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对TikTok加征34%关税后

美区TikTok卖家:这波关税组合拳, 打得我有点懵

最近刷美区TikTok卖家的朋友圈,满屏都是“货卡在港口”“运费比货还贵”的吐槽。有人甩出一张物流截图,预计4月5日产品才能放关,配文“千言万语化作家人们谁懂的哭泣表情包”。关税加征34%、5月2日800美元小包豁免政策取消,这两座大山压得卖家喘不过气。素来以“淡定”著称的美区TikTok卖家, 这次也绷不住了——毕竟谁也没想到,2025年的开年大戏,会是政策连环拳。

物流卡在半路, 货比金子还贵

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在群里说以前一批货从国内到美西,海运30天成本800美元,现在关税一加,同样的货物流成本直接飙到2000美元。“以前一单赚20美元,现在物流成本就占15美元,再算上头程、关税,基本不赚钱了。”更头疼的是 5月2日小包豁免取消后低于800美元的订单也要交关税,这对做小额爆品的卖家简直是“灭顶之灾”——有卖手机壳的卖家算过账,原来9.9美元的爆款,加关税后售价得提到12.99美元,流量直接腰斩。

美国加征34%关税后TikTok卖家没订单了……
美国加征34%关税后TikTok卖家没订单了……

关税压力像块石头,压在每个美区卖家的胸口。有人开始玩“曲线救国”:把货先拉到墨西哥, 再从墨西哥转运美区,虽然能绕开一部分关税,但物流时效从7天延长到15天退货率也跟着涨。有个做家居的卖家试过这个方法,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超时被投诉,账号直接限流。“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老老实实交关税,少亏点算点。”

另一边厢, 东南亚卖家也快熬不住了

别以为只有美区卖家惨,东南亚卖家这几个月也在“渡劫”。斋月刚过完,就有马来卖家在发帖:“之前一天直播能卖两三千,这半个月经常报蛋。”评论区里一片哀嚎,“流量直线下跌”“死循环”成了高频词。明明斋月是旺季,怎么反而更冷清了?

有资深卖家分析, 东南亚TikTok今年3月的GMV同比确实涨了但都让头部卖家吃掉了。中小卖家流量被分走, 再加上佣金普涨,越南站4月1日刚调整完佣金,普通店铺电子产品类目从2%涨到3%,服饰从3%涨到4%;商城店铺更惨,母婴类目佣金从5.78%直接干到7.7%。越南工贸部的数据说 82%的卖家是微型企业或个体户,这次佣金上调让他们的利润率平均下滑4.2个百分点。“卖一件亏一件,再这样下去只能关店了。”

斋月是强心剂还是安慰剂?

有卖家把斋月流量下跌归咎于“节日效应过”,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特看的数据显示, 今年3月TikTok Shop东南亚8大站点GMV确实同比大涨,特别是印尼、马来西亚站点翻倍增长。但问题在于,GMV涨了钱没涨到中小卖家口袋里。有个做女装的卖家说 3月大促时她投了2000美元广告,后来啊只卖了3000美元流水,扣除佣金、物流,倒亏500美元。“大促就像割韭菜,割完一茬就凉了根本回不了血。”

更难受的是新手卖家。有个开POP店3个月的卖家在群里哭诉:“开了3个月还没一单, 有访问量,价格也接近亏本了还是没有出单。”原来平台对新手卖家有限单政策,日限10单,有的甚至日限1单。平台解释说是怕卖家“吃回扣”,但对合规经营的卖家纯纯无妄之灾。“我想好好做,平台不给我机会啊。”

卖家们开始自救:耶稣起号法, 三两天冲5000粉

流量跌了、订单少了卖家们开始琢磨“起号”。最近上流行起“耶稣起号法”,据说快者三两天就能达到美区橱窗号5000粉丝的门槛。卖家们咋操作的?简单就是打造“宗教人设”——美国基督徒占比64%,宗教相关产品在当地特别火。有人在评论区“找组织”,集合信徒,短时间内就能收拢大批簇拥。

有个卖宗教书籍的卖家用这方法,7天就涨了6000粉,开通橱窗号后单日订单破百。但风险也不小:TikTok明令禁止宗教敏感话题,服务商有时候为了快速细分,剑走偏锋,把握不好尺度。有卖家跟着教程起号,后来啊刚接手就限流,一查是内容涉及“宗教极端言论”,店铺直接封禁。“服务商赚了快钱,卖家背了锅,太不划算了。”

橱窗号成了救命稻草, 但门槛越来越高

橱窗号是卖家的“带货口子”,流量=销量的公式下没橱窗号基本等于没流量。美区橱窗号门槛5000粉丝,东南亚是1000粉,最近卖家群里求橱窗号成了日常。“我也东南亚,过完年回来持续两月这样了3月大促好了一周,现在又回归‘平静’。”有个卖美妆的卖家说她开了5个号,才有一个达到1000粉,剩下的卡在800粉不上不下。

起号难,限单更难。有个做新手卖家的美区商家,手续正规合法,后来啊被限制日销1单,前端消息访问N次也没违规提醒。再说说在群里“大神”指点下才明白:官方设定如此。新手卖家想快速上量,难如登天。“平台怕我们冲着吃回扣去,合规经营的反而被误伤,太憋屈了。”

TikTok的曲线救市:品牌托管, 押注中高端

卖家们内卷自救的一边,TikTok也没闲着。今年3月,TikTok Shop正式发布“品牌托管”模式,瞄准中高端市场。这波操作被业内看作是TikTok的“曲线救市”——关税挤压低价商品利润, 那就做高客单价,拉高品牌溢价。首批参与测试的美区卖家平均客单价提升了40%,客单价能达到20-60美金,比普通店铺高出一大截。

品牌托管模式主要招男装、 女装、运动户外、内衣、鞋靴、箱包类目卖家,OQQ、Halara、Lovely Wholesale这些标杆品牌都在列。TikTok想围绕这些品牌二次孵化,打造“TikTok系”品牌。更诱人的是品牌托管采用0佣金、0保证金、0仓储费,最大限度降低卖家营运成本。“以前卖一件衣服佣金5%,现在不用交,利润直接多出5个点。”有个女装卖家说。

品牌托管不是谁都能上

品牌托管门槛不低, 主要招募两类卖家:一类是在亚马逊、SHEIN、TEMU等平台已有一定流水规模的跨境卖家,另一类是天猫、京东、抖音等国内头部电商卖家。年流水要求没明说但据内部人士透露,美区站点年流水要超过100万美元才有机会入选。对于中小卖家这门槛有点高,“我们小店一年流水才几十万,根本够不着”。

平台对品牌托管卖家“放权”,让卖家自己找达人、做内容、塑品牌。有个运动户外卖家说 以前平台会分配达人,现在得自己建联,“虽然累,但能精准找适合自己的达人,转化率反而更高了”。数据显示,品牌托管卖家的达人带货转化率比普通卖家高25%,主要原因是达人更了解品牌调性,粉丝匹配度也更高。

关税下的小卖家:进退两难, 要么升级要么出局

关税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卖家的两极分化。头部卖家主要原因是品牌溢价高, 能转嫁关税成本,反而活得更好;中小卖家夹在中间,既没品牌力,又没规模优势,只能硬扛。有个做家居的卖家说 以前靠低价打天下9.9美元的垃圾桶卖爆了现在加关税后12.99美元没人买,“低价内卷到头了是时候换个活法”。

卷了这么多年低价,卖家们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有个做女装的卖家在Q1检讨里写:“如果可以多联系些达人, 多铺开一些账号,多拓宽些素材……”虽然没有那么多如果,但从其心态上不难看出她对TikTok Shop及其背后内容赛道的笃定。品牌托管模式的出现,给了这些想升级的卖家一条路——“要么做品牌,要么被淘汰”。

低价内卷到头了 是时候玩一把高端局

美区关税34%,东南亚佣金普涨,中小卖家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到极限。有卖家算过一笔账, 以前卖一件T恤成本5美元,运费2美元,售价15美元,利润8美元;现在关税加34%,运费涨到4美元,售价提到20美元,利润还是8美元,但流量少了订单量下降,总利润反而缩水。“不涨价亏本,涨价没单,死循环。”

品牌托管成了“破局点”。客单价20-60美金,利润空间更大,还能避开低价竞争。有个做运动户外装的卖家加入品牌托管后 把售价从29美元提到49美元,反而卖得更好,“消费者觉得贵有贵的道理,品质上来了信任度也上来了”。首批测试数据显示,品牌托管卖家的复购率比普通卖家高18%,主要原因是用户认可品牌价值,愿意复购。

跨境电商的冬天来了吗?对中小卖家可能是;但对有品牌、有能力的卖家是“危”也是“机”。TikTok用品牌托管押注中高端,卖家们要么跟着升级,要么被淘汰出局。这波关税组合拳,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但也逼着大家走出舒适区。至于未来会怎样,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很明确:内卷的时代结束了品牌的时代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