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是否将大幅降低中国关税?
关税谈判迷雾:特朗普“大幅降关税”是真心还是算计?
特朗普最近在电视镜头前抛出一个炸弹:“我会降低关税, 否则你就永远无法与他们做生意,而且他们非常想做生意。”这话听着像是给中国企业的定心丸, 可结合他之前“145%关税非常高,会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的表态,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谈判烟雾弹。关税战打了这么多年, 美国消费者钱包瘪了港口堆满了空集装箱,品牌商们要么涨价丢市场,要么退市保平安,这时候突然说“降关税”,背后到底是真想缓和,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145%关税红线:美国市场的“自我爆炸”
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首席施行官马特·普里斯特算过一笔账:以往150美元的球鞋, 关税一加,直接飙到230美元,涨幅53%,消费者得多掏80美元,差不多587人民币。这已经不是“贵一点”的问题,是直接把普通消费者挡在门外。更离谱的是某品牌短裤, 原价99美元,关税成本居然比裤子本身还高,接近176美元,到头来一条短裤卖259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871。你说谁会花近2000块买条短裤?

关税这把刀,砍下去最疼的是美国自己。洛杉矶港施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说 中国企业基本停发货,5月份22.4万个集装箱和17个航次被取消,长滩港更狠,34个6月航次取消,比疫情时还严重,损失1到3亿美元。港口空了货架自然空。5月初,“美国小孩只能有两个玩具”的话题冲上热搜,特朗普自己都承认“玩具会比以前贵很多”。这不是危言耸听, 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亚马逊上近1000种商品涨价,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玩具平均涨30%,美国消费者这波“背刺”,真是冤大头。
消费者买单?美国零售业的“关税转嫁游戏”玩不下去了
一开始, 亚马逊日用品卖家还挺淡定:“涨关税就涨价,再说说还不是美国消费者掏钱。”可现实给了他们一巴掌。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大品牌直接摊牌:转嫁成本?不可能。消费者不买账,订单全搁置。5月5日主打高性价比的斯凯奇扛不住了宣布私有化“退市避险”。FDRA的数据显示,鞋类库存告急,商场货架撑不过六到八周。沃尔玛更绝, 之前想压价中国供应商,失败后只能承诺“承担全部关税”,可羊毛出在羊身上,到头来买单的还是普通百姓。
有意思的是平台们选择了“明码标价”——订单上直接显示关税价格。独立站卖家也不含糊,把关税成本全嫁接给消费者。可这种“明抢”策略能持续多久?当一双鞋的价格涨了53%,一条短裤翻倍,消费者只会用脚投票。美国媒体早就警告过:5月库存枯竭不是玩笑,这场“关税转嫁游戏”,美国零售业玩不起。
港口空了 货架要空:从斯凯奇退市到洛杉矶港危机
关税战打下来美国港口成了重灾区。吉恩·塞罗卡说未来14天进口业务会下降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圣诞季的货可能还没到,商场就开始空了。长滩港首席施行官马里奥·科德罗直言,取消的航次比疫情时还严重,损失高达1-3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美国零售商的噩梦——没有货,就没有销售额;没有销售额,就只能裁员关门。
更麻烦的是这不是短期问题。中国企业不是“暂停发货”,是“重新评估供应链”。有跨境卖家透露,以前从中国到美国要30天现在要60天运费涨了三倍,关税成本比商品还高。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冒险往美国运货?港口的空集装箱,堆成的是美国零售业的“墓碑”。
中国跨境电商的“危”与“机”:Temu中东淘金, Shein欧洲加码
美国市场快撑不住了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却开始“另辟蹊径”。Temu4月份加速欧洲布局, 和DHL战略合作,最近又在中东搞“中东淘金计划”,每7天补一轮补贴,力度高达30%。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 Shein在英国和法国的月度广告支出环比增长35%,明显在为欧洲市场扩张铺路。这不是偶然是生存本能——当美国市场“失血”,只能找新战场。
TikTok Shop更狠, 今年一口气开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站点,全球化步伐比谁都快。这些平台的操作,本质上是在“对冲风险”——关税战打乱了美国市场布局,但全球化的大势不会变。与其在美国“等死”,不如去新兴市场“淘金”。Temu的中东补贴、 Shein的欧洲广告,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是跨境电商在“危”中找“机”的生存策略。
谈判桌上的“连环计”:降低关税的信号与陷阱
特朗普释放“降低关税”信号,真那么简单?看看他的操作套路:国债收益率大涨时 他抛出“暂缓关税90天”安抚市场;美元大跌时又用“谈判后关税大幅降低”来稳人心。这哪是真心谈判,分明是把关税当“金融工具”,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外事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明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方要是真想谈,就别再威胁施压。”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都没想清楚怎么降。145%关税,降多少?降到多少算“合理”?鞋类行业说降到53%还是太高, 零售商说降到30%才能接受,可美国政府有自己的小算盘——关税是谈判筹码,是遏制中国经济的武器,怎么可能真放弃?4月30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出来后 白宫立刻宣布“大幅降低中国香水关税”,可这不过是“试水”,真正的硬骨头还在后面。
跨境电商下半场:从“跟风涨价”到“全球品牌突围”
关税战把跨境电商的“舒适区”打没了。过去靠政策红利、 低成本优势就能在美国市场赚钱,现在不行了——关税成本、运费上涨、消费者抵触,每一步都是坎。但危机也是转机,逼着企业从“跟风涨价”转向“全球品牌突围”。Temu的中东补贴不是简单的打折, 是在测试新兴市场的价格敏感度;Shein的欧洲广告不是盲目投入,是在建立本土化品牌认知。
对供应链“停下来观望”是下策,得主动调整。有跨境卖家开始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 规避美国关税;有的独立站卖家直接跳过平台,建私域流量,把关税成本降到最低。这些操作背后 是一个共识: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更会“钻空子”,是谁能打造真正的全球品牌,谁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斯凯奇退市了可Temu、Shein活得更好,这就是市场的选择——要么适应,要么淘汰。
关税谈判的迷雾还在飘,特朗普的“大幅降关税”是真心还是算计,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对跨境电商等不及答案了。美国市场的库存危机、新兴市场的淘金机会,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与其纠结关税会不会降,不如想想怎么把供应链练得更硬,把品牌做得更响,把市场布局得更广。毕竟贸易战打不垮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只会淘汰那些只会“跟风”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