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美区全托管恢复上架的最新消息是什么

从“补货通知”到“全面回归”:Temu美区全托管上架的信号与迷雾

6月初, 深圳卖家李明凌晨三点被手机震动惊醒,Temu买手的消息弹出:“美区全托管非半托管商品即日恢复销售,热销品备货量需增加30%-40%。”这条信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无数个像李明一样的跨境电商卖家彻夜难眠。要知道, 就在两个月前,4月底Temu以“合规清理”为由突然下架全托管商品,美区卖家经历了从“爆单狂欢”到“库存积压”的过山车。如今这条补货通知,究竟是平台战略的真正转向,还是又一次试探性的信号?

关税“松绑”的120天:从120%到54%的关键转折

美区全托管的恢复,离不开关税政策的戏剧性变化。5月12日 美国白宫发布《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美东时间5月14日零点,91%的加征关税被撤销,34%的关税中24%暂停90天最关键的是——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从120%直降至54%。新华社的报道里这个数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Temu重新发力美区的大门。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数据显示, T86政策传出后加速多元市场布局已成为行业共识,但美区作为最大单一市场,关税松动后的释放力远超其他区域。

最新!Temu美区全托管或将恢复上架
最新!Temu美区全托管或将恢复上架

“以前一票20美元的玩具, 到美国关税+物流成本要15美元,现在降到8美元,利润空间直接翻倍。”杭州玩具商张伟算了一笔账。他5月15日就接到了Temu买手的紧急补货单,一款毛绒玩具的备货量要求从5000件激增到8000件。关税政策的转向, 让那些此前因高关税被迫放弃美区的中小卖家重新看到了机会,也让Temu有了底气重启全托管模式。

专家视角:关税调整背后的“灵活发货”逻辑

贸易自动化平台Tru Identity首席施行官Hugo Pakula在6月初的行业峰会上指出,Shein和Temu可能会根据商品价格灵活采用直邮与集运模式。“对于价值极低的商品, 即使加上30%的零售加价,也比亚马逊便宜;而对于中高价商品,本地仓发货的时效优势更明显。”这种“双轨制”发货策略, 正是Temu在巴西市场的成功经验——4月与巴西邮政合作建立枢纽仓后5月订单量突破1220万单/周,其中70%来自本地仓发货。

平台策略“变阵”:从“all in美区”到“全球多点开花”

但Temu的野心明摆着不止于恢复美区全托管。观点新媒体6月13日的报道明确,7月底美区全托管全面恢复后平台将继续推进半托管和本地业务。这背后 是Temu在美区广告支出锐减的一边,法、英、巴西市场的投入激增——Sensor Tower数据显示,4月Temu在巴西广告支出同比激增800倍,Shein为了竞争也增长140%;而在美国,两家平台同步削减数字广告,转投法、英市场,Temu法英广告支出环比分别增长40%和20%。

“这不是放弃美区,而是把美区从‘单一引擎’变成‘全球化生态’的一部分。”深圳跨境电商业内分析师王磊指出。4月Temu在德国和波兰开设半托管本地仓,仓库自租运营的模式与全托管截然不同。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让平台在面对单一市场政策风险时有了缓冲地带。

审核门槛“升级”:原产地证明背后的合规筛选战

恢复上架并非“一刀切”。多位卖家反馈,此次全托管重启设置了比以往严格得多的前置审核门槛——必须提供产品非中国制造的原产地证明。“一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告诉我,他的产品配件有越南采购证明,但组装在国内,卡在‘非中国制造’的审核上。”李明透露,审核标准仍在制定中,但品牌货如果能达到“百补5、6分”的爆款标准,可豁免原产地证明。

这种审核机制引发了行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平台筛选优质卖家的“过滤器”, 淘汰掉依赖低价、合规性差的商家;也有人觉得,这反而会增加中小卖家的供应链成本,让“中国制造”的优势荡然无存。“以前靠‘低价+白牌’就能在Temu爆单,现在要证明‘非中国制造’,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一位不愿具名的卖家抱怨道。

卖家的“冰与火”:被选中的狂欢与未被选中的突围

对于被选中的卖家,全托管恢复是“及时雨”。李明的毛绒玩具在6月中旬恢复上架后三天内订单量突破2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50%。“平台要求备货量增加30%-40%,不是盲目备货,而是预判了关税降低后的需求爆发。”他分析道。但并非所有卖家都能被“选中”, 深圳服装商陈琳的美区全托管链接至今未收到恢复通知,她的主力消费群体在美区,却被挡在了门外。

未被选中的卖家并非没有出路。“深耕半托管或本地化运营,可能是另一条路。”王磊建议。陈琳已经开始尝试半托管模式, 自己负责美国本地仓储和配送,虽然利润比全托管低15%,但商品定价权和库存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6月通过半托管卖出的连衣裙,转化率比全托管时高了20%,主要原因是可以及时调整库存和促销策略。”

行业趋势“重构”:从“政策套利”到“价值创造”

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生存法则变革。Temu和Shein的全球扩张证明,依赖“政策套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构建“全球化生态”才是长久之计。“当你的商品能让巴西主妇为‘made in china’标签骄傲, 让法国消费者为‘极速达’点赞,政策变动便不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位深耕东南亚市场的卖家感慨道。

亚马逊也在这场变革中受到影响。关税调整后其部分第三方卖家开始加速从中国订货,争取假日购物季的先机。“但有多少商家会把握这个机会,还要看Temu和Shein的低价攻势能持续多久。”亚马逊第三方服务商刘明表示,美区全托管恢复后平台间的价格战可能再度升级。

未来布局“指南”:7月窗口期, 卖家如何抓住新机遇

对于美区卖家7月底的全托管全面恢复是一个关键的窗口期。李明的建议是:“密切关注审核政策动态,提前准备原产地证明或冲击‘百补爆款’标准。”张伟则强调供应链本地化的重要性:“哪怕只是部分配件海外采购,也能增加审核通过率。”

而对于未被选中的卖家, 陈琳的半托管经验或许值得借鉴——“把美区当成‘独立市场’运营,而不是依赖平台的‘流量扶持’。”数据显示,采用半托管模式的卖家,在客户复购率和品牌认知度上,比全托管模式高出30%左右。

跨境电商的棋局,从来不是单一市场的输赢。Temu美区全托管的恢复, 更像是一次战略调整中的“局部反击”——关税政策松动、平台审核升级、卖家分化加剧,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一个未来能在这场游戏中胜出的,永远是那些既能抓住政策红利,又能构建自身价值壁垒的玩家。而7月之后的美区市场,注定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与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49.html