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老字号凉茶巨头,如何将生意做到全球
老字号的“中年危机”:国内凉茶市场还能卷多久?
广药集团王老吉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2025年3月白云山发布的财报里 王老吉大健康板块2024年营收97.05亿元,同比下滑12.7%这数字看得人心惊肉跳。要知道, 这个靠“怕上火”广告语红遍全国的凉茶巨头,2011年销售额还突破过200亿,那时候的王老吉简直是饮料界的“顶流”,商超、餐厅、机场到处都是它的红罐身影,逢年过节送礼都少不了它。
可这几年, 国内饮料市场杀疯了新茶饮、功能性饮料轮番上阵,王老吉推出的黑凉茶、哔嗨啤、风味气泡美式等一系列新品,像往大海里扔石头,连个水花都没砸起来。企查查数据显示, 2024年国内凉茶相关企业注册量倒是涨了4.7%到1399家,说明行业还在热乎着,可王老吉的份额却在被蚕食,这老字号的光环在年轻人眼里好像没那么亮了。

更尴尬的是 王老吉想靠“下火”概念打动外国人的难度,不亚于让一个从不喝咖啡的人接受美式。中医的“上火”理论在海外认知度低,凉茶长期被贴上“华人饮品”的标签,想突破圈层谈何容易。国内市场卷不动,海外市场又难啃,王老吉这艘凉茶界的“航母”,似乎到了该转向的时候。
从“怕上火”到“草本潮”:王老吉的全球化野心
2023年, 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总经理方达锋抛出了个“PCBC全球化价值模型”,听着挺专业,其实就是围绕产品、渠道、品牌、文化四个维度发力。这模型说白了就是:光把凉茶卖出去不行,得让外国人对这玩意儿感兴趣、买得到、记得住、懂文化。王老吉想用这套组合拳,把凉茶从“中国特产”变成“世界饮品”。
产品端,王老吉在搞“中西合璧”。国内卖了几十年的红罐凉茶,到了海外直接改头换面。比如在沙特, 王老吉专门推出阿拉伯语包装的“家庭聚会装”,主打“草本、清凉、天然”,还蹭上中东禁酒文化催生的无酒精饮品需求,这波操作确实抓住了当地痛点。沙特健康饮品市场年均增速15%,王老吉这步棋算是踩在了风口上。不过话说回来凉茶那股中草药味,外国消费者能不能习惯,还得打个问号。
品牌上,王老吉想甩掉“老古董”的标签。2024年4月, 王老吉在洛杉矶发布了国际品牌标识“WALOVI”,这名字融合了Value、Origin、Vivid三层意思,还特意注册了方便食品和啤酒饮料商标。王老吉想用这个洋气的名字打破文化壁垒,让凉茶听起来更“国际”。有意思的是 WALOVI早在2020年就注册了直到2024年才正式亮相,看来王老吉对这“出海身份”是憋足了劲。
2023年5月, WALOVI还杀进了TikTok,开了@walovi_global和@walovi_usa两个账号,发点生活化内容,搞达人推广,标签#Walovi、#wanglaoji刷得挺欢。但说实话,TikTok的更新频率有点低,跟那些海外网红品牌比,活跃度差远了。
沙特试水:中东市场的“凉茶奇遇记”
2025年2月, 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突然宣布进军沙特市场,首站落地首都利雅得,跟沙特供应链龙头艾杜克签了合作协议。这动作挺突然但也不突然。王老吉董事长翁少全在2023年国际市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透露过 要“打开海外主流市场与渠道”,看来是憋了个大招。沙特这地方,热得能把人烤化,凉茶“清热去火”的功能按道理讲挺对路子,关键是怎么让当地人买账。
王老吉在沙特玩的是“本地化”套路。不光推出阿拉伯语包装,还搞了“家庭聚会装”,专门针对中东人喜欢聚会的场景。沙特禁酒,无酒精饮品需求大,王老吉主打“天然草本”,正好戳中市场偏好。艾杜克在当地有强大的零售网络,产品能进连锁超市、便利店、餐厅,渠道铺得够广。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放话说 要在律法合规、市场开拓、品牌推广上给王老吉“有力支持”,帮它“扎根中东,加快向全球市场迈进”。这话说得挺豪迈,但中东市场的水有多深,王老吉真踩准了吗?加多宝早在2016年就在马来西亚建厂了王老吉这次是慢了一拍。
马来西亚建厂:东南亚的供应链“根据地”
比沙特更早,王老吉在2024年就落子马来西亚。广药集团跟上海宝钢包装、百达国际在吉隆坡签了合作协议,要在马来西亚搞供应链和渠道布局。宝钢在马来西亚有本地生产能力, 能解决包装供应问题,还打算联合开发环保包装,契合可持续发展趋势;百达国际的食品分销网络,能让王老吉快速下沉市场。这组合拳打的是“本地化供应链+完备分销网络”,王老吉想把马来西亚打造成东南亚战略腹地。
选择马来西亚,王老吉算盘打得精。中国海关数据显示,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2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国连续16年是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基础稳。而且东南亚人对草本饮品的接受度高,王老吉早在2010年就进入过东南亚市场,有点认知基础。不过 蜜雪冰城2020年杀进印尼,现在门店超2400家,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开了130多家店,这些新茶饮品牌跑得比王老吉快多了。王老吉想在东南亚站稳,得拿出点真本事。
文化输出比卖货更重要:56座凉茶博物馆的“野心”
王老吉现在明白, 光卖产品不行,得输出文化。这几年,王老吉在全球搞起了“凉茶博物馆计划”,打算建56座,这数量够吓人的。2018年11月, 首个海外博物馆落地纽约格兰街;2019年4月,东京博物馆项目启动;2024年4月,第二家博物馆杀进纽约第五大道;2024年2月,欧洲博物馆也签约了。这节奏,王老吉是想把凉茶文化“种”到全球主要城市。
博物馆里有什么?照片、实物、多媒体,展示凉茶历史和王老吉的发展理念。王老吉想通过这玩意儿,从满足华人需求过渡到进军主流市场。比如纽约博物馆,不光华人去,美国人也好奇这“东方神秘饮品”是啥。文化输出这事儿,短期可能看不到效果,但长期看,能帮品牌建立认知壁垒。王老吉的竞争对手加多宝就没这耐心, 人家忙着在海外建厂卖货,王老吉却慢慢悠悠搞文化,这“慢功夫”值不值得,还得市场说了算。
对手在狂奔:加多宝、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的出海节奏
王老吉出海,竞争对手也没闲着。加多宝跟王老吉在国内“互撕”了十几年,早就把战场搬到海外。2016年,加多宝在马来西亚建厂投产,2017年又跟泰国合作建第二个基地,动作比王老吉快多了。凉茶行业的“老二”都比“老大”积极,王老吉这心里能不急?
新茶饮品牌更是出海先锋。蜜雪冰城2018年在越南开第一家海外店, 2020年进印尼,现在印尼门店超2400家,还 到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国际版图铺得比王老吉广。霸王茶姬2019年从马来西亚起步, 现在海外156家店,马来西亚超130家,成了当地最知名的中国茶饮品牌之一。更狠的是 霸王茶姬2025年4月1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了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茶饮品牌,股价一度涨得欢。茶百道2024年1月在韩国首尔开店,春节后杀进西班牙巴塞罗那,欧洲首店落地,速度也不慢。
这些新茶饮品牌,打法跟王老吉完全不一样。它们不搞文化输出,直接开门店,用本土化产品吸引年轻人。比如霸王茶姬在东南亚卖“原叶鲜奶茶”,蜜雪冰城卖“平价冰淇淋”,都是当地人能快速接受的东西。王老吉还在纠结“凉茶能不能让外国人爱上”,人家新茶饮已经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了。
王老吉的“出海焦虑”:内功没练好就急着扩张?
王老吉现在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国内市场没稳住新品又带不动,就急着往海外冲。PCBC模型听起来高大上,但落地到底怎么样?产品端,凉茶的核心功能“下火”在海外没认知,改包装、推新口味就能解决?品牌端,WALOVI标识推广了一年多,海外消费者知道吗?社交媒体更新频率低,跟用户互动少,怎么建立品牌忠诚度?文化输出建博物馆是好,但56座博物馆的投入有多大,多久能回本?这些问题王老吉好像没想清楚。
更致命的是王老吉在国内的内功还没练好。营收下滑12.7%,说明主业出了问题,这时候把精力分到海外会不会“两头空”?加多宝在海外建厂,是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份额稳住了有底气扩张。王老吉国内根基都没扎牢,就想当“全球凉茶老大”,这步棋险了点。新茶饮品牌出海, 是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卷得不行,被迫找新出路,王老吉是国内凉茶老大,在国内还有市场,真没必要急着“出海救急”。
凉茶的全球突围:东方草本能不能成“世界饮品”?
全球饮料市场现在流行“健康、植物、低糖”,凉茶作为草本饮品,按道理讲符合趋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植物饮品市场增速明显,王老吉要是能抓住这波机会,或许真能打开局面。但关键是怎么让外国人接受凉茶的味道和文化。
王老吉的PCBC模型,方向是对的,但施行得再细点。比如在东南亚,能不能跟当地茶饮品牌合作,推出融合口味的凉茶?在欧洲,能不能主打“天然无添加”,吸引健康意识强的消费者?文化输出不能只靠博物馆,得多跟当地KOL合作,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凉茶“活”起来。
话说回来凉茶这杯“东方神水”,到底能不能让外国人也爱上?王老吉的全球化之路,才刚开始。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走稳。内功练不好,跑得再快也会摔跟头。王老吉,你可得想清楚,到底是先当“中国凉茶老大”,还是直接当“世界凉茶大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