海运,时效5-8天。这个速度对快时尚来说太致命——潮流等不起,等衣服到韩国,可能已经过季了。

品类限制也是问题。SHEIN只卖服装、配饰,而Coupang、Temu是综合平台,什么都能卖。韩国消费者想买家居用品、小家电时自然不会先想到SHEIN。2024年数据显示,SHEIN在韩国的MAU只有Temu的一半左右,物流覆盖弱是主因。

押注配送速度,Temu的“豪赌”能赢吗?

Temu在韩国卷物流, 像是一场“豪赌”:赌韩国消费者愿意为“低价+快送”放弃对本土平台的信任,赌自己能把物流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赌Coupang的速度神话不是不可撼动的。这场赌局,现在才刚刚开始,但已经能看出几个关键变量。

41.8%的满意度:价格之外 中国电商的“质量伤疤”

中国电商平台在韩国的用户满意度数据,像一盆冷水。之前提到的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41.8%,其中商品质量满意度只有20%。这说明韩国消费者对中国平台的“低价”买账,但对“质量”和“体验”不放心。Temu现在押注配送速度,但如果商品质量跟不上,速度再快也可能“翻车”。

2024年圣诞节前, 就有韩国消费者在Temu买的儿童玩具被检出有害物质,虽然Temu下架了相关商品,但负面影响已经扩散。这种“质量信任危机”不是建个仓、 招几个本地卖家就能解决的,需要供应链全链路的品控升级,可能比优化物流更难。

物流成本“无底洞”:Temu的“速度”要多少钱?

建仓、 招本地卖家、和乐天物流签长期租约……Temu在韩国的物流布局,烧钱速度可能比想象中快。16.5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 租金、运营、冷链维护都是固定成本;L2L模式要给本地卖家补贴,保证他们的利润;还得和Coupang、速卖通打价格战,物流成本很容易变成“无底洞”。

中国电商平台擅长“烧钱换市场”,但投资者不是傻子。Temu母公司PDD的股价2025年波动明显,说明市场对其盈利能力有担忧。如果物流投入太大,短期内又看不到盈利,Temu在韩国的“速度战”可能变成“消耗战”,再说说把自己拖垮。

终局未定:当“低价+快送”遇上“本土信任”

韩国电商市场的终局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Temu的物流布局确实给本土玩家造成了压力, 韩国媒体报道称,当地电商界对Temu的动作“尤为紧张”,担心物流时效这个核心优势被打破。但“紧张”不代表“害怕”, Coupang的护城河不是一天建成的,速卖通、SHEIN的教训也证明:在韩国,光有速度不够,还得有信任、有品质、有本地化。

Temu能卷出“新高度”吗?或许能,但这个高度不会是“打败Coupang”那么简单。更可能的后来啊是:中国平台和本土玩家形成差异化——Temu主打“极致性价比+较快配送”, Coupang坚守“品质+极致速度”,速卖通走“中端+全品类”,SHEIN深耕“快时尚+小单快反”。韩国电商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个玩家,但每个玩家都得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这场物流竞赛, Temu已经拿到了入场券,但想赢下整局,还得在供应链、品控、本地化上下更多功夫。毕竟在韩国,消费者要的从来不只是“快”,而是“又快又好又省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