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即将开放德国、意大利、法国新站点

欧洲电商的变局时刻

三月末的风似乎带着点不一样的东西, TikTok Shop这艘短视频电商的巨轮,正悄悄把锚抛向德国、意大利、法国的港口。消息传开时 不少跨境卖家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几秒——这三个名字在欧洲市场分量不轻,一个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一个是时尚与美妆的代名词,另一个则是家庭消费的稳定盘。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冲库存,有人却皱着眉翻合规手册,这片看似成熟的市场,突然多了几分未知的刺激。

那些被数字掩盖的增长密码

说起欧洲电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卷”。亚马逊、 eBay这些老牌巨头盘踞多年,本土平台如德国的Zalando、法国的Cdiscount也活得滋润。但一组数据可能让人重新掂量: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里 2024到2029年,欧洲电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能稳稳站在8%,2029年规模要摸到9511亿美元的大关。

连开三国!TikTok Shop 官宣即将开放德、意、法三大新站点
连开三国!TikTok Shop 官宣即将开放德、意、法三大新站点

这串数字背后 是1.591亿月活用户在TikTok EU区的活跃,光是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就占了六成以上,法国用户2500多万,德国2400多万,意大利也有2200万——这些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90分钟,相当于每周要花掉一个白天在屏幕前。这不是简单的流量池,是带着购买潜力的“时间金矿”。

年轻群体的变化更耐人寻味。欧洲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早就不满足于传统电商的“搜-买”模式,他们更愿意为“种草”买单。2024年英国黑五期间, TikTok Shop全托管模式的GMV同比暴涨161%,全年GMV冲到10亿美元,直接蹿升成英国第三大电商平台。这些年轻人刷着短视频突然被一件衣服种草, 点开链接就能下单,这种“内容即购物”的路径,在欧洲正慢慢从新鲜变成习惯。

为什么是这三个国家?

选德国、意大利、法国,TikTok Shop的算盘打得并不响,但很稳。德国人买东西讲效率, 物流必须快,72小时发货是底线;意大利家庭主妇爱囤货,性价比高的家居用品和零食永远有市场;法国人对时尚美妆挑剔,但认“种草”,一个本土美妆博主推荐的产品,可能比大牌广告还管用。平台明摆着摸透了这些脾性, 早在2024年12月试水西班牙和爱尔兰时就悄悄收集了用户画像——西班牙站零食类上线单日破万单,爱尔兰站上线3个月就挤进快消零售商前21名,这些测试后来啊让德意法三国的推进底气足了。

合作名单也藏着心思。法国家乐福、 德国时尚电商About You、美妆品牌Cosnova……这些名字在当地消费者心里有分量。和本土巨头绑在一起,TikTok Shop省去了从零建立信任的步骤,相当于借了他们的“信誉背书”。比如家乐福的生鲜和日用品供应链, 能直接补齐平台在快消品类的短板,About You的时尚资源又能吸引年轻女性用户——这步棋,不只是开新站,是在织一张覆盖不同品类、不同人群的网。

入驻门槛:是筛选还是劝退?

政策细则一出来卖家圈里分成了两派。全托管模式看起来诱人——商家只管供货,运营、物流、售后全包,补充欧罗巴联盟合规材料就能一键开三国店。但细看要求:企业营业执照、 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VAT税号、本地仓72小时发货、商品100%符合欧罗巴联盟法规。这些条条框框卡住了不少中小卖家, 有人吐槽“比申请欧罗巴联盟签证还麻烦”,但平台明摆着不打算走“低价换量”的老路,把门槛拉高,反而能过滤掉投机者,把位置留给真正有实力的玩家。

自运营模式的定向邀约就更微妙了。目前只对部分商家开放, 意味着平台在挑“优等生”——那些本地化运营能力强的团队,懂欧洲用户的语言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该推圣诞季商品,什么时候该结合复活节做活动。这种模式利润空间更大, 但风险也高,直播节奏、内容调性、售后响应,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被用户用脚投票。有在西班牙站试水的卖家透露, 自运营店铺的转化率比全托管高30%,但退货率也高出15%,这生意,看着光鲜,实则需要细水长流的功夫。

卖家的机会藏在细节里

别急着把所有库存都搬到欧洲,先看看哪些品类已经“暖”起来了。西班牙站的零食数据是个信号——单日破万单,说明欧洲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零食的接受度远超想象。德国人喜欢健康的, 比如低糖饼干、坚果;意大利家庭偏爱大包装意面、番茄酱;法国人对精致甜点没抵抗力,马卡龙、可露丽这类小点心,只要内容拍得诱人,根本不用愁卖。有家做坚果的跨境卖家, 去年底跟着TikTok Shop进入西班牙,用短视频展示“德国工程师研发的开口器”“意大利妈妈最爱的配方”,三个月就把月销做到了5万单。

美妆和时尚更是兵家必争地。Cosnova能成为合作伙伴,看中的就是TikTok的内容带货力。德国药妆品牌Balea过程, 法国美妆博主用“一周不重样的妆容”系列视频带货彩妆盘,这些内容比单纯的产品介绍更能打动消费者。关键是节奏——欧洲用户刷短视频耐心有限, 前3秒抓不住眼球就划走了所以开头必须直接:展示产品使用效果、突出价格优势、或者用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功能”钩住人。

物流与合规:生死线上的舞蹈

72小时发货, 听起来像句口号,但对欧洲消费者这是“基本尊重”。德国消费者习惯了亚马逊的次日达,如果等一周才收货,差评跑不了。有卖家算过账:在德国建海外仓, 虽然前期成本增加20%,但物流时效从10天缩到2天转化率能提升25%,退货率降低10%,算下来反而更划算。不过海外仓不是随便租的, 必须靠近核心城市,比如法兰克福、慕尼黑、米兰这些人口密集区,否则“本地仓”就成了“远仓”。

合规更是踩不得的雷。CE认证、EPR注册、VAT申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轻则商品下架,重则面临罚款。2024年就有个做电子产品的卖家, 主要原因是没及时更新欧罗巴联盟的能效标签,被TikTok Shop封了三个月的店铺,损失了上百万欧元。现在平台推出“一店卖五国”模式, 有西班牙主体就能开德意法店铺,看似方便,但合规成本其实是增加了——四个国家的法规都要研究,德国的食品接触材料要求、法国的化妆品成分限制、意大利的玩具平安标准,稍有差池就前功尽弃。

争议与真相:内容电商在欧洲到底行不行?

质疑声一直没停过。有人说欧洲人保守, 更喜欢“看好了再买”,而不是“边看边买”;有人说短视频带货太吵,和欧洲人追求的“优雅消费”格格不入。但数据给了响亮耳光:英国站2024年GMV年增长率263%, 法国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90分钟,这些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者习惯了在刷视频时顺便下单。有个法国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买东西要比较三家网站, 现在刷TikTok时看到喜欢的博主推荐,直接点购物车就行,反而更省时间。”

但内容电商不是万能灵药。欧洲用户对“虚假宣传”容忍度极低,如果视频夸大产品效果,或者直播时过度承诺,分分钟会被投诉到平台。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商家, 直播时说“这款收纳盒能装下100件衣服”,后来啊收到货的消费者发现只能装80件,直接集体投诉,店铺被罚了保证金。所以内容必须“真实”——展示产品实际尺寸、演示真实使用场景、甚至主动说明缺点,反而能赢得信任。

未来已来:谁能吃到这波红利?

短期来看,有供应链优势的工厂型卖家和本地化运营能力强的团队会占先机。工厂型卖家搭上全托管模式的快车, 不用操心运营,只要保证供货稳定和合规,就能坐等订单;本地化团队则能在自运营模式中发挥优势,懂欧洲的节日节点、文化梗、消费习惯,把内容做出“本土味”。有在德国做家居的团队, 专门研究德国人的“收纳焦虑”,用短视频分享“小户型收纳技巧”,顺便带货自家产品,月销做到了8万单。

长期看,欧洲市场的竞争会从“选品”转向“供应链+内容”的综合比拼。物流速度、合规能力、内容创意,这三者缺一不可。那些现在就开始布局海外仓、 组建本地化内容团队、深入研究欧罗巴联盟法规的卖家,当TikTok Shop在欧洲的版图越铺越大时才能站稳脚跟,真正把流量变成订单,把订单变成利润。

欧洲的电商江湖,又要变天了。这次轮到短视频玩家来搅局,只是能不能笑到再说说还得看手里的牌打得够不够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