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宣布降低小额包裹关税至54%

政策突袭:从120%到54%, 美国小额包裹关税调整背后藏着什么算盘

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白宫官网突然甩出一纸行政命令,像颗深水炸弹炸进跨境圈——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从价关税税率从120%直接砍到54%。这个数字看起来挺美, 但圈内老油条们却盯着另一个细节:每件邮政小包100美元的从量关税没变,更别说原计划6月1日要涨到200美元的“后手”被暂缓了。这到底是真让利,还是换了种方式割韭菜?

120%到54%,卖家成本真的降了吗?

深圳华强北做手机壳的李老板,5月13日凌晨被合作伙伴的

美国宣布将小额包裹关税从120%降至54%!
美国宣布将小额包裹关税从120%降至54%!

更扎心的是低价值商品。佛山做小挂件的张姐, FOB价3美元的钥匙扣,之前120%从价3.6美元,加100从量,总成本106.6美元,售价115美元,利润8.4美元。现在54%从价1.62美元, 加100从量,总成本101.62美元,看似降了5美元,但物流成本却在涨——新政后邮政小包爆仓,广州某货代公司5月20日报价显示,普货小包从0.8美元/斤涨到1.2美元/斤,她的一批1000件钥匙扣,物流成本直接多了400美元。

100美元从量关税:低价值商品的“隐形门槛”

“别盯着从价税率降了多少,100美元从量才是关键。”杭州做家居用品的陈经理, 在2025年5月15日的卖家群里甩出一张对比表:FOB价20美元以下的商品,从量关税占成本比例超过60%,哪怕从价关税降到0,100美元的“门槛”也够喝一壶。他举例, FOB价5美元的数据线,之前120%从价6美元,加100从量,总成本111美元;现在54%从价2.7美元,加100从量,总成本102.7美元,只降了8.3美元,但售价从120美元降到105美元才能有竞争力,利润反而从9美元缩水到2.3美元。

更麻烦的是清关风险。上海某报关行负责人透露, 新政后不少卖家试图低报FOB价来规避从量关税,后来啊被美国海关抽查到,不仅要补税,还要交10%-30%的罚款。有家深圳公司, 5月18日申报50件FOB价8美元的蓝牙耳机,被认定为“低报”,实际被按FOB价30美元补税,加上罚款,总成本比正常申报还高15%。

物流暴雷:邮政小包的“甜蜜负担”

新政实施后邮政小包瞬间成了香饽饽。广州白云机场某货运站工作人员5月22日说:“以前一天发2000件小包, 现在5000件都不止,仓库堆得像山,分拣员都累哭了。”时效更别提, 深圳到洛杉矶的普货小包,以前7天到,现在15天都算快的,有卖家的客户收到货时订单已经自动取消,差评直接刷到店铺评分跌到3星以下。

商业快递也没好到哪去。美国UPS官网5月25日更新, 中国至美国的小包裹附加费从每件2美元涨到5美元,理由是“处理量激增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做服装的厦门卖家林小姐, 一批FOB价25美元的T恤,走DHL快递,之前运费15美元,现在25美元,加上54%从价关税13.5美元,100美元从量,总成本153.5美元,比新政前还贵了8美元。

消费者:真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吗?

“关税降了但价格没见少。”纽约华人消费者王女士, 5月28日在亚马逊买了个国内产的充电宝,标价49.99美元,新政前同类产品卖59.99美元,看似降了10美元,但她算完账:充电宝FOB价15美元,54%从价8.1美元,100美元从量,运费8美元,总成本131.1美元,卖家售价49.99美元?这账根本对不上,唯一的可能是卖家贴钱冲销量,但能持续多久?

更讽刺的是部分商品反而涨价了。洛杉矶某华人超市老板5月30日说 以前从国内进的小家电,走邮政小包每台成本80美元,现在102美元,只能把售价从120美元涨到130美元。“消费者嫌贵,但我不涨价就亏,谁让物流和关税成本都涨了呢?”

平台博弈:Temu暂停直运, SHEIN转战海外仓

新政刚出,Temu就按下了暂停键。5月13日晚, 平台通知卖家“暂停所有从中国发往美国的直运业务”,理由是“关税政策调整导致物流成本不确定”。深圳某Temu大卖家透露, 他们5月10日刚备了200万元库存,后来啊全卡在仓库,每天仓储费就要5000元,急得团团转。

SHEIN的反应则快得多。5月14日平台宣布“美国市场部分商品启用海外仓”,把国内生产的服装直接运到加州仓库,再本地发货。这样不仅规避了小额包裹关税, 还能把物流时效从15天压缩到3天5月25日数据显示,启用海外仓的商品,转化率提升了23%,退货率下降了15%。

Amazon也没闲着。5月20日 Amazon物流更新政策,对中国卖家的“小额头程运输”补贴5%,鼓励他们用海运拼箱代替空运。杭州某Amazon卖家算了一笔账, 1000件手机壳走海运拼箱,运费从8000美元降到5000美元,虽然时效从20天延长到35天但总成本还是低了20%。

行业洗牌:中小卖家求生,大玩家吃肉

“这次调整,就是一次大浪淘沙。”深圳某跨境电商协会负责人5月30日说新政前,行业有10万家中小卖家,现在估计要淘汰掉3成。他举了个例子, 深圳做3C配件的某公司,有5年经验,供应链稳定,新政后把FOB价10美元以上的产品占比从30%提升到60%,虽然低价值商品利润薄,但大订单的规模效应弥补了短板,5月销售额反而增长了18%。

大玩家则趁机扩张。Temu在5月28日推出“美国市场专项扶持计划”, 给新卖家前3个月的关税补贴,SHEIN则在6月1日宣布投资2亿美元扩建美国海外仓,计划年底前把仓储能力提升50%。反观中小卖家, 广州某做家居饰品的店铺,5月销售额环比下降了35%,老板在朋友圈吐槽:“关税降了物流涨了平台规则变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未来趋势:关税会继续降吗?卖家该怎么办?

“别指望关税再降了。”上海某贸易公司首席分析师6月2日说 美国这次调整,更像是一次“平衡术”——54%的从价关税,加上100美元从量,既能保护本土产业,又不至于让消费者怨声载道。他预测,接下来美国可能会加大对“低报FOB价”“虚报品名”的打击力度,合规会成为卖家的必修课。

对卖家策略调整迫在眉睫。先说说 优化SKU结构,把FOB价20美元以下的产品占比控制在30%以内,避免被100美元从量关税“背刺”;接下来布局海外仓,像SHEIN那样用本地发货提升时效和竞争力;再说说合规申报,别因小失大,为省点关税赔上更多。

跨境圈有句话说得对:“政策就像天气,你不能改变它,只能适应它。”54%的关税税率,看起来是晴天但可能藏着雷。真正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等政策让利的,而是那些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节奏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