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电商崛起,Temu和SHEIN能否摆脱困境

越南电商的“狂飙时代”:数字背后的繁荣与隐忧

越南电商市场最近像坐上了火箭,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直接冲到101.4万亿越南盾,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84亿,同比暴涨42.29%。这数字看着让人眼热,但细看就会发现,市场早就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了。Shopee虽然还坐在头把交椅, 市场份额却从去年的68%掉到了62%,比2022年巅峰时期的72%缩水了整整一成。

没人说得准。

Temu、SHEIN走出“小黑屋”,越南电商 “狼来了”?
Temu、SHEIN走出“小黑屋”,越南电商 “狼来了”?

另一边, TikTok Shop靠着短视频和直播杀出一条血路,一季度销售额同比飙升113.8%,成了最耀眼的“黑马”。可这热闹背后 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特别是Temu和SHEIN这两个“闯入者”,它们在越南的每一步都踩在钢丝上,合规问题像悬在头顶的剑,现在终于要迎来“持牌上岗”的转机,但这是解脱还是新的开始?

从“野蛮生长”到“持牌上岗”:Temu与SHEIN的越南突围战

Temu和SHEIN进越南的时间点差了两年,但打法却像同个模子刻出来的——极致低价。SHEIN在2022年10月就悄悄摸进了越南, 靠着快时尚的“上新速度”和低到离谱的价格,硬是在越南年轻人圈子里站稳了脚跟。那时候本地商家还没反应过来只当是又一个外来品牌。可到了2024年10月,Temu带着拼多多的“补贴基因”杀到,直接把价格战烧到了白热化。各种优惠券、拉新奖励、限时秒杀,玩法比越南本土平台花十倍还多。用户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下载量蹭往上涨,本地商家却坐不住了。

问题很快来了。2024年11月,越南工贸部突然发话,要求Temu和SHEIN必须完成官方注册才能继续运营。说白了就是“先停一停,手续补齐再说”。这两家没办法,只能暂时撤下部分活动,乖乖去补材料。期间越南本地商家趁机发声, 有家牛仔裤公司的董事长直接放话:“Temu这些平台的廉价货,已经把越南企业逼到墙角了纺织业现在成本高、订单少,还要跟他们打价格战,太难了。”这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也把监管层的神经绷得更紧。

转机出现在2024年4月22日。越南工贸部在胡志明市开了一场会, 国内市场监管发展局局长陈友灵松了口,说正在审查,计划给Temu、SHEIN这些外国电商平台发运营许可证。这消息一出来圈内人都在猜:Temu和SHEIN这次能“转正”吗?转正之后它们是会收敛锋芒,还是变本加厉?毕竟在越南市场,“低价”是它们的护城河,可也是惹祸的根。

价格战下的“生死时速”:本地商家的困境与反击

Temu和SHEIN的“低价魔法”到底有多狠?跨境直发模式加上小包裹免税政策,让它们的商品价格比本地同类低30%甚至更多。越南本土商家,特别是做服装、家居这些轻小件的,根本没法玩。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小老板跟我聊天时苦笑:“我卖一个塑料收纳盒, 成本都要5万越南盾,Temu卖4万还包邮,我拿什么跟他们比?只能硬着头皮降价,后来啊利润薄得像纸,一单生意赚的钱还不够买包烟。”

更让本地商家恼火的是越南政府在2025年2月突然取消了入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本来这是跨境电商的“福利”, 现在没了Temu和SHEIN的成本虽然会涨一点,但它们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太强,这点成本转嫁给用户,价格还是比本地低。本地商家就像被抢了饭碗,还被人捆住手脚,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蚕食。有段时间,越南电商圈甚至传出了“商家联合抵制Temu”的小动作,虽然规模不大,但能看出火药味有多浓。

但话说回来本地商家也不是没机会。越南工贸部部长陈友灵在4月22日的会上也说了 要“通过优惠贷款、免税等政策刺激本地生产,还要把越南商品推上电商平台”。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确:政府要扶植本地商家,给它们“弹药”。可政策归政策,市场归市场,本地商家能不能抓住机会,还得看自己能不能打出差异化。比如做有越南特色的手工艺品,或者深耕供应链、降低成本,而不是硬碰硬跟Temu拼价格。

老牌平台的“失血”与“新贵”的崛起:市场格局的颠覆

越南电商市场的棋盘,早就不是Shopee一家独大的局面了。Shopee虽然还占着62%的份额,但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去年一季度还涨了点,今年直接“原地踏步”。更让它头疼的是TikTok Shop在后面追得太猛。这家平台靠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电商”模式,把用户粘得死死的。越南年轻人刷TikTok看到喜欢的衣服,直接点链接下单,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出一大截。有数据显示, TikTok Shop的直播带货转化率能达到8%,而Shopee的平均转化率只有3%左右,差距一目了然。

比一比的话,Lazada和Tiki就惨多了。Lazada一季度销售额暴跌43.5%,Tiki更狠,直接掉了66.6%,市场份额只剩3%。这两家一个是阿里系的“老牌玩家”,一个是本土“元老”,但都没能跟上越南市场的变化。Lazada的问题在于“水土不服”, 对本地用户的需求把握不准,运营策略还是老一套;Tiki呢,虽然本地化做得不错,但供应链和价格上拼不过Temu和SHEIN,用户自然就流失了。

现在Temu和SHEIN要“持牌上岗”, 这对Shopee和TikTok Shop可不是什么好消息。Shopee本就被TikTok Shop抢了不少用户,再来两个“低价巨头”,市场份额恐怕还要再掉。TikTok Shop虽然内容做得好,但Temu和SHEIN的补贴和营销能力也不容小觑。未来越南电商市场, 很可能会演变成“内容派”和“低价派”的对决:TikTok Shop靠内容粘人,Temu和SHEIN靠价格吸引用户,Shopee夹在中间,得想办法找到自己的“第三条路”。

“持牌”之后:是转机还是更大的风暴?

Temu和SHEIN拿到越南运营许可证, 表面看是“合规上岸”,但实际考验才刚刚开始。它们在越南的打法一直很激进,靠补贴换用户、换市场,现在政策放开了会不会变本加厉?一旦加大补贴力度,价格战肯定会升级,本地商家的压力会更大,平台和商家之间的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有行业分析师预测, 如果Temu和SHEIN在越南放开手脚,今年二季度的补贴投入可能会比一季度增加50%,到时候“低价”可能会变成“亏本赚吆喝”。

对越南市场“持牌上岗”也不全是好事。Temu和SHEIN的跨境直发模式, 虽然能让用户拿到低价商品,但物流时效和服务体验还是比不上本地平台。比如退换货,跨境包裹要走国际物流,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用户体验肯定不如本地商家“次日达”。而且越南政府要求它们“持牌”,也附带了一个条件:鼓励更多本地卖家入驻平台。这意味着Temu和SHEIN不能只卖中国货,得给越南本地商家留位置。怎么平衡“低价”和“本地化”,会是它们接下来最大的难题。

不过危机中也藏着机会。越南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是没错,但年轻一代也开始注重“品质”和“体验”。比如越南本土家居品牌“An Phat”, 主打“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在Shopee上的客单价比同类产品高20%,但复购率达到了45%,远超行业平均的25%。这说明,只要找到差异化,本地商家完全可以在Temu和SHEIN的“低价阴影”下杀出一条路。

越南市场的“破局点”:低价之外还有没有第二条路?

Temu和SHEIN想在越南长期站稳脚跟,光靠“低价”肯定不够。越南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既追求实惠,又对“本土品牌”有天然好感。SHEIN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3年开始在越南尝试和本地设计师合作,推出“越南限定款”,反响还不错。Temu也可以学这一招, 多和越南本地工厂、供应链合作,既降低成本,又能打出“越南制造”的旗号,让用户觉得“买的不仅是便宜货,还是支持本地产业”。

对Shopee和TikTok Shop未来的竞争重点要放在“用户体验”上。Shopee可以优化本地物流, 把“次日达”覆盖到更多城市;TikTok Shop可以加强直播的内容质量,比如邀请越南本土网红、KOL做场景化带货,让用户“边看边买”更有代入感。Lazada和Tiki也不能放弃, 它们深耕越南多年,对本地用户的理解更深,如果能调整策略,比如聚焦细分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越南电商市场的“混战”才刚刚开始。Temu和SHEIN的“持牌上岗”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激起的涟漪会扩散到每个角落。本地商家、老牌平台、新贵玩家,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位置。到头来谁能笑到再说说 拼的不仅是价格和补贴,更是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还有在变化中快速调整的能力。这场游戏,规则随时会变,玩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不被甩下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