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全球化棋盘上

美国市场:刀尖起舞的攻守道

美国市场对TikTok Shop而言,就像一场随时可能变局的棋局。外界始终盯着那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封禁风险从未真正远离。路透社曾报道, 前总统特朗普放话,若TikTok未能在6月19日前达成出售方案,他将考虑第三次延期禁令。这表态让美国市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也让TikTok的每一步落子都显得格外谨慎。

2024年美区电商销售额未达预期,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消息传出时外界猜测TikTok是否会收缩战线。但实际操作却透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头——管理架构大调整, 将美国电商主导权从美籍负责人尼科·勒布尔乔亚手中,移交给前抖音电商副总裁木青,勒布尔乔亚则转向负责本土商家合作。这步棋藏着两层意思:一是效仿国内被验证过的内容电商玩法, 用更高效的管理体系追赶进度;二是释放信号,TikTok并未因压力放弃美国市场,反而要更深度本土化运营。

TikTok Shop全球化棋盘上的“进攻与落子”
TikTok Shop全球化棋盘上的“进攻与落子”

2025年5月“美国小企业月”期间, TikTok宣布拿出100万美元广告抵用金,分给500家中小企业,每家2000美元额度,还配套广告专家一对一指导。这像是在给本土中小卖家发“入场券”,试图通过扶持中小企业,构建更稳固的本土商家生态。毕竟中小卖家是电商平台活力的源泉,也是对抗亚马逊等巨头的灵活力量。

但美国的棋盘远比想象中复杂。政策风险只是其一,消费者习惯、本地商家竞争、物流体系成熟度,每块都是硬骨头。TikTok的算法优势在内容分发上无往不利,但电商转化需要的不只是流量,更是信任。美国用户习惯了亚马逊的Prime物流、 成熟的售后体系,TikTok Shop想从这些“基本盘”里抢份额,得拿出比算法更硬核的底气。

东南亚与拉美:内容转电商的“快车道”

巴西:1.3亿用户的“甜蜜与苦涩”

把目光转向拉美, 巴西像一块磁石,吸引着TikTok Shop。这里坐拥1.3亿TikTok用户, 全球第三的用户规模,60%人口低于35岁的年轻化结构,智能手机普及率拉满,社交媒体活跃度常年霸榜。巴西电子商务协会报告显示, 2024年巴西电商销售额达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这数字背后是肉眼可见的消费潜力。

2025年第一季度,TikTok以超2000万次下载量登顶应用下载榜,这不是偶然。街头生活、 时尚穿搭、美食舞蹈挑战……本地创作者的内容几乎渗透巴西年轻人的日常,TikTok在这里天然具备内容消费的“土壤”。字节跳动也没闲着, 计划与本地能源巨头Casa dos Ventos合作,在巴西东北部佩森港建300兆瓦的大型数据中心。这步棋不止是为了支撑电商业务, 更是为内容处理、用户服务、数据合规铺路——毕竟没有强大的基建支撑,再多的用户也只是空中楼阁。

但巴西的“甜蜜”背后藏着“苦涩”。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偏远地区配送动辄一周起步;支付体系复杂,信用卡、现金支付、分期付款混用,跨境卖家对接支付 gateway 就够头疼;进口税体系冗长,包裹清关经常卡壳;更别提本土电商平台Mercado Libre早已深耕多年,用户信任壁垒深厚。TikTok Shop想在这片“难啃的骨头”上啃下肉,得把内容种草的优势和本地基建短板补齐才行。

印尼:斋月里的“24倍增长奇迹”

如果说巴西是潜力股,那印尼就是TikTok Shop的“现金牛”。2025年斋月期间, TikTok直播观看量达到28亿次直接拉动直播交易额同比增长24倍——这数字让所有跨境卖家眼红。Tokopedia和TikTok的用户总数突破2亿,意味着几乎每两个印尼人就有一个活跃在生态里。

印尼的成功,本质是“内容+场景”的胜利。东南亚用户对直播带货接受度极高, TikTok把“短视频种草+直播转化”的路径压缩到极致:用户刷到美食视频,点开直播就能下单;看到穿搭教程,主播当场试穿并甩出购买链接。据TikTok和Tokopedia电商总裁Melissa Siska Juminto介绍, 越来越多印尼消费者养成了“边看边买”的习惯,这种强带货能力让转化路径短到令人发指。

东南亚市场的“快车道”经验,正在被TikTok复制到更多新兴地区。2023年2月,商城模式在泰国、菲律宾上线,补全了“人找货”的场景,不再只依赖算法推荐。首页入口的流量加持,让商家GMV肉眼可见增长,货架式商品呈现也提升了购物转化。这种“内容+货架”的双轮驱动,或许就是TikTok Shop在新兴市场的杀手锏。

日本市场:理性消费下的“慢热”布局

2025年5月15日 TikTok Shop日本市场内测的消息在跨境圈传开,定邀跨境自运营卖家入驻,6月正式开放。这步棋走得比东南亚和拉美都慢,但慢有慢的道理——日本是个“不好惹”的市场。

Statista预测, 2025年日本电商市场规模将达1905亿美元,未来四年年增长率超8%,数据亮眼。但现实是日本消费者更“理性”:价格敏感度低,但对品牌背书、售后服务、产品体验近乎苛刻。线下实体门店仍是不少人的首选, 亚马逊日本、乐天、雅虎购物这些本土平台,靠着成熟的物流、支付、客服体系,早已把用户习惯牢牢钉住。

TikTok在日本拥有超2000万月活用户, 70%是18-34岁的高消费力年轻人,这本是优势,却也可能成为桎梏。年轻人爱刷内容,但未必爱“在内容里购物”。日本市场需要的不是“低价冲量”,而是“品牌信任”。TikTok Shop想打开局面 得靠本地创作者的影响力,把“内容吸引”转化成“品牌认同”,构建从种草到下单的信任闭环。这注定是一场“慢热”的长期战,急不来。

合作模式:与Shopify们的“双赢与博弈”

不久前, TikTok和Shopify、沃尔玛的合作让不少跨境卖家眼前一亮。这次合作让Shopify卖家能在TikTok上直接对接流量, 小店和Fanno用户也能在APP内下单,看似双赢:TikTok对接了独立站玩家,Shopify卖家获得了新流量渠道。

但合作背后藏着微妙的博弈。TikTok不想只做“流量中介”, 它有自己的电商野心;Shopify也不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既要借TikTok的势,又怕被“抢饭碗”。这种平衡术,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对跨境卖家而言, 合作意味着多一个曝光渠道,但也意味着要适应两套规则、两套运营逻辑——是深耕TikTok Shop自营,还是借力Shopify独立站再导流TikTok?这成了新的选择题。

未来挑战:全球化棋盘上的“平衡术”

TikTok Shop的全球化扩张, 像在走钢丝:一边要守住东南亚、美国等核心市场的基本盘,一边要开辟巴西、日本、欧洲等新增长极。欧洲西班牙站点2025年1月上线, 四个月后就交出70%用户通过平台发现新品牌、83%用户称内容影响购买决策的成绩,预计2025年GMV突破5亿欧元——新站点的快速起势给了TikTok信心,但也意味着要分散更多资源去适配不同市场的政策、文化、消费习惯。

算法是TikTok的利器,但不是万能药。在巴西, 算法能精准推送内容,但物流卡点可能让用户失去耐心;在日本,算法能找到年轻用户,但理性消费的习惯让转化率大打折扣;在美国,算法能带来流量,但政策风险随时可能让一切归零。全球化棋盘上,TikTok Shop需要的不只是算法优势,更是“本地化深耕+风险对冲”的双重能力。

这场仗,远未到收官时刻。每个市场的落子,都藏着对未来的押注;每一步的调整,都是对“内容电商可全球复制”的验证。TikTok Shop的棋局, 到底能铺多大,还得看它能否在“快”与“慢”、“攻”与“守”、“本土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